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单片机概述 1.1 单片机的概念 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3 MCS-51系列 1.4 AT89系列单片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報酬遞增與新的商業世界.
Advertisements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授课专业:测控13级 授课学时: 78 学时 理论教学:52学 实验教学:26学时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教员信息 姓 名:仲崇权 单 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 话: 办公室:创新院大厦720房间 :
单片机应用技术 彭选荣
嵌入式系统 主讲人: 赵宏伟 学时: 32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硬件设备图片 go 珠海市第四中学 信息技术组.
第四章 存储系统 4-1 存储系统概论 4-2 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4-3 ROM(只读存储器) 4-4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王 健 主讲 授课学时:40学时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第十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
組裝電腦DIY 前言:提供基礎的電腦零件組裝教學,對於個人電 腦零件有基本的認識、並有組裝零件使電腦能運 行的能力、能親手 升級自己想要的零件、及基 本的簡易判斷無法開機的原因;最後並提供實做,親手DIY將電腦組裝起來並安裝作業系統。 對象:對電腦組裝沒概念或一知半解者;想要能自己解決電腦無法開機,或是能自己升級想要的專屬電腦配備;可以當家庭的電腦醫生不想電腦一碰到問題就叫修花錢者;自己是電腦軟體方面的工作者,想要增加自己的競爭實力.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 6.1 概述 6.2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存储器的扩展
Principles of Microcomputers
DSP原理及应用 教师: 代 少 升 Tel : E_mail:
第8章 机床操作 主讲:臧红彬 博士.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
2.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主机系统 1. 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概述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有关术语 三、计算机发展简史 四、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一节 存储器的构成 第二节 存储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Cache 第四节 虚拟存储器
教师:王宣银 地址: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 工程研究所 电话:
單晶片原理與應用 魏兆煌 整理 南台科技大學 電機系 Sep
任务1: 点亮你的LED----初识单片机.
第七章 单片机存储器的扩展.
第十章 C8051F系列SOC单片机 10.1 C8051F系列单片机简介 C8051F单片机结构及原理.
第7章 单片机系统的串行扩展 西安思源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
第8章 AT89S52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1.
智能电子钱包终端设计(一) ——CPU卡与COS文件结构
第五章 存储系统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系统内存扩充 高速缓冲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PC系列机中的主存储器 习题与思考 上一章 目 录 帮助
第六章 存贮器 6.1 存储器概述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学时:理论32+实验32=64 教学内容与要求:见教学大纲
電腦硬體裝修丙級 萬能工商 資訊科 許藝璋 老師 編製.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接口技术 电话: Tel:84192 山东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哈尔滨理工大学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2018/11/28.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定义、特点、组成、分类 嵌入式系统硬件核心、软件核心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PIC-CPLD原理和系统设计.
第2章 電腦硬體的架構及功能.
单片机应用技术 项目一 循环彩灯装置 第2讲 51单片机的结构与引脚 《单片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第2章 单片机的结构原理与 简单应用 (课时:10学时).
2018年12月29日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概述.
第二部分 微机原理 第5章 存储器 主讲教师:喻红.
扩散硅式差压变送器 构成框图: 调零电路 UZ △P 扩散硅压阻传感器 US 前置 放大器 U01 IO V-I转换 检测部分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单片机的存储器特点 I/O端口的特点 CPU时序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论 本章内容提要: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术语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认识计算机系统.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系统设计 教师:朱华贵 2016年03月01日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 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一门应用极广的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大家理论、实验、仿真并重.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课程要求:应用MCS-51汇编语言进行 软件设计。 应用MCS-51及有关芯片进 行硬件接口设计。
8051單晶片 蘇恆生 老師.
2.8       智能电器 本节讲授内容: 一.智能电器的定义 二.智能电器的组成 三.智能电器的种类 四.智能化电器的特点 五.智能化开关举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忠民.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第5章 存储器 5.1 存储器概述 5.2 半导体存储芯片结构及使用 位系统的存储器接口.
第1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 构成及工作原理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构成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指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各种功能部件,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memory)、基本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接口电路、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都制作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内部基本结构如图1.7所示。由于它的结构与指令功能都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的,故又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四川工商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刘 强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五讲:AT89C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一、半导体存储器 二、存储器空间划分方法 三、数据存储器(RAM) 四、程序存储器(ROM)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 本章讨论: 接口的基本概念 总线的基本概念 中断方式及其接口组成 中断方式及其接口组成 DMA方式及其接口组成
PLC在数控机床上的经典应用 主讲人:何梦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第1章 单片机及其开发环境 教学内容 初识单片机 单片机应用系统 Keil µVision软件的使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 莹.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第 7 章 存储器.
真信心的果效 雅各書2:
第2章 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单片机的定义、名称、分类方法;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前修课程:数模电、微机原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章 单片机概述 1.1 单片机的概念 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3 MCS-51系列 1.4 AT89系列单片机 第1章 单片机概述 1.1 单片机的概念 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3 MCS-51系列 1.4 AT89系列单片机 1.5 单片机的应用

1.什么叫单片机 它是把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串行通信接口等制作在一块集成芯片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 单片机主要应用于控制领域,它的结构与指令功能都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的,故又称为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在国际上,“微控制器”的叫法更通用些,在我国比较习惯“单片机”这一名称。 由于单片机在应用时通常是被控系统的核心并融入其中,即以嵌入的方式工作,为了强调其“嵌入”的特点,也常常将单片机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

2.单片机的发展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同步,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1974年):1971年11月美国Intel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并且配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移位寄存器等芯片,构成第一台MCS-4微型计算机。1972年4月Intel公司又研制成功了处理能力较强的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这些微处理器虽说还不是单片机,但从此拉开了研制单片机的序幕。 第二阶段(1974~1978年):初级单片机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这个系列单片机内集成有8位CPU、并行I/O接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寻址范围不大于4K,且无串行口。

第三阶段(1978~1983年):在这一阶段推出的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AM、ROM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B,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器接口。这类单片机有Intel公司的MCS-51、Motorola公司的6801和Zilog公司的Z8等。这类单片机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这个系列的各类产品仍然是目前国内外产品的主流。其中MCS-51系列产品,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成为我国广大科技人员的首选。 第四阶段(1983年~现在):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推出阶段。此阶段主要特征是一方面发展16位单片机及专用单片机;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高档8位单片机,改善其结构,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要。

3. MCS-51系列 单片机的应用特性 (1)集成度高 MCS-51系列单片机代表产品为8051,8051内部包含4KB的ROM、128B的RAM、四个8位并行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一个处理功能强大的中央处理器。 (2)系统结构简单 MCS-51系列单片机芯片内部采用模块化结构,增加或更换一个模块就能获得指令系统和引脚兼容的新产品。另一方面,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64KB的外部程序存储器寻址能力和64KB的外部RAM和I/O口寻址能力。Intel公司标准的I/O接口电路和存储器电路都可以直接连到MCS-51系列单片机上以扩展系统功能,应用非常灵活。

(3)可靠性高 单片机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出厂指标有军用品、工业品和商用品之分。其中军用品要求绝对可靠,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可靠工作,主要用于武器系统、航空器等方面。单片机属于工业品,能在常温下工作,不需要在温度恒定的机房内工作。由于单片机总线大多在芯片内部不易受干扰,而且单片机应用系统体积小,易于屏蔽,所以单片机的可靠性较高。 (4)处理功能强,速度快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中具有加、减、乘、除指令,各种逻辑运算和转移指令,还具有位操作功能。CPU时钟频率高达12MHz,单字节乘法和除法仅需要4μs,而且具有特殊的多机通信功能,可作为多机系统中的子系统。

单片机的制造工艺 制造单片机的工艺只有两种:HMOS工艺和CHMOS工艺。 早期的MCS-51系列芯片都采用HMOS工艺,即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8051、8751、8031、8951等产品均属于HMOS工艺制造的产品。 CHMOS工艺是CMOS和HMOS的结合,除保持了HMOS工艺的高密度、高速度之外,还具有CMOS工艺低功耗的特点。例如HMOS工艺制造的8051芯片的功耗为630mW,而用CHMOS工艺制造的80C51芯片的功耗为120mW,这么低的功耗用一粒钮扣电池就可以工作。单片机型号中包含有“C”的产品就是指它的制造工艺是CHMOS工艺。 例如80C51,就是指用CHMOS工艺制造的8051。

MCS-51是一个单片机系列产品,具有多种芯片型号。具体说,按其内部资源配置的不同,MCS-51可分为两个子系列和四种类型,见表1.1。   子系列 片内ROM形式 片内ROM容量 片内RAM容量 定时器/计数器 中断源 无 ROM EPROM E2PROM MCS-51子系列 8031 8051 8751 8951 4KB 128B 2×16 5 MCS-52子系列 8032 8052 8752 8952 8KB 256B 3×16 6  

MCS-51子系列包含4个产品,这4个产品具有不同的应用特性。 8051:单片机8051内部包含了4KB的ROM、128B的RAM、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4个8位并行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一个处理功能很强的中央处理器,是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8751:是以4KB的EPROM代替4KB ROM的8051。 8951:是以4KB的E2PROM(或Flash ROM)代替4KB ROM的8051。 8031:是内部无ROM的8051。单片机8031不构成完整计算机,必须外接EPROM作为程序存储器。 52子系列也包含4个产品,分别是51子系列的增强型。由于资源数量的增加,芯片的功能有所增强。片内ROM容量从4KB增加到8KB;RAM容量从128B增加到256B;定时器数目从2个增加到3个;中断源从5个增加到6个等。

80C51单片机系列 80C51单片机系列是在MCS-51系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早推出80C51系列芯片的是Intel公司,并且作为MCS-51系列的一部分,按原MCS-51系列芯片的规则命名,例如80C51、80C31、87C51等(至于89C51,我们把它归入89系列单片机,将在下一节介绍)。 后来越来越多的公司生产80C51芯片,而且型号的命名已面目全非,功能上也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如增加了A/D转换、高速I/O口等。有些还在总线结构上做了重大改进,出现了廉价的非总线型单片机芯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CHMOS工艺芯片80C51/80C31/87C51/89C51的基本特征是低功耗、允许的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较大(为5V±20%),并有三种功耗控制方式(增加了待机和掉电保护两种方式)。 习惯上,我们仍然把80C51系列作为MCS-51的子系列。

AT89系列单片机是ATMEL公司的8位Flash单片机系列。 这个系列单片机的最大特点是在片内含有Flash存储器,而其他方面和MCS-51没有太大的区别。该系列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便携式、省电和特殊信息保存的仪器和系统中显得更为有用。

AT89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1)内含有Flash存储器 由于片内含有Flash存储器,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十分容易地进行程序的修改。同时,在系统工作过程中,能有效地保存数据信息,即使外界电源损坏也不影响信息的保存。 (2)和AT80C51插座兼容 AT89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和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是一样的。只要用相同引脚的AT89系列单片机就可以取代MCS-51系列单片机。 (3)静态时钟方式 AT89系列单片机采用静态时钟方式,节省电能,这对于降低便携式产品的功耗十分有用。

AT89系列单片机的概况 AT89系列单片机共有7种型号,分别为AT89C51、AT89LV51、AT89C52、AT89LV52、AT89C2051、AT89C1051、AT89S8252。 其中AT89LV51、AT89LV52分别是AT89C51、AT89C52的低电压产品。最低电压可以低至2.7V。而AT89C2051、AT89C1051则是低档型的低电压产品。它们只有20条引脚,最低电压也为2.7V,见表1.2。

表1.2 AT89系列单片机概况 型 号 AT89C51 AT89C52 AT89C1051 AT89C2051 AT89S8252 Flash(KB) 4 8 1 2 片内RAM(B) 128 256 64 I/O(条) 32 15 定时器(个) 3 中断源(个) 6 9 串行接口(个) M加密/级 片内振荡器 有 EEPROM(KB) 无

5.单片机的应用 由于单片机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易于产品化等特点,因而在智能仪器仪表、实时工业控制、智能终端、通信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自控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例如: (1)智能仪器仪表 用单片机改造原有的测量、控制仪表,能促进仪表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综合化、柔性化发展,如温度、压力、流量、浓度显示、控制仪表等。通过采用单片机软件编程技术,使长期以来测量仪表中的误差修正、线性化处理等难题迎刃而解。 (2)实时工业测控系统 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各种工业控制系统、自适应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如温室人工气候控制、水闸自动控制、电镀生产线自动控制等。

(3)机电一体化产品 单片机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结合,使传统机械产品结构简化、控制智能化。例如电传打字机的设计中由于采用了单片机,取代了近千个机械部件。 (4)家用电器 全自动洗衣机、智能冰箱、各类小家电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单片机。

单片机的应用特点: (1)控制系统在线应用 控制系统在线应用由于控制对象和单片机联系密切,所以对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熟练掌握单片机,还要了解控制对象,懂得传感技术,具有一定的控制理论知识等。 (2)软硬件结合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需要软、硬件统筹考虑。设计者不但要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技术,而且还必须精通单片机硬件系统和指令系统。

(3)应用现场环境恶劣 应用现场的环境一般是比较恶劣的。电磁干扰、电源波动、高低温等因素都会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设计者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采取正确的办法才能解决。 (4)微控制技术 由于单片机具有高可靠性、超小型、低价格、容易产品化等特点,因而在需要嵌入式的控制系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过去必须由模拟和数字电路来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序)方法实现了。这种超小型的以软件取代硬件,并能提高系统性能的控制系统“软化”技术,称之为微控制技术。微控制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对传统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单片机应用的推广普及,微控制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及产业升级。

习 题 1. 什么叫单片机?除了“单片机”之外,单片机还可以称为什么? 2. 单片机主要使用汇编语言,而编写汇编语言程序要求设计人员除了熟练掌握指令系统外,还必须精通什么? 3. 8051、8751、8031单片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 与8051比较,80C51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 AT89系列单片机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6. 单片机发展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