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溫英幹 教授 國際經濟研究所 二年級 蘇建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艾滋是其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 合拼字 AIDS 的译音.
Advertisements

普利策奖获得者 杰奎琳 · 巴那金斯基: 所有故事都是新闻. 生平简介 杰奎琳 · 巴那金斯基女士是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 同时兼任美国《西雅图时报》星期日版 助理执行总编辑和新闻采访部高级主任编辑。《西雅图时报》是美国著名报纸之一, 平 日发行量为 25 万份, 星期日发行量为 55 万份。巴那金斯基女士还曾任普利策奖评委。
当前形势和 国际静安建设 静安党校 王小林. 国际 —— 问题很大、霸权犹在。 1 、国际产业分工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 高失业率 老龄化 -- 高福利 -- 高负债 权威缺失 -- 民主治理的危机 再平衡战略 -- 保护主义抬头。
青少年预防爱滋病 10 条核心信息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陆焯平 陆焯平.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英文缩写 AIDS )。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二、北京水资源现状 三、北京水资源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北京市行政区 域面积 1.6 4万平 方公里,西北部 为山区,约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二, 东南部为平原区, 约占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金融票据协会 2014 年二季度河北省金融票据市场 运行情况分析会. 目录 全国货币信贷及金融票据市场情况 河北省货币信贷及票据市场运行情况 2014 年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票据业务发展概况 票据市场走势分析及票据业务发展建议.
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7 年有 1100 万新增劳 动力有就业要求。据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 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420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 20.71% 。 2007 年年底 830.
2 你会唱这首歌吗 ? 这首歌反映出我们什么样的情怀?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
道德讲堂 第一讲 放眼改革开放 上海市泾南中学 杨丽萍 第一章:放眼 -- 《邓小平时代》
學習目標 指指出中國地理區的劃分方式 了了解中國七大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了了解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發展特徵 分分析中國區域政策對三大經濟地帶 的影響.
长沙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与分析 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长沙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李 跃 教授. 一、长沙市的基本情况 二、 2000 年来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长沙发展的长板和短板.
第五冊第一章 西亞 班級 : 國三丁班. 簡介 西亞與中亞氣候 乾燥,傳統上是 游牧民族重要的 生活空間,而今 日當地盛產的石 油、複雜的民族 紛爭與特殊的地 理位置,緊密地 牽動全球的經濟 與政治情勢變化, 成為國際關注的 焦點之一。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党的会议 全国代表大会 1 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召开一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 党的十八大 ”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2 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简称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
公共管理 0701 班.  3 月 1 日,在酝酿了一年之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 疗实施办法 ( 试行 ) 》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 “ 开 国内先河 ” 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 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 “ 看得起病 ” 的前所未有的 实惠,同时,公众道德风险却又把政府推到了一个.
解放思想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圳崛起的经验与启示
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关注经济发展》 知识复习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它的基本要求是 ?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013年10月.
“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 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旅游研究院 黄璜
人口再生产.
学科:思想品德 九年级 教科版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单位:覃塘区东龙初中 周志宾.

4.1 重商主义 4.2 保护关税论 4.3 幼稚工业保护论 4.4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4.5 中心-外围论 4.6 保护贸易新理论
C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考真题回放
煤铁之城 枫叶之都 山城本溪.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思路分析及备考启示
城投及园区类企业评级方法.
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2014年 “两会”学习解读 2017/2/28.
高雄榮民總醫院簡介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二月一日 製.
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主讲:付丁丁.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策略.
申论时政.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科技 作者:郑霁、周顺琪、顾翊晨、 唐欣怡、薛沁昀、陆依敏.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2014年高考政治 二轮系统复习.
明确党员先进性要求 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商贸管理系党总支 张志华 党课教案.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应用系列 国际经济法教学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李国义.
2014届高三九月调考 质量分析 武汉市第19中学 雷 逸.
对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 乌苏市委党校 沈海龙.
严格水资源管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王亚红 二○一二年十一月.
齐鲁大地 人杰地灵 2011能力备考 2011年基本能力备考.
組長: 陳裕仁 組員: 黃令翔 康家輝 張宏葆 陳正和
OECD與OPEC 指導老師:鍾美芳 班級:四國三B 組員: 4950P032 莊佩雲 4950P036 陳湘婷 4950P039 戴曼君
亞洲(二)  ── 南亞、中亞與西亞.
關於男同志.
社會運動與立法 師大附中 魏嘉美老師.
复习 传染病及其预防.
风中的红丝带 ——预防艾滋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思辨 —学习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成就及著作.
風暴中前行 面對金融風暴 李宗悌講 九八年三月十八日.
中国国情教育 ——解读中国国情的几个问题 思政教研室
人類發展指數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中三生物報告:基因工程.
視覺藝術的媒材與技巧 蘇虹融 湯詩婷 指導老師:李建緯老師.
第四章 社会 [本章内容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要素中的人口因素、环境因素。要求对社会发展、社会运行有基本的认识和初步的思考。
屏東縣獅子鄉內獅國民小學 103年度衛生簡報 護理師 廖曉芬.
2018/11/9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与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考核方法: 出勤:10% 作业:20% 考试:70%
The New Development Economics-
经济增长理论 (第10-13章).
新經濟地理學的最新發展- 兼論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遠景 ( )
課程名稱:發展經濟 任課教師:溫英幹 教授 報告人:藍蔚迎
适应保险业发展新常态 推进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陳博志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指導教授:溫英幹 教授 國際經濟研究所 二年級 69442016 蘇建豐 The new Development 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Geography Current Debate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ugb Goodacre 指導教授:溫英幹 教授 國際經濟研究所 二年級 69442016 蘇建豐

報告流程 前言 經濟地理和發展經濟 Paul Krugman的新經濟地理 Jeffrey Sachs的地理轉向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Theory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Legacy of Colonialism 結論

前言 地理轉向(geographical turn)的概念是在主流經濟學(mainstream economics)之下超過十年的一個方向。像Paul Krugman所提出的新經濟地理(new economic geography),還有其他有相同貢獻的代表學派,例如:Robert Barro、Paul David和Jeffrey Sachs。發展經濟學的領域提供特別適當研究的範圍,不僅僅因為發展經濟問題被經濟學家冠上地理學的經濟內容,而且由於理論傾向介於Krugman地理方面的精神和發展經濟的後華盛頓共識,所以學者們做了許多相同的分析研究。

前言 Krugman和Sachs的地理轉向概念檢驗主流經濟和經濟地理所評論之歷史背景。接下來,比較兩個對立的地理學精神也提供了機會去提出更廣泛的內部和相關學科的區域經濟問題。總結來說,以上主張促進當時介於學科平衡的區域經濟和穩定了解更多包含和有助益發展地理學的研究方法,而且集中政治經濟的基本問題和殖民主義的歷史遺產是有必要的。

Economic 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經濟地理學在廣泛的地理學研究領域中有特殊的特性,它有屬於它自己的傳統理論、方法和研究。這些傳統在有清楚拒絕的假設和相鄰經濟學科中盛行的方法原則之下發展。甚至,經濟地理文獻是由許多方式所構成的,其中有正統經濟內在的評論,這些評論致力於提供實證方向和多元的理論選擇。 先前,地理學家努力評價和合併空間經濟行為,尤其這些從German所發展的區位理論(location theory)研究方法所繼承下來。此精神提供了經濟地理學一個實證學科的觀點,使最後成熟的理論和方法與主流經濟學結合。

Economic 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舉例來說,在資源經濟的領域中,經濟地理學第一次達到學術界的立足點,就是在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時候,而OPEC為卡特組織也被主流經濟學分解成簡單的模型來當作教科範例。經濟地理學在有更多經驗的方向和對於石油或其他資源問題不同的研究方法上保持活躍。同時,運輸研究幾乎是藉由量的模型其容易處理的優點來分析,所以使得經濟地理學變得不吸引人;直到最近有人對於運輸和溝通感興趣。

Economic 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只要有精確的模型將經濟學派中現有的優勢提升,則會變成在經濟地理中一個少數的事務。次學派反而被一波波由Marxism所提出的理論和方法精神所掃蕩,例如:調節理論(regulation theory)、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制度轉向(institutional tur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在1980年代發展經濟學面對大部分果斷且贊同的評論,一般稱為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而後華盛頓共識(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則是將非正統的評論元素納入。發展經濟學在經濟歷史上面扮演了一個相對重要的角色。相對來說,經濟地理學的領域被理論和方法先佔據了,而不是政治。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Krugman的新經濟地理提供機會去建立一個研究方法為了解決主流可接受的發展問題,同時建立理論架構的一些觀點開啟了和傳統學派真正交流的可能性。他給了一些樂觀的觀點,藉由發起他的創始精神,此精神串聯以及回復了像Myrdal和Hirschman等等發展經濟學先驅的歷史研究方法。Krugman主張他們的眼光失敗於他們的理論在數學上沒有公式化,而極大化-極小化被視為主流經濟學的基礎。他要求的這些公式現在可以將技術進步納入在經濟方法中,他的理論再一次以數學公式化,擴大發展經濟學的領域。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對於全部的數學模型,Krugman的基本原則是很簡單的。基本建構是兩個部門(製造-農業)核心-邊緣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經濟整合 ( Economic Integration ) 與經濟全球化 ( Economic Globalization ) 是目前產業經濟與區域經濟重要研究之議題。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首先探討 Krugman ( 1991 ) 之規模報酬遞增及產業聚集模型,Krugman ( 1991 ) 首次將 Dixit and Stiglitz ( 1977 ) 之獨佔競爭模型,納入空間及貿易的觀念,探討廠商在區域之間移動及聚集之現象,此為著名之核心一邊陲模型。在此模型下,有一個原本的均衡條件存在,那就是兩個區域的製造分配對稱,所以在此兩個區域貿易的話,高運輸成本是不被允許的。運輸成本下降的話,則貿易會增加,而且兩個區域中的其中一個區域會在製造中取得優勢。則會引起更多廠商去有優勢的區域設廠以獲取生產的經濟規模,導致前向和後向聯繫(forward and backward linkages)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Krugman 提出,產生群聚的價格效應或製造業前向聯繫( forward linkage ),是指上下游產業聯結以降低運輸耗損與運輸成本。而產生群聚的市場規模效應或製造業後向聯繫( backward linkage ),則是指廠商聚集,促使各分工勞動力聚集,市場規模擴大,工資率上升,吸引非產業群聚區域勞動力移入,市場效果吸引更多廠商。最後,一個新的均衡出現,此區域會變成製造中獨占或是核心,減少邊緣的農業產出。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這樣簡單的概念以前被認為去合併新古典主義是很棘手的;Krugman主張解決獨占性競爭模型建立的問題就是廠商必須能夠自由進出區域和規模報酬遞增,而且要求將表面上看起來不相容的自由競爭和獨占模型相容在一起。現在Krugman使用新的分析手法發展出經濟中規模報酬遞增循環(increasing returns revolution in economics)。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在這個觀點之下,Krugman模型的驅動力可以從融合其它當下的想法中看到,那些想法是深根在古典經濟學研究方法到國際經濟學之中,也就是勞動價格均衡或國際所得與財富鼓勵。Krugman模型有效地重新敘述這個過程-減少貿易成本、消除全球國家財富不均等問題。 Krugman回復到傳統新古典經濟學研究方法,更進一步藉由在Mexico國內經濟地理國際貿易的效果模型來表示。在此模型Krugman和他共同夥伴主張改變國家出口產業的區域到沿著美國邊緣的區域,不僅僅可以緩和在墨西哥城嚴重的負經濟成長問題,也可以在新的區域提供一些產業群聚的優勢。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不過在主流經濟學的領域裡面,仍然太早而不能表示Krugman的首創精神是否能站穩他所謂的知識市場位置。他徹底分解廠商行為引來評論,他嘗試去用經濟類別來建立地理發展模型。他被原本展現一個低資料模型比率所反對,不過這個模型卻證明了他至今的成就:self-referential,但是這些成就沒有大量用在實際理論優勢,而是用在新的高技術條件。Krugman在政治上的標準點之一致性也有疑問;他認為從他的模型得到的政治結果是不成熟的。

Development Issues in Paul Krugman’s New Economic Geography 地理學家實際上承認Krugman的新經濟地理,更喜歡標榜為地理經濟學。對地理學家而言,空間是社會結構或是廣大社會敘述的一部分。舉例來說,從他們的觀點,全球化的分析不可以用Krugman的運輸成本減少的效果來解釋,必須用一個方法來得到支持,去解釋全球化的結果,此結果在社會經濟力量中,指出一個島極端財富是用貧窮、社會排斥和社會經濟力量侵蝕所點綴出來的。 這樣的結構被應用在發展經濟學的核心邊緣概念,建立在沒有推論的理論架構上面,不過從16世紀以來有描述國際殖民政策和貿易的歷史。由Jeffrey Sachs提出許多理論去考量其它形式與Krugman不同的地理轉向。

The Geographical Turn in th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Jeffrey Sachs Krugman的”新經濟地理”引起許多經濟地理的評論,不過大部分都關心政治問題勝過理論。而Jeffrey Sachs的概念是最接近在經濟中的地理轉向,包含每人資本所得水準、經濟成長率、其它經濟和人口統計方面,這些與氣候區域、疾病學、邊界的距離有強烈相關,或許富有和貧窮國家最強的相關性是區域和每人資本所得。

The Geographical Turn in th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Jeffrey Sachs Sachs最主要是注意非洲的情形。他和其他學者發現有六個因素會互相影響這些具有勞力以及殖民地角色國家的經濟發展。1、主要出口依賴 2、反國際政治制度 3、不好的經濟政策 4、人口增加 5、深厚的種族社會情勢 6、低落的社會資本水準。然而,這些大陸有非常不利的地理環境,有高的疾病負擔和農業生產力低的特徵,而且國家中大部分區域交通運輸都不方便。最後是用Smith的國富論來加以改良,他以Barro-type cross-country regressions統計方式來探討,此方式是加權2/3的非洲成長短缺,然後加權1/3的經濟政策與制度來探討經濟發展。

The Geographical Turn in th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Jeffrey Sachs 這個方法被Sachs和其它學者應用到全世界每個區域。他們發現一個因素可以充分影響去壓過這些效果。那就是地理變數通常不能消滅自然資源的跡象,他們藉由實證來看財富衝擊導致不能交易物品有超額需求和同時用交易活動壓榨利潤來解釋。最後結論是海邊且溫帶區域的經濟顯著高於熱帶區域島嶼的經濟。溫帶大概有全世界8%的居民居住,23%的全世界人口,53%全世界GDP。

The Geographical Turn in th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Jeffrey Sachs Landes(1998)認為西方有不可避免的地理和氣候優勢。另一個主要的概念是由McNeill、Curtin和Crosby所提出的,他們主張人類疾病是主要影響。由Diamond(1997)所延伸,他主張人口統計學受到內在的美國人和其他人接觸所導致的災難,歷史學家將此災難歸因於:戰爭和種族屠殺、奴隸、謀殺和強制驅離、改變美國人印地安社會、文化和隨著歐洲殖民主義的生存型態。 以上兩個概念導致富有國家和貧窮國家的經濟背離,Sachs雖然用簡單的地理因素表達出世界地理不均衡發展,但是沒有考量社會以及歷史背景,所以他的地理轉向在同時間也轉向社會理論了。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Acemoglu懷疑Sachs的結論,他認為把制度因素的影響納入是不適合的,特別是那些和原本殖民主義不同的方面。 他發現17世紀到19世紀,監督、士兵、船員的死亡率被歐洲殖民力量所配置,而且和目前的國家GDP成強烈的負相關。他們結合一項發現,也就是不健全的環境和歐洲呈反向,導致殖民地大部分都是在剝削的情況下發展,造成目前世界上不均衡。不過Sachs也提出評論,他認為以地理原因來說沒有注定貧窮的國家,強調經濟政策的重要性。他認為與其改善非洲的制度,不如致力於對抗AIDS、結核病、瘧疾、其它疾病、地理隔離、低落的技術生產力和資源限制,這些使非洲貧窮。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後來他提出了效率經濟政策(efficient economic policies),鼓勵貧窮國家變為富有。最主要是促進開放貿易和保護私有財產權。 後來Rodrik和其它學者一般都支持Sachs的概念,不過他們在地理、制度之外又增加了一個變數,那就是國際貿易或整合(integration)。這一點實現了Krugman在地理領域的原始精神,也使得彼此對立的情況更進一步被一一探索。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Theory Krugman和Sachs最主要對立的情況是Krugman對於政策問題採取保留態度與在Sachs地理著作中壓倒性政策優勢的問題。Sachs的政策優勢有時候處於隱含經濟下滑的範圍,他解釋在此時,經濟學家應該提起他們的注意在總體經濟政策和市場自由化的上面。他採用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approach來分析。這一點和Krugman用的方法類似。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Legacy of Colonialism Ohlin認為國際貿易是簡單的區位理論而且隨著國際水準上升。Krugman更進一步詳盡說明這個觀點,他主張國家邊界不能作為新的問題,而是要存在於區域和城市水準;於是他提到邊界是隨心隨欲的線。 後殖民時代普遍被經濟地理學家使用來討論性別差異、種族對立等社會類型。此結果用盡了經濟地理文獻中的殖民概念,就是強迫定出學派的界線,包括婦女問題、種族歧視、還有環境問題,儘管用最大的努力來考量全部,但是不可避免地會呈現出外來的理論特徵。

Economic Geography and the Legacy of Colonialism 用不切實際的方法分割勞力,在發展經濟學中非正統的評論似乎提供最直接適當的領域擴大新古典經濟學到國際水準。發展經濟學不論是”new”或者是”new neo”,都需要更多普遍迴響,不管內在學派的界限,這是歷史遺產和新古典學者的延續概念。

Conclusions 此篇展現出任何試圖去建構選擇或是基本的分析方法,去解決今天世界上經濟地理面臨到兩個主要的妨礙。一個就是在正統的地理轉向之下的未改造的市場基本主義。另一個就是表面上不能挽回經濟地理評價的合併。 Krugman試圖用新新古典線去重建發展問題;而Sachs不用個體經濟的理論,也不用特別的經濟理論,而是用平民式的干預,像Landes和Diamond。不過地理學家評論這些原始精神之後,分割Krugman的新經濟地理的實際位置(real place),雖然忽視了在同時間缺乏理論的Sachs概念,不過沒有轉移地理轉向在主流經濟學的注意,他也有效的解釋殖民主義造成目前全球不均衡的原因。這些都反映出政治經濟的基本問題和它的歷史遺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