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概覽
加爾文派信徒在法國稱爲預格諾派(Huguenots),在1559年時約有40萬信徒。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法蘭西斯二世 預格諾派 加爾文派信徒在法國稱爲預格諾派(Huguenots),在1559年時約有40萬信徒。 1560年查理九世登基時,還不滿11歲,朝政由太后麥第奇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Medici)掌控。 預格諾派後來取得相當的政治勢力,在1562年開始與天主教發生幾次內戰。
凱瑟琳擔心預格諾派的勢力太大,威脅到查理九世的王位,就在1572年策畫一場大屠殺,企圖消滅預格諾派的所有信徒。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法蘭西斯二世 凱瑟琳擔心預格諾派的勢力太大,威脅到查理九世的王位,就在1572年策畫一場大屠殺,企圖消滅預格諾派的所有信徒。 查理九世 麥第奇的凱瑟琳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法蘭西斯二世 1572年聖巴多羅買日,許多預格諾派和天主教的貴族齊聚巴黎,參加那瓦爾王亨利(Henry of Navarre)和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利特(Marguerite)公主的婚禮。那瓦爾王亨利是預格諾派信徒。 巴黎 那瓦爾
在8月24日教堂鐘響之時,開始三天三夜的大屠殺,在巴黎有二千至八千名預格諾派信徒被殺,全國被殺人數則數倍於此。
查理九世 凱瑟琳 太后凱瑟琳和查理九世巡視大屠殺的成果。
這場大屠殺被認為是16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一場宗教屠殺,也是法國宗教戰爭的轉捩點,更正教喪失大批菁英,倖存者則趨向極端。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1572年 聖巴多羅買日 大屠殺 這場大屠殺被認為是16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一場宗教屠殺,也是法國宗教戰爭的轉捩點,更正教喪失大批菁英,倖存者則趨向極端。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鬥爭,那瓦爾王亨利終於在1594年成爲法國國王,是爲亨利四世。 爲了獲得法國居多數的天主教徒的接受,他在即位之前,宣佈自己是天主教徒。
但他沒忘記他舊日的同道,在1598年頒佈「南特諭令」(Edict of Nantes),宣佈賦予預格諾派公民權,並准許他們自由舉行崇拜。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法蘭西斯二世 1572年 聖巴多羅買日 大屠殺 1598年 南特 諭令 但他沒忘記他舊日的同道,在1598年頒佈「南特諭令」(Edict of Nantes),宣佈賦予預格諾派公民權,並准許他們自由舉行崇拜。 1610年亨利遇刺身亡,戰爭再起。 1629年,預格諾派在法國的最後一個據點失陷,於是該派在法國的政治力量完全崩潰,信徒都逃到其他國家及新大陸避難。
德國自1555年「奧斯堡和約」之後,有一段的和平時日。但到了1618年,天主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戰爭又起。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路易十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五世 30年戰爭 馬克西米良一世 1555年 奧斯堡和約 1648年 韋斯發里亞和約 1517 德國自1555年「奧斯堡和約」之後,有一段的和平時日。但到了1618年,天主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戰爭又起。 經過30年的惡戰,人口從1500萬人減到500萬人,直到1648年簽訂了「韋斯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戰爭才結束。 此和約的內容與奧斯堡和約相似,只是加上一點:在德國對更正教的容忍,除了路德派,也包括加爾文派。各地的宗教,也是看封侯的信仰而定。
荷蘭 英國 神聖羅 馬帝國 法國 荷蘭:對路德的思想反應熱烈;伊拉斯姆在此出生。瓦勒度派、共同生活弟兄會、神祕主義、人文主義、門諾會、加爾文派,在此都蓬勃發展。 西班牙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原為西班牙國王兼荷蘭領主。1555年他退位,由兒子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同時也統治荷蘭。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克倫威爾 威廉三世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一世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路易十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原為西班牙國王兼荷蘭領主。1555年他退位,由兒子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同時也統治荷蘭。 腓力二世為人治事有方,勤儉堅忍,意志堅決。他相信消滅抗議宗主義,是上帝委託給他的使命,他要盡力完成這使命。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腓力加強打擊荷蘭異端的力道。總計在查理五世與腓力的統治下,荷蘭有一萬八千多信徒,成為西班牙異教裁判所的犧牲者。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克倫威爾 威廉三世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一世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路易十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腓力加強打擊荷蘭異端的力道。總計在查理五世與腓力的統治下,荷蘭有一萬八千多信徒,成為西班牙異教裁判所的犧牲者。 為了逼這些人承認自己是異端,無論男女,均施以慘無人道的折磨,然後將男人燒死,把女人淹死或活埋。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當時西班牙是全歐最強的國家,荷蘭只是一個小國。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克倫威爾 威廉三世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一世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路易十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殺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荷蘭獨立戰爭 當時西班牙是全歐最強的國家,荷蘭只是一個小國。 腓力的暴政到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1572年民眾起義反抗西班牙,領導者是奧蘭治親王威廉(William of Orange),又稱「沉默的威廉」。 法國預格諾派主張,法國出兵援助荷蘭革命黨人,但在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殺後,這個希望就破滅了。 沉默的威廉
經過長期鬥爭,荷蘭北部於1581年宣告獨立,以加爾文主義為公認的國教。南部則歸附西班牙,信奉天主教,成為今天的比利時。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克倫威爾 威廉三世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一世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路易十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荷蘭獨立戰爭 經過長期鬥爭,荷蘭北部於1581年宣告獨立,以加爾文主義為公認的國教。南部則歸附西班牙,信奉天主教,成為今天的比利時。 1584年威廉被暗殺。 沉默的威廉
1587年伊利沙白女王處死了信奉天主教的原蘇格蘭女王瑪麗,教皇呼籲各國對英國發動聖戰。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克倫威爾 威廉三世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一世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路易十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荷蘭獨立戰爭 1585年後,英國出手援助荷蘭。 1587年伊利沙白女王處死了信奉天主教的原蘇格蘭女王瑪麗,教皇呼籲各國對英國發動聖戰。 於是1588年西班牙出動「無敵艦隊」攻打英國,卻被英國殲滅,開啟伊利沙白一世的黃金時代。 伊利沙白一世
西班牙出動130艘船艦,經過大戰之後,回程又遇到暴風雨,以致僅剩43艘破船倖存。
荷蘭的獨立戰爭持續到1609年才結束;而西班牙則是到1648年,才承認荷蘭獨立。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克倫威爾 威廉三世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一世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亨利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 路易十四世 法蘭西斯二世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荷蘭獨立戰爭 荷蘭的獨立戰爭持續到1609年才結束;而西班牙則是到1648年,才承認荷蘭獨立。
亞米紐斯(Jacobus Arminius, 1560-1609):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荷蘭獨立戰爭 亞米紐斯 亞米紐斯(Jacobus Arminius, 1560-1609): 荷蘭神學家。在他還小的時候,西班牙人來,毀了他的家鄉,也殺害了他的父母和親友。他被一些有愛心的荷蘭人領養,長大後進入萊登大學受教,在校內表現優異。 由於他的天資,阿姆斯特丹市長資助他出國深造。在日內瓦,他贏得加爾文繼承人伯撒的好評。他也前往義大利進修。 回國後,亞米紐斯於1588年成為阿姆斯特丹改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能幹的牧師。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荷蘭獨立戰爭 亞米紐斯 亞米紐斯心境和平,不好爭辯。 他在1589年受委任,為一種預定論作辯護,他在仔細研究查考之後,反而對無條件的預定教理表示懷疑,而斷定人有選擇的自由。這和傳統的加爾文主義格格不入。
加爾文 亞米紐斯 強調「神的絕對主權」 強調「人的自由意志」 人得救,是神決定 人得救,是人決定 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 神的預定,是基於預知 「神預定某些人得救」,人較容易接受,且會深深感恩。 「神預定某些人滅亡」,就難以理解,似乎違反神愛的本性。 神豈不是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嗎? 亞當犯罪,是神的本意嗎?
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做出來,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 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 如此看來,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羅9:11-18)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21:1) 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人的意志,也受神管理。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他願意萬人(all people)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1,4) … 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 (結 33:11) 神願意全人類都得救,卻仍有許多人滅亡,可見神不讓祂的主 權和意志,勝過人的自由意志。
從地上看(幕前,人的觀點): 人有完全自由的意志,可以自主作決定,也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 責。 從天上看(幕後,神的觀點): 神有絕對主權,預定和掌管整個人類的歷史,包括每一個人一生的種種決定。 神超越時間,祂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賽41:4)萬事尚未發生,祂都全然知曉。在永恆裡,祂的預定與預知同時發生,不分先後。 神使萬事互相效力,成全祂的旨意。這樣的智慧奇妙,使我們無法測度的。
加爾文 亞米紐斯 強調「神的絕對主權」 強調「人的自由意志」 人得救,是神決定 人得救,是人決定 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 神的預定,是基於預知 神若定意施恩,人無法拒絕 神欲施恩,人可以拒絕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人有可能失去救恩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 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7- 28)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 就如一塊田地,… 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 就是焚燒。(來6:4-8) 掃羅的例子(神的揀選,會因人的悖逆而廢棄);地獄的見證。 救恩有可能失去。
加爾文 亞米紐斯 強調「神的絕對主權」 強調「人的自由意志」 人得救,是神決定 人得救,是人決定 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 神的預定,是基於預知 神若定意施恩,人無法拒絕 神欲施恩,人可以拒絕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人有可能失去救恩 看見神的威嚴、權能 看見神的溫柔、慈愛 使人感恩、信心堅定 使人積極、勤奮做工 改革宗、長老會、公理會 循理會、聖公會、浸信會
亞米紐斯的教導,在荷蘭引起極大的神學爭論。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荷蘭獨立戰爭 亞米紐斯 亞米紐斯的教導,在荷蘭引起極大的神學爭論。 1618-19年荷蘭改革宗政府在多特(Dort)召開一次會議,這是改革宗教會(Reformed Church,或譯歸正教會,即加爾文派教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議,會中一致通過拒絕亞米紐斯的教導,將其定罪,並採納富有加爾文派思想色彩的教會法規。 亞米紐斯派隨即遭到放逐,數年後捲土重來,但直到1795年才得到國家正式承認。 亞米紐斯主義在英國產生更大的影響,滲入了安立甘教會和絕大多數不同意派的教會中。衛斯理約翰採納了亞米紐斯主義,成為衛斯理循道派的信條。今天,美國大部份教會都接受這教義。
當血腥瑪麗在位年間,英國許多更正教徒逃到日內瓦,歸附了加爾文。當伊利沙白登位後,他們帶著加爾文的觀念回到了英國。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清教徒 當血腥瑪麗在位年間,英國許多更正教徒逃到日內瓦,歸附了加爾文。當伊利沙白登位後,他們帶著加爾文的觀念回到了英國。 他們不能滿足於1563年的《三十九信條》,希望看到英國教會在教義、禮拜儀式、教會結構及道德上徹底的純淨,因此他們被稱爲「清教徒」(Puritans)。 清教徒渴望看到每個教會都有熱心的、屬靈的、善講道的牧師。 他們要求廢除當日流行的牧師禮袍、跪著領聖餐的方式、婚禮中的戒指儀式,以及洗禮時劃十字的記號。
清教徒認為,牧師的禮袍使聖職人員成為特殊階級,無形中聯想到天主教祭司的權威。 跪著領聖餐的方式,令人聯想到天主教的化質說,敬拜臨在聖餐的基督身體。 婚禮中的戒指儀式,則代表天主教以婚禮為七聖禮之一的看法。 洗禮時劃十字的記號,對清教徒而言,純屬天主教的迷信。 因此,他們迫切希望教會把這些「天主教的舊酵」都掃除乾淨。 不久,他們又進一步要求在每一個教會中選出長老來,負起教會懲治的工作。他們也盼望廢除主教制,由百姓選出他們自己的牧師,而且所有牧師地位平等。 這項要求,是要使教會行政制度由「主教制」變成「長老制」。 雖然清教徒反對英國教會的主教制及許多儀式、條文,但他們絕不脫離教會。他們仍願留在教會中,從內部加以改革,以便照加爾文日內瓦教會的模式,塑造英國教會。
分離派 分離派信徒則認為,從內部改革英國教會的工作,不是絕望就是一項冗長乏味的事工。因此,他們決定脫離英國教會,故被稱為「分離派」(Separatists)或「不同意者」(Dissenters)。 在教會行政制度方面,他們強調每一個教會都是獨立自主的,沒有一個教會可以干涉另一個教會。因此,他們又稱為「公理派」(Congregationalists)或「獨立派」(Independentists)。 當時英國有四個宗教派別:羅馬天主教派、安立甘教派(英國國教)、清教派、分離派。 安立甘教徒多擁護國王和主教制。清教徒為國會的忠實支持者,欲以長老制取代主教制。分離派則否認主教制和長老制,主張以地方區會為教會行政的真正單位。
伊利沙白女王在宗教上採取緩和政策,反對極端的清教主義並加以控制,但她卻沒有殲滅它。她發現,當她和羅馬教廷對立時,她實在需要許多清教徒的支持。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伊利沙白女王在宗教上採取緩和政策,反對極端的清教主義並加以控制,但她卻沒有殲滅它。她發現,當她和羅馬教廷對立時,她實在需要許多清教徒的支持。 1593年伊利沙白和英國教會大主教一起迫使國會通過法律,向清教徒和天主教徒施壓,命令所有分離派認同英國教會,否則便要自動離開英國。 許多分離派信徒在受到逼迫期間,紛紛逃到荷蘭。 伊利沙白一世
1603年伊利沙白女王逝世,因她未婚無子嗣,英王亨利七世的玄孫蘇格蘭王雅各六世就繼位,稱為雅各一世(James I),統治了英格蘭和蘇格蘭。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 一世 蘇格蘭 雅各五世 瑪麗 雅各六世 1603年伊利沙白女王逝世,因她未婚無子嗣,英王亨利七世的玄孫蘇格蘭王雅各六世就繼位,稱為雅各一世(James I),統治了英格蘭和蘇格蘭。 他往倫敦上任途中,一群清教徒呈給他一份「千人請願書」,請求修改英國教會的規條。雅各一世於是召開會議討論這些問題,結果只達成一項重要決議,就是開始翻譯一本新的聖經譯本。 雅各委派了54個學者,花五年(1607-1611年)譯成著名的「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聖經,成為最廣被閱讀的聖經譯本。 雅各一世
1618年雅各允許合法的體育活動在主日舉行,並下令要在主日講台上宣布體育動態。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英格蘭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 一世 蘇格蘭 雅各五世 瑪麗 雅各六世 1618年雅各允許合法的體育活動在主日舉行,並下令要在主日講台上宣布體育動態。 但清教徒一向強調主日不可作工,這項諭令使清教徒十分憤怒。清教徒也重視讀經、家庭崇拜、道德純潔,雅各強調的事,卻與他們對立。 1622年雅各又下諭令,指示牧師在講道時,應說甚麼,不應說甚麼。清教徒卻相信,牧師必須依靠聖靈,自由傳講神的話。 那些不能容忍這些限制的人,就離開英國往別處居住。 雅各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