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的新發展 報告者: 微碩一 胡家馨 報告日期: 2015.06.18
http://www.cdc.gov/norovirus/images/foodborne-causes-lg.jpg
圖: http://www.vailranchpharmacy.com/blog/noroviruses CDC估計,美國每年大約有20萬例諾羅病毒感染病例,造成570至800人死亡。通常染到諾羅病毒約3天就可康復 http://www.vailranchpharmacy.com/blog/noroviruses
諾羅病毒(Norovirus) 又稱札幌病毒(Sapovirus) 一種能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 單股RNA病毒 直徑約27-32nm 小圓型病毒 屬於人類杯狀病毒家族 與1968年發現的Norwalk virus雷同,前被稱為Norwalk- like viruses (簡稱NLVs) 圖: http://www.cruiselawnews.com/articles/norovirus/ 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種單鏈的RNA病毒,直徑大約27-32nm,是一種小圓型病毒(SRSV-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 ,屬於人類杯狀病毒(Caliciviruses)家族中的一員,特徵和1968年先發現的同族Norwalk virus雷同,以前被稱為Norwalk- like viruses (簡稱NLVs) http://www.cruiselawnews.com/articles/norovirus/
傳播途徑 http://healthinformatics.wikispaces.com/Norovirus 圖: http://healthinformatics.wikispaces.com/Norovirus “Oral-fecal” route Food (39%) Hands, person-to-person (12%) Water (3%) Also environmental surfaces: carpets, toilets, etc. 諾羅病毒的特徵是感染人口密度較高和衛生環境差的地方,如郵輪。諾羅病毒是由糞便、口水傳染,人若吃了被感染的蚌類也會感染。 傳染途徑,以糞-口途徑為主,可以是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傳染,或食用了被病人糞便所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感染。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件或環境也會造成該病毒之傳播,而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若不幸吸入也可能因吞入鼻咽分泌物而致感染 諾羅病毒的感染全年均可發生,尤以冬季較多。 傳播途徑主要有感染性食物中毒和傳染性胃腸炎。生食海貝類及牡蠣等水生動物是該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也會從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患者的嘔吐物及糞便,或者乾燥之後通過塵埃感染。 http://healthinformatics.wikispaces.com/Norovirus
Why is Norovirus so infectious? High attack rate (> 50%) and low infective dose (10-100 particles) Viral load may be >107/g faeces Viral shedding can occur for > 14 days Little or no immunity following infection Environmentally tough - resistant to acid, heat, disinfectants, chemicals, drying etc. Secondary person-to-person spread via vomit, aerosols and fomites
傳染力極強!!! http://www.cdc.gov/norovirus/ 圖: http://www.cdc.gov/norovirus/ http://www.cdc.gov/norovirus/
Epidemiolog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rovirus 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rovirus sometimes known as the winter vomiting bug(冬季嘔吐病毒) in the U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rovirus
臨床反應與診斷 潛伏期約24~48小時,症狀持續期間約24~48小時 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 僅約50%病人會有發燒症狀 除了嬰幼兒、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只要能適當的補充流失的 水分,給予支持性治療症狀都能在數天內改善 一、 潛伏期可從18~ 72小時不等,但通常是24~48小時。症狀持續期間約24~48小時,除了嬰幼兒、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大多數人症狀持續通常不超過60~72小時。 二、 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而全身性的症狀如頭痛、肌肉酸痛、倦怠、頸部僵硬、畏光等現象也有可能發生,約有一半的病人會有發燒,被感染者雖然會感到不適,但除了嬰幼兒、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只要能適當的補充流失的水分,給予支持性治療症狀都能在數天內改善。
國外病例 2012年12月,南韓首爾與浦項的四所高中,144名學生集體感染 諾羅病毒,回收遭汙染之泡菜 2012年12月13日至16日,日本爆發食物中毒,其中愛知縣名古屋 的49人,千葉縣成田市60多人,山梨縣甲斐市的319人,廣島市 1381人
國外病例 2012年1月,美國郵輪上有500起感染案例 2012年10月,德國爆發歷來最大規模的食物中毒案件,造成一萬 一千多名學童上吐下瀉,三十二人送醫治療,懷疑遭諾羅病毒污 染的中國進口低溫冷凍草莓可能是禍首 2012年12月28日,加拿大新西敏市的皇家哥倫比亞醫院,共有12 名住院病人和6名醫護人員染病
國外病例 2014年11月,「皇冠公主號」 (Crown Princess)郵輪出現 大規模諾羅病毒群聚感染, 共有172人感染 圖: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117003114-260408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117003114-260408
中國病例 2010年12月,廣州從化,水污染引起的諾羅病毒感染事件,共 429人感染 2013年4月,廣東省揭陽市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共173名學生送醫 2014年2月,浙江嘉興的海寧市、海鹽縣兩地部分學校,共400多人感染 2015年3月,江蘇省張家港市某學校多名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徵 狀,確診為諾羅病毒所致,隨後由源頭迅速傳染
台灣病例 2015年02月23日,台中武陵富野渡假村疑似爆發大規模諾羅病毒 感染,因渡假村業者隱藏疫情,造成共120多名遊客感染 圖: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23/563220/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23/563220
台灣病例 2012年5月22日,台灣饗食天堂,證實由南韓進口之貝類所感染 圖: http://www.nownews.com/n/2012/07/19/152851 http://www.nownews.com/n/2012/07/19/152851
感染控制措施 -個人預防措施 http://www.cdc.gov/norovirus/multimedia.html 圖: http://www.cdc.gov/norovirus/multimedia.html (一) 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 (二) 徹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三) 徹底地煮熟食物。 (四)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五)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吃剩的食物應該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六) 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七) 為了預防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餐飲業者(廚工),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http://www.cdc.gov/norovirus/multimedia.html
感染控制措施 -食品預防措施 http://www.cdc.gov/norovirus/preventing-infection.html 圖: http://www.cdc.gov/norovirus/preventing-infection.html (一) 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 (二) 徹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三) 徹底地煮熟食物。 (四)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五)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吃剩的食物應該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六) 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七) 為了預防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餐飲業者(廚工),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http://www.cdc.gov/norovirus/preventing-infection.html
結論 雖然諾羅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並能夠長時間存活於被感染者 的糞便或者嘔吐物中,也可以透過食用、直接或間接接觸受病毒 污染的物品的表層而受到感染,但卻對加熱和化學消毒劑相當敏 感 若能嚴格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接觸病患 前後、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早期的監測腹瀉、嘔吐 等疑似腸胃道感染的症狀,早期監視並作適當的區隔,避免交互 感染,是可以有效避免感染的
參考資料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rovirus)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