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子女有妙方-幫助孩子說出心裡的話 頂溪國小校長 吳淑芳95.5.24.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讀經教育  第一組:吳碧霞、陳鍾仁  第二組:吳雪華、謝濰萁  第三組:邱國峰、林佳玫. 不論上智下愚 成功的教育 讓每個孩子 都能成為最優秀的人才.
Advertisements

护理部教学管理 南医大二附院 张淑芬. 护理部主要工作:  培训  质量  教学科研 临床教学的秘诀 What – 需要的、喜欢的 Who – 教师的角色 – 学生的程度、学习方式 How – 教学方法.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 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 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 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 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 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晕厥。严重 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青岛大学医学院 贺孟泉. 课堂第一语 医生的座右铭 医生的座右铭诚诚实实、规规矩矩、按部就班、一丝不苟.
会谈的目标 每次见来访者,都要经验性地设定会谈的正 向导向目标 这些目标聚焦于内在,以改变已造成即时反 应、逃避、痛苦或放弃生命等事件的情境的影响 一旦目标设定,即协助来访者做出改变.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漳县职业中专 09 护理二班 何琴. 教学目标: 1. 熟悉不舒适的原因及不舒适的护理原则。 2. 熟悉卧位的性质 。 3. 掌握常用卧位的姿势与适用范围。 4. 掌握保护具、辅助器使用的目的及操作中的注 意事项 5.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 保护具及辅助器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 衡量是否健 康的十项标准 ) :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食疗 禹建春. 一、健康与亚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 “ 健康是指 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 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 ,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 健康的 10 条标准: 1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
怀孕了 要注意什么 苏州市立医院母子中心妇产科 蒋创. 可以孕育一个新生命并非是容易事。它是个 可以孕育一个新生命并非是容易事。它是个 “ 系统工程 ” ,不能匆匆忙忙,更不能马马虎虎。 21 世纪已经来到,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各种观念也在飞速转变的时代。同样,在国际、国内的围产医 学也是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我校创建浙江省 “ 健康促进学校 ” 铜牌单位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健康知识》 娄桥河庄小学. 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基 本知识与技能》第.
我校创建温州市 “ 健康促进校 ” 银牌学校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健康知识》 娄桥一小. 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基 本知识与技能》第 1.
健康 美丽 绿色生活 七点健康欢迎您. 家庭长寿村必备七要素 良好的心态平衡的饮食 合理的运动 绿色的环境 功能食品 七点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理疗 美容护肤.
各類肝硬化的中醫藥治療與調理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高級導師         黃賢樟.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张晓林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
第二章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第一节 视听教学理论 一、经验之塔 1. 知识的获取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抽象经验
《可能性大小》的教学比较 一、介绍两个版本的教材 · 北师大版(七上) 第7.1节 一定摸到地球吗 摸球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是有大小的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吴蓓雯.
第五章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伦理道德不仅体现于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之中,而且和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联系。
常見民俗療法.
教室管理技巧 以情緒/行為輔導為核心 士林高商 翁素珍.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暨“1751”工程总结会上的讲话
學務處衛保組關心您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大学生心理健康.
—壓力釋放心靈深呼吸— 薛凱仁 心理師 分享者成長中心 主辦:交通部公路總局西部濱海公路中區工程處.
採購規範運用實務(含履約管理) 主講人:新北市政府採購處 勞務採購科 陳佑民.
老年人家庭自我护理和保健 安徽省老年医疗保健研究所 陈爱萍
青春花季, 拒绝香烟! ——禁烟主题班会 2014年3月.
第二章 环境.
卫生法学绪论 卫生法学绪论.
罗兰说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
公共营养师职业简介.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唐为萍.
大家好!.
老人健康促進之 成效評估與展現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李素華 2014/05/15.
保健的意义 亚健康概念 如何维护我们的健康? 怎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國中適性輔導宣導 生涯導航 談國中學生適性輔導 石牌國中 輔導室葉嘉惠.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解读 宁波市康宁医院 吴向平.
衛生署立苗栗醫院 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許馨仁 92/12/23
消防安全知识 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 盘龙区大队.
心灵探索— 认识精神症状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孙春云.
老年性皮肤瘙痒的防治.
壹、個人身心修養成功的要件.
請和我們一同來關心~ 孩子在學校的健康照顧
采编班的“三朵奇葩”? 精品团会主题.
“差异适应性”教学子模式之语文作文 改变一点点 吴家山第三中学 八年级语文组 张向华.
無菸、拒檳防制宣導 服務單位:尖石衛生所 主講人:周玉英 護理長.
初三历史复习课 八上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草桥实验中学 朱萍.
李志鴻 CH5壓力因應歷程.
性健康教育的人本取向.
第四章 女性与健康 2009年 湖南女子大学女性学教研室.
口才与思辨并重 专业与职业共扬 -----法学院 “口才训练营” 精品活动介绍.
体育保健学 楚雄师范学院 体育系.
新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辦理採購規範 主講人:新北市政府採購處 李佳航、黃建中、陳佑民.
积极心态辅导 情绪ABC理论 授讲人:刘刚.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事業系副教授兼 諮商輔導中心主任 李泰山 博士.
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 主讲人:苏力.
林安迪 2017/9/ /9/13 游泳C教.
第九章日治時期的台灣(下).
课程 新疆艺术学院精品课程 艺术职业道德与 艺术法基础 新疆艺术学院思政理论教研室.
房地产业营改增税制变革 知 识 讲 座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陳學志
护理心理学基础.
负数.
九、非理性思考 黃 囇(ㄌㄧˊ)莉 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安寧療護 健康與護理學科中心.
107學年度高雄區 實用技能學程輔導分發 五福國中說明會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目 錄 一、94~100年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統計…...2 二、法規及肇事案例…………..……………………………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管教子女有妙方-幫助孩子說出心裡的話 頂溪國小校長 吳淑芳95.5.24

母親節&母親結 媽=「女」+「馬」 母親節誰最快樂? 心有千千結

管教子女的難為? 挫折感 孤獨感 罪疚感 要學習方法和策略 要能尋求資源與協助

社會造成的危機與影響 深處這樣的社會,每個孩子都危機四伏,唯有真誠的愛才能確保孩子平安成長。 教養孩子的問題,需要量身訂做,孩子的問題是因為無法配合本性生活。八成脾氣暴躁、不遵守規則、學習困難、和同儕關係不好 家人相聚時間成為「互不侵犯」何謂深入相處?彼此關愛、談心,不然坐在一起也毫無意義。 現在父母常和孩子做的事:如看電視和電影、寫功課、做家事、和朋友閒聊

教子-開口有智慧,舌上有仁慈的法則(聖經箴言三十一:26) 1.有原則的媽媽(有界線的媽媽) 2.有仁慈的媽媽

你了解界限嗎? 媽媽需要有界限嗎? 媽媽第一個界限-不要為孩子做得太多; 教練,教他,陪他練 讓孩子長大的機會、讓孩子能獨 立、有能力、有動力、有責任 界限幫助我們切換清楚,什麼是該做的,什麼不該做; 家庭週期的任務與角色轉換。有界限的媽媽會帶出有界限的孩子

檢視家中界限〈boundary〉 覺察溝通的的障礙 空間代表權利與地位,房間在反應疆域的關係〈家中房間數?和誰睡?〉 私人領域是需要被尊重,要各就各位,不可越位〈親子、夫妻、婆媳〉,要隨年齡而調整,也隨角色關係而變,〈例〉夫妻彼此的書桌 「心理的界限」摸不到,但可感覺得到 沒有絕對健康的boundary,要覺察並做修正 作業:選定家中一種關係,發現其中的boundary在傳遞什麼訊息,並探討家中規則如何影響此關係?省思如何調整規則?

你了解孩子說話背後的需要嗎 例:下雨了 例:我們老師最討厭,功課出好多喔 例:我不想吃飯 例:我和好朋友吵架了 例:我不想去安親班上課 例:我想退出弦樂團 例:爸媽都不公平

如何培養有競爭力的孩子 孩子的獨立性如何? 孩子的人際溝通技巧如何? 孩子的情緒管理如何? 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如何? 孩子的學習專注力如何? 孩子的時間管理如何?

先懂得愛自己,才懂得愛孩子 人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或許一輩子都搞不清楚自己;但,偏偏又希望搞懂孩子、甚至清楚他的行為,一個字「難」故要從孩子身上學習。 為人父母者,凡事盡力就好,有時,要學習放過孩子、放過家人、甚至放過自己,這樣彼此關係更舒服,更親密。

奪回父母對孩子應有的權威但不獨裁 負責任的父母清楚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期望是什麼?父母要言行一致,並以身作則。「多做事、少說話」最安靜時最能掌控孩子,故要沉得住氣。成人每發一次脾氣,事後需用五到十次友善彌補對方的傷害 1.承認錯誤2.解釋3.修正處罰方式。 安排家庭儀式:睡前說故事、擁抱、一起上學、逛書店、飯後散步、週末上教堂、每月一次爬山或旅遊……

管教須伴隨著尊重 管教時機 管教方式 第一時期 學齡前兒童3.4歲以下 因孩子公然挑戰,故應設立規矩並堅持 第二時期 4-13歲兒童 和孩子「一起努力」透過教導和訓練,制定規則,嚴格執行 第三時期 13-18歲青少年 父母應「抽身而退」,幫助孩子獨立

親子關係的型態 1.共生 2.疏離 3.彈性

認識孩子天生的氣質(徐澄清85) 1.規律性 2.活動量(過動兒指注意力缺陷、活動量特別多及行為衝動) 3.趨避性 4.反應強度(動作、語言、情緒) 5. 情緒本質(笑咪咪、拗嘟嘟) 6.反應域:高-反應遲鈍(五官及社會覺) 7.注意力分散度 8.堅持度:碰到外來阻礙的

對孩子憤怒情緒了解 出生三個月就有憤怒情緒,一歲前會哭鬧表達 2-3歲雙足亂踢、地上打滾、扔玩具表達憤怒 3歲有攻擊行為產生 4歲語言表達及學習能力強,從父母學習謾罵 5歲脾氣教穩定

你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 自大-謙遜親切穩重 沒規矩-有禮貌客氣尊重 壞脾氣-自制冷靜平和 殘忍-仁慈溫和悲憫 霸道-沉著耐心合群 沒耐性-耐心自制沉著 愛批判-寬容公正慈悲 故意作對-尊重服從可信 不合群-合群友善關心

改造孩子(愛發脾氣)的步驟 1.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態度的期望 2. 辨別發脾氣的警訊 1.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態度的期望 2.     辨別發脾氣的警訊 3.     教孩子緩和怒氣的方法-化解憤怒、創造靜心之處、離開現場、正向自我內言(對自己說話)、停下來呼吸、觀想平靜的地方 4.     教導孩子如何適當的宣洩挫折-說出感受、使用我開頭的句子、找到傾訴的對象 5.     強調平和的行為-趁他們表現良好的時候,趁機改變不良行為 6.     監控孩子接觸媒體的時間 7.     當孩子不停的發脾氣時,使出撒手-平時就該解釋亂發脾氣的後果,如關禁閉或坐冷板凳

改造孩子(沒耐性)的步驟 1. 讓孩子等待不要屈服 2. 慢慢增加孩子的耐性-停住不動、屏住呼吸、數數、唱歌、舒展肢體 1.     讓孩子等待不要屈服 2.     慢慢增加孩子的耐性-停住不動、屏住呼吸、數數、唱歌、舒展肢體 3.     教導孩子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異 4.     除非必要否則不准打擾-當孩子不停打斷你的話時,教導孩子必要的含義、建立孩子的時間觀念、指出不恰當的時間 5.     增加耐性-吃水果等待媽媽洗好切好

改造孩子(故意作對)的步驟 先了解何因、何事、何人、何時、何地 檢視父母的不當反應別當壞榜樣 1. 追根究底 2. 詳細說明期望 1.     追根究底 2.     詳細說明期望 3.     用尊重的語氣說明要求-限制說話的字數、使用10秒鐘原則 、提出警告、用複述法、提供選擇、妥協 4.     如果孩子依然故我就要面對後果-關禁閉、禁足、取消某些權利、訓練營 5.     培養並期待尊重-定義、提出推己及人的為人準則、強化尊重、建立新家規

溝通表達類型 1語多保留型:個性緊張/敏感或害羞/粘著父母/ 2. 聒噪型:緊張/好攻擊/說話快或慢但大部分言不及義 3. 開-閉型:緊張/敏感或害羞/粘著父母/時機對才說 4. 自然表現型:容易教養/心平氣和

加強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方式陳述事實-啟發孩子四種溝通能力 1.主動聆聽,訓練同理心。「你可能不明白我為什麼生氣,你猜猜看,爸媽現在的感覺是……?」「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嗎?」讓孩子學習善解人意、懂得察言觀色 2.主動表達,訓練對個人感受的覺察和分享。例如:看影片分享「好感動喔,妳的感覺是什麼?」

啟發孩子四種溝通能力 3.主動建議,訓練孩子對事的客觀看法和個人主張。當孩子說:「我爸媽不可能答應,他們只會……」要覺察,孩子因為擔心被拒絕是在做迂迴的溝通,訓練他直接溝通的能力。「妳覺得在什麼情況下爸媽會答應你和同學出去逛街?妳的看法是……」 4.主動道歉,訓練孩子勇於負責。孩子做錯事不說話,給他台階下,引導他「你不想說是因為擔心被罵,你想說的是……」「妳感到抱歉的是……. 」

語多保留型-教養策略 1. 邊做事邊說說話,減少內心焦慮和壓迫感 2. 不急不徐的誘導,別不耐煩或急於補充遺漏之處 3. 留意肢體語言 1. 邊做事邊說說話,減少內心焦慮和壓迫感 2. 不急不徐的誘導,別不耐煩或急於補充遺漏之處 3. 留意肢體語言 4.小心說話的速度 5. 獎賞適當不過頭 6.感同身受的回應

聒噪型-教養策略 1. 適當中斷他的話 2. 隨時提醒先後次序 3. 簡潔的讚美 4. 必要時立即介入 1.     適當中斷他的話 2.     隨時提醒先後次序 3.     簡潔的讚美 4.     必要時立即介入 5.     雙眼目視著他,態度堅定,吸引他 注意,幫助他覺察對方的表情 6.臉部觀察遊戲訓練 

開-閉型:教養策略 1. 留意在哪個時段孩子教願意開口 2. 認同和留意孩子的情緒 1.  留意在哪個時段孩子教願意開口 2.  認同和留意孩子的情緒 3.   找出可以讓孩子開口的特殊語句。邀請:「你是如何辦到的?」挑戰:「我感保證除非你分了神,否則絕不會告訴我事情的來龍去脈」 4.  學習學校常用的教學技巧 5.  反應要迅速敏捷 6.不對他施壓

幫助孩子發展歸屬感,建立正面自我形象 有歸屬感表示有安全感並認同愛你之人的感覺。尊重孩子建立孩子的自尊 歸屬感 價值感 成就感

「歸屬感」指家庭中被照顧、被保護,親子關係影響很大。學校中需有願意接納的朋友 「價值感」是指我是很重要的、我是對的,我能做我該做的事 「成就感」是我辦到了,如家事高手。

強化自我感的基本原則 1.傾聽並接受孩子的感受 2.以尊重的方式對待他 3.以具體的方式讚美他「我看到妳小心翼翼的倒水」而不是「妳好棒!會自己倒水」 4.使用「我訊息」傳達 如「我被妳收音機傳出來的聲音所干擾」而不是「你實在太吵了」 5.評論孩子時以具體方式而非「妳總是……」「你從不……」 6.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做決定,並為選擇負責任

強化自我感的基本原則 7.了解孩子的特質並欣賞他 8.認真對待孩子,接納他的判斷力「當他不餓時,他知道他是不餓的」 9.當孩子表達負面感受時,避免去否認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改變必須出自內心,要容許並接納負面感受。如「我是個很糟糕的球員」「要不要多說說看你有多糟糕?」

我願意改變才有可能改變 一個人的改變,不會因為他人的強迫而發生。倘若一個任願意花一些時間與精力去做一個當時的自己,去充分體驗當時的狀況,這個人才有發生改變的可能。 覺察才能帶來改變,故要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並試著面對他 「身體的覺察」是獲得強壯之自我感的重要基石

在家中發展歸屬感的做法 1.家中溝通要把每個孩子都包括在內 2.絕不允許孩子用言語傷害他的手足 3.讓所有的孩子在家中負起一些責任 4.不要表現出偏愛某個小孩 5.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東西 6.孩子需要有屬於自己的天地

練習書寫自己的故事 找出管教妙方 位格 敘說例子 我   妳/你 她 /他

位格 敘說例子 我 1.我:以第一人稱敘寫分析在氣什麼 2.你:客觀分析什麼因素造成這樣子,可能是評價的、欣賞的、充滿情緒的﹝憤怒、委屈、遺憾﹞ 3.他:─以第三人稱觀照,放更遠去看那個我,給他一個出路、給未來的指引和方向和建議

我:分析自己在氣什麼 兒子又再看電視娛樂節目,每次看到他一坐在電視前,我總會忍不住數落他又在浪費時間,讓彼此都不舒服 我擔心他此時應以功課為重,也擔心他的健康希望他能早睡。他已經高中了應該學習管理自己的時間,應該為考上理想學校努力

妳/你 客觀分析什麼因素造成你這樣 你的求學經驗中不允許自己看電視,認為這是浪費時間,那是你對自我嚴苛的要求,也認為只要掌握時間讀書必能可上好學校,所以你期待小孩也像你一樣。但現在孩子的同儕間會以觀賞電視節目作為閒聊及建立人際網絡的材料,兒子不是說他自己會管理時間,也不會讓自己太晚睡,放下你的擔心,相信他能做到。 我想和孩子成為朋友,尊重他是獨立的個體,但卻不相信他, 其實也是不相信自己

她 /他 給指引和方向及建議 她是個可以爲問題找方法的人,明知道說了沒用,可試著忍住不說,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她 /他 給指引和方向及建議 她是個可以爲問題找方法的人,明知道說了沒用,可試著忍住不說,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孩子是能遵守遊戲規則的人,當孩子坐下打算看電視時,便可提醒他打算看多久,並在時間到前五分鐘提醒他,讓他學習做決定。 她自己期望練就有顆更柔軟、 平靜、善解人意的心,提醒自己溫柔的陪伴孩子成長,沒有責罵而是溫柔的提醒。 她可以去欣賞孩子的優點,允許人有愛看電視的慾望,特別孩子是蒐集和同儕說話的話題,只要他能自制,就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過度要求 他。

你能選擇做你自己 ,才能幫助孩子做他自己 It’ not who you are, but what hold who you are 不是你是誰, 而是什麼使你成為你是誰 你的婚姻狀況?家庭、孩子、先生如何分配時間?

辨認感覺 覺察自己真正的情緒 「你覺得如何?」,對你而言容易回答嗎? 有些人是「高感覺取向」,非常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 有些人是「低感覺取向」,往往不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而且不認為感覺是有用的、重要的資訊。 碰觸到別人感覺的好處:有正向的親子關係、安慰他人的能力、對非語言線索的敏感度,甚至於善用幽默感。

如何描述感覺 大多數的人都苦於對情緒辭彙詞窮,問他們現在感覺如何,得到的答案幾乎總是一樣的那幾句話:還好,不錯,還可以,馬馬虎虎等等。 如果加上真正的感覺字眼,你才加入了足以辨認情緒的線索,例如,「我很無聊,所以我想去學校打籃球」或「我認為你總是罵我,所以我覺得很生氣」

認識自己的情緒覺察孩子情緒 1.察覺生理訊息 2.停留在情緒中,不逃避、不否認、不壓抑、不遷怒 3.解剖情緒七步驟—何時、何處、何人、何事、情緒、想法、行為 4. 貼近情緒: 沮喪--發不出去的怒吼 憤怒--對待挫折的方式 羞恥--自身價值的否定 內疚--不該做卻做了行為 焦慮--將未來提現、完美主義的代價

憤怒的原因 權益受損時:不公平或傷自尊 受到挫折或傷害時:與期待結果不符 被忽略時:不被重視 維護自主權:上下、親子、上司與部屬 想要影響他人的情緒與行為

練習澄清情緒, 有助於處理壞心情 回想生活中出現的例子主要情緒是什麼? 面對情緒,察覺你的多樣感覺〈如憤怒之前是焦慮,常與悲傷、挫折、沮喪並現〉 憤怒外向→攻擊或冷戰,內向→焦慮、罪惡感、羞恥感 沮喪和憤怒是雙胞胎,沮喪是氣自己或自我否定,憤怒是傷害別人

情緒表達常犯的錯誤 弄不清楚自己的感覺,所以亂發脾氣 不敢直接表達,所以冷漠相對 一味指責對方「妳老是惹我生氣 … 」 防衛反應「妳也不先反省自己哪裡錯」 誇大罪狀「妳總是或每次都這樣」 表面討好其實內心生氣「都是我不對」 拒人千里之外「沒事,你不會了解我的」

無法表達情緒之因 刻板印象 憤怒是不好的 怕傷害其他人、怕被誤解、怕被拋棄 怕失去控制 怕承認脆弱別人離去 自己會孤單空虛 刻板印象 憤怒是不好的 怕傷害其他人、怕被誤解、怕被拋棄 怕失去控制 怕承認脆弱別人離去 自己會孤單空虛 憤怒常隨著悲傷、羞恥、難過、後悔 通常產生罪惡感會有三種情緒:焦慮、憤怒及痛苦﹝Freeman & Strean,1986﹞ 先生晚回家沒打電話 被忽略生氣 猜想和別人約會 會不會發生意外罪惡感蓋過先前的怒怒

A緣起事件 B 信念 emotional activating Belief C 情緒及行為結 果 D駁斥 Disputing E 效果 effect Ellis ABCDE理論模式

檢視自己的生存應對模式,修正管教方法 覺察自己的內在冰山﹝自我價值、渴望、期待、觀點、感受的感受、感受、應對求生存模式、外在的行為表現 ﹞ 應對模式是指:防衛和求生存的機轉 包含:指責、討好、超理性、打岔﹝Satir的生存應對模式探討﹞ 討愛的方式:1.對抗型(憤怒發脾氣)、2.逃避型(漠視假裝自己不需要)3.討好型(處處遷就他人壓抑自己需求)

尋求資源 檢核與建立支持系統 求助並不可恥 互助是美德 求助並不是情緒上的脆弱而是行動的實踐 了解並建立自己的資源人物 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資源

學習放鬆技巧 紓解親子管教緊張壓力 靜坐 、 深呼吸 音樂冥想放鬆 固定運動、伸展操、瑜珈 宗教信仰和支持 大樹樹根吸取能量 食人族探險肌肉鬆弛

幸福家庭123的執行力 每天1次 每次20分鐘 做3件事:親子共讀、遊戲和分享

原來要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可以了。 ◎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今天好漂。」 母親回答:「為什麼。」 小孩說:「因為媽媽今天都沒有生氣。」 原來要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可以了。

◎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的工作, 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要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樣會長得很好的。」 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 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就可以了。

懶人哲學,懶惰也是一種修行 古人云...慈母多敗兒...也許應該學學這個媽媽的哲學! 懶人媽媽哲學...

人人都說勤勞好,可是我卻一直認為偷懶最好了。 因為「能幹的父母,往往教出笨拙的孩子」、「緊張的媽媽,那有快樂的孩子?」 而快樂,卻是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當我看著周圍的能幹媽咪,常常生活得疲憊不堪時,就更相信當個懶媽媽的好處多多。就如同買股票:逆向操作、收穫必豐。

第一就是「化主動為被動」 懶媽媽的生活哲學,第一就是「化主動為被動」。 孩子沒叫肚子餓,我便不急著張羅飯菜。因為「飢餓是最美味的食物」,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飯菜鐵定一掃而光,從來沒有人會懷疑懶媽媽做菜的手藝, 而三個孩子長得又高又壯,懶! 媽媽看在眼裡,自然樂在心底。

第二個生活哲學就是「從遊戲中培養能力」 第二個生活哲學就是當別人正忙著買測驗卷、參考書、學珠心算以補強孩子的數學能力時,我卻喜歡窩在地板上,和孩子玩撲克遊戲。比如「心臟病」,不但讓幼兒了解數序的概念,更可以訓練幼兒手眼協調能力;「撿紅點」是學習「10以內個位數加法」的最佳方式;[10點半] 則帶入小數的概念;「老K」遊戲則更棒了,除了二位數以內的加法、減法,還包含通關、消除、反轉……許多概念;多的時候,擺起「大富翁」遊戲時,我覺得他們是在上一堂豐富的〔統整課程〕呢!

第三個生活哲學:「能不動就不動」 聽故事一向是小孩子最喜愛的活動。懶媽媽我在示範說了幾年故事後,開始試用第三個生活哲學:「能不動就不動」。 對老大說:「媽媽講累了,你要『子承母業』,負責講故事給你弟弟妹妹聽哦!」 於是,下班後已累癱了的我,大大方方的窩進沙發裡,半瞇著眼,聽著孩子用稚嫩卻愈來愈流利的口才,講著丟三落四的故事,但卻有和大人不同的邏輯,常聽得我捧腹大笑,樂不可支。

我從來不相信「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小孩子要禮物,要學才藝,要參加任何活動,總要一再要求,確定孩子的動機十分強烈,所謂「求知若渴」,才勉強答應。但只要孩子不知珍惜或學習不認真,便可提醒:「要學習是你的選擇,強化責任感,並陪他堅持下去」 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辛苦,慢慢也懂得儉樸生活的道理,並能珍惜。

第四個生活哲學「動口不動手」 隨著孩子日益成長,讓自己的懶功也愈發爐火純青了,可以「動口不動手」 家中事提供家人參與機會:可在餐廳的牆壁上掛上一個磁鐵白板,家中該修的、該洗的、該買的、孩子要交的費用、要參加的活動、各種通知單、成績單、各類留言……,林林總總,大家各自分工合作。隨時把處理好的事擦掉,再補上新的事項。

結語:愛要說出來並開始行動 每天記得擁抱孩子至少一次 每個星期有一個固定的家庭會議時間,把做人處事的方法、家裡的狀況,或每個人的意見做一個溝通。 配合學校推動的校本課程,培養孩子個個能獨立、負責。

建議書單 Dr.Ron Taffel & Melinda Blau(2003)。幫助孩子說出心裡話。(新苗編輯小組譯)台北:新苗。 Michele Borba,Ed.D.D(2004)。你那什麼態度啊?(項慧齡譯)台北:天下 。 Robert Fisher〈1998〉。為自己出征 。(王石珍譯 )台北:方智。 蔡秀玲、 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台北:揚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