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自有資本管制趨勢與 Contingent Capital 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 陳業寧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研討會, 2012.12.7
銀行管制的基本問題 為何銀行需要管制? 吸收存款 → 擠兌問題 → 存款保險 → 政府隱性補貼 (費率過低 + 未真正反映銀行風險 + 救銀行) → 道德危險問題! 最主要的銀行管制:自有資本管制 (Basel 123) 銀行股東需 投入足夠多的自有資本來承擔損失 資產風險越高 → 需提列越多的自有資本 (Risk-based)
金融風暴的教訓 Basel 2是不夠的! 自有資本的品質不夠好 要求自有資本的數量 (8%) 不夠高 Basel規定無法精確衡量銀行風險 Duffie (2009): “Citibank… had a Tier-1 capital ratio that never fell below 7%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was measured at 11.8% at roughly its weakest moment in December 2008, when the stock-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Citibank’s holding company fell to around $20 billion dollars, or about 1% of its total accounting assets.” Basel 2是不夠的! 自有資本的品質不夠好 要求自有資本的數量 (8%) 不夠高 Basel規定無法精確衡量銀行風險 風險種類:流動性風險、系統風險… 風險衡量:公式是否精確、是否納入市值資訊、同一公式是否適用所有產品、金融創新的影響、管制套利
自有資本管制改革方向 Basel 3: 增加考慮的風險種類 (流動性風險: LCR & NSFR) 提高自有資本品質 (more tier-1 and common equity) 考慮無風險加權的自有資本比率 (leverage ratio) 提高自有資本數量 102年 103年 104年 105年 106年 107年 108年起 資本適足率(%) 8.0 8.625 9.25 9.875 10.5 第一類資本比率(%) 4.5 5.5 6.0 6.625 7.25 7.875 8.5 普通股權益比率(%) 3.5 4.0 5.125 5.75 6.375 7.0
自有資本管制改革方向 Basel 3是否能解決前述問題? 如不能,有其他作法? 直接大幅提高要求的自有資本比率:例如 15-20% 優點: 銀行不容易倒 → 沒有道德危險與政府負擔問題 缺點:自有資本很貴! → 是否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 要求銀行發行contingent capital!
Contingent Capital (CC) 定義: 銀行發行的時候是債,但當銀行的財務狀況變差 (滿足觸發條件) 時,此證券自動以事前約定好的條件轉換成銀行普通股! 觸發條件: 帳面價值基礎:ex. BIS ratio < 6% 市值基礎:ex. 股票市值 / (股票市值 + 債務) < 4%
Balance Sheet (without CC) Contingent Capital例子 例子:無 CC時 假設某銀行資產負債如右表, 且遭受80的損失 選擇一:銀行倒閉 → 高社會成本 選擇二:政府救銀行 用納稅人的錢 債權人沒損失 → 不會監督銀行 → 銀行道德危險問題更嚴重 Balance Sheet (without CC) Assets 1,000 Equity 60 Debt 940
Contingent Capital例子 例子: 有CC時 假設銀行發行40的 CC,且CC在上述80的損失發生時轉換成普通股 Balance Sheet (without CC) Assets 1,000 Equity 60 Debt 940 例子: 有CC時 假設銀行發行40的 CC,且CC在上述80的損失發生時轉換成普通股 → 銀行不會倒,政府不用救 Balance Sheet (CC before conv.) Assets 1,000 Equity 60 CC 40 Debt 900 Balance Sheet (CC after conv.) Assets 920 Equity 20 Debt 900
Contingent Capital的優點 降低銀行倒閉機率 降低政府需要拯救銀行花的錢 (銀行自救) 市場紀律:銀行發生損失時主要由投資人(原銀行股東或是CC持有人)負擔,較沒有道德危險問題 發行成本比發普通股低 CC在大部分時間是負債 (稅盾、資訊不對稱少) 若能設計適當,CC投資人損失機率低 → 要求風險貼水低
銀行發行CC的例子 Source: Buergi (2012)
銀行管制採用CC的例子 The Swiss Commission of Experts released on October 4, 2010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to address risks associated with SIFIs, which should be adopted into law by early 2012. Part of the framework is to raise total capital ratio to 19 percent: 10 percent in Common Equity Tier 1 (CET1) and 9 percent in contingent-convertible bonds
Contingent Capital的設計 換得股數 = CC面值 / 轉換價格 設計重點 觸發條件:類型(market or accounting)、高低 轉換價格 (轉換時假設的每股價格):轉換價格低則對CC投資人有利,轉換價格高則對銀行原股東有利 學界共識: 應早點 (銀行還沒有太糟) 前就轉換 (going concern) 轉換價格應低 → 萬一轉換發生則銀行原股東損失慘重 → 追求風險意願 ↓ 、改善銀行體質意願 ↑
Contingent Capital討論 如果那麼好,為何銀行不自願發行? CC降低政府救銀行的機率,減少銀行能有政府得到的補貼 → 銀行不喜歡 → 需管制! 我國有CC了嗎? 「…接管、勒令停業清理、清算時,非普通股權益之其他第一類資本工具持有人之清償順位與普通股股東相同。 」(新版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 → 「轉換」得太晚,缺乏積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