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甚麽? 」 馮家柏 拉撒路會有限公司總幹事 2013年3月9日
死是甚麽? 中國人的忌諱 一份在2010年全球四十個國家的調查,紓緩關懷的質素,香港排行20 ,中國排行37 。
致命疾病 二零零九年香港男性的首十類致命疾病 癌症 (33.6%) 、心臟病(14.6%)、肺炎(12.6%) 腦血管病(7.7%)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6.0%) 死亡的外因(5.2%) 腎炎、腎變病綜合症和腎變病(3.1%) 敗血症(1.6% )、癡呆(1.1%) 主動脈動脈瘤和動脈壁夾層形成(1.0%) 其他疾病(13.4%) http://www.healthyhk.gov.hk/phisweb/zh/healthy_facts/disease_burden/major_causes_death/major_causes_death/
致命疾病 二零零九年香港女性的首十類致命疾病 癌症 (↓28.4%) 、心臟病(↑16.9%)、肺炎(↑13.4%) 腦血管病(↑9.2%)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3.0%) 死亡的外因(↓4.1%) 腎炎、腎變病綜合症和腎變病(↑4.0%) 敗血症(↑2.0%)、癡呆(↑2.1%) 糖尿病(1.5%) 其他疾病(↑15.4%)
晚期病人身體的不適及處理 疼痛:疼痛不單是身體的症狀,也受心、社、靈因素影響 厭食:不要強迫自己進食,才能享受每一餐 便秘:鼓勵病人多喝水、多吃生果蔬菜、多做運動 行動不便:鼓勵他多用助行器走路 氣促:若病人口唇轉藍,呼吸急促,可能需要送院 咳血:若病人大量咳血,須立即送院 嘔吐:若病人因嘔吐,不能吃喝,或須送院
晚期病人身體的不適及處理 嘔血:通常腸胃大量出血才會嘔血,因此必須送院 腳腫:若病人只是輕微腳腫,可安慰病人,沒有大礙 失眠:嘗試勸病人服藥 心灰意冷、尋死:通知社工或醫護人員
晚期病人身體的不適及處理 瀕臨死亡時: 營養與補液:很多家人都害怕病人會渴死或餓死 * 愈來愈疲倦、虛弱、嗜睡 * 愈來愈不願招呼訪客 * 對周圍的事愈來愈沒興趣 營養與補液:很多家人都害怕病人會渴死或餓死
死是甚麽? 醫學的角度 非醫學的角度
死是甚麽? 醫學的角度: 生與死的概念之間的界限 心臟停止跳動或者呼吸停止 腦死亡
死是甚麽? 醫學的角度: 某種東西的停止。 心臟停止跳動或者呼吸停止。 心肺復蘇和心臟除顫的發展。
死是甚麽? 醫學的角度: 腦死亡 有的病人已經正確地確診為這種狀態(腦死亡),他們被機械通氣系統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展現出了一組生物學功能。 包括維持着循環和呼吸、控制體溫、排泄廢物、癒合傷口、對抗感染,而且更戲劇性的是孕育胎兒(存在「腦死亡」的婦女懷孕的案例)。
死是甚麽? 醫學的角度: 判斷死亡何時發生,需要在生與死的概念之間划出精確的界限,這個問題有困難。 有沒有意識來定義生與死。 如何定義意識?
預設醫療指示 使用預設醫療指示表格的好處,是任何人只要正確地填妥該表格,便可以相當肯定其意願將會獲得執行 必須由兩名見證人見證
死是甚麽? 非醫學的角度: 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死亡觀等 非信仰:死亡哲學
死是甚麽? 信仰: 佛教:輪迴不息 道教:人天合一、得道成仙、長生不老 基督教:靈死、身死、第二次的死 (永死)
死是甚麽? 非信仰: 死亡哲學 We should think of the most authoritative part of our soul as a guardian spirit given by god, living in the summit of the body, which can properly be said to lift us from the earth toward our home in heaven; for we are creatures not of earth but of heaven, where the soul was first born, and our divine part attaches us by the head to heaven, like a plant by its roots, and keeps our body upright. (Plato)
死是甚麽? 非信仰: 死亡哲學 Shelly Kagan (Yale University) Immortal Vs Mortal http://www.academicearth.org/lectures/death-intro
死是甚麽? 因為有死,生命才更有意義,請把握現在擁有的每刻,慢慢地品嘗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秘。
瀕死體驗 何謂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或臨死經驗是一種在接近死亡時一些人所經歷的現象。 看見超我和超時空的東西、以及其他超驗的現象。
瀕死體驗 發展歷史: 1972年的著作《通廊》(The Vestibule)。 http://www.barnesandnoble.com/sample/read/9780671004170 雷蒙德•莫迪1975年的著作《死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 1981年國際瀕死體驗研究聯合會的成立。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ar death studies)
瀕死體驗 可能原因: 可能是由於大腦缺氧而影響了視覺系統的工作,從而出現錯覺。 而超心理學專家和部份科學研究者和哲學家則認為這些現象證明了死後生命續存的可能。
瀕死體驗 瀕死體驗的特徵: Peace Body separation Entering darkness Seeing the light Entering the light
瀕死體驗 Raymond A. Moody David Deutsch (University of Oxford) Author of Life after Life http://blog.yahoo.com/_AB6DORAZZKQUHX4EWEJNU6C6VY/articles/607366 David Deutsch (University of Oxford) Father of Quantum Computing http://www.ted.com/talks/david_deutsch_a_new_way_to_explain_explanation.html 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01/sep/cover/?searchterm=David Deutsch
Physics' Best Kept Secret Discover Magazine 2001 The "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physics suggests that these students at Oxford, as well as the rest of us, have twin counterparts in a nearly infinite number of other universes.
Physics' Best Kept Secret Discover Magazine 2001 In Deutsch's view, every option we've ever had in life, including the choice to walk through a gate or to pass it by, has been taken by at least one of our shadow selves somewhere in the quantum multiverse.
Physics' Best Kept Secret Discover Magazine 2001 "The primary purpose of science is to understand what the world is like," says Deutsch. "Everything else that science does— test theories, produce new technologies— is incidental to this fundamental purpose of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我的喪禮設計 (傳統) 天主教:魂歸天國 基督教:主懷安息、息勞歸主 年輕人:哲人其萎、典型尚在 女士:懿德流芳、音容宛在、淑德流芳 老人家:五福全人、德高望重 亡父:昊天罔極;亡母:劬勞未報 少壯:天妒英才
我的喪禮設計 (創意) 媽咪,我愛你;媽咪,我會生性了 無悔今生 我釋放了;我不會再痛 再見了 我心裏平安,請放心 我信復活;在天國再見 好得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