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ical oxidation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Advertisements

第24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二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电势 第二节 生物氧化概述 第三节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有三条途径: 1. 糖的无氧分解 2 .糖的有氧分解 3. 磷酸戊糖途径.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 维生素的发现和分类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作为辅酶的金属离子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构成机体的成分 (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合成代谢------需要能量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第七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ATP与其它高能化合物 氧化磷酸化.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ATP与生物能源.
氧 化 磷 酸 化.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30-31章、 氨基酸代谢.
第十五章 细胞代谢调控 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代谢的调节.
生物氧化.
第十章 糖代谢(2) Glycometabolism 河北科技大学生工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组.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 四 章 维生素与辅酶 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细胞呼吸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 安庆市 第十一中学 刘学敏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安徽省远程教育优秀作品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萧蓓蕾.
4 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第二篇 植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The Others Oxidative Enzyme Systems without ATP Producing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四章 糖代谢 新陈代谢概述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戊糖磷酸途径 糖醛酸途径 糖异生.
第五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Chapter 4.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七章 新陈代谢和生物氧化 第一节 新陈代谢 第二节 氧化磷酸化.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Chapter 4.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三、 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H经呼吸链传给O2 生成H2O 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4.3.2 需传递链的生物氧化体系 由多个酶进行催化 底物脱下来的电子和氢需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传递给氧 含黄素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ATP ADP Pi 能量 酶 酶 能量 Pi.
第六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张 健.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Escherichia coli to decompose polluted water and sludge
二、呼吸链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ETC,respiratory chain
李载权老师教学平台页面 登陆说明: 应用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后七位,密码为 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密码也为学号;
第4章 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bioenergetic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6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主讲老师:王玉.
ATP SLYTYZJAM.
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以及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 程,称为细胞的代谢。 化学变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
第十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呼吸作用 SLYTYZJAM.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自制葡萄酒与酵母菌形态观察 第二组 组员:陈安书 董思瑶 裘佳妮 田 泳 王 凯 叶 琳.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生 物 氧 化 电子传递链 生物技术学院--生化教研室--陈颖.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第 六 章 生 物 氧 化 概 述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第二节 其他氧化体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Biological oxidationa 第8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a 主讲老师:王玉

8.1 概述 8.1.1 生物氧化的概念 糖 脂肪 ADP+Pi 蛋白质 能量 ATP 热能 8.1 概述  8.1.1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 和 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糖 脂肪 蛋白质 CO2和H2O O2 能量 ADP+Pi ATP 热能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乙酰CoA 氧化磷酸化 糖原 三酯酰甘油 蛋白质 葡萄糖 脂酸+甘油 氨基酸 CO2 ADP+Pi ATP 2H 三羧酸循环 CO2 ADP+Pi ATP 2H H2O 呼吸链

8.1.2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生物氧化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8.1.2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生物氧化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耗氧量、终产物(CO2, H2O)和释放总能量均相同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 生物氧化 体外氧化 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温,近中性pH,有水),在一系列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 底物脱氢,经一系列反应与氧结合生成H2O,有机酸脱羧生成CO2。 能量突然释放。 产生的CO2、H2O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

8.2 线粒体氧化体系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8.2 线粒体氧化体系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在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递氢体或电子传递体传递,与O2 结合生成H2O的完整体系,也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组 成:递氢体、电子传递体

* 泛醌 和 Cyt c 均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 呼吸链复合体 四种酶复合体 复合体 酶名称 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泛醌 和 Cyt c 均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 胞液侧 基质侧 线粒体内膜 Cytc Ⅲ Ⅰ Ⅱ Ⅳ Q

8.2.1 呼吸链的主要组分 构成呼吸链的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主要分为五类: 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称辅酶I(CoI) 8.2.1 呼吸链的主要组分 构成呼吸链的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主要分为五类: 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称辅酶I(CoI)   为体内很多脱氢酶的辅酶,是连接代谢物与呼吸链的重要环节;分子中含尼克酰胺(即维生素PP) ,参与递氢作用。

2.黄素蛋白   黄素蛋白辅基有两种,一种为黄素单核苷酸(FMN),另一种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两者均含核黄素(即维生素B2),在FAD、FMN分子中的异咯嗪环部分可以进行可逆的脱氢加氢反应。 FMN FMNH FMNH2

3. 铁硫蛋白   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类与传递电子有关的蛋白质,其特点是铁硫蛋白中辅基铁硫簇(Fe-S)含有铁原子和硫原子。 铁硫蛋白由于铁的氧化、还原而达到传递电子作用。 Fe2+ Fe3+ +e -e

4.泛醌(ubiquinone,UQ或Q)亦称辅酶Q   为一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带有一很长的侧链,是由多个异戊二烯(isoprene)单位构成的。 泛醌 泛醌H· 二氢泛醌

5. 细胞色素体系(cytochromes,cyt) 特 点:是一类含有铁卟啉辅基的蛋白,属于递电子体, 均有特殊吸收光谱而呈现颜色。 分 类:根据吸收光谱不同,参与呼吸链组成的细胞色素有 Cyta、 Cytb、Cytc三类。 线粒体内膜中有细胞色素b、c1、c、aa3。   细胞色素的铁卟啉辅基所含铁原子可有Fe2+←→Fe3++e的互变,因此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

8.2.2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FADH2氧化呼吸链 NADH氧化呼吸链

1.根据呼吸链各组分的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电位低,容易失去电子)。 2.利用呼吸链各组分特有的吸收光谱。 3.利用特异的抑制剂阻断某一组分的电子传递,在阻断部位以前的组分处于还原状态,后面组分处于氧化状态。 4.体外重组呼吸链,鉴定四种复合体的组成和排列。

8.2.3 主要的呼吸链 1.两条氧化呼吸链 NADH氧化呼吸链: 由复合体Ⅰ、Ⅲ、Ⅳ组成。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 8.2.3 主要的呼吸链 1.两条氧化呼吸链 NADH氧化呼吸链:    由复合体Ⅰ、Ⅲ、Ⅳ组成。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    由复合体Ⅱ、Ⅲ、Ⅳ组成。

FADH2氧化呼吸链 NADH氧化呼吸链

8.2.4 ATP的生成、利用与储存

体内化合物的高能键形式主要有二类: 高能磷酸键:如三磷酸腺苷―ATP ~ 高能硫酯键:如乙酰CoA CH3−C~SCoA O =

高能磷酸键与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21KJ/mol的磷酸酯键,常表示为  P。   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糖 脂肪 蛋白质 CO2和H2O O2 能量 ADP+Pi ATP 热能

ATP ADP ATP的生成和利用(ATP循环) 肌酸 磷酸 ~P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ADP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TP生成的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 定义:   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 ADP 3-磷酸甘油酸 +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ATP 琥珀酰CoA + GDP + Pi 琥珀酸+ HS-CoA + GTP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定义: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同时逐步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一)电子传递链中产生ATP的部位    (氧化磷酸化的耦联部位) 1) P/O 比值测定: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 β-羟丁酸 抗坏血酸 细胞色素C(Fe2+) P/O=2.4~2.8 生成3ATP P/O=1.7 生成2ATP P/O=0.88 生成1ATP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2)计算各阶段所释放的自由能 NAD+~CoQ 0.33V 63.7KJ/mol 能 自由能变化 能否生成ATP ⊿G°′=-nF⊿E°′ 能否生成ATP (⊿G°′是否大于30.5KJ) 电位变化 (⊿E°′) 区段 NAD+~CoQ     0.33V    63.7KJ/mol      能 CoQ~Cytc    0.31V    59.8KJ/mol      能 Cytaa3~O2      0.58V    110KJ/mol      能 ATP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二)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theory)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能量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外侧,产生膜内外电化学梯度(H+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

外膜 内膜

ATP合酶 F1(亲水部分) 由α3 β3 γδε组成 催化生成ATP F0(疏水部分) 由3~¥个亚基组成。主要构成质子通道.

呼吸链抑制剂: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 (三)氧化磷酸化的抑制 呼吸链抑制剂: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 CO、CN-、 N3-及H2S 抗霉素A 二巯基丙醇 × × × 鱼藤酮 粉蝶霉素A 异戊巴比妥

解偶联剂     —— 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 特点:电子传递过程不受抑制;    ADP的磷酸化受到抑制。    由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举例:    二硝基苯酚  解偶联蛋白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 例:寡霉素(oligomycin) 结合于ATP合酶F0亚基 的寡霉素敏感蛋(OSCP) 寡霉素

(四)胞液中NADH的转运   胞液中生成的NADH(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乳酸脱氢反应等)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主要有:   α-磷酸甘油穿梭(glycerophosphate shuttle)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malate-asparate shuttle)

α-磷酸甘油穿梭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小结 2H 氢是如何氧化的 ATP是如何生成的 A AH2 脱氢酶 NADH+H+ (或FADH2 ) NAD+ (或FAD ) 呼吸链 ADP+Pi ATP 1/2O2 H2O 氧化过程 磷酸化过程 氧化磷酸化

8.3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线粒体外(如内质网、微粒体等)的氧化不伴有ATP的生成,主要与药物、毒物或代谢物的生物转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