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 Pharmacognosy 高 建 平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高 建 平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Department of pharmacognosy, Shanxi Medicine University E-mail: jpgao123@sina.com.cn
绪 论 第一节 生药的含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 生药及生药学的含义 1、药物(Medicine, Drug): 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1) 人工合成化学品 Synthetic pharmaceuticals (2) 生化制品 Biochemical products (3) 天然产物及制品(如中草药)Natural products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 2、中药: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 保健的传统药物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 3、草药: 国内外民间应用的天然药物 (Herbal medicines) 4、中草药: 中药和草药的总称
5、民族药(Ethnomedicines): 为某一民族所习用的天然药物 藏药,傣药,彝药,蒙药· · · · · ·,和汉药
6、生药(crude drug) ——传统意义的生药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广义而言,生药、中药、草药、民族药,都是源于自然界的天然药物。
生药的应用形式 药材 饮片 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 原料药 生药 (crude drug) 药材 饮片 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 原料药 生药 (crude drug) *生货原药 *生物来源(biologically-derived) 提取物 Extract 制剂 中成药 Chinese patent drug
7、生药学 (Pharmacognosy) ——以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化学成分和分析鉴定、品种评价、资源开发等的一门科学。 现代的生药学领域已逐步扩展到应用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细胞组织培养、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遗传育种及从海洋生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
二、 生药学的任务 欧美: 1. 天然产物化学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2. 细胞组织培养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日本: 3. 生药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s 代表性学术期刊: Journal of Natual Products (USA) Natural Medicines (Japan) Phytochemistry (UK) Planta Medica (Germany)
二、生药学的任务 中国: 1.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真伪、优劣、稳定 已有成就: 1. 品种资源调查、真伪鉴别 2. 药物资源 Drug Resources: 保护、利用、寻找 已有成就: 1. 品种资源调查、真伪鉴别 2.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edicinal Plants 核心问题: 质量控制方法 Methodology for Quality Control 任重而道远!
第二节 生药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 二、生药学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 三、生药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
四、 生药学起源与本草 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 * 所载药物以植物(草)药占大多数
重要本草: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本草经集注(梁)、开宝本草(宋)、 证类本草(宋)、本草纲目拾遗(清)、 植物名实图考(清) 晶珠本草、滇南本草(民族药)
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 著者不详,可能系东汉医家所著 1. 三卷,植、动、矿物药三类—365种 2. 依毒性和用药目的分上、中、下三品 3. 每味药载:性味、功能、主治 4. 简要的序例—用药基本理论 —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 —丸、散、膏、酒等剂型
第一部药典—《唐本草》 1. 唐朝政府指派苏敬等增修《本草经集注》 2. 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颁行,又称《新修本草》 3. 载药844种,附药物图谱(图文对照) 4.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早883年! —纽伦堡(Nurnberg)药典(公元1542年)
古代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1. 作者: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 2. 李时珍死后3年(1596年)在金陵首次刊行 3.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 4. 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 5. 依自然属性,分16纲60类 6. 标名为纲,列事为目。体例详明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方法
生药的分类 总数5000种以上,常用中药材700余种。 1.按自然分类系统(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 2. 按药用部位 3. 按化学成分 4. 按药物功能和药理作用 5. 古代本草分类方法
1.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 — — — 科,属,种!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藻菌类—藻类:海藻、昆布;菌类:灵芝、茯苓 地衣类—松萝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藻菌类—藻类:海藻、昆布;菌类:灵芝、茯苓 地衣类—松萝 蕨类—贯众、海金沙、骨碎补 裸子植物—麻黄、三尖杉、红豆杉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人参、甘草、大黄· · · 单子叶植物:贝母、百合、石斛· · · — — — 科,属,种!
2. 按药用部位 根类—人参、甘草 果实类—山楂、五味子 根茎类—大黄、黄连 种子类—苦杏仁、马钱子 全草类—薄荷、益母草 皮类—肉桂、杜仲 根类—人参、甘草 果实类—山楂、五味子 根茎类—大黄、黄连 种子类—苦杏仁、马钱子 全草类—薄荷、益母草 皮类—肉桂、杜仲 花类—红花、金银花 茎木类—大血藤、鸡血藤 叶类—大青叶 动物类—可再细分
3. 按化学成分 · · · · · · 含生物碱类—麻黄、黄连 含蒽醌类—大黄、芦荟 含强心苷类—洋地黄、香加皮 含木脂素类—厚朴、五味子 含生物碱类—麻黄、黄连 含蒽醌类—大黄、芦荟 含强心苷类—洋地黄、香加皮 含木脂素类—厚朴、五味子 含皂苷类—人参、柴胡 含香豆素类—白芷、蛇床子 含黄酮类—槐米、甘草 含挥发油类—肉桂、木香 · · · · · ·
4. 按药物功能和药理作用 解表药—麻黄、薄荷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 泻下药—大黄、番泻叶 活血化瘀药—丹参、鸡血藤 解表药—麻黄、薄荷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 泻下药—大黄、番泻叶 活血化瘀药—丹参、鸡血藤 安神药—远志、酸枣仁 止咳化痰药—桔梗、贝母 抗癌药—长春花、三尖杉 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
5. 古代本草分类方法 1.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 * 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延年益寿药,无毒,可久服—人参、麦冬 中品:防病补虚药,无毒或有毒—黄芪、五味子 下品:治病药,多有毒性,不可久服—乌头、大戟
5. 古代本草分类方法 2. 《本草纲目》分类法—16部60类 * 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虫· · · * 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杂草· · · * 具有按自然属性分类的特性
现代生药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1. 按药用部位:便于比较生药外形和显微特征 利于生药性状和显微鉴别 2. 按化学成分:便于研究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 利于质量控制和资源寻找 3. 按功效和药理:便于研究生药的功能和作用 利于临床应用 4. 按自然系统:便于比较同科属生药性状、组织、化学、功效等 利于生药鉴别、质量控制、资源寻找
第二节 生药的拉丁名 植物学名—属名+种名 Isatis indigotica(菘蓝) 生药拉丁名—药用部位名+生药名(第二格) 第二节 生药的拉丁名 植物学名—属名+种名 Isatis indigotica(菘蓝) 生药拉丁名—药用部位名+生药名(第二格) Radix Isatidis(板蓝根) 药用部位名: Radix-根 Rhizoma-根茎 Herba-全草 Cortex-皮 Folium-叶 Flos-花 Fructus-果实 Semen-种子 Caulis-茎
+属名 Cortex Cinnamomi (Cinnamomi cassia) 肉桂 2. +种名 Herba Belladonnae (Atropa belladonna) 颠茄 3. +属和种名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 4. +属名/其他 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炮制 熟地黄)
5. 仅用属名 Poria (茯苓) Sargassum (海藻) —藻菌类 Mylabras (斑蝥) Moschus (麝香) —完整动物、分泌物 6. 原产地土名 Opium (阿片) Agar (琼脂) 7. 原矿物名 Cinnabaris (朱砂) Realgar (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