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常用复合逻辑运算的电子电路 与 非 门 或 非 门 异或门 与或非门 与 非 与 与 门 或 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 内容概述 第一节 标准TTL与非门 第二节 其它类型TTL门电路 第三节 ECL逻辑门电路 第四节 I2 L逻辑门电路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 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5.4 顺序脉冲发生器、 三态逻辑和微机总线接口 顺序脉冲发生器 顺序脉冲 计数型 分类 移位型.
主要内容: 1.场效应管放大器 2.多级放大器的偶合方式 3.组容耦合多级放大器 4.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第二章 门电路 本章重点及要求: 1、理解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2、掌握分立元件组成的“与、或、非”门电路;3、理解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4、掌握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正确使用方法。5、理解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输入输出特性等参数。 § 2—1 概述 一、逻辑门电路 门电路----能完成基本逻辑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的单元电路。
第2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20.1 脉冲信号 20.2 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 20.3 TTL门电路 20.4 CMOS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第3章 集成逻辑门 1. 二极管 - A K 阴极 阳极 + - 正向 P区 N区 反向 导通区 截止区 PN结 A K 击穿区 + 0.5
Digital Circuitry CMOS Gate
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数字集成电路基础
Digital Circuitry CMOS Gate
第五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 特殊二极管 第四节 晶体管 第五节 场效应晶体管
第三章 门电路.
第三章 门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 清华大学 阎石 王红
概 述 一、门电路的概念 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常用复合逻辑运算的电子电路 与 非 门 或 非 门 异或门 与或非门 与 非 与 与 门 或 门
第 10 章 基本放大电路 10.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10.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10.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放大电路概述 2.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图解分析法 2.4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5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1)放大区 (2)饱和区 (3)截止区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三个工作区: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 西安工程大学 房晔 王晓华 贺小慧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3年7月.
第四章 门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数字集成电路按其集成度可分为: 按内部有源器件的不同:
6.4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简单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第16章 逻辑门电路 16.1 最简单的门电路 16.2 集成TTL门电路 16.3 CMOS逻辑门电路.
实验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 2.学会对组合逻辑电路的测 试方法.
第12章 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主讲教师:李国国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基地.
2.5 MOS 门电路 MOS门电路:以MOS管作为开关元件构成的门电路。
退出 第 2 章 放大器基础.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学校:西安理工大学 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子、微电 时间:秋季学期 2019/2/16.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逻辑门电路.
第 3 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概 述 分立元件门电路 TTL 集成逻辑门电路 CMOS 集成逻辑门电路 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
第20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20.1 脉冲信号 20.2 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 20.3 TTL门电路 20.4 MOS门电路
第四章 门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数字集成电路按其集成度可分为: 按内部有源器件的不同: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1).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 2.1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及二极管门电路 2.2 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及反相器门电路 2.3 TTL逻辑门电路
2.4 TTL门电路 返回 TTL与非门 集成门电路电气特性及主要参数 抗饱和TTL与非门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1).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半导体器件的图测方法.
第二章 门电路 本章重点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包括双极型和MOS型)开关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和外特性 TTL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难点)
3.4 TTL门电路 TTL反相器 1.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输出级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常用数字逻辑门电路的研究.
第六讲 数字集成电路 4.1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点 退出 TTL数字集成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控制技术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3.1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第三章 集成门电路 3.2 TTL 与非门工作原理 3.3 CMOS 门电路 各种系列门电路的性能比较
第四章 MOSFET及其放大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电工电子教学部.
9.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放大电路不仅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而且要保持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温度的变化,将使集电极电流的静态值 IC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上一节所讨论的基本放大电路偏置电流 +UCC RC C1 C2 T RL RE + CE RB1 RB2 RS ui.
3.3 TTL 集成逻门 介绍: TTL集成逻辑门电路主要由双极型三极管组成。由于输出极和输入极都是晶体三极管,所以称: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门电路。(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 ) TTL集成电路特点: 稳定可靠、开关速度高、参数稳定、 电路生产工艺成熟。
第二章 集成门电路 2.1 概述 2.2 TTL 门电路 2.3 CMOS 门电路 2.4 各种集成逻辑们的性 能比较 第2章 上页 下页
第二章 门 电 路 本章的重点: 本章的难点: 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包括双极性和MOS型)开关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和外特性。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 特性曲线 西电丝绸之路云课堂 孙肖子.
第 10 章 运算放大器 10.1 运算放大器简单介绍 10.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0.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二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2.1 放大的概念 2.2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3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4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多媒体课件 主编:马永兵.
第9章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9.1 数字电路概述 9.2 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 9.3 逻辑门电路 9.4 逻辑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常用复合逻辑运算的电子电路 与 非 门 或 非 门 异或门 与或非门 与 非 与 与 门 或 门 与 门 或 门 非 门 或 非 或 与或非 非 异或

1. 分立元件门电路 2. 集成门电路 分立元件门电路和集成门电路 用分立的元器件和导线连接起来构成的门电路。 1. 分立元件门电路 用分立的元器件和导线连接起来构成的门电路。 2. 集成门电路 把构成门电路的元器件和连线,都制作在一块半 导体芯片上,再封装起来。 常用:CMOS 和 TTL 集成门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 一块芯片中含有等效逻辑门或元器件的个数 小规模集成电路 SSI < 10 门/片 (Small Scale Integration) 或 < 100 元器件/片 中规模集成电路 MSI 10 ~ 99 门/片 (Medium Scale Integration) 或 100 ~ 999 元器件/片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100 ~ 9 999 门/片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或 1 000 ~ 99 999 元器件/片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 10 000 门/片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或 > 100 000 元器件/片

第三章 逻辑门电路 3 .1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3. 2 基本逻辑门电路 3. 3 TTL逻辑门 3. 4 MOS集成门电路

3.1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3.1.1 理想开关的开关特性 3.1.2 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3.1.3 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3.1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3.1.1 理想开关的开关特性 一、 静态特性 ① 断开 ② 闭合 S A K 一、 静态特性 ① 断开 ② 闭合 S 可由二极管、三极管或 MOS 管实现

二、动态特性 ① 开通时间: 闭合) (断开 ② 关断时间: 断开) (闭合 普通开关:静态特性好,动态特性差 S A K ① 开通时间: 闭合) (断开 ② 关断时间: 断开) (闭合 普通开关:静态特性好,动态特性差 半导体开关:静态特性较差,动态特性好

3. 1. 2 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一、静态特性 - A K 阳极 阴极 - + 1. 外加正向电压(正偏) 3. 1. 2 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一、静态特性 正向 导通区 反向 截止区 击穿区 0.5 0.7 /mA /V P区 N区 + - A K 阳极 阴极 PN结 - A K + 1. 外加正向电压(正偏) 硅二极管伏安特性 二极管导通(相当于开关闭合) 2. 外加反向电压(反偏) 二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

uO = 0 V uO = 2.3 V 二极管的开关作用: D [例] 电路如图所示, + 试判别二极管的工作 - 状态及输出电压。 [解]   试判别二极管的工作 状态及输出电压。 [解] 二极管截止 uO = 0 V 二极管导通 uO = 2.3 V

二、动态特性 t ton — 开通时间 toff — 关断时间 ≤

3. 1. 3 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一、静态特性 (电流控制型) 1. 结构、符号和输入、输出特性 (Transistor) (1) 结构 1. 结构、符号和输入、输出特性 (Transistor) (1) 结构 (2) 符号 集电极 collector c N P iB iC 集电结 b 基极 base 发射结 e NPN 发射极 emitter

(3) 输入特性 (4) 输出特性 uBE /V iB / µA iC / mA uCE /V 50 µA 40µA 30 µA 20 µA uBE /V iB / µA (3) 输入特性 iC / mA uCE /V 50 µA 40µA 30 µA 20 µA 10 µA iB = 0 0 2 4 6 8 4 3 2 1 饱 和 区 (4) 输出特性 放大区 截止区

(a)放大 i C=  iB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截止 iB ≈ 0, iC ≈ 0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c)饱和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判断三极管饱和导通的条件 先求集电极临界饱和电流 或 当 三极管饱和

(d) 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uO  0 uO uO +UCC RC +UCC ui RB RC uO T 3V 3V 0V 相当于 开关闭合 E C +UCC ui RB RC uO T 3V uO  0 3V 0V 相当于 开关闭合 uO +UCC RC E C 截止 饱和 0V uO  UCC 相当于 开关断开

2. 开关应用举例 发射结反偏 T 截止 uo T  uI 发射结正偏 T 导通 +VCC (12V) Rc 2 k iC Rb + 2. 开关应用举例 +  Rc Rb +VCC (12V) uo iB iC T uI 3V -2V 2 k 2.3 k 发射结反偏 T 截止 发射结正偏 T 导通 放大还是饱和?

饱和导通条件: +  Rc Rb +VCC +12V uo iB iC T uI 3V -2V 2 k 2.3 k 因为 所以 ≤

二、动态特性 3 -2 t 0.9ICS 0.1ICS t 3 0.3 t

3.2 基本逻辑门电路 3. 2. 1 二极管与门电路 3. 2. 2 二极管或门电路 3. 2. 3 晶体三极管非门电路 3. 2. 1 二极管与门电路 3. 2. 2 二极管或门电路 3. 2. 3 晶体三极管非门电路 3. 2. 4 复合门电路

3. 2. 1 二极管与门电路 电压关系表 uY uA uB 真值表 uA/V uB/V D1 D2 uY/V A B Y 0 0 导通 3. 2. 1 二极管与门电路 电压关系表 uY uA uB R0 D2 D1 +VCC +10V 真值表 UD = 0.7 V uA/V uB/V D1 D2 uY/V A B Y 3 V 0 V 3 V 3 V 0 V 0 V 0 0 导通 导通 0.7 3V 0 0 0 1 1 0 1 1 1 0 3 导通 截止 0.7 3 0 截止 导通 0.7 0V 3 3 导通 导通 3.7 Y = AB A B Y & 符号: 与门(AND gate)

高、低电平与正、负逻辑 0V 5V 2.4V 0.8V 0V 5V 2.4V 0.8V 1 1 正逻辑 负逻辑

正逻辑和负逻辑的对应关系: 正与门真值表 负或门真值表 A B Y A B Y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A B Y = AB & A B ≥1 同理: 正或门 负与门

3.2.2 二极管或门电路 电压关系表 真值表 uY uA uB uA/V uB/V D1 D2 uY/V A B Y 0 0 导通 导通 RO D2 D1 -VSS -10V 3V uA/V uB/V D1 D2 uY/V A B Y 0 0 导通 导通 - 0.7 0 0 0 1 1 0 1 1 1 0V 0 3 截止 导通 2.3 3 0 导通 截止 2.3 UD = 0.7 V 3 3 导通 导通 2.3 Y = A + B A B Y ≥1 符号: 或门(AND gate)

3. 2. 3 晶体三极管非门电路 一、半导体三极管非门 T 截止 T导通 因为 所以 T 饱和 饱和导通条件: +VCC +5V Rc 3. 2. 3 晶体三极管非门电路 +VCC +5V 1 k Rc Rb T + - uI uO 4.3 k β = 30 iB iC 一、半导体三极管非门 T 截止 T导通 因为 所以 T 饱和 饱和导通条件:

三极管非门: 电压关系表 真值表 uI/V uO/V A Y Y 5 1 A 5 0.3 1 函数式 符号 A Y 1 +VCC +5V 1 k Rc Rb T + - uI uO 4.3 k β = 30 iB iC 电压关系表 真值表 uI/V uO/V A Y Y 5 1 A 5 0.3 1 函数式 符号 A Y 1

三极管非门: 输入为低电平0.3V: T截止,输出为高电平。 D导通,uO =3+0.7=3.7 (V) 输入为高电平3.7V Rc Rb T VCC(+5V) ui uo D 3DK3B +3V 1.5k 1k 输入为低电平0.3V: T截止,输出为高电平。 D导通,uO =3+0.7=3.7 (V) 输入为高电平3.7V T饱和导通,输出为低电平, uo≈0.3V。

二、半导体三极管非门的负载能力 负载分类: 拉电流负载和灌电流负载 ①灌电流负载 IC = I灌+ IRC<ICM ②拉电流负载 ui Rb T饱和 VCC(+5V) ui uo 负载门 IRC IC I灌 负载分类: 拉电流负载和灌电流负载 ①灌电流负载 IC = I灌+ IRC<ICM Rc Rb T截止 ui uo 负载门 IRC IC=0 I拉 VCC(+5V) ②拉电流负载

3. 3 TTL逻辑门 3.3.1 TTL 与非门工作原理 1. A、B 只要有一个为 0 T1 — 多发射极三极管 等效电路: +VCC +5V R1 4k A D2 T1 T2 T3 T4 D R2 1.6k R3 1k R4 130 Y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D1 B 3.3.1 TTL 与非门工作原理 T1 — 多发射极三极管 1. A、B 只要有一个为 0 1V 等效电路: 5V e1 e2 b c RL 0.7V 0.3V 3.6V T2 、 T4截止 T3 、 D 导通

2. A、B 均为 1 理论: 实际: T2 、 T4 导通 T3 、 D 截止 uO = UCES4 ≤ 0.3V +VCC +5V R1 4k 1.6k 130 理论: RL +VCC T3 4.3V 2.1V A T2 D T1 Y B 0.7V 实际: 3.6V T4 0.3V D1 D2 R3 1k T2 、 T4 导通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T3 、 D 截止 TTL 与非门 uO = UCES4 ≤ 0.3V

整理结果: A B Y 1 1 1 1 A B & +VCC +5V R1 R2 R4 4k 1.6k 130 T3 A T2 D 1 1 1 A T2 D T1 1 Y B T4 D1 D2 R3 A B & 1k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TTL 与非门

3.3.2 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 一.传输特性: 1 uI uO uO /V uI /V AB 段: uI < 0.5 V , 截止区 1 +VCC +5V uI + - uO uO /V uI /V 1 2 3 4 A B 线性区 3.6V C 转折区 饱和区 0.3V D E 阈值电压 AB 段: uI < 0.5 V , uB1< 1.3 V , CD 段: DE 段: BC 段: uI > 1.4 V 反相器的 阈值电压(或 门槛电压) uO = UOL ≤ 0.3 V

输出高电平电压UOH 输出低电平电压UOL 二.TTL“与非”门的参数 输出高电平电压UOH和输出低电平电压UOL 输出高电平电压UOH UO/V 1 2 3 4 Ui /V 典型值3.6V, 2.4V为合格 A B C 输出低电平电压UOL D E 典型值0.3V, 0.4V为合格 电压传输特性

低电平噪声容限电压UNL—允许叠加在输入低电平电压上的最大噪声(或干扰)电压。 定量说明门电路抗干扰能力 低电平噪声容限电压UNL—允许叠加在输入低电平电压上的最大噪声(或干扰)电压。 UNL=UOFF –UIL 1 2 3 4 Ui /V UO/V 0.9UOH A B 输入 低电平 电压UIL D UOFF是保证输出为额定高电平的90%时所对应的最大输入低电平电压。 E UOFF 允许叠加干扰

UNH=UIH–UON 定量说明门电路抗干扰能力 高电平噪声容限电压UNH—允许叠加在输入高 电平电压上的最大噪声(或干扰)电压。 1 2 1 2 3 4 Ui /V UO/V 输入 高电平 电压UIH A B 允许叠加干扰 D E UON是保证输出为额定低电平时所对应的最小输入高电平电压。 UON

扇出系数NO 指一个“与非”门能带同类门的最大数目,它表示带负载的能力。对于TTL“与非”门 NO  8。 输入高电平电流 IIH和输入低电平电流 IIL 当某一输入端接高电平,其余输入端接低电 平时,流入该输入端的电流,称为高电平输入电流 IIH(A)。 当某一输入端接低电平,其余输入端接高电平时,流出该输入端的电流,称为低电平输入电流 IIL(mA)。

1 uI uO 传输延迟时间 uI uO t tPHL — 输出电压由高到 低时的传输延迟 时间。 Uim 50%Uim t tPHL — 输出电压由高到 低时的传输延迟 时间。 Uim 50%Uim t uO tPLH — 输出电压由低到 高时的传输延迟 时间。 Uom 50%Uom tpd —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tPHL tPLH 典型值: tPHL= 8 ns , tPLH= 12 ns 最大值: tPHL= 15 ns , tPLH= 22 ns

一、集电极开路门—OC 门(Open Collector Gate) 1. 电路组成及符号 2. OC 门的主要特点 3. 3. 3 其他类型的TTL集成门电路 一、集电极开路门—OC 门(Open Collector Gate) 1. 电路组成及符号 可以线与连接 V CC 根据电路 需要进行选择 2. OC 门的主要特点 +VCC +5V R1 A D2 T1 T2 T4 R2 R3 Y D1 B +V CC RC 外 接 +V CC RC Y A B & OC 门必须外接负载电阻 和电源才能正常工作。

线与连接举例: 线与 +V CC +V CC +VCC G1 RC RC A & Y1 Y1 A Y T2 Y B T1 T4 B G2 D & G2 +VCC C T1 T2 T4 Y2 D

二、 三态门 –TSL门(Three - State Logic) +VCC +5V R1 A T1 T2 T3 T4 D R2 R3 R4 Y B 1 D3 1. 电路组成 (1) 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Y A & B EN (2) 使能端高电平有效 使能端 Y A & B EN 1 EN

2. 三态门的工作原理 以使能端低电平有效为例: P = 1(高电平) Q D3 截止, 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P (Y = 0 或 1) 2. 三态门的工作原理 +VCC +5V R1 A T1 T2 T3 T4 D R2 R3 R4 Y B 1 D3 以使能端低电平有效为例: P = 1(高电平) Q D3 截止, 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P (Y = 0 或 1) 使能端

P = 0 (低电平) T2 、T4截止 Q D3 导通 uQ ≤ 1 V T3、D 截止 输出端与上、下均断开 P — 高阻态 +VCC +5V R1 A T1 T2 T3 T4 D R2 R3 R4 Y B 1 D3 P = 0 (低电平) T2 、T4截止 Q D3 导通 uQ ≤ 1 V T3、D 截止 可能输出状态: 0、1 或高阻态 输出端与上、下均断开 P — 高阻态 使能端 记做 Y = Z

3.总结 (1) 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Y A & B EN — 高阻态 (2) 使能端高电平有效 Y A & B EN — 高阻态

4. 应用举例: Y A1 1 EN A2 G1 G2 (1) 用做多路开关 1 1 使能 禁止 禁止 使能 使能端

(2) 用于信号双向传输 A1 1 EN A2 G1 G2 使能 禁止 禁止 使能 1 1

… … … … (3) 构成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 A1 A2 An 1 1 1 1 G1 G2 Gn 注意: 任何时刻,只允许一个三态门使能, EN 1 … G1 G2 Gn A1 A2 An 1 … 1 … 1 … 注意: 任何时刻,只允许一个三态门使能, 其余为高阻态。

3.3.4门电路使用常识

TTL系列产品及其特点

VCC 4B 4A 4Y 3B 3A 3Y VCC 4B 4A 4Y 3B 3A 3Y 14 13 12 11 10 9 8 14 13 12 11 10 9 8 & & & & & & 74LS00 74LS08 & & &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A 1B 1Y 2A 2B 2Y GND 1A 1B 1Y 2A 2B 2Y GND VCC 2D 2C NC 2B 2A 2Y VDD 4B 4A 4Y 3Y 3B 3A 14 13 12 11 10 9 8 14 13 12 11 10 9 8 & & & & & 74LS20 CD4011 & &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A 1B NC 1C 1D 1Y GND 1A 1B 1Y 2Y 2A 2B VSS

对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c) 多余的输入端可以与使用的输入端并联使用 (a)悬空,虽然悬空相当于“1”,不影响“与门”、“与非门”的逻辑关系,但易受外界的干扰,导致电路的逻辑功能不正常,因此,多余输入端要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处理。 (b) “与门”、“与非门”的多余端可直接接到电源上;也可以将不同的输入端共用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对“或门”、“或非门”的多余端可以直接接地。 (c) 多余的输入端可以与使用的输入端并联使用

3. 4 MOS集成门电路 3.4.1 NMOS门电路 1. 场效应管结构和特性: (1) N 沟道 iD /mA uDS /V 1. 场效应管结构和特性: (1) N 沟道 iD /mA 4 3 2 1 6 8 10 uDS /V iD /mA 4 2 6 3 1 uGS /V uDS = 6V 可 变 电 阻 区 uGS = 6V 漏极 D iD 开启电压 UTN = 2 V + - uDS 恒流区 5V 栅极 G B 4V 衬 底 UTN + - uGS 3V 源极 S 截止区 漏极特性 转移特性

(2) P 沟道 P 沟道增强型 MOS 管 与 N 沟道有对偶关系。 漏极 D 参考方向 iD + 栅极 uDS G B 衬 - + 底 uGS 开启电压 UTP = - 2 V 源极 S iD /mA -2 -4 -1 -3 -10 -8 -6 - 3V - 4V - 5V uGS = - 6V uGS /V uDS /V 可 变 电 阻 区 恒流区 漏极特性 转移特性 截止区 UTP uDS = - 6V

2. MOS 管的开关特性 (1) N 沟道增强型 MOS 管 uO uO uO uI uI uI 开启电压 UTN = 2 V +VDD RD 20 k B G D S uI uO +VDD +10V RD 20 k G D S uI uO iD +VDD +10V RD 20 k G D S uI uO RON 开启电压 UTN = 2 V

(2) P 沟道增强型 MOS 管 uI uO uI uO uI uO 开启电压 UTP = - 2 V -VDD RD G D S 20 k B G D S uI uO -VDD -10V RD 20 k G D S uI uO -VDD -10V RD 20 k G D S uI uO iD 开启电压 UTP = - 2 V

3. NMOS 逻辑门 uI uO 1) MOS管截止 2) A Y 1 MOS 管导通(在可变电阻区) 1 故 +VDD RD D + G 20 k B G D S uI uO 1) MOS管截止 + - uDS + - uGS 2) 真值表 A Y 1 MOS 管导通(在可变电阻区) 1 故

3. 实际NMOS 逻辑非门 1) 2)

4. 与非门 A B T1 T2 F 0 0 截 截 1 0 1 截 通 1 1 0 通 截 1 1 1 通 通 A B & F =

5. 或非门 A B T1 T2 F 0 0 截 截 1 0 1 截 通 1 0 通 截 1 1 通 通 A B ≥1

3.4.2 CMOS 反相器 一、 CMOS 非门 1.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uY uY uA uY TN TP UTN = 2 V RONN uY +VDD 0V S TN TP +10V RONP uY +VDD 10V S TN TP +VDD +10V B1 G1 D1 S1 uA uY TN TP B2 D2 S2 G2 VSS UTN = 2 V UTP = - 2 V + - uGSP 0V +10V uA uGSN uGSP TN TP uY 0 V < UTN < UTP 截止 导通 10 V 10 V > UTN > UTP 导通 截止 0 V + - uGSN A Y 1

与 BC、AB 段对应,TN、TP 的状态与之相反。 UNL: 输入为低电平时的噪声容限。 uO = VDD 、 iD  0, 功耗极小。 2.静态特性 (1) 电压传输特性: +VDD B1 G1 D1 S1 + uI - uO TN TP B2 D2 S2 G2 VSS uO /V uI /V A B VDD C iD UNL UNH D E F UTH UTN UTP 转折电压 噪声容限: DE、EF 段: 指为规定值时,允许波动的最大范围。 AB 段: uI < UTN , TN 截止、TP 导通, BC 段: CD 段: TN 导通,uO 略下降。 TN、TP 均导通。 与 BC、AB 段对应,TN、TP 的状态与之相反。 UNL: 输入为低电平时的噪声容限。 uO = VDD 、 iD  0, 功耗极小。 = 0.3VDD 输入为高电平时的噪声容限。 UNH:

TN、Tp 均导通,流过两管的漏极电流达到最大值 iD = iD(max) 。 AB、EF 段: TN、TP总有一个为 (2) 电流传输特性: +VDD B1 G1 D1 S1 + uI - uO TN TP B2 D2 S2 G2 VSS A B C D E F UTN VDD UTH UTP UNL UNH uO / V uI / V 电压传输特性 iD A B C D E F iD / mA uI / V CD 段: TN、Tp 均导通,流过两管的漏极电流达到最大值 iD = iD(max) 。 AB、EF 段: TN、TP总有一个为 截止状态,故 iD  0 。 阈值电压: 电流传输特性 UTH = 0.5 VDD (VDD = 3 ~ 18 V) UTH

3.4.3 其他类型的CMOS 门电路 一、CMOS 与非门 A B TN1 TP1 TN2 TP2 Y 0 0 截 通 截 通 1 0 1 uA +VDD +10V V SS T P1 N1 P2 N2 A B Y uB uY A B TN1 TP1 TN2 TP2 Y 0 0 截 通 截 通 1 0 1 截 通 通 截 1 1 1 1 1 0 通 截 截 通 1 1 1 通 截 通 截 A B & 与非门 Y =

二、CMOS 或非门 1 1 1 A B TN1 TP1 TN2 TP2 Y 0 0 截 通 截 通 1 0 1 截 通 通 截 1 0 通 uA +VDD +10V V SS T P1 N1 N2 P2 A B Y uB uY 1 1 1 A B TN1 TP1 TN2 TP2 Y 0 0 截 通 截 通 1 0 1 截 通 通 截 1 0 通 截 截 通 1 1 通 截 通 截 A B ≥1 或非门

三、CMOS 与门和或门 1. CMOS 与门 A B & A B Y & Y 1 Y A A B VSS +VDD T V +VDD TP N1 P2 N2 A B Y +VDD B1 G1 D1 S1 A TN TP B2 D2 S2 G2 VSS

2. CMOS 或门 A A 1 Y Y B B ≥1 ≥1 A B A Y VSS +VDD T V +VDD TP S2 G2 B2 N1 N2 P2 A B Y +VDD B1 G1 D1 S1 A TN TP B2 D2 S2 G2 VSS

由CMOS 基本电路(与非门和反相器)组成。 B & 1 Y C & D 2). 工作原理: 1). 电路组成: A & 由CMOS 基本电路(与非门和反相器)组成。 B & 1 Y C & D 2). 工作原理: & ≥1 Y A B C D

TG 五、 CMOS传输门 1. 电路组成: 2. 工作原理: TN、TP均导通, TN、TP均截止, / u / u (TG 门 — Transmission Gate) 1. 电路组成: (双向模拟开关) C I O / u TG TP C VSS +VDD I O / u TN 关断电阻大 ( ≥ 109 ) 导通电阻小(几百欧姆) 2. 工作原理: TN、TP均导通, TN、TP均截止,

六、CMOS 三态门 1. 电路组成 2. 工作原理 TP2、TN2 均截止 Y 与上、下都断开 1 1. 电路组成 2. 工作原理 +VDD V SS T P2 N1 P1 A Y N2 1 TP2、TN2 均截止 Y 与上、下都断开 1 1 Y = Z(高阻态 — 非 1 非 0) TP2、TN2 均导通 (1 或 0) 3. 逻辑符号 1 Y A 1 EN 使能端 EN 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1) 漏极开路,工作时必须外接电源和电阻。 (2) 可以实现线与功能: (3) 可实现逻辑电平变换: 输出端用导线连接起来实现与运算。 七、CMOS 漏极开路门 (OD门 — Open Drain) 1. 电路组成 +VDD RD 外接 +VDD Y B G D S TN VSS RD 符号 P1 Y A B & A & 1 B P2 Y C D & Y 2. 主要特点 (1) 漏极开路,工作时必须外接电源和电阻。 (2) 可以实现线与功能: (3) 可实现逻辑电平变换: 输出端用导线连接起来实现与运算。 (4) 带负载能力强。

3. 4. 4 CMOS 电路使用注意事项 一、CC4000 和 C000 系列集成电路 1. CC4000 系列: 符合国家标准,电源电压为 3  18 V,功能和外部引线排列与对应序号的国外产品相同。 2. C000 系列: 早期集成电路,电源电压为 7  15 V,外部引线排列顺序与 CC4000 不同,用时需查阅有关手册。 二、高速 CMOS (HCMOS) 集成电路 54/74 HC(带缓冲输出) 标准门 = 100 ns 传输延迟时间 tpd HCMOS: 54/74 系列 54/74 HCU(不带缓冲输出) HCMOS = 9ns 54/74 HCT(与 LSTTL 兼容)

三、CMOS 集成电路的主要特点 (1) 功耗极低。 (2) 电源电压范围宽。 (3) 抗干扰能力强。 (4) 逻辑摆幅大。 LSI:几个 μW , MSI:100 μW (2) 电源电压范围宽。 CC4000 系列:VDD = 3 ~ 18 V (3) 抗干扰能力强。 输入端噪声容限 = 0.3VDD ~ 0.45VDD (4) 逻辑摆幅大。 (5) 输入阻抗极高。 ≥ (6) 扇出能力强。 扇出系数:带同类门电路的个数,其大小 反映了门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CC4000系列:≥ 50个 (7) 集成度很高,温度稳定性好。 (8) 抗辐射能力强。 (9) 成本低。

6. 输入端外接电阻的大小不会引起输入电平的变化。 四、CMOS 电路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输入端的静电防护。 2. 注意输入电路的过流保护。 3. 注意电源电压极性。 4. 输出端不能和电源、地短接。 5. 多余的输入端不应悬空。 与门 、 与非门 :接电源 或 与其他输入端并联 多余输入端 的处理 或门 、 或非门 :接地 或 与其他输入端并联 6. 输入端外接电阻的大小不会引起输入电平的变化。 因为输入阻抗极高 (≥ 108 ) 思考原因? 故 输入电流  0 ,电阻上的压降  0。

第三章 小结 一、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 MOS 管 是数字电路中的基本开关元件,一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 1. 二极管 2. 三极管 第三章 小结 一、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 MOS 管 是数字电路中的基本开关元件,一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 1. 二极管 是不可控的,利用其开关特性可构成二极管与门和或门。 2. 三极管 是一种用电流控制且具有放大特性的开关元件, 利用三极管的饱和导通与截止特性可构成 非门 和其它 TTL 集成门电路。 3. MOS管 是一种具有放大特性的由电压控制的开关元件,利用 N 沟道 MOS 管和 P 沟道 MOS 管可构成CMOS 反相器和其它 CMOS 集成门电路。

二、分立元件门电路 主要介绍了由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 MOS 管构成的与门、或门和非门。 虽然,分立元件门电路不是本章的重点,但是通过对这些电路的分析,可以体会到与、或、非三种最基本的逻辑运算,是如何用半导体电子电路实现的,这将有助于后面集成门电路的学习。

主要介绍了 CMOS 和 TTL 集成门电路,重点应放在它们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特性和外部电气特性上。 三、集成门电路 主要介绍了 CMOS 和 TTL 集成门电路,重点应放在它们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特性和外部电气特性上。 1. 逻辑特性(逻辑功能): 普通功能 — 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 门和异或门。 特殊功能 — 三态门、OC门、OD门和传输门。 2. 电气特性: 静态特性 — 主要是输入特性、输出特性和传输特性。 动态特性 — 主要是传输延迟时间的概念。

四、集成门电路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TTL CMOS 分类 工作电源 VCC = 5 V VDD = 3  18 V 输出电平 UOL= 0.3 V UOH = 3.6 V UOL  0 V UOH  VDD UTH = 1.4 V 阈值电压 UTH = 0.5 VDD 输入端串 接电阻Ri 当 Ri > Ron(2.5 k ) 在一定范围内,Ri的改 变不会影响输入电平 输入由 0 → 1 输入端 悬空 即 Ri =  不允许 输入为 “1” 多余输入 端的处理 1. 与门、与非门接电源;或门、或非门接地。 2. 与其它输入端并联。

[练习] 写出图中所示各个门电路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 TTL CMOS & A & A = 1 = 1 = 1 20k 100 20k 100 ≥1 A ≥1 A = 0 20k 100 20k 100

[练习] 写出图中所示各个门电路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 TTL CMOS =1 A =1 A 10k 100 10k 100 & A 悬空 & A 悬空 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