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平面上兩點的距離 自我評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垂線之尺規作圖與性質 公館國中 蘇柏奇老師 興華高中 馬鳳琴老師 興華高中 游淑媛老師. 2 中垂線的尺規作圖 作法: 已知: 求作: 的中垂線 Q : 直線 CD 真的是中垂線嗎 ? A B C D 1. 以 A 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劃弧 2. 以 B 為圓心,相同長度為半徑劃弧 兩弧相交於 C,D.
Advertisements

搭配頁數 91 國小時學過,三角形中若有 一個內角是直角( 90° ),這樣 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中 直角所對的邊稱為斜邊,其餘兩 個邊稱為股。如圖 2-11 ,我們平 常使用的三角板,都有一個角是 直角,因此都是直角三角形。
圓的一般式 內容說明: 由圓的標準式展出圓的一般式.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多邊形的種類及內角和 中二級數學科.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三角形三邊長的關係 三角形的外角大於任一內對角 大邊對大角 大角對大邊
絕對不等式 課堂練習2 (算幾不等式).
5.1 自然對數函數:微分 5.2 自然對數函數:積分 5.3 反函數 5.4 指數函數:微分與積分 5.5 一般底數的指數函數和應用 5.6 反三角函數:微分 5.7 反三角函數:積分 5.8 雙曲函數.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圓心角、圓周角與弦切角 圓心角 圓周角 弦切角 圓內角 圓外角 ∠AOB= ∠APB= ∠APC= A B P m0 A B P m0 A
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點、線、角 三角形 四邊形 圓與扇形 自我評量.
畢氏定理的應用 國中數學第三冊 教師 鄭章華 91/10.
2B_Ch12(1).
§4-2平行與四邊形 重點: (1)過線外一點作平行線 (2)平行四邊形的探討 (3)梯形的探討 (4)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差異
2-1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直線的斜率 1 直線的方程式 2 兩直線關係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page.1/22.
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授課老師:郭威廷.
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內心 三角形的重心 自我評量.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ax+by=c 的圖形 y=k 的圖形 x=h 的圖形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圖形 自我評量.
四邊形 對邊、對角與對角線.
下列敘述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 )兩個梯形一定相似。 ( )兩個正六邊形一定相似。
三角形三心 重點整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6.1 利用正弦公式及餘弦公式解三角形 正弦公式.
勾股定理 指導老師: 黃國斌 老師 學生: 許暐祥.
畢氏定理的由來 畢氏定理的證明 畢氏定理的應用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 特殊平行四邊形 自我評量.
Ch1空間向量 1-1空間概念.
點與圓.
搭配課本第119頁. 搭配課本第119頁 圖1 搭配課本第119頁 圖2 搭配課本第119頁.
辨認三角形的種類 小學三年級數學科.
15.5 最大值和最小值 的問題 附加例題 9 附加例題 10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2.6 直角三角形(二).
箏形及梯形 大綱:箏形 (兩組鄰邊等長) 梯形 (一組對邊平行)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二級數學科 畢氏定理.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 一九九九年三月八日
弦切角 弦 B O 為夾 的弦切角 切線 A C 切點 顧震宇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阿信帶 60 元去買每本x 元的作業簿,買 (x+1)本,找回4元,則作業簿每本多 少元? 由題意得 x(x+1)+4=60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做做看。 5 算出塗色部分周長及面積。 1 (2+4)×2=12 2×4=8 12+8=20.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教材來源:翰林數學第九冊五上第二單元面積
2.6 直角三角形(1).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 )下列各圖中何者的L1與L2會平行? C 答 錯 對 (A) (B) (C) (D)
1-2 相似三角形 ●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兩條直線 M1、M2 被另一組平行線 L1//L2//L3 所截出來的截線段會成比例。
第一章 直 線 ‧1-3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體積.
AAA相似性質與AA相似性質 SAS相似性質 SSS相似性質
正弦公式和餘弦公式  正弦公式 餘弦公式 c2 = a2 + b2 – 2abcosC 或.
7.3 餘弦公式 附加例題 3 附加例題 4.
(a+b)(c+d)=ac+ad+bc+bd
坐標 →配合課本 P49~56 重點 在坐標平面上,以 ( m , n ) 表示 P 點的坐標,記為 P ( m , n ),m 為 P 點的 x 坐標,n 為 P 點的 y 坐標。 16.
例題 1. 多項式的排列 1-2 多項式及其加減法 將多項式 按下列方式排列: (1) 降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升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列 降冪:次數由高至低 升冪;次數由低至高.
5432-認知-P-期末-0501 檔案命名規則 課號: 5432 課程名稱:認知與數位教學 作業名稱:認知-P-期末-0501 分組名單
( )下列何者正確? (A) 7< <8 (B) 72< <82 (C) 7< <8 (D) 72< <82 C 答 錯 對.
⁀ ⁀ ⁀ ⁀ ⁀ 配合課本P85 例題1.
1-4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差角公式與和角公式 1 倍角公式 2 半角公式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page.1/23.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1 試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積: 在△ABC中,若 , ,且∠B=45° 在△PQR中,若 , ,且∠R=150° (1) △ABC面積 。
數學專題研習 組員﹕F.3C 林華 F.3C 李曉櫻 F.3C 黃曉琳.
4-1 變數與函數 第4章 一次函數及其圖形.
在△ABC 與△DEF 中,∠B=∠E=65°,∠A=57°,∠F=58°,請問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為什麼?
在直角坐標平面上兩點之間 的距離及平面圖形的面積
銳角的三角函數.
畢 達 哥 拉 斯 六 年 6 班 劉 存 哲.
以下是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 分點公式 附加例題 2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正方形的性质.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2 距離公式、分點坐標.
16.4 不定積分的應用 附加例題 4 附加例題 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勾股定理 平面上兩點的距離 自我評量

小學時學過,三角形中若有一個內角是直角(90°),這樣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所對的邊稱為斜邊,其餘兩個邊稱為股(如圖2-12)。我們平常使用的三角板,都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們都是直角三角形。 記號 、 是用來標示這個角是直角 ∟ ∟ 圖2-12

拿出附件三中,四個邊長為 a、b、c 的相同直角三角形(如圖 2-13 )及甲、乙、丙三個正方形,分別排成一個邊長為 a+b 的大正方形(如圖2-14、圖 2-15 )。 圖 2-14 排法一: 圖 2-15 圖 2-13 排法二:

圖 2-15 中,由於紅色的角和藍色的角加起來是 90 度,所以四邊形丙的四個內角都是 90 度。且四個邊都等長,因此,四邊形丙是一個正方形。而四邊形甲和乙也是正方形。 由圖 2-14、圖 2-15 發現: 甲面積+乙面積=丙面積 因此可得: a 2 + b2 = c2 直角三角形三邊長 的數量關係

我們也可換個角度討論直角三角形兩股與斜邊的關係。 拿出附件四,將圖 2-16 和圖 2-17 的粗線框所圍的部分剪下,並將粗線框中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疊合在一起(如圖 2-18)。

圖 2-16 圖 2-18 圖 2-17

=(邊長 a+b 的正方形)減(三個直角三角形) 由於兩粗線框所圍面積相等, 分別再扣除一個直角三角形後, 可以發現,甲面積+乙面積=丙面積,因此也可得到 a2 + b2 = c2 。 兩粗線框所圍面積 =(邊長 a+b 的正方形)減(三個直角三角形)

我們再從另一角度討論直角三角形兩股與斜邊的關係。 正方形丙的面積=大正方形面積-四個直角三角形面積 c2 = (a+b) 2 - ‧4 =a2+2ab+b2-2ab=a2+b2

由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推導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關係: 任意一個直角三角形,其兩股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 這個關係叫做勾股定理,西方人則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畢氏定理)。 接下來,我們舉一些應用勾股定理計算邊長的例子。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1) (2)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1 1 斜邊長的計算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1) (2) 解 (1)由勾股定理知: c2=52+122 =25+144=169 因為c>0,故得c=13。

解 (2)由勾股定理知: c2=52+52 =25+25 =50 因為c>0,故得c= = 。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1) c2=32+42 =9+16 =25 因為c>0,故得c=5。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求斜邊的長。 (2) c2=72+242 =49+576 =625 因為c>0,故得c=25。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一股與斜邊的長,求另一股的長。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1 2 另一股的長 已知下列各直角三角形一股與斜邊的長,求另一股的長。 (2) (1) (1)由勾股定理知: a2+152=172 得a2=172-152=289-225=64 因為a>0,故得a=8。 解

解 (2)由勾股定理知: 32+b2=42 得b2=42-32 =16-9 =7 因為b>0,故得b= 。

如右圖,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10,一股長為7,求另一股的長。 a2+72=102 a2=102-72=51 因為a>0,故得a= 。

中國古時稱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為「弦」,直角的兩邊稱為「勾」和「股」,因此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關係稱為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 在西方,這項有名的數學定理,相傳是由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of Samos,古希臘,569BC—475BC)發現的。西元前二世紀,古希臘學者阿波羅多羅斯(Apollodorus)在

《希臘編年史》中提到:畢達哥拉斯的門徒為了慶祝發現這個定理,宰了一百頭牛祭祀神話中掌管文學、藝術、科學等的繆思(Muses)女神,以酬謝神的啟示,這就是著名的百牛之祭,所以也有人把畢氏定理稱為百牛定理。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1)由勾股定理知: x2=82+112=64+121=185 因為x>0,故得x= 所以對角線長為 。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2、3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1)求長方形的對角線長。 解 (1)由勾股定理知: x2=82+112=64+121=185 因為x>0,故得x= 所以對角線長為 。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2)由勾股定理知: y2+32=62 得y2=62-32=36-9=27 因為y>0,故得y= = 所以另一邊長為 。 配合習作 P24 基礎題 2、3 3 長方形的對角線 (2)求長方形的另一邊長。 解 (2)由勾股定理知: y2+32=62 得y2=62-32=36-9=27 因為y>0,故得y= = 所以另一邊長為 。

(1) 求長方形的對角線長。 a2=52+92=25+81=106 因為a>0,故得a= 所以對角線長為 。

(2)求長方形的另一邊長。 b2+32=( )2 b2=( )2-32 =18-9=9 因為b>0,故得b=3 所以另一邊長為3。

如右圖,直角三角形斜邊長為13,一股長為5,求: (1)另一股的長。 (2)此三角形的面積。 (3)斜邊上的高。 配合習作 P25 基礎題 4 4 斜邊上的高 如右圖,直角三角形斜邊長為13,一股長為5,求: (1)另一股的長。 (2)此三角形的面積。 (3)斜邊上的高。

(1)設另一股的長為x,依據勾股定理: x2+52=132 得x2=132-52=169-25=144 因為x>0,故得x=12。 (2)三角形面積= ×5×12=30 (3)設斜邊上的高為h, 由三角形面積公式知 ‧13‧h=30, 得h= ,所以斜邊上的高為 。 解

設另一股的長為x, x2+242=302 x2=302-242=324 因為x>0,故得x=18 , 所以三角形面積為 =216。 如右圖,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及斜邊上的高。 設另一股的長為x, x2+242=302 x2=302-242=324 因為x>0,故得x=18 , 所以三角形面積為 =216。

設斜邊上的高為h, =216,h= 所以斜邊上的高為 。

5 生活上的應用 如右圖,翰翰把長2.5公尺的梯子放在離牆腳0.7公尺處。 (1)請問梯頂離地面多少公尺? (2)如果翰翰覺得梯子架得太高了, 想要降低 0.4 公尺,則應將梯腳 放在離牆腳幾公尺處?

(1)設梯頂離地面x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0.7)2+x2=(2.5)2 x2=(2.5)2-(0.7)2=5.76 解 (1)設梯頂離地面x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0.7)2+x2=(2.5)2 x2=(2.5)2-(0.7)2=5.76 因為x>0,故得x=2.4。 所以梯頂離地面2.4 公尺 梯子、地面與牆壁圍成直角三角形。

(2)原本梯頂離地面2.4公尺,降低0.4公尺後, 梯頂離地面2.4-0.4=2公尺。 設此時梯腳離牆腳y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解 (2)原本梯頂離地面2.4公尺,降低0.4公尺後, 梯頂離地面2.4-0.4=2公尺。 設此時梯腳離牆腳y 公尺,根據勾股定理: y2+22=(2.5)2 y2=(2.5)2-22=2.25 因為y>0,故得y=1.5。 所以梯腳離牆腳1.5 公尺。

一把梯子斜靠在牆上,已知梯子長2.5 公尺,梯腳離牆腳2公尺, (1)求梯頂離地面多少公尺? (2)若將梯腳向牆腳挪近0.5公尺,請問梯頂會向上移多少公尺? 梯頂離地面 (公尺) 梯頂向上移動 (公尺)

6 長方體的對角線 右圖為一長方體, =8 公分, =6 公分, =4 公分,試問: (1) 的長是多少公分? (2) 的長是多少公分?

解 (1)因為 ,所以 △GHE 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知: 所以 的長為 10 公分

解 (2)因為 ,所以 △AGE 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知: 所以 的長為 公分

右圖為邊長 4 公分的正方體,P 點為 的中點,試問: (1) 是否垂直 ? (2) 的長是多少公分? 是

(3) 是否垂直 ? (4) 的長是多少公分? 是 (公分)

一年級時我們學過,數線上A(a)、B(b)兩點的距離為 =|a-b|,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坐標平面上兩點間的距離如何計算。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3, 0)、B(-5, 0)、C(3, 2)、D(-5, 2)四點, 7與兩軸等距的兩點距離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3, 0)、B(-5, 0)、C(3, 2)、D(-5, 2)四點, (1)求 的長。 (2)求 的長。

(1)A、B 為x 軸這條數線上的兩點,由數線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可得 =|3-(-5)|=8 (2)圖中C、D 兩點到x 軸的距離相同(y 坐標都為2),所以 平行x 軸。 同理, 平行y 軸, 平行y 軸,因此四邊形ABDC 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 =8。 解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C(1, -4)、D(1, 3)兩點,求 的長。 =|3-(-4)|=7

8 在兩軸上的兩點距離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 A(-4, 0)、B(0, 3)兩點,求 的長。

A(-4, 0)、B(0, 3)、O(0, 0)三點形成一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知 因為 >0,所以 = = 5。 解

在右圖的坐標平面上標出A(5, 0)、B(0,-3)兩點,並求出 的長。 因為 >0, 所以 =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1, 2)、B(4, 5 )兩點, 9平面上任意兩點的距離 如右圖,已知坐標平面上A(1, 2)、B(4, 5 )兩點, (1)過A點作平行x 軸的水平 線,過B點作平行y 軸的鉛垂線,設兩直線相交於C 點,求C點坐標。 (2)求 的長。

(1)因為A、C兩點都在平行x 軸的水平線上,所以C 點的y 坐標為2。 因為B、C兩點都在平行y 軸的鉛垂線上,所以C 點的x 坐標為4。 解 (1)因為A、C兩點都在平行x 軸的水平線上,所以C 點的y 坐標為2。 因為B、C兩點都在平行y 軸的鉛垂線上,所以C 點的x 坐標為4。 故C 點的坐標為(4, 2)。

(2)連接A、B、C 三點可形成一直角三角形, 其中 =|4-1|=3 =|5-2|=3 由勾股定理知 因為 >0,所以 = = 。 解 (2)連接A、B、C 三點可形成一直角三角形, 其中 =|4-1|=3 =|5-2|=3 由勾股定理知 因為 >0,所以 = = 。

在右圖的坐標平面上標出A(-4, -5)、B(2, 3)兩點, 並求出 的長。 過 B 點作平行 y 軸的水平 線,過 A 點作平行 x 軸的 水平線,兩線交於 C(2 , -5),且 △ABC為直角三角形 因為 >0,所以 =10

坐標平面上A(x1 , y1)、B(x2 , y2)兩點,如圖2-19 所示。

過A、B 兩點分別作鉛垂線與水平線,得到交點C,則 =|x1-x2|, =|y1-y2| 由勾股定理可知 =|x1-x2|2+|y1-y2|2 =(x1-x2)2+(y1-y2)2 所以 = 坐標平面上任意兩點A(x1 , y1)、B(x2 , y2)間的距離為

已知坐標平面上A(2, 1)、B(-4, 9)兩點,求 的長。 配合習作 P25 基礎題 5 10 兩點距離 已知坐標平面上A(2, 1)、B(-4, 9)兩點,求 的長。 解

(1) 已知坐標平面上A(0, 0)、B(-8,-6)兩點,求 的長。

(2)已知坐標平面上C(-2, 0)、D(-7,-12)兩點,求 的長。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股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 2.已知一直角三角形兩邊的長度,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邊的長度。 3.平面上兩點的距離:坐標平面上任意兩點A(x1, y1)、B(x2, y2)間的距離為

你要確實的掌握每一個問題的核心,將工作分段,並且適當的分配時間。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 )2=( )2+a2 a2=( )2- ( )2 =7-3=4 因為a>0,所以a=2。 2-3 自我評量 1.利用勾股定理計算下列各圖形未知的邊長或對角線長: (1) ( )2=( )2+a2 a2=( )2- ( )2 =7-3=4 因為a>0,所以a=2。

(2) b2=52+72=25+49=74 因為b>0,所以b= 。

(3) 72=22+c2 c2=72-22=49-4=45 因為c>0,所以c= = 。

(4) d 2=32+72=9+49=58 因為d>0,所以d= 。

(5) e2=42+42=16+16=32 因為e>0, 所以e= =

(6) 92=62+f 2 f 2=92-62=81-36=45 因為f >0, 所以f = =

2.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8,一股長為5,求另一股長。 設另一股的長為x,由勾股定理知x2+52=82,得 x2=82-52=64-25=39 因為x>0,故得x= 。

3.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41,一股長為40,求另一股長。 設另一股的長為x,由勾股定理知x2+402=412,得 x2=412-402=1681-1600=81 因為x>0,故得x= =9。

4.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分別為 、5,求斜邊長。 設斜邊的長為x,由勾股定理知 x2=( )2+52=11+25=36 因為x>0,故得x=6。

5.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4,求第三邊的長。 設第三邊的長為x, (1)若第三邊為斜邊,則由勾股定理知 x2=32+42=9+16=25 因為x>0,故得x=5。 (2)若第三邊不為斜邊,則由勾股定理知x2+32=42,得 x2=42-32=16-9=7 因為x>0,故得x= 。

6.如右圖,兩個相同的綠色直角三角形(兩股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與一個藍色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長為c)拼成一個梯形,請問: 示) (2)藍色三角形的面積= ____________ 。(以c 表示)

(3)由「梯形面積=藍色三角形的面積+兩個綠色三角形的面積」列出算式,並將它展開、化簡,可以得到什麼式子? = +2‧ ‧ab (a+b)2=c2+2ab a2+2ab+b2=c2+2ab a2+b2=c2 C2

7.虎克船長在無人島上埋藏寶藏,他先在A地紮營,然後向東走15公里到達B地,藏了第一批珠寶;再由B地向南走8公里到達C地,藏了第二批珠寶;之後,疲倦的虎克船長由C地走直線回到A 地。虎克船長共走了多少公里? 因為 >0,所以 = =17。 虎克船長共走了 (公里)

8.求下列各小題中,坐標平面上兩點間的距離: (1) A(6,-3)、B(-2,-3) (2) C(2,-1)、D(5, 3)

(3) E(5,-3)、F(-2, 21) (4) G(1, 1)、H(2, 3)

畢氏數 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學會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股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即a2+b2=c2。我們把滿足a2+b2=c2的正整數a、b、c稱做畢氏數(Pythagorean triples),畢氏學派證明了有無限多組畢氏數存在。

畢達格拉斯提出一組直角三角形三邊長的公式:兩股長分別為2n+1與2n2+2n,斜邊長為2n2+2n+1,其特點是斜邊與其中一股的差為1。柏拉圖提出了另一組公式:兩股長分別為2n與n2-1,斜邊長為n2+1,此時斜邊與其中一股之差為2。

若直角三角形兩股長分別為u2-v2與2uv(u、v 為正整數,且u>v),運用第1章所學的乘法公式,我們可得 =(u4-2u2v2+v4)+4u2v2 =u4+2u2v2+v4 =(u2)2+2(u2)(v2)+(v2)2 =(u2+v2)2

將u、v 分別用不同的正整數代入,即可得到許多組畢氏數。例如: 用u=2,v=1 代入可得u2-v2=22-12=4-1=3 2uv=2 × 2 × 1=4 u2+v2=22+12=4+1=5 即直角三角形三邊長為3、4、5。

同學們可以想想看,課本例題中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長,是將u、v 分別用哪些正整數代入u2-v2、2uv 與u2+v2 而得的畢氏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