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傳輸線(電路觀點)
綱要 1-1 傳輸線方程式 1-2 傳輸線問題的時域分析 1-3 正弦狀的行進波 1-4 傳輸線問題的頻域分析 1-5 駐波和駐波比 1-6 Smith圖 1-7 多段傳輸線問題的解法 1-8 傳輸線的阻抗匹配
傳輸線(Transmission Line) 傳送電壓、電流訊號的導體系統 例 有線電視的饋線 電信局的電話線 電力公司傳送電力的電線 個人電腦連接數位相機的訊號線 示波器探針所接的隔離線
電路學與相對論的矛盾 電路學:訊號源S發出一個脈衝時,電阻R兩端同時呈現脈衝,訊號傳播不需時間 相對論:任何訊號傳播的速率不會比光快
矛盾的解答 脈衝的傳送的確需要時間 實驗室中所處理的線路大小很有限 訊號的延遲(Delay)微乎其微 一般的運用而言,訊號的延遲完全可以忽略
傳輸線理論 加入訊號延遲討論的電路理論 需用傳輸線理論的情況 訊號延遲不能忽略 信號源的變化太快 第一個脈衝才走到中間,第二個脈衝又送出來 整條線上各處的電壓、電流都不相同
綱要 1-1 傳輸線方程式 1-2 傳輸線問題的時域分析 1-3 正弦狀的行進波 1-4 傳輸線問題的頻域分析 1-5 駐波和駐波比 1-6 Smith圖 1-7 多段傳輸線問題的解法 1-8 傳輸線的阻抗匹配
問題 傳輸線上的電壓、電流各點都不相同 此種差異如何造成?
平行導線的電路學等效電路 線上各點的電壓、電流都相同
平行導線的傳輸線理論等效電路 靜電學:可算出每單位長的導體的電容 靜磁學:可算出每單位長的導體的電感 線上各點的電壓、電流都不相同
傳輸線方程式推導
傳輸線方程式
傳輸線方程式的一般解推導
波動方程式(Wave Equation)及其一般解 向+z方向傳播的波 向-z方向傳播的波 、 :任意單變數函數
函數圖形的平移 g(x-1)的圖形可由g(x)的圖形向右平移一單位而得
沿時軸平移:訊號延遲 : f(t)延遲 時間開始所量得的訊號
行進波現象 的速率走z的距離所需要的時間 相當於某物以 的外形和 f(t) 的外形完全相同 可以認為就是訊號在走
電壓波與電流波初步解
入射波與反射波 入射波(Incident Wave) 反射波(Reflected Wave) 一般假設朝+z方向前進的波為入射波 由波源送出的波 反射波(Reflected Wave) 向著波源的波 一般假設朝+z方向前進的波為入射波
傳輸線上的電壓波與電流波 把υ, 代回原先的傳輸線方程式可得 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 把υ, 代回原先的傳輸線方程式可得 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 為各成分波中電壓和電流的比值 傳播速率:
綱要 1-1 傳輸線方程式 1-2 傳輸線問題的時域分析 1-3 正弦狀的行進波 1-4 傳輸線問題的頻域分析 1-5 駐波和駐波比 1-6 Smith圖 1-7 多段傳輸線問題的解法 1-8 傳輸線的阻抗匹配
決定入射波與反射波的條件 波源(Source)情形 負載(Load)種類
無窮長傳輸線
無窮長傳輸線的解 1. [波源條件,Source Condition] 2. 沒有其他波源 3. 波送出後永不反射 4. ,
無窮長傳輸線的電壓訊號傳播
有線長傳輸線問題一例 脈衝寬度W=10 nsec = 10-8sec 傳輪線上波速:3 x 108 m/sec 波源輸出阻抗:R = 100 W 傳輸線長度: 傳輸線特性阻抗:Z0 == 50 W 負載:RL =100 W
第一個脈衝:反射前 扺達RL之前,不會有反射波 從t=0到t= =1μsec之間,只有由波源送出來的波
第一個脈衝:負載端第一次反射 , [負載條件,Load Condition]
第一個脈衝:第一次反射波 負載上的反射訊號,經 的時間可扺達z
第一個脈衝:波源端第一次反射 t 2μsec後 反射脈衝在波源端再進行反射 反射係數 高度的脈衝疊在那時要送出波源的訊號上,往接收端進發 假如0和1是用脈衝的有無來代表,而這 高的脈衝正出現在不該有脈衝的時間內,接收端就會有錯誤
匹配(Matched) RL Z0 就不會有反射(匹配)
綱要 1-1 傳輸線方程式 1-2 傳輸線問題的時域分析 1-3 正弦狀的行進波 1-4 傳輸線問題的頻域分析 1-5 駐波和駐波比 1-6 Smith圖 1-7 多段傳輸線問題的解法 1-8 傳輸線的阻抗匹配
正弦狀的行進波 (Sinusoidal Traveling Wave)
正弦狀行進波的繩波類比 取一根繩子,用手抓住一頭上下抖動 繩端位移對時間的變化 正弦狀行進繩波
接有交流訊號源的傳輸線 交流訊號源
重視正弦狀行進波的原因 正弦狀波的分析有相量(Phasor)的觀念可用(附錄A),計算簡單 通訊時常將訊號加在正弦狀的載波(Carrier)上以增進通訊效率 Fourier的理論顯示,任何時域(Time Domain)的波形,均由許多正弦波合成,瞭解傳輸線對各正弦波的影響,就可以知道傳輸線對原來時域波形的影響。
常用的正弦狀行進波物理量 振輻(Amplitude) A 頻率(Frequency) 週期(Peried) T 角頻率 波長(Wave Length)λ 波數(Wave Number) 相位角(Phase Angle) f (又稱空間角頻率, 單位為rad/m) 。 正弦狀行進波在某瞬間的空間分佈
正弦狀行進波方程式 傳播速率 波每過一週期就前進一個波長
常用電磁波頻率範圍 特低頻(VLF):3~30千赫(kHz) 低 頻(LF):30~300千赫(kHz) 中 頻(MF):300~3000千赫(kHz) 高 頻(HF):3~30兆赫(MHz,1MHz=106Hz) 特高頻(VHF)[V代表very]:30~300兆赫(MHz) 超高頻(UHF)[U代表ultra]:300~3000兆赫(MHz) 極高頻(SHF)[S代表super]:3~30秭赫(GHz) 至高頻(EHF)[E代表extreme]:30~300秭赫(GHz)
特別的電磁波頻段 微波 (Microwave) : 1 GHz ~ 20 GHz 依波長區分(真空中電磁波波速等於光速) 長波:30~3公里 中波:3~0.2公里 短波:50~10米 超短波:10~1米 毫米波:1~0.1公分
綱要 1-1 傳輸線方程式 1-2 傳輸線問題的時域分析 1-3 正弦狀的行進波 1-4 傳輸線問題的頻域分析 1-5 駐波和駐波比 1-6 Smith圖 1-7 多段傳輸線問題的解法 1-8 傳輸線的阻抗匹配
頻域分析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Fourier理論 隨時間改變的訊號可以寫成許多不同頻率正弦波的組合 重疊原理(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觀察訊號中各頻率正弦波的傳播狀況,可以把它們疊加起來,而得知原訊號的傳播情形 頻域分析 研究傳播特性和正弦波頻率的關係 暫不考慮原來訊號
相量(Phasor) 交流電路中,一個呈正弦變化的電壓訊號 複數V = 可代表一個已知頻率的正弦訊號,稱為相量
傳輸線問題中的電壓、電流相量 假設訊號隨時間成正弦變化 電壓、電流相量函數 V(z) 、I(z)
時域微分與其對應頻域運算
頻域傳輸線方程式
頻域波動方程式及其一般解 V+ 與V-為複數待定常數
行進波的頻域表示 , 代表一個向+z方向傳播的正弦狀行進波 代表一個向-z方向傳播的正弦狀行進波 b 可看出為波數 ,以之決定波長
頻域傳輸線方程式的一般解 代回頻域傳輸線方程式
反射係數(Reflection Coefficient) z位置上的入射、反射波相量比例
z位置的阻抗與反射係數
反射係數轉換 z=zL處有一個負載ZL(負載條件)
決定V+ 訊號源的 等效電路 訊號源位在z=zs
解題過程及簡化 可合併
輸入阻抗 zL-zs= (注意zs在zL的左方)
阻抗轉換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任意兩位置z1,z2
阻抗轉換特例:負載端短路 ZL=0(短路)(Short Circuit) GL=-1(入射波全部反射,反射波相位與入射波相位相反)
負載端短路時之電抗分佈
阻抗轉換特例:負載端開路 ZL→∞(開路)(Open Circuit) ΓL→1
負載端開路時之電抗分佈
負載端短路、開路時之電抗分佈 在大多數位置看不見短路和開路 電抗為電感性還是電容性由位置決定 與電路裏的想法大不相同
阻抗轉換特例:負載端匹配 ZL=Z0(匹配)(Matched) ΓL=0,G(z)=0,Z(z)=Z0 (常數)
計算例題 編號RG-58C/U的同軸電纜 特性阻抗50Ω 傳播訊號的速率為200m/μsec 電纜長為50m 一端接了25Ω的負載 操作頻率為27MHz 求另一端看到的阻抗
計算例題解 42.41(rad) = 100W 所見阻抗應為100Ω
綱要 1-1 傳輸線方程式 1-2 傳輸線問題的時域分析 1-3 正弦狀的行進波 1-4 傳輸線問題的頻域分析 1-5 駐波和駐波比 1-6 Smith圖 1-7 多段傳輸線問題的解法 1-8 傳輸線的阻抗匹配
短路負載之傳輸線 ΓL=-1 令zL=0則V-=-V+ 時域表現 (設V+是正實數,不損失其一般性) :
駐波(Standing Wave) 波形中的波峰或波谷在不同瞬間依然是波峰或波谷 不動的地方(節點Node)還是不動 只是擺輻發生了改變 好像整個空間中的波形都不會前進、後退 只是上上下下盪來盪去而已 事實上還是兩個行進波疊起來,互相牽制的結果 駐波的波形空間分佈
駐波波形(Standing Wave Pattern) 駐波各點電壓和電流上下振盪的的振幅對z作圖 容易看出電壓節點和電流節點所在
廣義的駐波 廣義駐波 廣義駐波波形 一般負載,入射波和反射波不能互相抵銷 這時產生的波形分佈,嚴格來說,並不是駐波 比較|V(z)|時可以發現它們和駐波也頗相像 可稱為廣義駐波 廣義駐波波形 廣義駐波對應的|V(z)|和|I(z)|
廣義駐波波形 ΓL |ΓL|
匹配時的廣義駐波波形 , /
一般的廣義駐波波形
高頻電路的電壓電流量測 普通的交流電路可輕易量出電壓、電流振幅大小 如頻率變高,波長變短,傳輸線在很小的距離內電壓大小就有急劇的變化 只測某一點電壓、電流無甚意義 必須測出整個電壓、電流對位置的變化
電壓駐波比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 以最大電壓振幅與最小電壓振幅的比值描述電壓分佈 VSWR 匹配時 ,VSWR = 1 ( 僅入射波存在,而入射行進波的振輻|V+|不隨z改變) 時(全部反射),VSWR→∞
傳輸線上的功率分佈 每一週期的平均功率 P(z) 與 z 無關
傳輸功率 入射波功率 反射波功率 相同的|V+|之下,反射係數愈小傳輸功率愈大
以VSWR表示傳輸功率 VSWR=1 (匹配情況)時, (入射波功率) VSWR→∞(純粹駐波)時P→0,表示沒有功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