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2 生物質能資源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環保燃料 - 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 (Bio-Diesel)─ 廢食用油脂資源化 循環圖 什麼叫做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係由可再生的油脂原料,諸如植物或 動物油脂,經合成 ( 交酯化 ) 所得的長鏈脂肪酸 甲脂,可代替柴油的一種 " 環保燃油 " 。經實驗 證明生化柴油可直接作為現有柴油引擎而不需.
Advertisements

貳、脂質 (Lipid) ( 一 ) 皆源自於動植物內的脂肪組織,是一種羧酸 酯,由碳 (C) 、氫 (H) 、氧 (O) 三種元素所組 成。 ( 二 ) 脂肪( Fat ) : 在室溫下呈固態者,如 豬油、 牛脂、羊油、奶油、乳酪等。 ( 三 ) 油質 (Oil): 在室溫下呈液態者,如黃豆油、 玉米油.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健康生活方式之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的益处  防治代谢综合症  增强心血管功能,预防冠心病  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功能  增强运动系统功能  减轻精神压力  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化妝品學概論 油相原料 教學者 曾平禎 美容科教學檔案. 合成性 植物性動物性 礦物性 油相原料的功能.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实务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危害 来源 食品本身含有,如河豚鱼毒素、组胺等 种养殖过程带入,如农药兽药残留 人为添加,如三聚氰胺、甲醛、罂粟壳等 外界污染,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 食品危害来源及分类 危害 分类 物理危害:玻璃、金属、头发丝等 化学危害:农兽残、天然毒素、添加剂等.
均 衡 飲 食 【六大類食物】 陳金秀 營養師.
耳鸣的原因及治疗 耳鸣的相关知识 周敬之整理,制作。.
新通識教育科.
chapter 1 能源 1.1 能源的概念 1.2 能源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1.3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和未來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提高教学有效性刍议 赵占良 2010年10月.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節 能源的概念與分類 第二節 新能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 新能源的現狀和展望
我們的能源.
能源的定義 出處 定義 大英百科全書 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
1 - 2 細胞的化學組成.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元素週期表 (Periodic Table) Q. 我們可按多少種原則來把元素分類? 1. 室溫時的物態 2. 導電性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4-2.2 化學電池原理.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第四章 火災理論.
種子的休眠 (Dormancy of seeds)
合 光 华侨中学 作 用 制作人:凌 通.
讨论 1、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吗? 2、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
中一綜合科學科 單完三:細胞.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2.1 內能 物體儲存的能量 粒子的能量 物體的內能 進度評估 第 1 冊 單元 2.1 內能.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科學科專題報告 F.3C 組員 陳麗青 ( 04 ) 馮子軒 ( 15 ) 萬艷玲 ( 28 ) 譚盈盈 ( 33 ) 胡瀚華 ( 37 )
光合作用的原理 授课教师:申文国.
ATP SLYTYZJAM.
新陈代谢与ATP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第二節 食品相關的重要微生物 食品發酵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學 郭嘉信 編著.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雷明.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 一章 生物學的概念與方法 生物學: 就是對生命的科學研究 生命是什麼? 難以定義, 只能描述生命如何工作(How life works.) 生命 是一個早期事件的結果。在這個事件 中,無生命物質聚集到一個活細胞中 ,成為生命體。 生命 是一種能夠捕獲、並使用能量及基礎 物質的方法.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光合作用 人吃五穀雜糧,雞鴨魚肉長大 植物吃什麼長大?.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細胞.
第 4 課 總結.
課程名稱: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組員資料 組員資料 組員姓名及班別: 潘慧萍 Poon Wai Ping﹝3858-B22﹞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生化課程整理作業 CH21 Part 1 第22組 0993B003陳懌亭 0993B027郭淑慧.
第一節根、莖和葉的構造 第二節水和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 第三節之一:光合作用 第三節之二:呼吸作用 第四節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輸 第五節討論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液體(水)的重要 事實:地球生命源於海洋 生命出現於30億~40億年前,液態環境對初構生命分子的散播有絕對性影響。 水中生物在3億5千萬年前「登陸」。現今超過80%的動、植物生存在陸地上。 (為什麼呢?陸地上有甚麼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2 生物質能資源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2 生物質能資源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生物質能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儲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根據植物在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特點,通常將地球上的植物分成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兩大類。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根據植物在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特點,通常將地球上的植物分成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兩大類。 低等植物的植物體是單細胞或多細胞的葉狀體,有的分枝,有的不分枝,一般没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没有中柱。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高等植物的形態和結構就復雜多了,它們大多有根、莖、葉的分化,有中柱,生殖器官是多細胞的,合子發育成新植物體經過胚的階段。根據營養器官分化程度和生殖器官不同,分爲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三大類群。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1-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緑色植物通過葉緑體,利用太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爲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緑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如下: 葉緑體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太陽能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從光合作用的全過程來看,可分成兩個階段(見圖 1-1)。一個是有光能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叫作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緑體内基粒的囊狀結構上進行,首先將水分子分解成O和H,釋放出氧氣;然後在光照下將ADP(二磷酸腺苷,最常見的磷能量載體)和無機磷合成爲ATP(ATP爲游離核苷酸,由腺嘌呤、核糖與三分子磷酸搆成),磷酸與磷酸間借磷酸酐鍵相連。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幾乎是生物組織細胞能够直接利用的惟一能源,在糖、脂類及蛋白質等物質氧化分解中釋放出的能量,相當大的一部分能使ADP磷酸化成爲ATP,從而把能量保存在ATP分子内。當這種高能磷酸化合物水解時(磷酸酐鍵斷裂)自由能變化(G)爲30-5kJ/mol,而一般的磷酸酯水解時(磷酸酯鍵斷裂)自由能的變化只有8~12kJ/mol,因此稱磷酸酐鍵爲高能磷酸鍵,光能轉變成了活潑的化學能儲存ATP的高能磷酸鍵中。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另一個是没有光能也可進行的化學反應,叫作暗反應階段。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緑體内的基質中進行,首先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其中一些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釋放的能量,被氫還原,再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形成糖類,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變爲糖類等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爲化學能並儲存有機物,是植物賴以生長的主要物質來源和全部能量來源,也是其他直接或間接依靠植物生存生物的有機物和能量來源。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1-2植物細胞的結構 “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1-2植物細胞的結構 “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不同植物的形態千差萬别,組成植物體細胞形態各异、功能亦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組成確有許多共同點。典型植物細胞包括細胞壁、原生質體及細胞後含物三個基本部分。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圖1.2 植物細胞的的基本結構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1-3原生質的化學組成 原生質中含有多種化學元素,主要有C、H、N、O、P、S、Ca、K、Cl、Mg、Fe、Mn、Cu、Zn和Mo等。 組成植物細胞的化合物分爲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兩大類。無機化合物包括水和無機鹽,其相對分子量較小。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有機化合物是含C和H等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和核酸等。不同植物、不同細胞中各類化合物含量和組成上差别較大,也反映在核酸和蛋白質的差異上。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糖類是由碳、氫和氧組成的一大類中性化合物 糖類根據其能否被水解及水解産物的情况可分爲三類。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糖類是由碳、氫和氧組成的一大類中性化合物 糖類根據其能否被水解及水解産物的情况可分爲三類。 ①單糖:分子式爲(CH2O)n 。 ②寡糖:由少數(2~6個)單糖縮合而成,水解後生成兩分子單糖,常見的寡糖有蔗糖。 ③多糖:由多分子單糖分子脱水縮合而成分支或不分支的長鏈分子,能水解生成許多單糖分子。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1-4細胞壁的化學組成 細胞壁是原生質體生命活動的産物,是植物細胞周圍没有生命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堅韌性,可分爲胞間層、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層。胞間層存在於細胞壁最外面,相鄰兩個細胞共用的薄層,由親水性果膠類物質組成,依靠它使相鄰細胞粘連在一起。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搆成。 (1)纖維素 (2)半纖維素 (3)木質素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1-5細胞後含物 後含物是細胞中不參與原生質組成的代謝中間産物、廢物和儲藏物質等的總稱。細胞内最重要的後含物是以一定的形式存儲起來的有機物,供細胞以後需要,主要包括: (1)澱粉 (2)脂類 (3)蛋白質

1.1 生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1-6植物的組織和器官 在個體發育中,具有相同來源的細胞(由一個細胞或同一群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分裂、生長與分化形成的細胞群稱爲組織。 成熟組織按照它的功能,可分爲營養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及分泌組織等。 由不同組織按一定規律搆成了器官,種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分别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1.2 生物質能資源 1-2-1資源的概念 (1)氣候資源 (2)水資源 (3)礦物資源 (4)能源 (5)生物資源

1.2 生物質能資源 1-2-2 能源的概念 能源定義爲: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 1.2 生物質能資源 1-2-2 能源的概念 能源定義爲: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 依據形態特徵或轉换與應用層次,能源分爲煤炭、石油、天然氣、電能、核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海洋能和地熱能等類型。其中,前三個類型統稱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

1.2 生物質能資源 圖1.3 能源按形成條件分類

1.2 生物質能資源 表1.1 主要的基本能量來源 起源 能量來源 應用 優點與缺點 太陽 直接輻射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能和生物質能 1.2 生物質能資源 表1.1 主要的基本能量來源 起源 能量來源 應用 優點與缺點 太陽 直接輻射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能和生物質能 熱水、供熱、機械能、運輸、發電、熱電聯產 優點:完全可再生,太陽能幾乎可在任何地方獲得 缺點:分散、低密度;能源密度低 引力 潮汐能 發電、機械能 優點:完全可再生能源 缺點:適合獲取能量的地方太少 地核熱能 地熱能 供熱、發電 優點:大部分可再生 缺點:適合獲取能量的地方很少 石化燃料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供熱、機械能、運輸、發電、熱電聯產 優點:能源密度高 缺點:污染;有限的資源 核能 鈾、少數是鈽(1)和釷(2) 發電 優點:極度濃縮的能源 缺點:重污染物;核泄漏的威脅;有限的資源

1.2 生物質能資源 1.2.3 生物質能的分類 以下將依據來源的不同,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及畜禽糞便等五大類。 1. 林業資源 2. 農業資源 3. 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 4. 城市固體廢物 5. 畜禽糞便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1.3.1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1.3.1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途徑主要包括燃燒、熱化學法、生化法、化學法和物理化學法等(如圖 1.4所示),可轉化為二次能源,分別為熱量或電力、固體燃料(木炭或成型燃料)、液體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原油、甲醇、乙醇和植物油等)和氣體燃料(氫氣、生物質燃氣和沼氣等)。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圖1.4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途徑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1.3.2 生命週期分析法 綠色植物的生命週期包括種植、生長、收穫、運輸、儲存、預處理、利用和廢物處理。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1.3.2 生命週期分析法 綠色植物的生命週期包括種植、生長、收穫、運輸、儲存、預處理、利用和廢物處理。 表1.2為採用生命週期法對生物質能和石化能源排放量的對比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生物質在整個生命週期中CO2、SO2及NOx排放量遠低於石化能源,是一種清潔能源。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表1.2 石化能源與生物質能排放量的對比 能源 CO2/[g/(kW·h)] SO2/[g/(kW·h)] 1.3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表1.2 石化能源與生物質能排放量的對比 能源 CO2/[g/(kW·h)] SO2/[g/(kW·h)] NOx/[g/(kW·h)] 能源作物(目前) 17~27 0.07~0.16 1.1~2.5 能源作物(未來) 15~18 0.06~0.08 0.35~0.51 煤炭(最佳) 955 11.8 4.3 石油(最佳) 818 14.2 4.0 天然氣(CCGT) 430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