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 第一講 什麼是法理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1. 中立 1.1 态度 “ 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过言语、表情或者行为流 露自己对裁判结果的观点或者态度。 法官调解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并注意言行审慎, 避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其公正性产生合 理的怀疑。 ”
Advertisements

法理學 授課教師 鍾芳樺.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課程分流模組 育才分流 學術型 實務型 中華民國104年6月23日法律學系103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課程委員會會議通過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課程分流模組 育才分流 學術型 實務型 基礎課程 民商法組 刑法組 公法組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第一节 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商的概念 (一)语言学意义上的商 (二)经济学中的商 (三)商法学中的商 二、商法的概念 三、商法的特征
医学伦理学 欢 迎 各 位 同 学!.
採購人員之公務責任與 檢調約談權益之保障 法制局專門委員 白瑞龍.
財法系學生主要考試種類與科目-普考類 一、法院書記官 (高中畢業即可報考)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第一讲 法学导论.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第六章 法律文化 第六章 法律文化 吴鹏飞副教授.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3課 法律與社會規範 壹、社會生活與社會規範 貳、法律與其他社會規範 參、基本法律制度的認識 肆、法治社會的建立.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操作使用手冊 原創:鍾宏彬(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編修:飛資得知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中三高中物理選科.
Prepositional Phrases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幼稚園(機構) 簡介 參觀日期 作者群.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一 什麼是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method of thinking)的意義為研究使人思考正確的一門學科。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物理化學輔助學習工具 2018/12/04.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1757: Secret Chamber at Mount Rushmore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台灣大學法律系簡介 法律系財法組二年級 許文懷.
物理化學輔助學習工具 2018/12/0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法理學 第一講 什麼是法理學?

綱目 壹、法理學的名詞由來 貳、法理學的研究主題 參、法理學的研究觀點 肆、法理學的學習來源 伍、法理學的學習方法 陸、法理學的學習價值

壹、法理學的名詞由來 拉丁字源: 英文法理學(Jurisprudence)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Jurisprudentia=Juris(法律)+Prudentia(智慧、學問) =法律的智慧或學問(the wisdom of law) 英文法理學(Jurisprudence)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泛指法學或法律科學(the science of law) 狹義:指實證法的分析理論(analytical theory of positive law)

德文的名詞由來: 中文「法理學」的名詞由來: Jurisprudenz與英文的法學或法律科學同義,而德文Rechtphilosophie則是指法哲學(legal philosophy),其意義較接近我們所學習的法理學,也就是英文中通稱的Jurisprudence。 中文「法理學」的名詞由來: 仿造日本大學法律系的課程名稱,而「法理學」一詞的日文譯名,最初是由東京大學法學教授穗積陳重所創,其用意原本是為了與有濃厚形上學意味的「法哲學」一詞相互區別。 參考來源:楊日然,《法理學》,三民,2005年:3-4頁。

法理學(Jurisprudence)、法哲學(Legal Philosophy)、法理論(Legal Theory)三者之間的關係 狹義的看法: 三者有重疊的部分,但也有不同指涉對象,故不可混為一談。 廣義的看法: 三者是互通的稱謂,我個人贊同這樣的看法,因為狹義觀點過度執著於名稱之爭,反而容易造成混淆。

貳、法理學的研究主題 一般法律科目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法理學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課程內容:專注於特定內容的分析,如憲法、行政法、物權法、債法、刑法、民刑訴訟法。 教學方法:學說講解或說文解字式的逐條釋義方法。 教學理念:依照不同法律領域來學習,如公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的部門法學學習理念。 法理學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課程內容:問較大的問題,例如刑法學者會問「偷竊在刑法上的定義為何?」,法理學者則會問「為什麼偷竊是犯罪行為,而不誠實的行為(如說謊)卻不是?」

法理學的學習內容: 法理學的研究主題:普遍意義的法律 從學習法律規定(laws),進展到學習法律本質(the Law) 個別意義的法律(law in the particular sense) 如憲法、行政法、民刑法、商法等特定的實證法律規定。而以這些個別意義之法律作為研究主題的法律學說,可統稱為法釋義學(legal dogmatics)。 普遍意義的法律(law in the general sense) 指在所有個別意義的法律規定之外,還有一個概括、共同的法律的意義,可以完整地說明所有法律規定所具有的共同法律屬性或特徵,也就是法律的本質(the nature of law),這正是法理學的研究主題。

參、法理學的研究觀點 描述的觀點(descriptive perspective) 視法律為可被客觀描述說明的對象。 運用概念分析與經驗觀察方法來描述法律的本質。 對法律的客觀描述 ≠ 對法律的主觀道德評價。 法實證主義(legal positivism)是典型的描述性法理學理論。 評價的觀點(evaluative perspective) 視法律為具有其內在客觀目的或價值的主體。 法律的本質=法律的客觀道德價值 自然法理論(natural law theory)是典型的評價性法理學理論。

批判的觀點(critical perspective) 認為法律是反應某種階級壓迫(ideology)、主流文化或意識型態,或者性別偏見的產物。 無論描述性或評價性法理論,都自詡其理論是一「客觀的」(objective)法理論,而批判性法理論則對此嚴加批評,並主張法理論都是「主觀的」(subjective)論述。 代表性的批判法理論如:馬克斯主義法學(Marxist legal theory)、批判法學(critical legal studies)、以及女性主義法理學(feminist jurisprudence)。

肆、法理學的學習來源 早期的學習來源:一般的文學、哲學、倫理學、政治理論、甚至是神學著作,例如: 希臘史詩如荷馬的《奧迪賽》(Odyssey),以及希臘悲劇如索福克里斯的《安蒂岡尼》(Antigone) 柏拉圖的《理想國》(The Republic) 亞里斯多德的《尼哥馬各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與《政治學》(Politics) 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 阿奎那斯的《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霍布斯的《利維坦》(The Leviathan) 洛克的《政府論次講》(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 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Law)

現代的學習來源:法理學者的著作,因此更適合法律人用自己的語言及思考方式來學習,例如: 英國分析法學家奧斯丁(John Austin)在1832年出版的《法理學的確定範圍》(The Province of Jurisprudence Determined)一書,可說是現代最早的一本屬於法理學的專門著作。 二十世紀英國法理學者哈特(H.L.A. Hart)的《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 奧地利法學家凱爾森(Hans Kelsen)的《純粹法學》(Pure Theory of Law) 美國法理學者富勒(Lon Fuller)的《法律的道德性》(The Morality of Law) 美國法理學者德沃金(Ronald Dworkin)的《法律帝國》(Law’s Empire) 共同的學習來源: 源自法律以外的靈感所產生的最終信念。

伍、法理學的學習方法 法律系學生學習法理學的困境: 由於長期研讀法律文本,故習於嚴謹的概念(hard concept),惟法理學相當依賴所謂柔性的概念(soft concept),這也是其他學科,例如哲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的一項特徵,所以學生們不但需要時間來習慣法理論中諸多的柔性概念,更需要時間來適應法理學中所涉及的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

學習上的建議: 抱持批判理性的態度:必須瞭解自己可能有的任何特定文化上的偏見,且用理性的批判方式來討論所有可能的觀點。 重視學習過程:秉持「過程即結果」的想法,在學習法理論的過程中,藉由體會那些彼此爭論的優點和缺點,逐漸深入地認識這些理論。 培養宏觀的視野:Nigel Simmonds:「最初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到惶恐,讓他看看他認為理所當然的假設是有問題的,且讓他困惑於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並引領他陷入智慧的驚人洪流。而終局的目標,則必須要讓學生知道,不論他最後對法律採取哪種概念,那個概念也不會是給定事實的直接明確的反映,而只不過是複雜深奧的哲學中的一部份。」(《法理論的基礎》,9-10頁)

陸、法理學的學習價值 法理學與法律實務 Holland:「法律科學是需要用聰明的方式去學習,而法律事實只需要去記誦就夠了。」 Holmes:「法理學…..即包括最廣闊的規則和重要的基本觀念。」….「偉大的律師的特徵之一,就是他瞭解如何是用最廣闊的規則。」

法理學與法律思維 法理學與對法律的批判 學習法理學,可以帶你超越法律規定的層次,而進入學習法律本質的層次。 法理論知識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法律整體性、原則性的概觀,讓法律人可以將許多單獨陳述的法律學說與法理學互相連結,也可以讓兩者彼此用對方的角度加以評估。 法理學與對法律的批判 現存的法律學說、機構、和實務所根據的理論是不清楚的。 法律是權力的語言與媒介。 法理學是將法律人的偏見予以理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