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数学模型 [ 数学模型 ] : 描述控制系统变量(物理量)之间动态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 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以及状态空间描述等。 [ 线性系统 ] : 如果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则称其为线性系 统。叠加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同时作用于系.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自动控制原理 主讲教师:崔 治 工作地点:L2-205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2-20 通过方框图变换,求如图题2-20所示 系统的传递函数。 退出.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2.1列写系统微分方程 2.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Examples for transfer function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2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动态结构图.
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运动控制部技术经理 李幼涵 高级工程师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宋华.
自动控制原理 办 公 室:科技馆701室/3202室 烟台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晋刚 办 公 室:科技馆701室/3202室 网络教学平台 :2009jingang 密码:123.
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张 赐 Mail: CSDN博客地址: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第三章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 ■ 第三节 一阶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引言(数学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输入输出描述法 数学模型的分类,传递函数,典型环节, 系统的相似性,线性化
实验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 2.学会对组合逻辑电路的测 试方法.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主讲教师:李国国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基地.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应用实例 识别Ps & Pt ADTS 压力通道并校验 CPD8000 New MENSOR‘s ADTS: CPA8001.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工业控制   主讲:周红燕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微机系统的组成.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K60入门课程 02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王甜.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总结 戴连奎 浙江大学控制学院 2017/06/15.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前馈控制 谢磊 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一、给定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三、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方法.
RFB:外部积分反馈 (external reset feedback)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四章 可逆调速控制系统和 全数字调速控制器 2019/5/8.
无线通信系统 信源:消息信号(调制信号) 振荡器:高频载波(正弦) 三要素: 振幅 AM 频率 FM 相位 PM 超外差接收 已调信号.
§2.5 二极管应用电路 §2.5.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功能 整 流 电 路 滤 波 电 路 稳 压 电 路 u1 u2 u3 u4
张建明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 2016年05月19日
第 8 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概述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设计举例 一、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电流环简化及调节器参数的设计 三、速度环简化及调节器参数的设计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 模型—差分方程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由微分方程导出差分方程 由系统框图写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的特点.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第七节 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电工电子教学部.
B12 竺越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发展过程和分类。通过一些控制系统实例讨论了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框图、系统分类等相关基本概念。最后介绍了本课程将要介绍的主要内容,以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 要求掌握控制与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与组成、方框图、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的相关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

人们为达到某个目标,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 二、自动控制 无人直接参与而是通过控制器控制对象某些物理量按指定规律变化。 三、自动控制系统 1-1自动控制的相关概念 一、控制 人们为达到某个目标,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 二、自动控制 无人直接参与而是通过控制器控制对象某些物理量按指定规律变化。 三、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1-2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基本方式分为三种: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一、开环控制 以可控电源为例说明 输出电压和控制电压关系为

原理图如下 ~ U~ Uct Ud Ug U0 PWM Vt

控制量为 被控量为 系统先把交流电整为直流 , 控制三极管导通时间使 变为可调电压 其等效电路如下 系统原理如下 控制量为 被控量为 系统先把交流电整为直流 , 控制三极管导通时间使 变为可调电压 其等效电路如下 其中VT为开关,取R上电压平均值为输出 Uct Ud VT R

工作原理图示 由控制电压的大小控制开关时间 Uct1 t t t1 T Ud Uct2 t t t2 T Ug1 Ug2 Ud1 Ud2 t

输入与输出关系 控制特点信号由输入到输出单向传递该特点为开环传递,图示如下 开环控制特点 优点控制实现简单 缺点 PWM 被控对象 Ug Uct U0

1、电源电压的变化使输出偏离希望值 这与给定不变要求输出不变矛盾。 2、无法克服负载变化带来的影响。 IlR PWM 被控对象 Ug Uct Uo Uoo

可见负载变化输出随之变化。 二、反馈控制 R1 Ui R0 PWM Ud VT Ug Uf U0 R Rp

1、原理如上图所示 2、输出变化的检测 3、新控制量的形成 利用加法器 新的控制量随输出的变化能够自动调节与开 环控制不同 新的控制量随输出的变化能够自动调节与开 环控制不同 4、反馈控制的特点 结构如下图所示

(1)偏差控制 用 作为控制量同开环不同,开环由给定直接作为控制量 结构如下图所示 (2)抗扰分析 Kp Ks … Ug Uo Ui Uf

分别给出开环和闭环传函 引入扰动的结构图如下 △u ui Ug ui IR Uo Kp Ks Uf

开闭环输出分别是 闭环输出 开环输出 调节参数使开闭环的理想输出电压一致

可见开闭环在相同的扰动下电压差变化不 同闭环比开环下降 倍 5、反馈控制结构特点 (1)前向通道 (2)反馈通道 反馈控制规律 同闭环比开环下降 倍 5、反馈控制结构特点 (1)前向通道 (2)反馈通道 反馈控制规律 偏差控制、输出服从给定、抗扰能力提高反馈环内前向通道的扰动均可抑制 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作用方向相反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制约或纠正作用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优点抗扰动,维持稳态。缺点滞后,波动。

三、复合控制(开环+反馈) (1)按偏差控制+按扰动补偿控制 (2)按偏差控制+按给定补偿控制 结构如图 扰动(已知) 顺馈 1 Uo Ui 控制器 被控对象 测量装置 顺馈 扰动(已知) 1 Uo Ui 2

偏差控制与扰动控制区别 图示说明 扰动 扰动 被控 对象 被控 对象 控制器 控制器 扰动信号 控制作用 控制作用 偏差信号 扰动控制

一些基本概念 主反馈通路:输出经过测量元件到达输入端的通路 主回路:前向通路+主反馈通路 内回路:局部前向通路+局部反馈通路 前向通路: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输出端的传输通路 单回路系统、多回路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受到的外部作用 参考(有用)输入: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律 扰动:系统外部扰动、系统内部扰动

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分类方法 按控制方式: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按元件类型: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生物系统等。 按系统功能:温度、压力、位置 按系统性能:线性与非线性、连续与离散、定常与时变 按参考量变化规律:恒值、随动、程序控制

(一)线性连续控制系统 由系数判定线性时变系统、线性定常系统 线性定常系统根据参考输入量又可分为: 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特点: (1)恒值控制系统 参考输入是个常值,要求被控量也等于常值。 外部扰动的存在,被控量偏离参考量而出现偏差,控制系统根据偏差产生控制作用,以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量恢复到给定的常值。 (2)随动系统 参考输入是预先未知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要求被控量以尽可能小的误差跟随参考输入量变化。 (1)恒值控制系统 参考输入是个常值,要求被控量也等于常值。 外部扰动的存在,被控量偏离参考量而出现偏差,控制系统根据偏差产生控制作用,以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量恢复到给定的常值。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 (二)非线性控制系统 (3)程序控制系统 参考输入是按预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要求被控量迅速、准确地复现。 特点系数与变量相关,或方程中含有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概述 一、 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平稳性(稳)、快速性(快)、准确性(准) “稳”与“快”是说明系统动态(过渡过程)品质。 系统的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 : 系统中储能元件的能量不可能突变。 “准”是说明系统的稳态(静态)品质 稳定性 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的,与外部条件无关。

二、系统分析 已知系统数学模型和参数基础上,研究系统在典型信号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系统稳定性分析 ①稳定判别 ②稳定性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③解决稳定性的方法 2、动态分析

①系统结构参数与动态响应关系 ②计算动态性能,提高动态性能方法 3、系统稳态响应分析 ①稳态误差计算 ②结构、参数与稳态响应的关系 ③减少误差的方法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