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室 孙胜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鲜军舫 王振常. 面神经的正常解剖 脑桥段 脑池段 内听道段 迷路段和膝神经节 鼓室段和后膝 乳突段 腮腺段.
Advertisements

胃炎肠炎胃炎肠炎 心脏病心脏病 血管病变血管病变 夭折夭折 肾病肾病 癌症癌症 气管炎气管炎 疟疾疟疾 胃炎肠炎肺炎结核病 肺炎肺炎 结核病结核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十大死亡原因排行榜.
鼻腔鼻窦肿瘤. 一、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耳鼻咽喉科医院 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 多见于 40 岁以上 单侧发病 与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内翻性乳头状瘤又称为边缘性肿瘤、癌前状态、潜在 性恶性肿瘤.
常见颅脑疾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了解颅脑疾病的病因和分类 2 、熟悉颅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 则 3 、掌握颅脑疾病的术后护理要点,并发症的 护理 4 、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志强 颅眶沟通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 颅眶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骨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穿支血管间隙及骨质破坏缺损区等)
学习病例. 病例一 临床资料: 男性, 1 岁 主诉:喂奶后呕吐伴眼球活动障碍 7 天.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教研室 张 莹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
脊 髓 病 变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裴仁全.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分类 基 础 医 学 院 主讲:于智泉.
脑血管疾病与脑血管意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病例讨论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许祖梅.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TUMORS
Tuberculous Meningitis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
颅内表皮样囊肿 CT及MRI表现.
颅内肿瘤 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
酒精中毒性脑病影像学表现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 志 强.
颅内肿瘤.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
第六节 颅脑损伤 温医附一院放射科 王美豪.
眼球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邢振
老年脑内囊性病变 影像学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 脑外科 东潇博 2015年4月7日.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脑表皮样囊肿 甘肃靖远煤业公司总医院放射科 李士光.
读书报告.
纵隔肿瘤和囊肿 的影像诊断.
Radiolog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Sturge-Weber syndrome
中枢神经系统 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朱莉莉 杨世埙 李明华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 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幕上脑肿瘤:病理、临床及影像特征概述 范国光 中国医大二院.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杨世埙.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云亭.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 马国林.
膝关节常见病MRI诊断 2017/9/1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学影像学部.
随访 熊美连
内分泌系统 学习目标 1.脑垂体的位置。 2.腺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3.神经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4.甲状腺素和降钙素的功能。
纵隔疾病.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脑室肿瘤 王秋霜.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中枢神经系肿瘤 胶质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1-4 少突胶质细胞瘤 1-3 室管膜细胞瘤 1-3 脉络丛乳头状瘤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射科 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 严福华
生 殖 系 统.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进修生 李学文
第151期读片窗 医学影像中心 杨 健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组病例讨论 郭小超
髓母细胞瘤 2015级影像规培生 严文杰.
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
附一读片会 俞元临.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一) 邬海博 Diagnostic Radiology of Central Nerve System
高磁豫率磁共振对比剂临床应用体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代荣.
脑膜瘤CT、MRI表现.
垂体腺瘤.
颅面血管瘤综合征.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诊断 附一影像科 林雪花.
读 片.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国煤炭总医院 影像科.
蝶鞍区 region of sphenoid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前界为前床突外侧缘和前交叉沟的前缘,后界是后床突和鞍背,两侧为颈动脉沟,面积约5.5cm2。该区的主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周血管、神经等。蝶鞍区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是疾病的多发部位。 主讲:段菊如.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 CT和MRI表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室 孙胜军

蝶鞍区及鞍旁解剖 鞍结节:部分蝶骨基底部; 垂体腺:前叶、后叶、结合部,漏斗; 垂体周围结构:上为鞍隔、蛛网膜下腔、视交叉、第三脑室前隐窝、下丘脑;侧面为海绵窦内容物-颈内动脉,3、4、6颅神经及5颅神经之1、2分支,脑膜;下面:蝶骨、蝶窦;鞍上池上方为Willi’s 环。

正常影像学表现 CT:垂体密度与脑组织相等,均匀强化; MR:信号与脑灰质一致,强化均匀,无症状垂体瘤强化时可见局部低信号影,垂体后叶为亮信号; 正常垂体高度:女性小于10mm,男性小于8mm,均出现于10-19岁,20岁渐下降,女性垂体上缘上凸属正常。

鞍区及鞍旁肿瘤 青年女性垂体向上膨隆高度<10mm,男性为8mm属于正常; MR上T1-WI垂体后叶呈亮点状为加压素神经复合体。出现率50-91%,可消失与尿崩症无绝对因果关系; 15%患者无症状,增强扫描可见垂体内低信号区,为无症状垂体瘤,需参考临床内分泌检查;

鞍区及鞍旁肿瘤概要 成人垂体瘤常见,其次为动脉瘤、脑膜瘤、胶质瘤。儿童颅咽管瘤常见,下视丘胶质瘤为其次; 增粗的漏斗对于儿童需与胶质瘤、生殖细胞瘤、淋巴瘤、Langerhan’s细胞增生症相鉴别。成人应注意类肉瘤病变及垂体炎。 儿童垂体瘤样表现多为垂体增生。 以下分为:鞍内、鞍上、鞍旁三部分叙述。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一、鞍内病变: 1.先天性和后天发育性: (1)空蝶鞍:CT为密度,MR为脑脊液信号,可见垂体柄伸入鞍内; (2)Rathke’s囊肿:垂体前叶中间部残余扩大,一般无症状,可引起视觉障碍、垂体功能异常和无菌性脑膜炎。CT无钙化影低密度影,囊壁可强化。MR可呈等CSF信号,高T1,脂肪或粘液类物质为低信号T2。可见1/3病例侵及鞍上。 (3)鞍内蛛网膜囊肿和胶样囊肿:通常尸检中发现,可类似微垂体腺瘤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一、鞍内病变: 2.血管性病变: (1)鞍内动脉瘤:CT上显示边界清楚高密度影,注药后明显强化。MR上显示流空影或湍流、血栓、血液降解产物的混杂信号影。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一、鞍内病变: 3炎症性病变: (1)垂体脓肿-罕见; (2)垂体前叶炎:肉芽肿性或淋巴细胞样浸润,可出现于甲状腺毒症或产后病人,也可见于TB、类肉瘤病、组织细胞增多症、梅毒、巨细胞肉芽肿垂体炎,垂体可正常或增大。CT上等密度,注药后强化,MR上等信号注药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一、鞍内病变: 4.肿瘤性病变: (1)垂体微腺瘤(小于10mm):CT显示强化后可见低密度或丛状血管移位,上缘膨隆及骨侵蚀征象不可靠;MR显示可见T1等或低信号影,注药后快速扫描可见低信号区,延迟扫描可见强化均匀。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一、鞍内病变: 4.肿瘤性病变: (2)鞍内颅咽管瘤:纯鞍内颅咽管瘤占10%,CT呈低密度影,钙化常见,囊实性可见强化;MR像T1、T2呈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一、鞍内病变: 4.肿瘤性病变: (3)脑膜瘤:鞍内型脑膜瘤少见,等密度或等信号,强化显著,与垂体瘤鉴别困难; (4)转移瘤:颅底转移常由鼻咽腔及窦腔肿瘤直接侵犯;垂体腺转移见于血源性播散。 (5)其它:增生,见于青年女性经期及孕期,也可见于终器官形成不良(垂体增生);手术后改变脂肪、肌肉、硬膜切除或填塞后可造成假象,需结合病史考虑。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解剖结构包括脑池及三室前隐窝、漏斗、视交叉、下视丘和Willis环,肿块可源于任何部位或邻近垂体、脑膜、骨、脑实质。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1)鞍上蛛网膜囊肿; (2)Rathke’s囊肿:可等CSF密度、或信号,含有粘液或胆固醇呈高信号。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3)胶样囊肿:主要部分在Monro氏孔区,CT显示为高密度影,不强化,可低或等密度周边轻度强化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高或等信号影; (4)三室内室管膜囊肿:CSF信号,不强化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5)扩大的三脑室:导水管梗阻造成三室前疝。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6)错构瘤:位于脚间池,起自漏斗柄与乳头体之间与下视丘后部相连,无侵犯性且生长极慢;CT显示等密度影,边界清,不强化,无钙化;MR显示等信号影,无强化,可见囊性变;需与颅咽管瘤,下视丘胶质瘤和生殖细胞瘤相鉴别。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2.血管性病变: (1)动脉瘤;多源于Willis环; (2)动静脉畸形; (3)颈内动脉或基底动脉梭形扩张:CT显示迂曲、增粗、显著强化,常伴有壁钙化;MR见血管流空显示。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3.感染性病变: (1)寄生虫囊肿(包囊虫、囊虫病):CT显示低密度影,可见周边强化影,呈分隔多囊样;MR显示囊肿信号高于CSF,可见头节显示。 (2)脓肿:垂体脓肿罕见。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3.感染性病变: (3)肉芽肿病变: a.结核-呈基底池弥漫性强化影; b.类肉瘤病-增粗漏斗强化,也可造成脑膜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3.感染性病变: (3)肉芽肿病变: c.郎罕氏组织细胞增多症-视力障碍,内分泌功能不良,显示单纯漏斗增粗,垂体后叶亮点消失,呈等密度或等信号影,注药后可见强化影,见于成人或儿童,治疗可用低剂量放疗。 d.脑膜炎:渗出性细菌性脑膜炎广泛强化,可造成缺血。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垂体瘤:发病率高,儿童罕见,边界清、分叶状、侵及鞍内及鞍上,CT显示等密度影,可见伴有囊变坏死,钙化罕见;MR显示T1低信号影,T2略高信号影,可见出血、坏死或蛋白类液体。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2)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s隐窝的鳞状上皮细胞残留,良性,生长缓慢。鞍上、鞍内混合型占70%,鞍上型占20%,鞍内型占10%。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年为第二高峰期,表现为囊性、实性密度及信号表现多样,实性部分可见强化。CT显示囊性、周边可见钙化,可见边缘强化。MR显示T2高信号,T1轻度或高信号,与胆固醇或亚铁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3)脑膜瘤:颅内常见病变,边界清楚,广基于硬膜-沿小脑幕或海绵窦起源。CT显示等密度影或稍高密度影,可见钙化,显著强化,邻近骨质可见增生。MR显示等或稍低信号影,强化明显,与垂体分界清除。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4)胶质瘤:下视丘胶质瘤边界不清楚,可见视束受累为胶质瘤特点。CT显示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可见钙化,等密度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影,T2高信号影,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5)皮样囊肿:典型病例位于中线部位,其内含有脂肪或钙化,为外中胚层起源,CT显示鞍上不强化低密度及等密度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低信号影,当液态脂肪从囊肿中破裂出后可见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6)表皮样囊肿:起源于外胚层先天性肿瘤,好发于CPA,中颅凹,见于鞍上。CT显示低密度影,不规则,呈蔓状生长,可见周边轻度强化。MR显示T2高信号,不均匀,T1低信号,Flair像显示信号明显不均匀。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7)畸胎瘤:发生于三胚层组织,常见脂肪和钙化,CT显示高低等混杂密度影,不均匀,等密度部分可见强化。MR显示T1像高信号,T2像低信号,不均匀,可见实性强化结节。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8)生殖细胞瘤:好发于三室后部,鞍上病灶常为转移灶,可见三室前隐窝及漏斗分叶状增大。CT显示等密度团块,边界清楚,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强化明显。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9)淋巴瘤:CT显示等密度影,均匀强化。MR显示T1等信号,T2可见高信号或等信号,强化明显。 (10)漏斗脂肪瘤:CT及MR表现脂肪特征。

鞍区及鞍旁肿瘤 二、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1)神经垂体的颗粒状细胞瘤(迷芽瘤):原发病例罕见,影像表现等密度或等信号,注药强化明显。 (12)转移瘤:可经血源转移至垂体及漏斗,经软脑膜转移至基底池,也可经直接侵犯转移—鼻咽癌,脊索瘤,视神经母细胞瘤,视神经胶质瘤。 5.其它:外伤或特发性生长激素缺少引起垂体柄变小或消失,可见神经垂体异位至下丘脑中间隆起处一小亮点。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三.鞍旁肿瘤: 1.神经鞘瘤:单发神经鞘瘤,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多见三叉神经鞘瘤,位于Meckel’s腔区。CT显示等密度,囊变为低密度,钙化罕见,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T2高信号,强化明显。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三.鞍旁肿瘤: 2.脑膜瘤:表现与其他部位相同。 3.脊索瘤:起源残存脊索,35%-40%于颅底,50%于骶尾部,15%在脊椎,多见于蝶枕交界软骨处,多于中线,也可位于鞍旁。CT显示鞍旁混杂密度肿块,95%以上为浸润性骨质破坏,50%可见钙化,可累及鼻咽部和椎体前,可见多种不同强化。MR显示T1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三.鞍旁肿瘤: 4.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硬膜外海绵状血窦结构,边界清楚,内部结构均匀。CT显示等密度影,注药均匀明显强化。MR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均匀明显强化。DSA无明显供血血管,可见不均匀染色。

鞍区及鞍旁肿瘤 三.鞍旁肿瘤: 5.骨软骨瘤及粘液瘤:起源于蝶枕交界,病灶边界清楚,局部骨质结构可见受压,CT显示混杂密度,MR显示混杂信号,注药可见强化。 6.鞍旁胆质瘤:影像表现与其他部位无异。 7.转移瘤:影像表现与其他部位无异。 8.淋巴瘤:影像表现与其他部位无异。 9.骨纤维结构不良:髓质骨变厚,CT显示骨增厚硬化,可见囊性结构。MR显示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