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育會考計分說明 Date:102.09.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國中教育會考規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辦理目的 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Advertisements

「 國中教育會考規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國中教育會考的使命 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 成 協助「降低壓力以活化學習」和 「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兩個 目標之間的平衡。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105 年國中教育會考 宣導 復興國中教務處 104/12/ 年國中教育會考考試時間表:
北興國中楊心淵 104 學年度嘉義區適性入學宣導 教育會考及計分方式. 國中教育會考 國中教育會考是能力檢核的測 驗,成績粗略分為精熟、基礎 及待加強 3 個標準。 也就是說:考 95 分和 85 分可能都是同屬於 精熟等級,不用分分 計較,所以考試壓力 就會降低。 為什麼國中教育會考可 以降低考試壓力?
臺北市立南門國民中學 104 學年升學輔導與規劃 教務主任 漫安琦 二、北北基會考 三、 104 年入學管道簡介 四、學校各項升學輔導措施 一、 12 年國教簡介 104 學年度升學輔導措施.
104 年國中教育會考宣導 1. 測驗說明 2. 計分說明. 教育會考考什麼 考科命題依據 國 文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國語文)/國中階段能力指標 英 語 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英語/分段能力指標(參酌部分國小能力指標) 2. 國民中小學最基本之.
國中教育會考宣導 右昌國中 註冊組長:黃源弘. 教育會考考什麼 考科命題依據 國 文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國語文)/國中階段能力指標 英 語 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英語/分段能力指標(參酌部分國小能力指標) 2. 國民中小學最基本之.
新竹縣立博愛國民中學 十二年國教適性入學 暨教育會考宣導 教務處 黃曰鴻 黎淑芳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品質,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電腦軟體應用技能檢定 考照說明.
幸福國中102學年度 國中教育會考說明 測驗理念說明 測驗內容說明 計分說明.
96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寫作測驗命題理念與評分規準說明.
為何採用標準參照? 測驗目的與基測與特招考試不同-非升學考試 作為學力監控機制以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成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力水準,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104年的調整 (一) 英語聽力與數學非選擇題加入計分。 評估各科增加基礎題。 (二)
日 期   考    時   試 間    科 目 103/5/17 第1天 (星期六) 103/5/18 第2天 (星期日) 上 午 8:30-8:40 測驗說明 8:40-10:00 英語 數學 10:00-10:50 休息 10:50-11:00 11:00-12:10 自然 社會 下.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寫作測驗評分說明.
各科目等級描述 精 熟 基 礎 待加強 國 文 能具備與教材相關的語文知識,並能深入的理解文本內容、評鑑文本的內容與形式。
多元評量與學習成就評量標準.
教育會考怎麼考 考試科目 題型 題數 考試時間 國 文 4選1 45~50題 70分鐘 英 語 4選1(閱讀) 40~45題 60分鐘
國中教育會考計分說明 Date:
常見問題 既然是標準參照,為何不能事先公告各等 級所對應之答對題數? 基礎(B)等級範圍太大,沒有鑑別度,讓學 生沒有努力的動力、學習動機。
以標準參照的評量促進教育發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配套
國中教育會考 理念、內容 暨計分方式說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以標準參照的評量促進教育發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配套
為何採用標準參照? 測驗目的與基測與特招考試不同-非升學考試 作為學力監控機制以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成
104會考及桃連區比序說明 報 告 人: 馮 梵 時 間:103年12月25日 地 點:青溪國中多功能會議室.
國中基測作文宣導 及評分規準 主講人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 鄭潔慧老師.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品質,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基測寫作PowerPoint 2007 基測暨寫作測驗宣導        宣導者:羅東國中吳文達            資料來源: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基隆市立中正國中 104學年度 九年級學生宣導 輔導主任 王世宏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常見問題 既然是標準參照,為何不能事先公告各等 級所對應之答對題數? 基礎(B)等級範圍太大,沒有鑑別度,讓學 生沒有努力的動力、學習動機。
聊聊國語文評量 以說、聽、寫、讀能力面向為例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Tense Buster 操作手冊 畹禾有限公司.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力水準,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103年國中教育會考簡介 國中教育會考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戚文鋒 4/12/2010 全港性系統評估前後 戚文鋒 4/12/2010.
◎主講人:李 森 源 ◎現任:嘉義市大業國中教務主任 嘉義市12年國教宣導種子教師
工程數學 Chapter 09 Vector Differential Calculus Grad, Div, Curl 楊學成 老師.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品質,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為何採用標準參照? 測驗目的與基測與特招考試不同-非升學考試 作為學力監控機制以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成
信度分析 (11/7~11/13) 1.何謂『信度』 2.信度分析步驟.
工程數學 Chapter 10 Fourier Series , Integrals , and Transforms 楊學成 老師.
103年國中教育會考簡介 國中教育會考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Live ABC 英檢網使用說明 - 1 登入帳號:學號 登入密碼:學號 (第一次登入請更改密碼).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力水準,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力水準,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陳樹渠紀念中學 何燕萍老師 周富鴻老師 張 燕老師 劉勁樂老師 黎嘉諾老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103年國中教育會考簡介 國中教育會考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
10303: How Many Trees? ★★☆☆☆ 題組:Contes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為什麼要考教育會考 學生:了解自己的學力水準,並為下一學習階段作準備。
會考具體目的 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大綱 會考計分說明 數學科非選擇題評分說明與作答注意事項 寫作測驗評分說明與作答注意事項. 大綱 會考計分說明 數學科非選擇題評分說明與作答注意事項 寫作測驗評分說明與作答注意事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國中教育會考計分說明 Date:102.09

為何採用標準參照? 測驗目的與基測與特招考試不同-非升學考試 作為學力監控機制以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成 協助「降低壓力以活化學習」和「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會考具體目的 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執行策略 藉由各科成績級分減少(分為3表現等級)來達到適度減低考試壓力的目的 藉由標準參照的作法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具體學力訊息的目的。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測驗難度 會考主要是要將學生能力與事先訂定的成績等級標準作比較,以瞭解學生學習程度 為提升測驗信度及適當地將學生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等級,各科測驗難度規劃為「難易適中」,各科平均通過率為五成至六成 為提升測驗信度,各科測驗難度為「難易適中」,各科平均通過率為五成至六成。 國中基測採「中等偏易」而國中教育會考改採「難易適中」,這樣的難度變動主要是由於測驗目的改變。基測是將所有學生表現作排序,以便了解學生在全體的相對位置,而會考主要是要將學生能力與公訂的學習成就標準作比較,將學生能力精確地分類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緣此之故,測驗難度須改變為難易適中,以降低學生分類誤差。

標準參照與常模參照有何不同? 「標準參照」著重在瞭解個人的測驗表現是否達到事先所設定的標準。如:國中教育會考 「常模參照」則是注重個人與團體內其他成員的比較,藉由與其他人相比,來瞭解個人表現的優劣程度。如:國中基測 依據教育部預告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華民國101年3月29日臺國(二)字第1010051964B號公告),主管教育行程機關為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 目前在國中階段,無法了解每一位學生經過國中三年學習後所擁有的學力狀況。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進展的權利、高中職端知悉學生的知識狀態的需求,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的機制,將能發揮實質的功效。具體而言,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有下列五項:確保國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的成效、滿足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協助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適性輔導及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3表現等級 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為一至六級分 「精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 「基礎」: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 「待加強」: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 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為一至六級分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表現等級如何制訂 參酌課程綱要及學科內涵,確認知識和能力(表現)範圍 諮詢學科專家、測驗專家及現場國中教師,初步訂出能力層級與描述 參考歷屆基測考生答題反應資料,檢核等級描述和學生能力的對應性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各科目等級描述 等級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考試科目 國文 能具備與教材相關的語文知識,並能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評鑑文本的內容與形式。 大致能具備與教材相關的語文知識,並能大致理解文本內容、評鑑文本的內容與形式。 僅能具備部分與教材相關的語文知識,並有限地理解文本內容、評鑑文本的內容與形式。 英語 聽力 能聽懂主題熟悉、訊息稍為複雜、段落較長的言談,指出言談的主旨與結論等重要訊息,並從言談中言語及其他如語調與節奏等線索做出推論;能理解短片及廣播節目的大意。 能聽懂日常生活主題、訊息單純的短篇言談,指出言談的主旨與結論等重要訊息,並從言談中明顯的言語及其他如語調與節奏等線索做出簡易推論。 僅能聽懂單句及簡易問答;僅能有限的理解短篇言談。 閱讀 能整合應用字詞、語法結構及語用慣例等多項語言知識;能理解主題較為抽象、訊息或情境多元複雜、語句結構長且複雜的文本,指出各類文本的主旨、結論與作者立場等重要訊息,並從文本結構、解釋或例子等做進一步的推論或評論。 能理解字詞基本語意及語法概念;能理解主題具體或貼近日常生活、訊息或情境略為複雜、語句結構略長的文本,指出文本主旨、結論與作者立場等重要訊息,並從文本的解釋或例子做出推論。 僅能理解主題貼近日常生活、訊息或情境單純且明顯、語句結構簡單的文本或語句,僅能指出文本明白陳述的主旨、結論與作者立場等重要訊息,僅能藉文本明顯的線索做出簡易的推論。 數學 能作數學概念間的連結,建立恰當的數學方法或模式解題,並能論證。 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能操作算則或程序,並應用所學解題。 認識基本的數學概念,能操作簡易算則或程序。 社會 能廣泛且深入的認識及了解社會科學習內容,並具有運用多元的社會科知識之能力。 能大致認識及了解社會科學習內容,並具有運用基礎的社會科知識之能力。 能約略的認識及了解社會科學習內容。 自然 能融會貫通學習內容,並能運用所培養的能力來解決需要多層次思考的問題。 能知道及理解學習內容,並能運用所培養的能力來解決基本的問題。 能部分知道及理解學習內容。

寫作測驗評分規準 級分 評分規準 六 級 分 六級分的文章是優秀的,這種文章明顯具有下列特徵: 立意取材 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適切材料,並能進一步闡述說明,以凸顯文章的主旨。 結構組織 文章結構完整,脈絡分明,內容前後連貫。 遣詞造句 能精確使用語詞,並有效運用各種句型使文句流暢。 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 幾乎沒有錯別字,及格式、標點符號運用上的錯誤。 五 五級分的文章在一般水準之上,這種文章明顯具有下列特徵: 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適當材料,並能闡述說明主旨。 文章結構完整,但偶有轉折不流暢之處。 能正確使用語詞,並運用各種句型使文句通順。 少有錯別字,及格式、標點符號運用上的錯誤,但並不影響文意的表達。 四 四級分的文章已達一般水準,這種文章明顯具有下列特徵: 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尚能闡述說明主旨。 文章結構大致完整,但偶有不連貫、轉折不清之處。 能正確使用語詞,文意表達尚稱清楚,但有時會出現冗詞贅句;句型較無變化。 有一些錯別字,及格式、標點符號運用上的錯誤,但不至於造成理解上太大的困難。

級分 評分規準 三級分 三級分的文章在表達上是不充分的,這種文章明顯具有下列特徵: 立意取材 嘗試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但選取的材料不甚適當或發展不夠充分。 結構組織 文章結構鬆散;或前後不連貫。 遣詞造句 用字遣詞不太恰當,或出現錯誤;或冗詞贅句過多。 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 有一些錯別字,及格式、標點符號運用上的錯誤,以致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二級分 二級分的文章在表達上呈現嚴重的問題,這種文章明顯具有下列特徵: 雖嘗試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但所選取的材料不足,發展有限。 文章結構不完整;或僅有單一段落,但可區分出結構。 遣詞造句常有錯誤。 不太能掌握格式,不太會使用標點符號,錯別字頗多。 一級分 一級分的文章在表達上呈現極嚴重的問題,這種文章明顯具有下列特徵: 僅解釋題目或說明;或雖提及文章主題,但材料過於簡略或無法選取相關材料加以發展。 沒有明顯的文章結構;或僅有單一段落,且不能辨認出結構。 用字遣詞極不恰當,頗多錯誤;或文句支離破碎,難以理解。 不能掌握格式,不會運用標點符號,錯別字極多。 零級分 使用詩歌體、完全離題、只抄寫題目或說明、空白卷。

標準設定之目的 國中教育會考為標準參照測驗,在測驗前已依據課程綱要及教師專業撰寫精熟、基礎、待加強三個等級學生之表現標準描述。 標準設定流程則是將已完成的表現標準描述,透過一組專業評定者經過三輪標準設定流程,討論評估教育會考各科基礎與精熟、基礎與待加強的切點。將學生依各等級表現標準描述精確區分精熟、基礎與待加強。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標準設定小組成員 測驗專家:提供各科標準設定相關問題諮詢。 學科研究員:負責各科設定者之訓練並參與各科標準設定作業。 學科教授:依據課綱專業,進行標準設定作業。 學科老師:依據現場教學經驗,進行標準設定作業。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等級人數推估 目前模擬結果 等級 各科推估人數比例 精熟 10~20% 基礎 45~60% 待加強 20~35% 各科各等級推估人數比例 教育會考學生成績(表現等級)的劃分是將學生的表現與事先制訂的標準作比較後進行歸類。為評估會考結果,以過去基測考生之能力值模擬各科在難易適中組題計畫下之答題狀況,再依據學科專業判斷各等級切點之合理性及適當性。模擬結果顯示各科「基礎」等級的學生平均答對題數比例至少約佔整份測驗的30%-45%,「精熟」等級的學生答對題數比例約為78%-82%。以國文科為例,總題數為48題,模擬結果顯示考生答對19題就能達到「基礎」等級,答對題數比例約為40%;答對38題,則可達到「精熟」等級,答對題數比例約為80%。 依照目前初步模擬結果,各科精熟的人數比例為10%-20%、基礎的人數比例為45%-60%,而待加強的人數比例為20%-35%。由於目前僅能依照模擬結果進行評估,考量實際標準設定程序與模擬的差異,以及未來學生能力可能變化等因素,103年實際執行時各比例可能變動。

102年試辦國中教育會考 各科答對題數與等級對照表 國文 英語 數學 社會 自然 精熟 41-48 34-40 21-25 53-63 46-54 基礎 20-40 14-33 9-20 24-52 20-45 待加強 0-19 0-13 0-8 0-23 *每年各科答對題數與等級對照會因試題難度及測驗總題數而有所變化。 *本次等級設定結果英語科不包含聽力題、數學科不包含非選擇題。 -

102年試辦國中教育會考 各科各等級人數比例 國文 英語 數學 社會 自然 精熟 14.42% 15.42% 14.45% 15.78% 13.74% 基礎 64.55% 55.86% 59.26% 68.21% 65.73% 待加強 21.03% 28.72% 26.29% 16.01% 20.53% *各等級人數比例係以有效人數計算,即扣除缺考、重大違規及點字卷者。 -

三能力等級加註標示 為激勵學生學習,並解決升學競爭較激烈區域免試超額時可能抽籤的困境 在維持三等級的計分標準原則下: 精熟(A)等級前 50%,分別標示 A++(精熟等級前 25%)及 A+(精熟等級前 26%~50%), 基礎(B)等級前 50% ,分別標示 B ++(基礎等級前 25%)及 B+(基礎等級前 26%~50%) 成績計算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結果,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個等級。整體來說,成績「精熟」表示學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各科各等級描述如表3所示。民國103年數學科計分不包含非選擇題型成績,英語科計分不包含聽力測驗成績。至於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請參考表4「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

國中教育會考成績通知單

寫作測驗評分說明

寫作測驗評量能力 透過各類寫作類型,評量國中畢業學生表達見聞與思想的能力,包含: 立意與取材:學生能切合題旨,選擇合適素 材,表現主題意念。 結構組織:學生能掌握寫作步驟,首尾連貫,組織完整篇章。 遣詞造句:學生能準確流暢的使用本國語文。 錯別字、格式及標點符號:學生能正確運用文字、格式及標點符號。

寫作測驗示例 題目: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說明:也許你總是無法在籃球場上與人搶快爭球,嘗試練投三分球後,才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一名稱職的射手;也許你一直以為自己內向害羞,擔任義工之後,卻發現自己也可以大方地付出愛與關懷;也許你曾為嗓門太大感到困擾,卻在園遊會叫賣時,發現自己聲音的特點也可以發揮作用……。你,曾從哪件事中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又給了自己什麼樣的新評價?請以「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為題,寫下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不可在文中洩漏私人身分 ※不可使用詩歌體

評分品質的控管 評分規準的建立 評分人員的訓練 線上閱卷

評分方式 評分方式採級分制,將學生寫作能力由劣至優區分為一至六等級,四級分達一般水準。另針對使用詩歌體、完全離題、只抄寫題目或說明及空白卷等考生,因無法判斷其寫作能力,給予其零級分。 字體美醜、文章長度不在評分規準中。 一篇文章由兩位評閱委員分別評閱,若兩位委員評定結果相差二級分以上(包含二級分),或其中一閱分數為零級分時,則再請核心委員進行複閱。

閱卷教師的訓練 透過事前對於評分規準與樣卷對照之專業 訓練,使閱卷委員更能掌握各級分間的差 異,增加評分者信度。 持續召開樣卷挑選會議(每場會議五位大 學教授,十位高中老師)。 持續訓練評閱委員。

閱卷流程

寫作測驗作答注意事項 一般注意事項: 以下情形影響作答結果呈現,可能影響得分: 以下情形違反考場規則,將不予計分: 請從第一頁右邊第一行開始作答,並不得要求增加答案卷作答。 以下情形影響作答結果呈現,可能影響得分: 未用本國文字書寫(正體字);未用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不得使用鉛筆);書寫內容超出答案卷格線外框。 以下情形違反考場規則,將不予計分: 於答案紙上透露私人身分;污損答案卷,或於答案卷上作任何標記;使用詩歌體。

答案卷樣式:正面

答案卷樣式:反面

墨水不足

字體太小

超出格線

洩漏私人身分

洩漏私人身分

註記符號

詩歌體

數學科非選擇題 評分說明

評分規準 評閱學生解題過程中,擬定「策略」的適切性與過程「表達」的合理、完整性。 「策略」是指學生察覺題目條件要素,將題目轉化成數學問題並擬定解題方法。 「表達」是指解題過程的呈現與步驟間合理性的說明。

評分規準 分數 評分規準 3 1. 策略適切,表達合理、完整。 2 策略適切,表達雖合理大致完整,但出現計算錯誤。 1. 策略適切,表達合理、完整。 2 策略適切,表達雖合理大致完整,但出現計算錯誤。 策略適切,表達合理,大致完整,但沒有顯示部分步驟間的合理性。 1 策略適切,表達雖大致合理,但出現錯誤的引用。 策略方向正確,但缺乏嚴謹性,不足以解決題目問題。 策略方向正確,但未能完全將題目轉化成數學問題。 1. 策略模糊不清;解題過程空白或與題目無關。

評分指引 評分規準為數學非選試題評分的架構,每一試題依據評分規準及該題評量目標,需訂定每一試題評分指引,以方便評閱委員進行閱卷。 評分指引能明確表達出各分數點學生具體的表現樣貌,使用了什麼策略,表達到何種程度。 評分指引由20幾位核心委員(教授、高中教師)依據評分規準及試題評量目標共同討論,訂定評分指引,並挑選各評分指引之樣卷,針對所有評閱委員進行閱卷訓練,利用樣卷進行說明,確保評閱委員對評分指引理解的一致性

評分機制 每份試卷皆由兩位評閱委員進行閱卷,當兩閱分數不一致時,則由核心委員進行複閱。 複閱分數與其中一位初閱分數相同時,則以複閱分數作為最後得分。 複閱分數若與前兩閱分數不一致時,則為疑問卷,由核心小組開會討論決定最後得分。 學生洩漏私人身份則為違規卷,包含姓名、准考證號,該科則不計列等級。

閱卷品質監控 每天進入閱卷系統及離開系統30分鐘以上,都需先試閱三份試卷用以調整其評閱一致性;在閱卷中隨機插入測試卷,隨時調整評閱委員閱卷一致性,若評閱委員評分偏差時,則會被迫停止閱卷,先調整其評閱一致性。 為了確保評閱一致性,每天都會以統計方式計算所有閱卷委員評閱一致性,並針對評閱較不一致的委員進行溝通,校正其一致性。

數學非選示例1 罐頭工廠生產了400個罐頭並排成一列,由左至右分別標記號碼1~400。檢驗員從中抽出罐頭檢驗,首先抽出5號罐頭,之後向右走,並以某固定的間隔陸續抽出罐頭。若此檢驗員抽出15個罐頭後,無法再依此方式抽出第16個,則最後一個被抽出的罐頭號碼為何?請寫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與計算過程。

數學非選示例1 分數 評分指引 3 使用臆測可能間隔代入檢驗的策略找到所有可能的罐頭號碼(383與397),並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其它罐頭號碼(或間隔)不可能的原因。 使用「解等差數列第n項不等式」的策略求出公差的上界(28),並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公差的下界(27),或是先求出公差的下界,並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公差的上界,找出所有可能的罐頭號碼(383與397)。 2 使用臆測可能間隔代入檢驗的策略,並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其它罐頭號碼(或間隔)不可能的原因,但未求出罐頭號碼數或過程中出現計算錯誤。 使用臆測可能間隔代入檢驗的策略,且正確找出間隔(27與28)或所有可能的罐頭號碼,但未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其它罐頭號碼(或間隔)不可能的原因。 使用「解等差數列第n項不等式」的策略求出公差的上界,並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公差的下界,或是先求出公差的下界,並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公差的上界,但未求出罐頭號碼數或過程中出現計算錯誤。 使用「解等差數列第n項不等式」的策略,且正確找出公差(27與28)或所有可能的罐頭號碼,但未以計算或說明的方式呈現公差的下界(或上界)。

數學非選示例1 分數 評分指引 1 使用臆測可能間隔代入檢驗的策略方向求解,即臆測可能的間隔代入檢驗是否 且 ,但間隔(公差)、首項、項數數值選擇錯誤或忽略未考慮。 使用臆測可能間隔代入檢驗的策略方向求解,即臆測可能的間隔代入檢驗是否 且 ,但間隔只考慮上界或下界之一。 使用「解等差數列第n項不等式」的策略的方向求解,即列出恰當的等差數列公式及不等式的關係式,但公差的上界或下界、首項、項數數值選擇錯誤或忽略未考慮或公式引用錯誤。 使用「解等差數列第n項不等式」的策略的方向求解,即列出恰當的等差數列公式及不等式的關係式(含只求出公差的上界或下界之一)。 將題目的數值作一些計算,但策略錯誤或模糊。 只寫出與解題過程無關的內容。 沒有計算過程只寫出答案。

數學非選示例1 3分樣卷:臆測可能間隔代入檢驗,找出所有可能的罐頭號碼383、397;並以計算方式呈現間隔不可能為26與29的原因。

數學非選示例1 2分樣卷:利用等差數列公式及不等式求出公差的上下界,但求罐頭號碼時出現漏加5之計算錯誤。

數學非選示例1 1分樣卷:能列出恰當的等差數列公式及不等式的關係式,但只求出公差之上界。

數學非選示例2 ¯¯ 如圖(十三),△ABC中,M為 BC 中點,D、E兩點分別在AC、BC上,且AE // DM, AM與DE相交於F點。請說明為何△CDE面積為△ABC面積的一半。 ¯¯ ¯¯ ¯¯ ¯¯ ¯¯ ¯¯

數學非選示例2 分數 評分指引 3 以面積替換的策略正確推論出結論,推論中需包含所有重要步驟與理由。 以線段比例的策略正確推論出結論,推論中需包含所有重要步驟與理由。 2 以面積替換的策略正確推論出結論,推論中僅缺少某一個重要步驟或需說明的理由。(例如:呈現△AFD=△EFM,但缺少理由,視為缺少此重要步驟之理由。) 以線段比例的策略正確推論出結論,推論中僅缺少某一個重要步驟或需說明的理由。 以恰當策略推論出結論,包含所有重要步驟(含理由),但缺乏部分步驟間的合理性。

數學非選示例2 分數 評分指引 1 以面積替換策略推論,不只缺少一個重要步驟或需說明的理由,但有提到某一個重要步驟。 嘗試使用面積替換策略,但錯誤引用性質或定理。 以線段比例策略推論,不只缺少一個重要步驟或需說明的理由,但有提到某一個重要步驟。 嘗試使用線段比例策略,但錯誤引用性質或定理。 將題目所提數學物件作一些計算或列一些關係式,但策略錯誤或模糊。 只寫出與解題過程無關的內容。 沒有計算或推理過程只寫出答案。

數學非選示例2 3分樣卷:以面積替換的策略推論,過程中包含所有重要步驟且合理完整。

數學非選示例2 2分樣卷:以面積替換的策略推論出結論,但推論中缺少△CDE面積等於△AMC或 ½△ABC面積的推導步驟。

數學非選示例2 1分樣卷:僅提到面積替換策略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同底等高,△ABM面積等於△AMC面積);但△ADF面積等於△FME面積沒有說明理由。

數學非選測驗的準備 根據規準可知數學非選測驗主要評量目標為數學溝通能力,教師可教導學生表達其解題思維過程與說明理由的能力。 由以上示例可知,數學非選測驗並非全對才能得分,根據學生解題的策略及表達完整程度給予部分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