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司马迁 北京中加学校:熊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礼记 · 学记》学习心得报告 教育的本质与运用 主讲人:徐浩明. 一、认识什么是教育 二、明白教育的本质 三、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Advertisements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王学谦. 第二十一章 80 年代小说 第五节 莫 言 莫言( ) 生于山东高密农村一个大家庭。生活 艰苦,自称像一个小动物一样,悄悄 地长大的。 生于山东高密农村一个大家庭。生活 艰苦,自称像一个小动物一样,悄悄 地长大的。 只读完小学五年,就回家务农。 只读完小学五年,就回家务农。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总结报告 1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总结报告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二年 十二月 GAO DENG ZHI YE JIAO YU KUAI JI ZHUAN YE JIAO XUE ZI YUAN KU.
泄 泻. 一、概述 定义: 大便稀薄,甚如水样,或完谷不化,并多 有排便次数增多。 泄与泻含义有别:泄者,漏泄之意,是指 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 泻之意,是指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 急。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 病名: 《内经》称为 “ 泄 ” ,汉唐多与痢疾同归于 “ 下利 ” 之中,宋代以后渐以.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节 法的历史
鸿门宴 ——《史记》.
兵 车 行 杜甫.
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
汉语与写作2 应用文基本理论 2005年3月.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散文.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十四篇 答李翊書 韓 愈.
史記 貨 殖 列 傳                                                            商业篇.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 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师 的 童稚活泼 亲切可爱.
台灣傳統節日- 七夕情人節 作者:顏敏如.
马甲小学5年2班宣.
高考复习专题 文言文翻译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油田一中高语组.
水浒传奇 古公檀父 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 至于岐下 ——《诗经》 黄律引小组
鸿门宴 ——《史记》.
霸王别姬 我心中你最重 我站在烈烈风中 悲欢共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生死同 望苍天四方云动 你用柔情刻骨 剑在手 换我豪情天纵
项羽之死.
鸿门宴 司马迁.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司马迁和《史记》 复习作家作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史记》 纪传体通史 《列传》 《本纪》 《世家》 《书》 《表》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朗诵项羽《垓下歌》,体会慷慨悲凉的意味:
鸿门宴 司马迁.
一念决生死 一宴定天下 常德市六中高语组 王敏.
鸿 门 宴 司 马 迁.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
霸王别姬 我心中你最重 我站在烈烈风中 悲欢共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生死同 望苍天四方云动 你用柔情刻骨 剑在手 换我豪情天纵
鸿门宴.
2010届高考专题复习 词类活用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 吴彩霞.
《史记》 : 长八尺余,力能扛 鼎,才气过人。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鸿门宴》知识点小结答案 一.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1.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酒 中国是一个 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R.
最知心的朋友 My Best Friend 其它敬拜赞美诗歌 27首.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 杨玉环,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yǎn),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jiǎo)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永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霸王别姬.
科普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 高天群.
词类活用.
文化底蕴与作文 第一节:底蕴成句 【温馨点拨】: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底蕴成句有三种情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鸿 门 宴 《史记》.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二零零七年九月.
당신을 향한 노래.
空谷的回音.
一件礼物 A Gift.
一件礼物.
爱 喜乐 生命 ai xi le sheng ming
Nǐ hǎo 你 好.
小 学 语 文 二 年 级 下 册 第 一单 元.
欢迎大家来到 科学课堂 广东省河源市 北大附属德爱国际学校 赖小毛.
人(大人)(人口)(人手) 个(个人)(三个)(个子zi ) 手(小手)(双手)(手工) 大(大人)(大山)(大火)
最知心的朋友.
鸿门宴 司马迁.
鸿门宴 司马迁.
涉江采芙蓉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 余波.
陈 情 表 李 密.
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修 辞 词类活用 文学常识 成 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鸿门宴 司马迁 北京中加学校:熊燕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 、 、 、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    、    、     、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八书 十表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 虞兮奈若何?

古代礼仪 帝王面南,臣子面北; 1。古代帝王与臣子相对时, 2。宾主之间相对, 则宾向东,主向西; 3。长幼之间相对, 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为: 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 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主要人物关系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邦 张良 刘营 樊哙 曹无伤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字词注音 欲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ì 鲰zōu生说shuì我 熟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视项王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 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

无伤告密 亚父定计 宴会前 幕后活动 项伯夜访 刘邦定策 项王许诺

宴会中—明争暗斗 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项无以应 (内部矛盾项由主动变被动) 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项无以应 (团结一致刘由被动变主动)

沛公脱险 宴会后—— 脱身除患 项王受璧 刘邦锄奸

请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项羽 刘邦 张良 范增 樊哙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邦 张良 刘营 樊哙 曹无伤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一、通假字: 二、词类活用: 1、具以事告。 2、距关,毋内诸侯。 具通“俱” 距通“拒” 内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具通“俱” 距通“拒” 内通“纳” 要通“邀 ” 倍通“背” 蚤通“早” 二、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好美姬。 驻军 名词作动词 称王 名词作动词 喜好 形容词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 4、素善留侯张良。 5、臣活之。 6、吾得兄事之。 7、籍吏民。 与……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 使……活 使 动 与……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 使……活 使 动 像对待兄长那样 名词作状语 编造史册 名词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约为婚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公岂敢入乎?

阅读与思考 找出文中含有成语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成语探究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通假字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1.距关,毋内诸侯: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倍”通“背”,背弃。 “具”通“俱,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沛公不胜桮杓: “桮”通“杯”,“杓”通“勺”,酒器。 6.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坐”通“座”,座位。 7。因击沛公于坐:

词类活用 驻扎。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2.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善待。形容词用作动词。 3.臣活之: 使……活。使动用法。 4.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5.籍吏民: 登记户籍册。名词用作动词。 6.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翅膀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7.头发上指: 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8.刑人如恐不胜: 以刀割刺。名词用作动词。 9.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他)为王,名词意动用法。

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沛公……约为婚姻 (古)崤山以东 (古)不同寻常, (今)山东省 (古)不同寻常, 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副词 1。沛公居山东时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结为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婚之事 4。沛公……约为婚姻

省略句 我 省宾语 之 时机 省宾语 之 省宾语 之 省宾语 之 省宾语 之 省宾语 之 省宾语 于其 省介宾短语 1。为( )击破沛公军 1。为( )击破沛公军 我 省宾语 2。急击( )勿失( ) 之 时机 省宾语 之 省宾语 3。欲呼张良与( )俱去 4。则与( )斗卮酒 之 省宾语 之 省宾语 5。则与( ) 一生彘肩 之 省宾语 6竖子不足与( )谋 之 省宾语 7。沛公奉卮酒为( )寿 8。加彘肩( )上 于其 省介宾短语

特殊句式 宾 语 前 置 被动句 今日之事何如? 为之奈何?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如何? 奈何为之? 客为何者? 大王来操何? 沛公在安? 不然,籍以何至此? 宾 语 前 置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被动句

状语后置 以事具告。 1.具告以事: 2.得复见将军于此: 得于此复见将军。 3.因击沛公于坐: 因于坐击沛公。 4.长于臣: 于臣长。 5.郡之贤大夫请于当道: 郡之贤大夫于当道请。 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请。 于大堤之上列其姓名。 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8.忠义暴于朝廷: 忠义于朝廷暴。 9.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于其墓之门立石。

课堂作业 说说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1.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名词用作动词。 2.安能屈豪杰之流: 使……屈身。使动用法。 3.其疾病而死: 患疾病。名词用作动词。 4.缇骑按剑而前: 上前。名词用作动词。 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暴乱。形容词用作名词。 6.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奴隶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7.令五个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形用作动。

课堂作业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惋惜。形用作动。 9.亦以明死生之大: 说明、阐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尊敬;爱护。形容词用作动词。 (后)老人;小孩。 形容词用作名词。 11.汝幸而偶我: 婚配。形容词用作动词。 12.卒不忍独善其身: 修治。形容词用作动词。 13.瓜分之日可以死: 像瓜一样,名词作状语。 14.当尽吾意为幸: 全部理解。形容词用作动词。

作业 说说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1。秋毫不敢有所近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范增数目项王 5。道芷阳间行 接触,沾染。形容词作动词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让……跟随。使动用法 4。范增数目项王 暗示,示意。名词作动词 5。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间至军中 取道。名词作动词

无伤告密

亚父定计

项伯夜访

刘邦定策

项王许诺

刘邦谢罪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张良召哙

义责项羽

沛公脱险

刘邦锄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