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厂商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统一的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第二章 生产与成本.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微观经济学部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弘 2010年3月13日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企业及其目标 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 生产扩张与规模报酬.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 (第二版) 编著:叶德磊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课件制作: 叶德磊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现代经济学.
7 不完全競爭市場.
本讲主要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第五章 成本论 成本概念 短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成本函数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四节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本章小结
生产理论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相应地,成本理论也分为短期成本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第一节 厂商及其技术和投入 第二节 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第三节 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生產者決策的基本概念 瞭解生產理論 瞭解短期成本曲線 瞭解長期成本曲線
5 成本理论 5.1 成本的一般分析 5.2 短期成本分析 5.3 长期成本分析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钱胡风 2018/11/19.
第五章 成本论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二.
第五讲 成本理论 本讲共分四节内容: 第一节 成本的涵义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成本理论.
第六章 成本理论.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五章成本 本章在剖析几种成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角度讨论了厂商的生产成本问题,以揭示厂商产出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的成本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供求理论 核心内容: 供求均衡 拓展内容: 最高限价,最低限价.
一、成本的概念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成本分析 四、受益于利润最大化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成本函数 第三节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分析.
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 海南大学余升国.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4.1企业的性质与目标 4.2生产与生产函数 4.3短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4.4长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第三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八章 成本理论 本章的要求与内容 本章要求掌握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及其关系等理论
第五章 成本理論 學習目標 各種成本與利潤的關係與計算 各種成本的意義與對應關係 長期平均成本線呈U字形的原因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
6 第6章 生产与成本.
经济学原理 第五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成本理论.
第四章生产函数 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分别研究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中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规律。运用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确定短期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说明长期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另外说明了规模报酬的概念。
第三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四章、生产论.
厂商理论(一) 生产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第一节 厂商与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规模报酬变动
第七章 技术、要素投入与 生产者行为.
5.1 企業經營目標 經濟學中假定廠商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基於自利,具有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動機
第五章 成本理論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 短期成本 生產要素價格對成本的影響 長期成本.
獨占市場的特徵 只有一家廠商 這家廠商可能販賣貨物 (如自來水公司),也可能提供服務 (如台灣證券交易所)。 產品無近似替代品
第7章 生产成本 1.
生產與成本 5. 生產與成本 5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生產函數及投入與產出的關係。 分析短期生產函數與長期生產函數。 分辨長期生產成本與短期生產成本。 說明規模報酬與規模經濟。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陆东辉.
14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 5 章 廠商的生產與成本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论) [Theory of Producer Behavior]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 生产技术 ● 生产者均衡 ● 生产成本分析.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称之为“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对生产要素本身的需求,而是对生产要素的使用的需求。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Part5 The Theory of Cost 本讲共分四节内容: 第一节 成本的涵义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第三篇 生产者理论 第六章 生产理论.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四讲: 生产理论与成本分析 环境经济学补充知识.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厂商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统一的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厂商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统一的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厂商的组织形式有单人业主制、合伙经营制和公司制。其生产目的被看作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化。 西方经济学厂商理论的基本命题是:生产者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从实物角度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称作生产理论; (2)从价值即货币形态角度分析对应产量变动所消耗的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称做成本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公式 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生产是指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公式 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生产是指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共同协作、生产出产品的过程。从物质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投入,即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二是产出,即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质产品的数量。生产函数是用来表示投入和产出或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关系的概念。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入某种组合的生产要素同最大可能的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为: Q=f (X1,X2,... ...Xn) Q表示产出量; X1,X2,... ...Xn 表示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通常简化为: Q=f (L,K) 此生产函数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产量随L的投入量和K的投入量的变化而变化。 技术系数: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它可以是固定的,也可能是变动的. 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表明生产要素之间不能替代. 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研究了1899年到1922年之间美国的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 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ALαK1-α 式中: Q表示产量; L表示劳动投入量; K表示资本投入量; A和α是参数,( 0<α<1 )

α和1- α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α为劳动贡献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1- α为资本贡献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根据资料得出: A =1.01 , α=0.75(3/4) 则公式为: 4 3 1/4 3/4 K L 1.01 01 . 1 Q =

第二节 成本函数 成本通常是指以货币支出来衡量的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企业的生产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量 产量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取决于产量Q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C=f ( Q , P ) 一、机会成本:是以放弃同样的资源来生产其它产品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收入来衡量的. 理解机会成本应注意的问题: 1、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2、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3、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二、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 1、显明成本:就是一般会计学上得成本概念。它是指厂商会计帐目上 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项支出费用,由于这些成本在帐目上一目了然,所以称为显明成本。 2、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但这些费用并没有在会计成本帐目上表现出来,所以叫隐含成本。它相当于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它包括三部分内容: (1)自有资金的利息; (2)经营者自身管理才能的报酬工资; (3)厂商冒市场风险的代价利润。 经济学与会计学上成本之间的关系: 会计成本=显明成本 厂商成本=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三、利润 西方经济学中,隐含成本又被称为正常利润。经济学中的利润是用会计利润减去隐含成本,即经济利润。 利润=会计利润—隐含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明成本 利润=总收益—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经济学上的短期和长期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经济学上的短期和长期 1、短期:是指由于时间很短,以至于某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就是说某些生产要素的数量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资本要素固定不变,劳动、原材料等可以变动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 公式为: Q=f (L,K) 通常记作: Q=f (L)

2、长期:是指时间足够使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可以任意改变,不仅资本的数量可以随意增减,而且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长期生产函数可以记作: Q=f (L,K) 二、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TP)是在资本投入量既定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总和。 公式为 :TP = f(L) 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个单位劳动所生产的总产量。 公式为: 边际产量(MP)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为: L TP AP = L TP MP D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资本投入量 (K) 劳动投入量 (L) 总产量 (TP) 边际产量 (MP) 平均产量 (AP) 20 1 2 1 2 3 4 5 6 7 10 12 13 -1

Q B A C TP D E AP MP L1 L2 L3 L O Ⅰ Ⅲ Ⅱ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

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一、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即: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都可以表示为该点上的APL值。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即:过TPL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都可以表示为该点上的MPL值。 TP L AP = L L dTP L MP = L dL

第三、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两条曲线交于APL最高点,之前MPL>APL之后MPL<APL , MPL曲线的变动一直快于APL曲线的变动. 三、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和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四、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叫收益递增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劳动的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都在增加。 第二阶段又叫收益递减阶段,在这一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平均产量递减,但由于边际产量大于零,总产量继续增加,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第三阶段又叫负收益阶段,在这个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为负值,总产量递减。

第四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固定成本(FC)是指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总和为固定总成本(TFC) 第四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固定成本(FC)是指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总和为固定总成本(TFC) 可变成本(VC)是指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总和为可变总成本(TVC) 总成本(TC)指厂商的固定总成本和可变总成本之和。 即: TC=TFC+TVC

总成本曲线、可变总成本曲线和固定总成本曲线 C O Q TVC TC TFC 总成本曲线、可变总成本曲线和固定总成本曲线

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每单位产 量需要支出的成本。 AC=AFC+AVC (TC=TFC+TVC) 2、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TC AC = Q TFC AFC = Q TVC AVC = Q D TC MC = D Q

C MC AC E AVC M AFC O Q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第五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IC) 等产量曲线就是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 产要素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K H R Q3 Q2 第五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IC) 等产量曲线就是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 产要素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K H R Q3 Q2 Q1 O L 等 产 量 曲 线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1、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可以为负, 也可以为正。 2、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等产量 曲线的斜率为负,其形状凸向原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它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 如果用劳动替代资本,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 K 的减少量 D K MRTS = = - LK L 的增加量 D L

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产量之比。 上式也可写为: 3、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距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4、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否则与定义矛盾。 K L LK MP MRTS = D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所能够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所能够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4 8 12 16 20 O 1 2 3 5 等 成 本 曲 线 K L D C P A = B

假定既定的成本为C,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PL和PK,只要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会因为其购买量的变动而有所变动,等成本线就是一条直线。它的方程为: C=PLL+PKK 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经济含义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即: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它是指以最小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K L P C OB OA = 等成本 线的斜 率

L O K C1 C2 C3 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Ke Le N E M Q

L O K Q1 Q2 Q3 成本既定下产量最大的组合 Ke Le C M E N

均衡点上,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正好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由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含义是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而等成本线斜率的经济含义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所以,生产者均衡或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上式又可以记作: K L P MP MRTS = LK

四、生产扩展线和规模报酬 这里考察生产规模可以变动,即生产要素可以同时增加或减少时产量的变动情况。 如果厂商的经费支出增加,他想扩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增加产量,这就是生产扩展 的概念。 1、生产扩展线 生产扩展线是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变动的轨迹。 在生产扩展线上,可以用最小成本生产最大产量,从而获得最大利润,所以厂商愿意沿此线路径扩大生产。

L O K Q1 Q2 Q3 生 产 扩 展 线 C3 E3 E4 E2 E1 Q4 C4 C2 C1 PE

2、规模报酬 它是指因为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产量或报酬的变动,也叫规模收益。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按同方向同比例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考察规模报酬,是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前提。 ⑴、规模报酬不变指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和产量增加的比例相同。 ⑵、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超过了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西方经济学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规模经济。 ⑶、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长的比例小于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它是规模不经济的结果。

K、L Q O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

五、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1、内在经济:指一个厂商在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主要有: ⑴、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 ⑵、实行专业化生产; ⑶、提高管理效率; ⑷、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⑸、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2、内在不经济:如果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就是内在不经济。引起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效率降低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

六、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经济。 2、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这种情况称为外在不经济。 七、适度规模 它是指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到的因素: ⑴、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⑵、市场条件。

第六节 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平均成本(LAC): 它是指厂商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公式为: LTC = LAC Q C O 第六节 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平均成本(LAC): 它是指厂商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公式为: Q LTC LAC = C O SAC1 SAC2 SAC3 Ⅰ Ⅱ Ⅲ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Q1 Q2 Q

LAC Q C O 长 期 平 均 成 本 曲线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a)企 业 A C O Q LAC (b)企 业 B (c)企 业 C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1、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公式为:LTC=f (Q) 2、长期边际成本(LMC): 二、长期总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1、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公式为:LTC=f (Q) 2、长期边际成本(LMC): Q LTC LMC D d = C O Q LTC STC1 STC2 STC3 STC4 长 期 总 成 本 曲 线

第七节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一、收益的概念 收益是指生产者销售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第七节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一、收益的概念 收益是指生产者销售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总收益(TR)是厂商生产并销售一定数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或全部的销售收入。 TR = P • Q 平均收益(AR)是厂商出售每单位商品和劳务所得到的平均货币收入,也就是总收益与总销售量之比,即每单位商品的售价。 公式为: P Q TR AR = •

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增加销售一单位商品和劳务而获得的货币收入。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1、损失最小化原则。短期:P≥AVC;长期:P≥AC。 2、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数学证明: π =R(Q)﹣C(Q) 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是: 即: 因此,MR=MC Q TR MR D = = Q d p Q C R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