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倫理學 第8週 死刑 以死作為懲罰符合道德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12週 全球經濟正義 我們有援助難民的義務嗎?
Chapter6 倫理基礎與原則 第一節 職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職業倫理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 個案討論-安隆公司.
第一節 職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職業倫理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 個案討論-安隆公司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無論死刑、墮胎或安樂死共同面臨的課題是結束一個生命,長久以來,在法令與生命信念兩股力量之間,誰該擁有此種權力?成為一個極富爭議的議題。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第1週 課程導論 為什麼要研究應用倫理學?探討哪些議題?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SQL Stored Procedure SQL 預存程序.
中國 伊朗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巴基斯坦 全球死刑數據. 中國 伊朗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巴基斯坦 全球死刑數據.
不可殺人You shall not Murder
1.3 在整除性問題之應用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應用倫理學 第12週 死刑 以死作為懲罰符合道德嗎?.
死刑存廢 伸張正義,亂世用重典? 第 七 組.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Level 6 Voc.121~180 Made by Shu Ping Tseng, (曾淑萍) June, 2008.
死刑存廢問題 指導老師:吳 漢 組長:4970R044劉俊佑 組員:4970R014彭若謙 組員:4970R018黃冠銘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CH05. 選擇敘述.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心靈饗宴 林家儀.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DRC with Calibre 課程名稱:VLSI 報告人:黃家洋 日期: 改版(蔡秉均) 1.
著作權法、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 授課教師:周 天 日 期: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流程控制:Switch-Case 94學年度第一學期‧資訊教育 東海大學物理系.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十一週 自殺: 你憑什麼理由反對或贊成自殺?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1-1 隨機的意義– P.1.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第2週 道德推理與理論 如何建立與評估道德論證? 結果主義與非結果主義的道德理論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第11週 積極賦權行動 優惠政策是肯認還是歧視?
應用倫理學 第6週 死刑 以死亡作為懲罰符合道德嗎?.
Nonconsequentialist Theories: Do Your Duty
第16週 全球經濟正義 富裕國家有援助難民的義務嗎?
10328: Coin Tos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應用倫理學 第3週 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與非結果主義的理論.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Malachi 1-2:16 瑪拉基書一章~ 二章16節.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一個有效率的團隊的要素 Elements of an Effective Team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L3 Dialogue Linda: Hey!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嘿!你們倆個傢伙在做什麼?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應用倫理學 第8週 死刑 以死作為懲罰符合道德嗎?

前 言 死刑存廢爭議 張揆:留待社會共識 台北市內湖地區發生女童被歹徒割喉致死的命案, 台灣社會關於死刑存廢的爭辯再起。行政院長張 善政今天(29日)表示,廢除死刑要有很高的社會 共識,但目前社會上距離有共識廢除的程度還很 遠,對於死刑存廢,他留給社會討論空間。 [中央廣播電台 2016.3.29] 思考:為什麼應該保留或廢除死刑制度? 死刑存廢問題應交由「社會共識」來決定?

前 言 死刑問題引發激烈的情緒和頻繁爭論。 廢除論者(abolitionists)訴諸的道德原則:不可殺 人、尊敬生命的神聖性、尊重人的尊嚴。 維持論者(retentionists)訴諸的道德原則: 懲罰罪 犯、給予謀殺者應得的懲罰、一命還一命、用終 極的懲罰嚇阻終極的犯罪。 雙方都接受某些基本原則,但得出差異立場。 死刑存廢問題不應受情緒反應的干涉,需仔細檢 視支持和反對死刑的論證。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背景知識:名詞定義、現況。 2.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的論證:預防論、嚇阻論。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背景知識:名詞定義、現況。 2.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的論證:預防論、嚇阻論。 非結果主義的論證:訴諸生命權、公平或正義概 念、應報論。 3.道德論證:以反對死刑的一個論證為例。

一、背景知識 (一)名詞定義: 1.懲罰(punishment):在法律意義上,蓄意且被授 權去對違法者施加痛苦或傷害。 證成懲罰的兩種形式: (1)做錯事的人在道德上「應得」懲罰。 (2)懲罰為社會帶來好的結果。

一、背景知識 2.死刑(capital punishment):處決某個被官方判決 犯嚴重或致命罪行的人。 判處死刑的罪行:強暴、謀殺、偷馬、綁架、叛 國、獸姦、間諜、褻瀆神明、巫術等。 執行方式:釘十字架、分屍、活活燒死、刺刑、 絞刑、槍斃、毒氣、電刑、致命注射。

一、背景知識 (二)現況: 至2015年為止,有140個國家正式廢除死刑或實際 上停止使用。有58個國家和地區維持死刑。 2015年前五大死刑執行國:中國、伊朗、巴基斯 坦、沙烏地阿拉伯、美國。 美國有32州維持死刑,致命注射是主要執行方式。 近年來死刑的支持率略微下降。跟人們被要求考 慮終生監禁不得假釋這個選項有關。

一、背景知識 美國對死刑的採用受最高法院幾個指標性判決的 重要影響: 1972年的Furman v. Georgia案 1976年的Woodson v. North案 1976年的Gregg v. Geogia案 禁止對心智障礙者、十八歲以下者處死刑。 區分殺人類型:一級謀殺、二級謀殺和一般殺人。 通常只有一級謀殺才符合判處死刑的資格。

二、道德理論 (一)結果主義: 1.支持死刑的論證: 論證一:預防(prevention) 主張:採用死刑可以為社會創造一個幸福大於不 幸福的有利平衡。 死刑可透過預防犯罪行為再次發生而達成社會整 體較大效益。 [評論]:維持論者必須提出經驗證據,支持處死暴 力犯人可以比終生監禁更能保護社會。

二、道德理論 論證二:嚇阻(deterrence) 主張:死刑可透過嚇阻來達成較大的整體效益。 使可能的違法者怯步,不敢犯重大罪行。 彌爾(J. S. Mill):死刑是嚇阻犯罪的最有效方式。 [評論]:維持論者必須提出支持證據,顯示死刑比 監禁更能嚇阻嚴重罪行。 許多科學研究的結果相互衝突或不具確定性。 困難:相關研究需控制許多變項,但實際上很難 排除外在因素的影響。

二、道德理論 (1)來自常識的論證:人會被比較害怕的事物所嚇阻。 因為人害怕死亡勝於終生監禁。因此,死刑比終 生監禁更具嚇阻作用。 Louis Pojman:死刑具最佳嚇阻效果。 理由: a.大部分罪犯會評估犯罪活動的利益和風險,選擇 較輕罪刑的行為。 b.許多被判死刑者會想盡辦法拖延判決或降為較長 刑期。

二、道德理論 [反駁]:廢除論者主張 a.即使死刑的懲罰比終身監禁重,不能推論出它的 嚇阻作用較佳。終身監禁可能和死刑一樣有效。 Jeffrey Reiman:對懲罰的恐懼感所形成的嚇阻力 可能有門檻,超過門檻,恐懼感的增加不會帶來 額外的嚇阻作用。 沒有理由相信藉由死刑可以拯救更多無辜者。 b.死刑帶給潛在犯罪者的威脅,可能不是促使他們 避免殺人,而是想辦法不要被抓到。

二、道德理論 (2)最佳賭注論證(Best Bet Argument):賭死刑能 嚇阻謀殺者是比較理性且在道德上負責任的。 Ernest van den Haag:如果一定要冒險,最好是冒 謀殺者生命的險,而不是無辜者。因此,應該賭 維持死刑。 死刑有嚇阻力 死刑沒有嚇阻力 賭維持死刑 贏:謀殺者死亡,拯救無辜者 輸:謀殺者死亡 賭廢除死刑 輸:謀殺者活著,無辜者死亡 贏:謀殺者活著,無辜者的性命不受影響

二、道德理論 [反駁]:效益計算不完整,未考量 a.死刑可能「鼓勵」而非嚇阻暴力犯罪的可能性。 b.死刑可能對社會產生殘暴化效果。 Jeffrey Reiman:避免施以死刑,國家藉其典範有 助於降低人們對殘酷的容忍,因此促進人類文明。 國家,特別是形式正義體系扮演教育的角色。 即使是給壞人應得的懲罰,文明的人有時候不會 這麼做。

二、道德理論 死刑的可怕程度足以使它被視為折磨。 折磨的兩個特質:處死刑也具備。 a.極度的痛苦:受刑者除了承受身體和心理的痛苦, 且死刑帶來更糟的死亡,因其到來是可預知的、 缺乏不可避免性的安慰。 b.公開展示一個人完全屈服於另一人的權力。 卡謬(Albert Camus):死刑本身就是一種折磨。

二、道德理論 2.反對死刑的論證:廢除論者的效益考量 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會比處死謀殺犯,能為 社會帶來較大的幸福淨值。 死刑太過昂貴。 [回應]:維持論者 效益主義式的回應:質疑死刑審判的成本計算不 正確、不公平。 非結果主義式的回應:如果死刑是正義的懲罰, 那麼成本考量並不相關。

二、道德理論 (二)非結果主義: 1.反對死刑的論證: 論證一:訴諸生命權 死刑違反「人類生命的價值或尊嚴」這個基本道 德原則,所以是錯的。 [回應]:生命權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 生命權有時可被好的理由(例如自衛)所凌越。 Louis P. Pojman:當帶有惡意預謀的謀殺者奪走無 辜者的生命時,他就喪失了自己的生命權。

二、道德理論 論證二:訴諸公平或正義概念 刑事制度本身不正義,有時候會處決無辜者。 死刑無法挽回。廢除死刑是避免悲劇的唯一方法, 因此應該廢除死刑。 [回應]:應盡可能改善刑事程序,而不是廢除死刑。 處決無辜者的錯誤不是來自死刑制度的內在本質, 而是刑事程序的缺失、限制與不完美。

二、道德理論 2.支持死刑的論證:應報論(retributivism) 應得(desert)的概念:它是正義的構成要素,故意 為惡者應得懲罰,必須得到符合其惡的痛苦。 應得的概念預設責任原則:人對其行為負有責任, 且應該因此而獲得獎賞或懲罰。 懲罰跟正義有關,而不是社會效益。懲罰違法者 才能彰顯正義。

二、道德理論 (1)同態報復(lex talionis):懲罰應符合罪行的種類, 正義要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代表人物:康德(I. Kant)。 疑慮:懲罰強暴犯的方式是讓他被強暴?虐待他 人的人就讓他被虐待? (2)比例的應報論:懲罰應反應罪行的嚴重性。 謀殺是最嚴重的罪行,所以應得最嚴重的懲罰 (死亡)。

二、道德理論 應報論的觀點奠基在「尊重人」的康德式主張: 人有尊嚴和內在價值,本身就是目的。 蓄意殺害無辜者是不能容忍的惡,所以應得極刑 (謀殺者的死亡)。 應報論者也訴諸謀殺者的尊嚴和價值:處死謀殺 者不是對人的尊嚴的冒犯,而是對其尊嚴的肯認。 [批評]:死刑的報應不是正義,而是報復(revenge)。 [回應]:混淆「報復」和「報應」。

反思與討論 大屠殺(Holocaust)與死刑判決: 1941年6月,德國納粹軍人在希特勒的領導下,殺 害了1100-1700萬人。 1945年的紐倫堡大審(Nuremberg Trials),許多德 國軍事將領因其罪行而受審。最後18人被判有罪, 其中11人判處死刑,包括戈林(Herman Göring) 和 施特萊徹(Julius Streicher)。 請問:你們認為對戈林判處死刑,是道德上可證 成的嗎?理由為何?

三、道德論證 (一)反對死刑的論證: 1.如果死刑歧視黑人,那麼它是不正義的。 2.如果死刑是不正義的,那麼它應該被廢除。 3.死刑歧視黑人。 4.因此,死刑應該被廢除。 [討論]: 這是有效論證。 評估的焦點在於前提是否為真。

三、道德論證 (二)論證評估: 前提3(經驗陳述句)是否為真: 修正前提3:死刑的行政措施對黑人有偏見。 廢除論者:前提3為真。因謀殺被定罪的黑人比白 人更可能被判處死刑。 Robert Johnson:實際上不可能達成人性化的死牢。 死刑讓死囚和執行者都去人性化。 維持論者:廢除論者的統計比較有誤導。 前提3的真假有爭議。

三、道德論證 前提1(道德陳述句)是否為真: 修正前提1:如果死刑的行政措施對黑人有偏見, 那麼它是不正義的。 廢除論者對前提1的解讀: a.如果死刑的行政措施對黑人有偏見,那麼死刑本 身就是不正義的。 b.作為被真實應用的死刑無可避免地是不公平的。 [回應]:懲罰制度的行政措施不正義並不蘊含該懲 罰本身是不正義的。要做的是改善刑事法庭程序。

三、道德論證 前提2(道德陳述句)是否為真: 修正前提2:如果死刑的行政措施是不正義的,那 麼它應該被廢除。 廢除論者的解讀:死刑在應用上的不正義就是反 對死刑本身的指標,所以應該廢除死刑。 不同意這種解讀的人可提出跟前提1一樣的論證來 反駁。

三、道德論證 修正後的論證: 1.如果死刑的行政措施對黑人有偏見,那麼它是不 正義的。 2.如果死刑的行政措施是不正義的,那麼它應該被 廢除。 3.死刑的行政措施對黑人有偏見。 4.因此,死刑應該被廢除。 [討論]:論證的關鍵在於死刑制度裡的不正義是否 等同於死刑本身的不正義。

分組辯論主題 案例: 2014年5月,鄭姓大學生在台北捷運車廂內持刀傷 人,造成4人死亡、20多人輕重傷。2015年5月,北 投某國小8歲女童遭龔姓男子持刀割傷頸部,傷重 不治死亡。這類隨機的無差別殺人案件造成輿論譁 然、民眾恐慌。有人主張,針對犯下無差別殺人行 為的成年兇嫌,應判處死刑;但也有人極力反對判 處死刑。

分組辯論主題 正方(第3組)立場:判處無差別殺人者死刑,是道 德上可證成的。 反方(第4組)立場:判處無差別殺人者死刑,是道 德上無法證成的。 口頭辯論時間:5/18第二節課 書面報告繳交時間:初稿4/20、完稿6/1

指定閱讀 “Capital Punishment,” in Doing Ethics: Moral Reasoning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Ch 11. Pp. 310- 321. Louis P. Pojman, “In Defense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Ethics in Practice: An Anthology. Pp. 544-549. Jeffrey Reiman,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 in Ethics in Practice: An Anthology. Pp. 556-560.

延伸閱讀 〈死刑:倫理與法理〉,《思想》,第17期。 2010年10月。第122-228頁。 周盈成,〈站在不被信任的天平上:張娟芬、許 家馨對談〉,《人籟》。2010年9月1日。 http://www.erenlai.com/tw/home/item/3923-2014-02- 16-10-15-07.html “Amnesty International Global Report_Death Sentences and Executions 2015” https://www.amnesty.tw/sites/www.amnesty.tw/files/Amn esty%20International%20Global%20Report_Death%20S entences%20and%20Executions%20201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