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吴勇民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章 國民生產及收入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11.
Advertisements

一日三市、有行無市 ── 物價 英英美代子閒到抓虱母相咬 ── 失業 第 5 課 總體經濟指標 我該減肥了。 你一點都不胖呀, 正常的體重是身 高減體重加年齡 系數 …… 那是以前的 標準,一點 都不適用 …… 新的標準是物價指數加 房價漲幅乘以年齡除以 家庭狀況最後再用薪水 來開根號。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大胆作为 勇于承担  建立安全监管新常态 市安全监管局 林凯军.
政治经济学.
总量核算:围绕GDP的是是非非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石良平教授 2015年9月5日 1.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优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2年10月 公共債務法 講師:財政部國庫署 林組長達聰.
绪 论 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金融学 马迁利
芭蕾雨奥特莱斯项目 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时 衡量变化的尺子 ——— 时间和纪年 新围初中 王济洪.
自信心训练教材 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Jerrywang.
恐攻事件後—經濟放大鏡.
第八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總產出.
Associate professor: Liu Hailan 刘海澜
宏 观 经 济 学 N.Gregory Mankiw 上海杉达学院.
十五條佛規 後學:張慈幸
4.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工 资 把工资问题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一看, 会是怎样? 配乐: 樱桃树下 摘自刘植荣的文章《世界工资研究》   请点击鼠标观看.
道路交通管理 授课教师:于远亮.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四課 總體經濟指標 魏嘉美老師.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一、国民经济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两大体系 三、主要经济指标.
06 總體經濟分析.
目 录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提能 单元知识整合与学科素养培优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关键词汇 教学目标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笨人”创业法 广西英腾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兰涛.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分三部分传送。这是第二部分。.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 11 章 總體經濟的度量 本章內容要點 利用循環流程圖來瞭解總體經濟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衡量物價水準的指標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hapter 2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2.1 何谓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具体界定: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本 节 目 录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工业化阶段 三、高效的益综合发展阶段 四、课堂巩固.
宏观经济学 叶红雨.
宏观经济学考前辅导 Direction to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of Macroeconomics
中国财政支出 庄志辉 赖灿荣
單元 1 生活素質概論.
经济学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下篇 宏观经济学 编辑:石福刚 甘肃联合大学经管学院.
國中公民 國民所得的概念.
认清基本国情.
11 失業與物價膨脹.
17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問題與對策, 要有衡量指標。 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國民所得衡量 與綠色國民所得.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第3章 國際收支與國際經濟聯結 授課教師: 1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第10章 国民收入的衡量与决定理论 学习目标 理解国民经济的部门构成及经济循环模型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构成
第五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实践 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和核算方法;
總體經濟簡介 Macroeconomics.
第九章 宏观经济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循环模型 第二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述析 本章小结
9 国民收入决定 9.1 GDP及其衡量 9.2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9.3 IS-LM模型 9.4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教学难点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 10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张凯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张凯.
阿细蜜源代理系统功能说明 官方网站: 新版代理系统:
OECD统计数据的发布政策 Short presentation of highlights
此处添加标题 汇报人:宝藏PPT.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本章內容 國民所得與循環流程圖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三種計算方法 台灣的國民所得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吴勇民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Email:wuym@jlu.edu.cn Wechat:wudi263 课程中心:http://cc.jlu.edu.cn/hongjing.html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生产理论 第五讲 成本理论 第六讲 市场理论 第七讲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第八讲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九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 观 经 济 学 的 内 容 框 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和核心思想: 在市场机制下,在不同的市场类型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对稀缺性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经济单位的福利。

每一项所言及的国家事务,都需要有经济学的知识才能在处理这件事务中取得进展,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的人,甚至没有足够的条件来考虑国家事务。 Paul A.Samuelson 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现代主流经济学集大成者,现代经济学之父。

宏观经济学共九讲内容: 第一讲 现代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模型 第四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六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第七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讲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九讲 国际经济学概述

第一讲 导 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公式

现代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萌芽时期(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通论》发表)提出一些影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理论与政策。 第二阶段:建立与形成时期(《通论》发表到70年代之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与分析工具得以确立。 第三阶段:非凯恩斯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争论时期(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分庭对抗,形成诸多学派。 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十年代凯恩斯《通论》的发表到二战后。凯恩斯初步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第二阶段:战后到60年代末。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在各个方面发展了宏观经济学,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 第三阶段: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失业问题 (三)通货膨胀问题 (四)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问题 (五)国际收支问题

三、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理论与方法 ※两套核算体系: 其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简称MPS) 其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简称SNA) ※创建者: 美国经济学家W.金,密契尔,库兹涅茨,英国经济学家斯通以及美国的商务部。

理查德·约翰·斯通(1913-1991)简介: 生于英国,1984年获得诺奖。 获奖缘由: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  西蒙•库兹列茨(1901-1985)简介: 出生于俄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教授, 1971获得诺奖。 获奖缘由: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SNA体系:是由不同涵义,不同名称的指标所构成的体系。具体为: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2)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 ,NDP); (3)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4)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5)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6)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7)可支配的个人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1、涵义: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is the value of the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the economy during a given period.

举例1 某家电企业2004年销售1000万元的电视机,其中,消耗原材料与能源及固定资产折旧200万元。 ※该企业生产的价值为800万元。这一价值称为价值增值。 举例2 假定一件上衣从生产到消费者最终使用共要经过5个阶段:种棉,纺纱,织布,制衣及销售。

分 析 1)假设棉花价值15元且假定是当年新生产的价值,即价值增值额。 2)假定棉花纺成纱售价20元, 于是纺纱厂新生产的价值为5元。 3)20元纱织成布售价30元, 于是织布厂生产的价值为10元;

4)30元布制成服装卖给售衣商为45元, 于是制衣厂生产的价值为15元; 5)售衣商卖给消费者为50元, 于是售衣商在售卖中增值5元。 ※价值增值为15+5+10+15+5=50元,正好等于这件上衣的售价50元。

※价值增值=最终产品的价值 ※相关概念: 价值增值:企业产品价值与生产该种产品所需购进的原材料、能源等价值之间的差额。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价值增值=最终产品的价值

※理解要点: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6)注意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称为国外要素所得净额(net factor income from abroad)。

举 例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 举 例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 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从而使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

注意GDP的缺陷: 其一,不能衡量非市场活动所创造的价值; 其二,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与方式; 其三,不能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

生 产 法 支 出 法 收 入 法 2、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思 路: 其一是把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加总; 思 路: 其一是把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加总; 其二是由于产出等于新增价值,只需计算出新增价值即可; 其三是产出总是等于支出; 其四是产出总是等于收入。 生 产 法 支 出 法 收 入 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onsumption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汽车、彩电等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食物与衣服等支出)以及劳务支出(教育、医疗、旅游等支出)。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nvestment表示),是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资本流量。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净投资+重置投资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指企业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净投资+重置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用字母Goverment表示)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注:政府购买支出只是政府总支出的一部分。转移支付及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X-M)。用字母eXport表示出口,用字母iMport表示进口。 支出法计算的GDP用公式表示为: GDP=C+I+G+(X-M)

近几年我国GDP及需求的构成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指标 支出法生产总值(亿元) 最终消费(亿元) 居民消费(亿元) 农村居民消费(亿元) 城镇居民消费(亿元) 政府消费(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存货变动(亿元)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亿元) 2016 745632.4 399910.1 293443.1 64331.8 229111.3 106467 329137.6 318083.6 11054 16584.7 2015 699109.4 362266.5 265980.1 59143.3 206836.8 96286.4 312835.7 301503 11332.7 24007.2 2014 647181.7 328312.6 242539.7 54366.1 188173.6 85772.9 302717.5 290053.1 12664.4 16151.6 2013 596962.9 300337.8 219762.5 49432.1 170330.4 80575.3 282072.9 270924.1 11148.8 14552.1 2012 540988.9 271112.8 198536.8 45222.8 153313.9 72576.1 255240 244600.7 10639.3 14636 2011 486037.8 241022.1 176532 41075.3 135456.6 64490.1 233327.2 219670.9 13656.3 11688.5 2010 410708.3 198998.1 146057.6 33610.3 112447.2 52940.5 196653.1 185827.3 10825.8 15057.1 2009 349883.3 172728.3 126660.9 30666.2 95994.7 46067.4 162117.9 156734.5 5383.4 15037.1 2008 319935.8 157466.3 115338.3 28840.7 86497.5 42128 138242.8 128001.9 10240.9 24226.8 2007 271699.3 136229.4 99793.3 25588.5 74204.8 36436.2 112046.8 105052.2 6994.6 23423.1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我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指标 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 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百分点) 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 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百分点)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百分点) 2016年 66.5 4.5 43.1 2.9 -9.6 -0.7 2015年 59.7 4.1 41.6 -1.3 -0.1 2014年 48.8 3.6 46.9 3.4 4.3 0.3 2013年 47 55.3 -2.3 2012年 54.9 43.4 1.7 0.2 2011年 61.9 5.9 46.2 4.4 -8.1 -0.8 2010年 44.9 4.8 66.3 7.1 -11.2 2009年 56.1 5.3 86.5 8.1 -42.6 -4 2008年 44.2 53.2 5.1 2.6 2007年 45.3 6.4 44.1 6.3 10.6 1.5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Commerce.由于计算过程中的四舍五入,各部分之和可能与总量不等 美国GDP的组成部分(2007年) 项目 总量(10亿美元) 人均量(美元) 占总量的百分比(%) 国内生产总值,Y 13843 45838 100 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9732 2132 2691 -712 32225 7061 8912 -2360 70 15 19 -5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Commerce.由于计算过程中的四舍五入,各部分之和可能与总量不等

2017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 GDP总量排名 国家名称 单位美元 GDP总量(人民币) 1 美国 193621.3   美国 193621.3 1308105.503 2   中国 122427.76 827121.9466 3   日本 48844.9 329996.1444 4   德国 36518.7 246720.3372 5   法国 25748.1 173954.1636 6   英国 25650.5 173294.778 7   印度 24390.1 164779.5156 8   巴西 20809.2 140586.9552 9   意大利 19211.4 129792.2184 10   加拿大 16403.9 110824.7484 11   韩国 15297.4 103349.2344 12   俄罗斯 14693.4 99268.6104 13   澳大利亚 13901.5 93918.534 14   西班牙 13071.7 88312.4052 15   墨西哥 11424.5 77183.922 16   印度尼西亚 10109.4 68299.1064 17   土耳其 8412.06 56831.87736 18   荷兰 8244.8 55701.8688 19   瑞士 6806.45 45984.3762 20   沙特阿拉伯 6785.41 45842.22996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信息网,http://www.8pu.com/

2017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总量排名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信息网,http://www.8pu.com/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用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资本折旧。 ※GDP=生产要素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3、名义GDP(Nominal GDP)和实际GDP (Real GDP) The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times their current price.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The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times constant(rather than current) price.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例: 名义GDP和实际GDP 1989年名义GDP 1999年名义GDP 1999年实际GDP 香蕉 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 20万单位×1美元=20万美元 上衣 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 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 215万美元 330万美元 260万美元

(二)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 这里的国民收入是指的狭义上的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 (四)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简称 PI ) 国民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l personal income,简称DPI ) PI—个人所得税

美国1991年GDP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 5677.5 加 (+) 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 等于 国民生产总值(GNP) 单位:10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 5677.5 加 (+) 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 等于 国民生产总值(GNP) 17.5 5694.9 减(-) 资本消耗扣除 等于 国民生产净值(NNP) 626.1 5068.8 减(-) 间接税 其他(净值) 等于 国民收入(NI) 475.2 49.4 4544.2 减(-) 公司留利 社会保障缴款 加(+) 政府和企业向个人的转移支付 利息调整 红利 等于 个人收入(PI) 364.3 528.8 771.1 251.1 137.0 4828.3 减(-) 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 等于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618.7 4209.6

四、国民收入中核算中的基本公式 ※在理论的分析上,国民经济可以分为由居民户(household)和厂商(firm)所组成的两部门经济(two sector economy);由居民户、厂商和政府组成的三部门经济(three----);以及再加上国外部门的四部门经济(four----)。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 即:Y=C+I 从支出角度看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即Y=C+S 从收入角度看 由于总支出与总收入是恒等的,所以, C+I=Y=C+S 进而I=S,此即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政府的活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向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可用公式表示为:Y=C+I+G 从收入角度看,在三部门中,国民收入还要加上政府的净收入即:T=T0-Tr。这样,国民收入的构成即为:Y=C+S+T 由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得Y=C+I+G=C+S+T,进而有:I=S+(T-G)即投资与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相等,此即三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加入国外部门构成四部门经济,也称开放经济 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即:Y=C+I+G+(X-M) 从收入角度看,与三部门经济相比,又加入了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也来自生产要素的收入,所以,国民收入构成等于Y=C+S+T+Kr, 由总支出等于总收入,Y=C+I+G+(X-M)=C+S+T+ Kr,进而有:I=S+(T-G)+(M-X+ Kr )。表示,四部门经济中,总投资=总储蓄(私人,政府与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小 结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公式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值;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练 习 1、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值;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Ans. (1)2000+300+4000=6300 (2)2800+500+3000=6300 (3)6300-500=5800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下表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Ans. (1)4800-500(800-300)=4300(亿美元) (2) 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30+960=990(亿美元)

3. Suppose a woman marries her butler 3.Suppose a woman marries her butler. After they are married, her husband continues to wait on her as before, and she continues to support him as before (but as a husband rather than as an employee). How does the marriage affect GDP?

4.Place each of the following transactions in one of the four components of expenditure: consumption, investment, government purchases, and net exports. a. Boeing sells an airplane to the Air Force. b. Boeing sells an airplane to American Airlines. c. Boeing sells an airplane to Air France. d. Boeing sells an airplane to Amelia Earhart. e. Boeing builds an airplane to be sold next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