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考前指导 --考前必看 2010.6.5—2010.6.8.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动能定理 关山中学 史清涛.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第一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一 电势 B点电势 A点电势, 令 令.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挂件模型 高考复习.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高中物理电场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3题,时间10分钟) 1.如图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 的是
电磁感应规律及应用 郴州市二中高三备课组.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主讲:赵训义.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电路图的设计
看一看,想一想.
物理思想方法与高考能力要求(九) 一、等效转化思想解决电磁感应电路问题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五章 1 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 温州第十四中学 李 隆.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2.6 直角三角形(二).
第十七章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wl com.
浅谈“模型”在电磁感应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成长经历.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探究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 杨国华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质点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 一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求得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四 电动机.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温21中 夏雪克.
第4讲 专题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一、复合场 复合场是指 、 和重力场并存,或其中某两场并存,或分区域存在. 电场 磁场.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2.2.1质点的动量及动量定理 2.2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1. 冲量 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即冲量。 恒力的冲量 (t1 → t2): z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关于含有滑动变阻器电路的研究 华南师大附中物理科 钟斌.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庞留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0年高考考前指导 --考前必看 2010.6.5—2010.6.8

DHI 调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接收电磁波时首先要进行调频 B、机械波和电磁波一样从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短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接收电磁波时首先要进行调频 B、机械波和电磁波一样从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短 C、纵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能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D、同一弹簧振子在空间站和在地面上的振动周期相同 E、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F、如果做振动的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G、电磁波都是由振荡电路工作时产生的 H、电磁波的传播和机械波不同,它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有关,还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关 I、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干涉,而立体电影则利用了光的偏振 2、太阳光照射到水面油膜上会出现彩色花纹,这是两列波发生干涉的结果,这两列相干光波是太阳光分别经油膜的____________ 反射而形成的. 上下(两个)表面 调制 3、在通话时,手机将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 (选填“调谐”、“调制”或“解调”)后,把信号发送到基站中转.

tmin=smin/v smin=L tmin=L/c v=c/n tmin=nL/c (3)光纤通讯是通过传输一系列经调制的光脉冲来传输信息的,当光信号以不同入射角进入光纤后,经历不同途经到达光纤的输出端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如图所示,这会引起信号的串扰. 设有一长为L的直光纤,折射率为n,外层为空气,紧贴光纤A端面一信号源向各个方向发出一光信号,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求信号到达光纤另一端面B所需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 tmin=smin/v smin=L tmin=L/c v=c/n tmin=nL/c

i v=c/n t=n2L/c r=π /2-C tmax=Smax/v Smax=L/sinC=nL sinC=1/n C C S r C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光导纤维,它的折射率为n.光从它的一个端面射入,又从另一端面射出所需的最长时间为多少?(设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 v=c/n tmax=Smax/v Smax=L/sinC=nL sinC=1/n C C S r i C C t=n2L/c r=π /2-C 只要 , 光将全部从右端面射出。

1 ACD Q P γ 沿-x轴传播 A.(选修模块3-4)(12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B.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则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交替变化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D.夜视仪器能在较冷的背景上探测出较热物体的红外辐射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是t = 3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上x=2m处质点 的振动图线.则该横波的速度为_____m/s,传播方向为_____ .  (3)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cm,折射率 为n=,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 光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玻璃 砖的圆心O,结 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求两个光斑之 间的距离L. ACD 1 沿-x轴传播 Q P N M A O B a i γ

n=sin 45°/sinr d = tanr=tan30°=(h/2)/d r=30° = 1.7 cm r r (3)如图所示,真空中平行玻璃砖折射率为n = ,下表面镀有反射膜,一束单色光与界面成θ = 45°角斜射到玻璃砖表面上,最后在玻璃砖的右侧面竖直光屏上出现了两个光点A和B,相距h = 2.0 cm.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0×108 m/s.求: (1)该单色光射入玻璃砖的折射角;(2)玻璃砖的厚度d. n=sin 45°/sinr tanr=tan30°=(h/2)/d r=30° d = = 1.7 cm 45° 45° r r

(3)(4分) 如图所示,透明介质球球心位于O,半径为R,光线DC平行于直径AOB射到介质的C点,DC与AB的距离H= R/2,若DC光线进入介质球后经一次反射再次回到介质球的界面时,从球内折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求介质的折射率。 i r i r

t ω=2π/T=10π x= -10sin10πt x= 10sin(10πt +π) T=2/10=0.2 如图所示,一弹簧振子在MN间沿光滑水平杆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O为平衡位置,MN=20cm.振子在2s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从小球经过o点时开始计时,经过1/4周期振子有正向最大加速度,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 x= cm x= -10sin10πt T=2/10=0.2 x= 10sin(10πt +π) ω=2π/T=10π t x T/4 x O M N

(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④从t2时刻计时,x=1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 A.摆球质量太大 B.误将摆线长当成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 C.误将n次全振动记录为(n+1)次 D.单摆振幅偏小 C (3)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2=0.5s时的波形图,已知0<t2-t1<T,t1=0时,x=2m处的质点A正向y轴正方向振动。则 ①质点A的振动周期为 ; ②波的传播方向是 ; ③波速大小为 ; ④从t2时刻计时,x=1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 2s +x 2m/s y=-5 sinπt(cm) Δx= λ/4 Δt= t2-t1=T/4 x/m y/cm 1 2 3 4 5 -5 A T=4Δt= 2S v=λ/T=4/2=2m/s

y=4sin(πt+5π/6) y=4sin(πt+π/6) 13、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2 s,此时P质点所在位置的纵坐标为2 cm,横坐标为0.5 m. ①从该时刻起,P点振动方程为 cm; ②从该时刻开始在x=3m处质点5s内运动路程为 cm。 y=4sin(πt+5π/6) y=4sin(πt+π/6) 2 5π/6 π/6 π/6

r sinC=1/n r=htanC=hsinC/cosC λ0/n C C 11、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点光源s,点光源到水面的距离为H,水对该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 ①在水面上方可以看到一圆形的透光面,该圆的半径为 .12,13 ②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该光在水中的波长为 5.,3 λ0/n r sinC=1/n S H C C r=htanC=hsinC/cosC

BCD BC AC AD f=λv∝ λ B.(选修模块3—4)(12分)(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4分)如图所示,Sl、S2是两个水波波源,某时刻它们形成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用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 A.两列波的波长一定不同 B.两列波的频率可能相同 C.两列波叠加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D.B点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3)(4分)如图所示,OO'为等腰棱镜ABC的对称轴.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a、b关于OO'对称,垂直AB面射向棱镜,经棱镜折射后射出并相交于P点.则此棱镜对光线a的折射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对光线b的折射率;这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向真空时,光束以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束b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 BCD BC AC AD 小于 大于 f=λv∝ λ

4 ABDEFGHKM (2) 23892U经过核衰变为22286Rn,共发生了 次α衰变, 次β衰变。 2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黑体辐射,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B、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C.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小 D、氢原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时,电势能增大 E、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F、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G、频率越低的光波动性越明显,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明显。 H、光电效应显示了光的粒子性 I、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J、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K、物质波、概率波与不确定关系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L、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是可分的 M、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是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N、当重核裂变成轻核时,其比结合能变小; 当轻核聚变成重核时.其比结合能变大 4 (2) 23892U经过核衰变为22286Rn,共发生了 次α衰变, 次β衰变。 2 ΔM=238-222=16=4×4 ΔZ=92-86=6=4×2-2×1

AD CD B C.(选修模块3-5) (1)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是( ) (1)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是( ) A.通过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 B.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 C.通过电子双缝实验,发现电子的干涉现象 D.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AD CD B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B、根据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逊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E、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m1v1-m2v2=m3v3+m4v V=(m1v1-m2v2-m3v3)/m4 6 BCD CD 设中子的速度为v 12.75 (1)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是 ( ) A.通过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 B.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 C.通过电子双缝实验,发现电子的干涉现象 D.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 种谱线,发出的光子照射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则该金属的逸出功应小于 eV. (3)近年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它利用的核反应方程是 21Hz+31H→42He+10n.若21H和31H迎面碰撞,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21H、31H、42He、10n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反应后42He的速度大小为v3,方向与21H的运动方向相同,求中子10n的速度 (选取m1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不计释放的光子的动量,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BCD CD 6 12.75 设中子的速度为v m1v1-m2v2=m3v3+m4v V=(m1v1-m2v2-m3v3)/m4

△Ek=mv02/2-(2m)v2/2=1.62×10-19J ν=c/λ ①Ek=hν-W0 Ek=3.23×10-19J mv0=2mv (3)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铝的逸出功W0=6.72×10-19J,现用波长λ=200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①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②若射出的一个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正对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两电子电势能增加的最大值(电子所受的重力不计). ν=c/λ ①Ek=hν-W0 Ek=3.23×10-19J ②增加的电势能来自系统损失的动能,当两电子的速度相等时电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 mv0=2mv 损失的动能: △Ek=mv02/2-(2m)v2/2=1.62×10-19J   

eUC=mvm2/2=hγ -W UC=hγ/e –W/e 5.0×1014(HZ) UC=0,γ=γ0=5.0×1014(HZ) (2)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测量金属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得到图象如图.根据图像求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______ ,普朗克恒量=_____ 。 (已知电子电量) 5.0×1014(HZ) h=6.4×10-34(J·S) eUC=mvm2/2=hγ -W UC=hγ/e –W/e 5.0 UC=0,γ=γ0=5.0×1014(HZ) 2.0 k=h/e 5.0 10 17.5 k=2.0/(10-5)×1014=2×10-14/5=4×10-15 h=ke=4×10-15×1.6×10-19=6.4×10-34(J·S)

v=c/n E=hγ CD BC 6、(1).(4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所对应的元素是原来的同位素 6、(1).(4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所对应的元素是原来的同位素 B.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间的一半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C.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 D.当入射光子与石墨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光子的速度不变,频率变小 CD BC E=hγ v=c/n

v=vm/2 mvm2/2=hγ -W0=hc/λ –W0 ② mvm=2mv ① 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②若射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与一静止的电子发生正碰,则碰撞中两电子电势能增加的最大值是多少? ① mvm2/2=hγ -W0=hc/λ –W0 ② mvm=2mv v=vm/2 Epmax=ΔEk=mvm2/2-2mv2/2=mvm2/4= hc/2λ –W0/2

(2)光电效应实验和康普顿实验都证明了光具有 (填“粒子性”或“波动性”)。甲图中金属片张开是因为验电器带 (填“正”或“负”)电,若改用强度较弱的紫外线照射锌板 (填“能”或“不能”)使验电器张开;乙图中γ 1 γ (填“>”、“<”或“=”) 粒子性 正 能 > hγ1 > hγ hγ 第12C⑵图 验电器 锌板 紫外线灯 甲 乙 . hγ1 e m0c2 mc2

i>Ca i>Cb na>nb nb>nc γ b>γ c Eb=hγ b>Ec=hγ c (如图),分别照射相同的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b能使金属发射出光电子,则c也一定能使金属发射出光电子 B.若b能使金属发射出光电子,则a一定能使金属发射出光电子 C.若a、b、c均能使金属发射出光电子,则出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a最小 D.若a、b、c均能使金属发射出光电子,则单位时间出射的光电子数一定a最多 nb>nc δb>δc γ b>γ c Eb=hγ b>Ec=hγ c a c b i sinCb=1/nb sinCa=1/na i>Ca i>Cb na>nb δC δb Ea=hγ a>Eb=hγ b

ABEFGIJ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光照射遮挡物形成的影轮廓模糊,是光的衍射现象 C.太阳光是偏振光 D.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应该采用长波发射 E.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F.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G、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 H、眼睛直接观察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立体图象 I.宇航员驾驶一艘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飞行时,他不能感知自身质量的增大 j. 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 ABEFGIJ

AC 6 0.3ev C.(选择模块3—5)(1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黑体辐射,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加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B.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C.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D.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2)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的能级状态, 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那么①该群氢 原子可能发射 种频率的光子。 ②氢原子由的能级直接跃迁到的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照射到逸出功为 的金属钾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由此 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的初动能是 (3)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均为的相同小球A、B、C现让A球以的速度向B球运动,A、B两球碰撞后粘合在一起,两球继续向右运动并跟C球碰撞,碰后C球的速度。求: ①A、B两球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 ②两次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总动能。 AC 6 0.3ev (3)①A、B相碰满足动量守恒 两球跟C球相碰前的速度 ②两球与C球相碰同样满足动量守恒

mv2=-3E/4, E1=E, △E=E2-E1=-3E/4 E2=E1/22=E/4, 2×mv2/2=mv2 -3E/4 (2)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E<0 ),各个定态的能量值为En=E/n2(n=1,2,3…),则为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实现能级跃迁,所需的最小能量为___________。 -3E/4 (3)已知氢原子的质量为,基态能量及各个定态的能量值仍为⑵中所给出。今使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以相同速率相向运动,假设能够通过碰撞损失的动能来实现能级跃迁,则氢原子的运动速率至少为多大? (2)两氢原子发生碰撞后都静止,损失的动能全部用于其中一个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n=2的能级,对应的情况为氢原子具有最小的动能和速度 E1=E, △E=E2-E1=-3E/4 E2=E1/22=E/4,   (3)两个氢原子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动能最大,由于初始总动量为零,所以碰后速度和动能均为零,则损失动能为: mv2=-3E/4, 2×mv2/2=mv2

方向向右 A v0 B Mv0-mv0=(M+3m)v共 (2)设平板车的最短长度为l, (3) (2)(6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平板车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3m,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不会滑离B.求: (1)A、B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要使A最终不脱离B,平板车B的最短长度为多少. 1)由题意知A、B最后具有共同速度,以向右为正方向,令共同速度大小为 v共,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v0=(M+3m)v共 方向向右 (2)设平板车的最短长度为l, A B v0

EP=Mv02/30 v1=2v0/3 Mv0=(M+m)v1 2Mv0=(2M+m)v2 v2=4v0/5 (2)现有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E1=-13.6eV,这群氢原子发光的光谱共有 条谱线,发出的光子照射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则该金属的逸出功最大是 . 6 12.75eV (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车A和B,两车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它们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另有一质量m=M/2的粘性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正好落在A车上,并与之粘合在一起,求这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Ep。           v1=2v0/3 Mv0=(M+m)v1 2Mv0=(2M+m)v2 v2=4v0/5 EP=Mv02/2+(M+m)v12/2-(5M/2)v2/2 EP=Mv02/30

三、实验题: 力学实验

小结: 1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或0.01cm,不估读 2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05mm或0.005cm,不估读 秒表精确到0.1s,不估读 螺旋测微器精确到0.01mm或0.001cm, 估读到0.001mm或0.0001cm

10.050 10.0cm +10×0.05mm =10cm+0.50mm =10cm+0.050cm =10.050cm 11.05 甲 乙 10.0cm +10×0.05mm =10cm+0.50mm =10cm+0.050cm =10.050cm

在第l点到第5点的过程中: T T v5=(d6-d4)/2T v1=d2/2T mg(d5-d1)=mv52/2-mv12/2 mg (4)数据处理 将改正实验疏漏后得到的纸带,去掉前面比较密集的点,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点0-6,测出各点间距离如图(b)所示,已知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要验证在第l点与第5点时系统的机械能相等,则在误差范围内应满足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l点到第5点的过程中: T M mg(d5-d1)=(m+M)v52/2-(m+M)v12/2 T v5=(d6-d4)/2T v1=d2/2T mg(d5-d1)=mv52/2-mv12/2 mg

mgs=(m+M)v2/2 7.50 (2)(8分)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了如下实验装置: (a)该小组同学实验时在安装正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已平衡摩擦力),用钩码的 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由此带来的系统误差,钩码的质量和小车 的总质量之间需满足的条件是: ; (b)实验时,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已知释放时钩码底端离地高度为H,现测出的 物理量还有:小车由静止开始起发生的位移s(s<H)、小车发生位移s时的速 度大小v,钩码的质量m,小车的总质量M,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实际测量出 的恒力的功mgs将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小车动能的 变化;若用该实验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 即需验证关系式 成立; (c)在上述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实验中某段纸带的打点记 录如图所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 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大于 mgs=(m+M)v2/2 7.50

木板倾角偏小(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末完全平衡摩擦力”) ⑶某位同学经过测量、计算得到如下表数据,请在图乙中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图像. (4)由图象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15 ,17  . 组别 1 2 3 4 5 6 7 M/kg 0.58 F/N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a/m·s-2 0.13 0.17 0.26 0.34 0.43 0.51 0.59 a/ms-2 F/N 0.1 0.2 0.3 0.4 0.5 0.6 木板倾角偏小(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末完全平衡摩擦力”)

(4)某同学在(3)中作出的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其原因是 .2, A B 光 电 门 遮光条 小车 重物 甲 V2=2as∝a (2)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5, m<<M(1分) m≤ M v-m (3)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并算出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 (选填“v-m”或“v2-m”)图象;6, v2-m(2分) (4)某同学在(3)中作出的线性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其原因是 .2, 小车与水平轨道间存在摩擦力 (或未平衡摩擦力)(2分)

. Δ S=at2 a=Δ S/t2=(0.576-0.192)/(0.2)2=9.6m/s2 1.92 9.6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使用50Hz交变电流作电源,在打出的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测量了C点到A点、和E点到C点的距离,如图丙所示。则纸带上C点的速度   m/s,重锤的加速度为 m/s2。 1.92 9.6 vc=SAE/tAE=0.768/0.4=1.92m/s . A B C D E 单位:cm 19.20 第10题图丙 57.60 Δ S=at2 a=Δ S/t2=(0.576-0.192)/(0.2)2=9.6m/s2

苏北四市 x7-8-x2-3=5at2 8mm C D +3×0.05mm=8.15mm=0.815cm 2.970 8.15 9.4 ⑵某同学用电火花计时器(其打点周期T=0.02s)来测定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试回答: ①下列器材中,不需要的是 (只需填选项字母)。 A.直尺 B.纸带 C.重锤 D.低压交流电源 ②实验中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点1、2、3、……、9,如图所示,由此测得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 ③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测量值与实际值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8.15 2.970 C D 9.4 受摩擦阻力、空气阻力的影响 1 2 10 cm 甲 45 40 5 乙 x7-8-x2-3=5at2 苏北四市 8mm +3×0.05mm=8.15mm=0.815cm 单位:cm 1 2 3 4 5 6 7 8 9 3.92 2.04

1 2 3 x1 x2 x5 4 6 5 x6 x5-x1=4at2 x6-x2=4at2 (x5+x6)- (x1+x2) =8at2 10.(8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砝码盘 砝码木块纸带电火花计时器第10题图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交流 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mg-(m+M)a]/mg 1.3 南通、扬州、泰州 1 2 3 x1 x2 x5 4 6 5 x6 x5-x1=4at2 砝码盘 砝码 木块 纸带 电火花计时器 第10题图 x6-x2=4at2 (x5+x6)- (x1+x2) =8at2

0.02 0.18 10.(8分)某实验小组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得到小车和小桶的质量,步骤如下: (1)取一盒总质量为的砝码,放置在小车上,不挂小桶,调节斜木板倾角,使小车能匀速滑下; (2)挂上小桶,使小车无初速滑下,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并根据纸带计算加速度; (3)从小车上取质量为的砝码放到小桶中,重复步骤(2),测出对应的加速度; (4)改变的大小,重复步骤(3),得到及a的数据,作出的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截距,取重力加速度, 则可知小桶的质量= kg,小车质量= kg。 步骤(1)中调节木板倾角使小车能匀速滑下的目的是 。 判定小车作匀速运动的依据是 。 0.02 0.18 为了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间隔均匀 江苏省南京市2010届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10题 y=kx+b a mx a=(m1+mx)g/(m1+m2+m0) a=mxg/(m1+m2+m0)+ m1g/(m1+m2+m0) mx a a 第10题图丁 k=g/(m1+m2+m0)=25 a (m1+m2+m0)=0.4 (m1+mx)g b= m1g/(m1+m2+m0)=0.5 m1=0.02kg m2=0.18kg

电学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v v v 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3、测定电动势内阻电路 V A R2=50Ω A A A A2 RX=10Ω A2 v2 R=15kΩ R2=50Ω A v v A v A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v v v 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3、测定电动势内阻电路 V A R2=50Ω A A A A2 RX=10Ω A2 v2 R=15kΩ R2=50Ω A v v A v A

v v U1=E-I1r U2=E-I2r b=E k=-r E=I1(R1+r) E=I2 (R2+r) k=1/E b=r/E 测定电动势内阻电路其他方法 U I O v A U1=E-I1r U2=E-I2r b=E k=-r 1/I R O E=I1(R1+r) E=I2 (R2+r) A k=1/E b=r/E 1/I=R/E+r/E v E= U1 + U1r / R1 E= U2 + U2r / R2 1/U 1/R O k=r/E 1/U=1/E+(r/E)(1/R) b=1/E

v v v 课本 P72 E=IR+Ir 测定电动势内阻电路的各种方法 1、滑动变阻器阻值很大 (电源内阻很大)的情况. E测= E真 A v A E测= E真 r测= r真+RA > r真 E=IR+Ir U=E-Ir 2、滑动变阻器阻值很小 (电源内阻很小)的情况. v v A E测= URV< E真 E= U + Ur / R U=E-Ir r测= r真RV / (r真+RV )< r真

电池的内阻很小 · R1 R1+RA=U0/I0 · 定值电阻R0和电流表内阻之和 11.(10分)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测量对象为1节新的干电池。 (1)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时,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压表读数变化不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采用图乙所示电路,提供的器材: 量程3V的电压表V, 量程0.6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 定值电阻R0(阻值未知,约几欧姆), 滑动变阻器R1(0 ~ 10Ω), 滑动变阻器R2(0 ~ 200Ω), 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①电路中,加接电阻R0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方便实验操作和数据测量,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为方便实验调节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R1或 R2). ③开始实验之前,S1、S2都处于断开状态。现在开始实验: A、闭合S1,S2打向1,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0,电流表的读数为I0;可以测出的物理量是      ,用测量写出表达式为    。 B、闭合S1,S2打向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新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 = ,内阻的表达式r = . 电池的内阻很小 V A 2 1 S2 S1 · E r R 甲 防止变阻器电阻过小时,电池被短路或电流表被烧坏(或限制电流,防止电源短路)。 R1 定值电阻R0和电流表内阻之和 R1+RA=U0/I0 V A 2 1 S2 S1 R0 · E r R 乙

R 1.50 3.3Ω 11.(10分)某同学在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原理图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其中R0=2.5的保护电阻。 (1)连接好电路后,当该同学闭合电键,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不为0。检查各接线柱均未接错,接触良好且未发生短路;他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检查电路,吧两表笔分别接a、b、c、d、e时,示数均为0,把两表笔接c、d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由此可推断故障是 。 (2)按电路原理图及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检查电路, 把两表笔分别接c、d时的实物电路图(乙)以画线 代导线连接起来。 (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记录了五组数据,根据数据在U-I坐标系中描出如图所示的五个点。请你作出U-I图线。由图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 R 1.50 3.3Ω I/A 0.10 0.17 0.23 0.30 0.40 U/V 1.20 1.00 0.80 0.60

ABDFH 0.9 1.5 r测=(1.5-0.5)/0.5=1Ω=r+RA r=r测-RA=0.9Ω r测=1.5/0.5=3

或 E=U+Ur/R (4)没有考虑电压表分流 (2)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最大 R1 V S E (3) 11.(8分)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 A.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约为5Ω)B.电压表V(0~2V) C.电阻箱R1(0~99.9Ω)D.滑动变阻器R2(0~200Ω,lA) E.开关S和导线若干 (1)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出一种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案,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利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前,应注意 ; (3)如果要求用图象法处理你设计的实验数据,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象,能求出电动势E和内阻r,则较适合的线性函数表达式是 (设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阻箱的读数为R). (4)利用你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V R1 S E (2)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最大 E=U+Ur/R (3) 或 (4)没有考虑电压表分流

E=U+Ur/(R+R0) 1/U=1/E+(r/E)[1/(R+R0] b=1/E E=1/b=10v k=r/E r=kE=50 V 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根据读取的多组数据,他画出了图乙所示的图像。 (1)在图乙所示图像中,当1/U=0.10V-1时,外电路处于 状态。(选填“通路”、“断路”或“短路”)。 (2)根据该图像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断路 E r 甲 S V R0 R E=U+Ur/(R+R0) 1/U/V-1 /10-2Ω-1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乙 2.0 4.0 6.0 8.0 1/U=1/E+(r/E)[1/(R+R0] b=1/E E=1/b=10v k=r/E 1/(R+R0) r=kE=50

E=U+Ur/(R+R0) 1/U=1/E+(r/E)[1/(R+R0] b=1/E E=1/b=10v k=r/E r=kE=50 V 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根据读取的多组数据,他画出了图乙所示的图像。 (1)在图乙所示图像中,当1/U=0.10V-1时,外电路处于 状态。(选填“通路”、“断路”或“短路”)。 (2)根据该图像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断路 E r 甲 S V R0 R E=U+Ur/(R+R0) 1/U/V-1 /10-2Ω-1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乙 2.0 4.0 6.0 8.0 1/U=1/E+(r/E)[1/(R+R0] b=1/E E=1/b=10v k=r/E 1/(R+R0) r=kE=50 省句中2010届高三物理模拟卷

< < C k=r/E 10 46 I2maxR0=PR0/R0=1/150 ImaxR0> 50mA 9.现有一特殊的电池,其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在35~55Ω范围,最大允许电流为50mA。为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电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以不计;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Ω;R0是定值电阻。 ⑴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 A.10Ω,2.5W B.50Ω,1.0W C.150Ω,1.0W D.1500Ω,5.0W 本实验应选用 ,其作用是 。 ⑵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的图线。则根据该同学所作的图线可知图象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比值表示 。 ⑶根据乙图所作出的图象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 V,内电阻r为 Ω。 (4)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与真实值E真和r真相比, 理论上E测 E真,r测 r真(选填“>”、“<”或“=”) C 保护电路 电流 10 46 < < R0=180 –r=180-35=145 Ω 选C I2maxR0=PR0/R0=1/150 (1) R总min=E/Imax=9/5×10-2=180 Ω=R0+r ImaxR0> 50mA (2)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比值: [1/(R0+R)]/[1/U]=U/(R0+R)=I (3) E=U+[U/(R0+R)]r k=r/E E=10v 1/U=1/E+(r/E)[1/(R0+R)] b=1/E=0.1 r=kE=46 Ω

1.00 250 土豆电池的内阻太大,回路电流大小 11.(10分)某同学将铜片锌片插入土豆中制成一个“土豆电池”。当伏特表测量其两极时读 数为0.96V,但将四个这样的“土豆电池”串联起来给“3V,0.5A”的小灯泡供电时, 灯泡并不发光,检查灯泡和线路均没有故障,为寻找原因,该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一个如 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定一节该“土豆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路中所用电流计的阻值 为50Ω,实验中他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分别记录下各次电阻的阻值及相应的电流计 示数,算出电流的倒数,并将数据填在如下的表格中。 (1)在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时,该同学选择了作“”图像而不是作“I-R”图像,你认为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 (2)按照(1)中选定的方案,请你帮该同学在下面的坐标纸中作出相应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以求该电流的电动热为 V,内阻为 Ω。 (3)完成实验后,该同学分析得出灯泡不亮的原因 是 。 电阻R/Ω 电流I/mA 电流倒数 100 2.50 400 200 2.00 500 300 1.66 602 400 1.42 704 500 1.26 794 图线是一条直线,便于发现规律和处理数据 1.00 250 土豆电池的内阻太大,回路电流大小

11题 E=I(R+r) 1/I R k=1/E=(800-300)/500=1.00 1/I=R/E+r/E E=1.00 A 700 600 500 400 r测= r真+RA > r真 300 R E=I(R+r) 100 200 400 300 500 k=1/E=(800-300)/500=1.00 1/I=R/E+r/E E=1.00 b=r/E=300 r测= r真+RA =300 r真 =300 -50=250

· P=UI=0.4×0.12=0.04 A B 0.04 U/V I/A 1.0 0.1 0.2 0.3 A B · · U/V 0.40 12.(10分)如图甲为某同学测绘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的实验电路图. ⑴ 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答题纸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⑵ 依据图乙,在开关S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 _______端(选填“A”、“B”或“AB中间”).⑶ 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 (4)如果用一个电动势为3V,内阻为25Ω的直流电源直接给该小灯泡供电,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 A B 0.04 U/V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80 I/A 0.10 0.16 0.20 0.23 0.25 0.26 0.27 图乙 U/V I/A 1.0 2.0 3.0 0.1 0.2 0.3 图丙 · A B · · P=UI=0.4×0.12=0.04

• • • U=E-2IR U=E-Ir U=1.2V I=0.42A P=UI=0.50W 设灯泡的电压U,电流I r=2R (3)把本题中的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并联接到图示电路中,若电源电动势 E= 2 .0V , 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1Ω ,则此时每个小灯泡的功率是________ W .23, 设灯泡的电压U,电流I E R L U=E-2IR I 2I r=2R U=E-Ir I • I/A 0.1 0 0.4 0.8 1.2 1 6 2.0 U/V 0.2 0.3 0.4 0.5 r=2R=2Ω=(2.0-1.0)/0.5 • U=1.2V I=0.42A • P=UI=0.50W

• • • 2U=E-IR U=E/2-IR/2 U=0.8V I=0.34A P=UI=0.27W U U 设灯泡的电压U,电流I (3)把本题中的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串联接到图示电路中,若电源电动势 E= 2 .0V , 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1Ω ,则此时每个小灯泡的功率是________ W .23, 设灯泡的电压U,电流I E R L 2U=E-IR U U I U=E/2-IR/2 r=R/2=0.5Ω=(1.0-0.75)/0.5 • I/A 0.1 0 0.4 0.8 1.2 1 6 2.0 U/V 0.2 0.3 0.4 0.5 U=0.8V • I=0.34A • P=UI=0.27W

12.3 0.60~0.65 IR1=E/R1=0.2(A) 0.25 IL=IA-IR1=0.25(A) 2.4 I/A 11.(10分)某同学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常规器材研究标有额定电压为3.8 V字样(额定功率字迹不清)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 在如图所示虚线框 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 系中,选取适当的 标度,画出小灯泡 的伏安特性曲线. (3)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变化到额定电压的过程中,小灯泡的 最大电阻约为 Ω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电阻大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4)将本实验用的小灯泡接入右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 恒为6.0V,定值电阻R1=30Ω,电流表(内阻不计) 读数为0.45A.根据你描绘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 线,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约为 W(保留两 位有效数字). 次数 1 2 3 4 5 6 U/V 0.10 0.20 0.40 0.60 1.00 I/A 0.080 0.100 0.118 0.128 0.160 8 9 10 11 12 1.60 2.20 2.60 3.00 3.40 3.80 0.200 0.238 0.258 0.278 0.291 0.310 12.3 随着电压的增大,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增大,同时小灯泡的发热功率增加, 灯丝的温度升高,所以金属灯丝的电阻率增大,灯泡的电阻增大 A R1 R2 6.0V 0.60~0.65 I/A IR1=E/R1=0.2(A) 0.25 IL=IA-IR1=0.25(A) 2.4 U/V

一、二选择题:

E=UAB/d∝ 1/d UAB=Q/C ∝ 1/C C ∝S/d UAB=Q/C ∝ 1/C ∝d/S E=UAB/d 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A板上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静止时绝缘线与固定的A板成θ角,移动B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S闭合,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θ角变大 B.S闭合,B板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θ角变大 C.S断开,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θ角变大 D.S断开,B板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θ角不变 少 选 D S闭合,UAB一定 E=UAB/d∝ 1/d A B θ E S qE=mgtan θ UAB=Q/C ∝ 1/C S断开,Q一定 C ∝S/d UAB=Q/C ∝ 1/C ∝d/S E=UAB/d UAB=Q/C ∝ 1/C ∝d/S E=UAB/d ∝(d/S)/d ∝S

D B E E D A O C B A O C B 3.如图所示,圆O处在匀强电场中,场强方向与圆O所在平 点进入圆形区域中,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从圆周上不 同点离开圆形区域,其中从C点离开圆形区域的带电微粒 的动能最大,图中O的圆心,AB是圆的直径,则匀强电 场的方向为 ( ) A.沿AB方向 B.沿AC方向 C.沿BC方向 D.沿OC方向 D B

9.现有两个边长不等的正方形,如图所示,且Aa、Bb、Cc、Dd间距相等。在AB、AC、CD、DB的中点分别放等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为零 B.把一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作功为零 C.同一电荷在a、d两点所受电场力相同 D.若a点的电势为φ,则a、d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φ BCD

Ea=Ed

E初总=E末总 E减少=E增加 动能定理: W总=Δ EK W总=WG+W其它力=Δ EK WG=-Δ EP W其它力=Δ EK-WG W其它力=Δ EK+ Δ EP=Δ E机械能 功能原理: E初总=E末总 能量守恒: E减少=E增加

ACD ( ) s D正确 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也可用切线的斜率研究D图像, ,所以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反应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 ( ) s 下落过程中,小球受恒定的阻力和重力作用,合外力不变,A正确 小球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B错。位移S与 t2成正比,C正确。 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D正确 也可用切线的斜率研究D图像, ,所以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反应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

D Fh=ΔE=Eh-0 Eh=Fh mg y=kx K=F h2 F h1 PF=Fv=Fat∝ t Fh=ΔE=0 mg F=0 5.一物体静止在地面上,在竖直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与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O-h1过程的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h1~h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 ( ) A.在O~h2 升过程中,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在O~h1上升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C.在O~hl上升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 D.在h1~h2上升过程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D 在O~hl上升过程中: Fh=ΔE=Eh-0 Eh=Fh mg y=kx K=F h2 F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 在h1~h2上升过程中: h1 PF=Fv=Fat∝ t Fh=ΔE=0 mg F=0

v v BC EP=mgs f f mg mg WG+Wf=ΔEk Wf=ΔE fΔs=ΔE maΔs=ΔEk a下 ma上=ΔEk上/Δs 7.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下列描述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运动规律的图象中:(A)为速度一时间图象,(B)为重力势能一位移图象,(C)为机械能一位移图象,(D)为动能一位移图象,正确的是( ) BC a上=g+kv/m EP=mgs WG+Wf=ΔEk a下=g-kv/m Wf=ΔE v f fΔs=ΔE maΔs=ΔEk a下 f a上 v ma上=ΔEk上/Δs Kv上=ΔE上/Δs mg mg Kv下=ΔE下/Δs ma下=ΔEk下/Δs

ABD E v v v FEA FEB=FEA a=0 v=vm f=kx f=kx WF电A+ WF电B =Δ E系统机< 0 9.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可看成质点),带等量异种电荷,通过绝缘轻弹簧相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突然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小球A、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对两个小球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两电荷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当两小球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机械能一定最小 C.当小球所受的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平衡时,系统动能最大 D.因电场力始终对球A和球B做正功,故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ABD 当小球所受的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平衡时: 系统动能最大 a=0 v=vm E v v v FEA f=kx f=kx FEB=FEA 对两个小球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 WF电A+ WF电B =Δ E系统机< 0 WFEA+ WFEB =Δ E系统机> 0

8.如图,真空中两点电荷A、B 带电量分别是+2Q和—Q,o点为连线的中点,a、b两点在他们的连线上,c、d两点在他们连线的中垂线上。已知oa=ob,a、b两点的场强分别是Ea、Eb;oc>od,c、d两点的电势分别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Ea<Eb B.Ea>Eb C. D. B D

AD很好选 ACD WF> 0 W-QF+W+QF =最小 从O1到O2过程: EO1 E+Q E-Q E+Q E-Q A.在O1点粒子加速度方向向左 B.从O1到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轴线上O1点右侧存在一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场强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线中点对称 ACD 轴线上O1点右侧存在一点, 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该点 从O1到O2过程: WF> 0 W-QF+W+QF =最小 + +Q -Q +q O1 O2 EO1 AD很好选 + +Q -Q +q O1 O2 E+Q E-Q E+Q E-Q

8.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A、B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其中P点电势最低,且AP>BP,则 ( ) B.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 C.q1和q2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 D.负电荷从P点左侧移到P点右侧,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AB φ O x A B P q1 q2 E E

8.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Q1和Q2之间连线上各点电势高低如图曲线所示(AP>PB),选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从图中可以看出( ) A.Q1电量一定大于Q2电量 B.Q1和Q2一定是异种电荷 C.P点电场强度为零 D.Q1和Q2之间连线上各点电场方向都指向Q2 ABD 宿中张克扬 Q1 Q2 x φ A B P E E

. BC -Q -Q A o B x 等量同种电荷的等势面 第8题图 E O x B A 8.空间存在一沿x轴方向的静电场,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线关于坐标原点对称,A、B是x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O点处电势为零 B.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相等 C.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轨迹可能是曲线 BC 等量同种电荷的等势面 . 第8题图 E O x B A -Q -Q A o B x

BCD EP Ex2=Δφ /Δx =0 E-Q2 E+Q1 -Q2 +Q1 A.x=x1处电场强度为零 B.x=x2处电场强度为零 C.带负电荷的电量较大 D.两个点电荷都不可能位于x轴正方向上 BCD Ex2=Δφ /Δx =0 EP E-Q2 E+Q1 -Q2 +Q1

BD E E WFco=mv02/2 W′Fco=mv′02/2 W′Fco=mv′02/2 WFco=-WFoD 9.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M、N,分别固定在A、B两点,O为AB连线的中点, C、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在C点处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P(不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此后P在C点和D点之间来回运动。( ) A.若小球P在经过C点时带电量突然减小,则它将会运动到连线上CD之外 B.若小球P的带电量在经过CO之间某处减小,则它将会运动到连线上CD之外 C.若小球P在经过C点时,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增大,则它将会运动到连线上CD之外 D.若小球P在经过CO之间某处时,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增大,则它以后不可能再运动到C点或D点 BD WFco=mv02/2 WFco=-WFoD WF0D=0-mv02/2 E B.若小球P的带电量在经过CO之间某处减小, W′Fco=mv′02/2 F=qE W′F0D < W′FOC D.若小球P在经过CO之间某处时, 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增大 W′Fco=mv′02/2 W′F0D > W′FOC E

C ( ) mg> qEA mg 从释放开始到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 电场力变化情况有两种可能: (1)一直减小。 ( ) C 从释放开始到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 qEA 电场力变化情况有两种可能: (1)一直减小。 带电微粒合力一直向下,速度增大 aA mg> qEA 过O点前,加速度一直增大,过O点后,加速度先增大减小 全过程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Eo=0 (2)先增大后减小; 释放后带电微粒加速度先是减小的 mg 带电微粒释放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qE 过O点后,带电微粒所受重力和电场力都向下,带电微粒将一直向下运动

g′R2=GM GmM/R2=mg′ M=g′R2/G B (h+R)3=GMT2/4π2 =g′R2T2/4π2 v=2π(h+R)/T 2.2007年11月,“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轨道转移,卫星进入周期为T、距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圆形工作轨道。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 A.卫星的线速度 B.卫星的质量 C.月球的半径 D.月球的质量 B g′R2=GM GmM/R2=mg′ GmM/(h+R)2=m(2π /T)2(h+R) R (h+R)3=GMT2/4π2 =g′R2T2/4π2 v=2π(h+R)/T M=g′R2/G

Gm “GJl214b” M红/r2=m “GJl214b” (2π/T)2r 8.2009年12月24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在蛇夫星座中发现一颗富含水份的行星“GJl214b”.“GJl214b”距离地球约40光年,体积约为地球的2.7倍,质量约是地球的6.5倍,环绕着一颗比太阳小且温度低的红矮星运行,轨道半径为209万公里,公转周期为38小时.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取9.8m/s2,引力常量G取6.67×10-11N·m2·kg-2.由以上信息可估算出( ) A.红矮星的质量 B.红矮星的密度 C. “GJl214b”行星的质量 D. “GJl214b”行星的密度 ACD AD Gm “GJl214b” M红/r2=m “GJl214b” (2π/T)2r M红=(2π/T)2r3/G g地=GM地/R地2 m “GJl214b” =6.5M地

7.中国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卫星在地球轨道近地点上经历三次加速变轨后由地月转移轨道进入月球轨道,然后又在月球轨道近月点上经历三次近月制动,最后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变轨后机械能增大 B.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变轨后运行周期变小 C.卫星在月球轨道上变轨后机械能增大 D.卫星在月球轨道上变轨后运行周期变小 AD T2∝ r3

2.如图甲所示,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a的正上方有b、c、d三颗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转动)相同,其中d是地球同步卫星。从此时刻起,经过时间t(已知时间t均小于三颗卫星的运行周期),在乙图中各卫星相对a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 ) D a b c d 甲 乙

D GMm/r2=mv2/r v2=GM/r∝ 1/r GMm/r2=ma 对 p、q a ∝1 /r2 对 p、q: v2 > v3 3.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 A.v1>v2>v3 B.v1<v2<v3 C.a1>a2>a3 D.a1<a3<a2 D GMm/r2=mv2/r 对 p、q: v2 > v3 v2=GM/r∝ 1/r 对 e、q v3> v1 V=ω r ∝r GMm/r2=ma 对 p、q a2 > a3 a ∝1 /r2 对 e、q a=ω2 r ∝r a3> a1

v2 <v´2 v2 <v´2 <v´1 <v1 mv21/R> GMm/R2 v1> v´1 A、v1、v2可能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7,27 B、v1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v2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3,13 C、v1、v2都不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2,24 D、v1、v2都不可能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3,26 ABD 设第一宇宙速度为v1′ mv´21/R=GMm/R2 v1 mv21/R> GMm/R2 v1> v´1 也可能v1 ≤ v´1 mv´22/r=GMm/r2 r mv22/r < GMm/r2 v2 <v´2 v2 <v´2 <v´1 <v1 v2

BD v=2m/s mAg(Lsin 30º+h)+mBgh=(mA+mB)v2/2 Δ EB=mBv2/2-mBgh=2/3J 9.如图所示,在倾角θ =30º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两球之间用一根长L=0.2m的轻杆相连,小球B距水平面的高度h=0.1m。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滑的整个过程中A球机械能守恒 B.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D.系统下滑的整个过程中B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2/3J BD 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 mAg(Lsin 30º+h)+mBgh=(mA+mB)v2/2 v=2m/s B球机械能的增加量 Δ EB=mBv2/2-mBgh=2/3J 江苏省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市 2010届高三第一次 模拟考试

AB tanθ> fBA/ F´NBA=μ FNBA fAB v fBA F´NBA A f地面 9.如图所示,斜劈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B在外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沿斜劈表面向下运动。当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沿斜劈的表面向下时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同时撤去F1和F2,物体B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B.若只撤去F1,在物体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C.若只撤去F2,在物体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D.若只撤去F2,在物体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不变 AD AB tanθ> fBA/ F´NBA=μ FNBA B F2 F1 B F2 F1 fAB v θ fBA F´NBA mg A f地面 θ fBAcosθ< F´NBAsinθ mgsinθ> μmg cosθ选 A 若只撤去F2,在物体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fBA、FNBA不变化,所以f地面不变化

10. 如图10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 车上用细线悬挂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且M>m 10.如图10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 车上用细线悬挂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且M>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1.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 F1′,则 (  ) B A.a′=a,F1′=F1      B.a′>a,F1′=F1 C.a′<a,F1′=F1 D.a′>a,F1′>F1

对m: 对M: Tsinθ=Ma 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是关键! 对m: Tcosθ=mg M> m a T=mg/cosθ F m M M> m a T=mg/cosθ T mg 对M: Tsinθ=Ma mgtanθ=Ma 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是关键! a=mgtanθ/M T′ 对m: F′ θ m a′ M> m T′cosθ=mg T′=mg/cosθ=T mg T′sinθ=ma′ mgtanθ=ma′ gtanθ=a′> a=mgtanθ/M

9.如图10所示,两带电的小滑块放在一水平绝缘木板上处 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先后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平移和 竖直向下匀加速平移,若移动过程中滑块始 终与木板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上平移时,两滑块可能沿木板滑动 B.向上平移时,两滑块不可能沿木板滑动 C.向下平移时,两滑块不可能沿木板滑动 D.向下平移时,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一定 比向上平移时的摩擦力要小 B BD

受力分析是关键! N + a=0 mg N + a mg N + a mg A B FAB FBA fAB fBA A B FAB FBA

N N θ θ f mg f θ 2Ncosθ=mg F> 2f′ f′=μN B A 匀速运动:F=2f f′< F/2 5.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圆柱工件P架于两木棍之间,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下,恰好向右匀速运动。若保持两木棍在同一水平面内,但将它们的间距稍微减小一些后固定,用同样的水平推力F向右推该工件,则( ) A.该圆形工件P仍能向右匀速运动 B.该圆形工件P向右做加速运动 C.AB棍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F/2 D.AB棍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F/2 B A N N θ θ 匀速运动:F=2f f mg f 间距稍微减小 θ 2Ncosθ=mg F> 2f′ f′=μN f′< F/2

D 3T-3Tcos θ-mg=0 3T合=mg 对乙环: mg T T θ 4.如图所示,三根不可伸长的相同的轻绳,一端系在甲环上,彼此间距相等。绳穿过与甲环半径相同的乙环,另一端用同样的方式系在半径较大的丙环上。甲环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系统处于平衡,忽略绳与乙环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根绳对乙环的作用力均竖直向上 B.每根绳对乙环的作用力均背向环心第5题图 C.乙环对三根绳的总作用力指向环心 D.三根绳对乙环的总作用力竖直向上 D 对乙环: 甲 乙 丙 3T-3Tcos θ-mg=0 T 3T合=mg T mg θ

●逻辑关系 ●真值表 与门 或门 非门 ●符号 结果 条件 结果 条件 结果 条件 “与”逻辑关系 A A Y & 1 Y Y A B B Z 结果 条件 “与”逻辑关系 结果 “或”逻辑关系 条件 A B Z A “非”逻辑关系 结果 Z 条件 ●真值表 与门 或门 非门 ●符号 A Y B & A Y B ≥1 A Y 1

D 1 3.右图是有三个输入端的复合门电路,当C端输入0时,Y输出0.那么A、B端的输入分别是 A.1、1 B.0、1 C.1、0 1

BC U2=n2U1/n1=22(V) P2=U22/R2=222/10=48.4(W) 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0:1,R1=20Ω ,R2=10Ω ,C为电容器,原线圈所加电压u=2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R3的电流始终为零 (B)副线圈两端交变电压的频率为50 Hz (C)电阻R2的电功率为48.4W (D)原、副线圈铁芯中磁通量变化率之比为10:1 BC U2=n2U1/n1=22(V) P2=U22/R2=222/10=48.4(W)

BC ~ 当P接a: U1=220(V) U2=220/5=44(V)=UC+UL UC与交流电的频率有关 不选D 当P接b: 7.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可通过滑动触头P的移动改变其匝数,当P接a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b为原线圈的中点,副线圈接有电容器C、灯泡L、理想电流表A以及R=44Ω的定值电阻。若原线圈接有u=311sin100πt V的交变电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P接a时,灯泡两端电压为44V B.当P接b时,电流表的读数为2A C.P接b时灯泡消耗功率比P接a时大... D.P固定在a点不移动,原线圈改接u=311sin200πt V的电压,灯泡亮度不变 BC 当P接a: U1=220(V) U2=220/5=44(V)=UC+UL A ~ 第7题图 C L a UC与交流电的频率有关 不选D b 当P接b: U'2=220/2.5=88(V) IA=U´2/R=88/44=2(A)

U2=U1n2/n1 R3 IR1=U2/R总 UV=U2-UR1 IR2=Uv/R2 IA=IR1-IR2 AD 7.调压变压器就是一种自耦变压器,它的构造如图所示.线圈AB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CD之间加上输入电压,转动滑动触头P 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图中A为交流电流表,V为交流电压表, 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CD两端接恒压交流电源,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动触头P逆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电压表读数变大 B.当动触头P逆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 C.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 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 D. 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 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 AD U2=U1n2/n1 R3 IR1=U2/R总 UV=U2-UR1 IR2=Uv/R2 IA=IR1-IR2

( ) CD 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是10V,电压表所测电压小于10V,A错。K断开后,电感接入电路,总电阻变大,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则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小,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小,B错。电感接入电路,总电阻变大,I2变小,A灯两端电压变小,并联电压变大,流过C灯电流变大,A灯变暗,C灯变亮。流过B灯的电流变小,B灯变暗,C正确。增大输入电压的频率,电感的阻抗变大。并联电路总电阻变大,并联电路分得电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D正确。

4.某一电学黑箱内可能有电容器、电感线圈、定值电阻等元件,在接线柱间以如图所示的“Z”字形连接(两接线柱间只有一个元件)。为了确定各元件种类,小华同学把DIS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中的电流传感器(相当于电流表)与一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后,分别将AB、BC、CD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计算机显示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a、b、c所示,则如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AB间是电容器 B.BC间是电感线圈 C.CD间是电容器 D.CD间是定值电阻 A B D A B C D a b c S 黑箱 电流传感器

E=UR+UR1+Ur E=UR+I(RR1+r) ΔU/ΔI=r′=R1+r R=U/I BCD CD BD r R1 E S R 7.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闭合开关S,增大可变电阻R的阻值后,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为ΔU。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阻R1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小量等于ΔU B.电容器的带电量减小,减小量小于CΔU C.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的比值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化量ΔU和电流表示数变化量ΔI的比值不变 BCD CD BD E=UR+UR1+Ur r R1 E S R E=UR+I(RR1+r) ΔUR增加=Δ(UR1+Ur)减少 R R1 C S E r A V ΔUR增加> ΔUR1减少 R=U/I ΔU/ΔI=r′=R1+r

K闭合 - + K断开 A BD 8.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灯泡a、b、c和电阻不计线圈L与内阻不计电源连接,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K闭合的瞬间,b、c两灯一样亮 2,11 B.K闭合的瞬间,a灯最亮 C.K断开的瞬间,a、c两灯立即熄灭 ,12 D.K断开之后,a、c两灯逐渐变暗且亮度相同 A BD K闭合 - + K断开

计算题

(3) EKP EkP=0.28J (2) v0 v1 v0 y1 v1 x y O F1 v0 P F2 F2 13.(15分)风洞实验室能产生大小和方向均可改变的风力.如图所示,在风洞实验室中有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建立xOy直角坐标系.质量m=0.5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0.40m/s从O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0~2.0s内受到一个沿y轴正方向、大小F1=0.20N的风力作用;小球运动2.0s后风力方向变为y轴负方向、大小变为F2=0.10N(图中未画出).试求: (1)2.0s末小球在y方向的速度大小和2.0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2)风力F2作用多长时间,小球的速度变为与初速度相同; (3)小球回到x轴上时的动能.7, (2) x y O F1 v0 P v0 v1 (3) v0 y1 EKP F2 v1 F2 EkP=0.28J

(2)铁箱和货物在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13.(1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铁箱内装有质量为m的货物.以某一初速度向上竖直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重力加速度为g,铁箱运动过程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 (1)铁箱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2)铁箱和货物在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3)上升过程货物受到铁箱的作用力. (1) 设铁箱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 (2) 设铁箱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f,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W H 第13题图 (3)设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货物受到铁箱的作用力大小为F 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3) 小球与档板分离后不能回到出发点(2分) 因为整个过程中挡板对小球的力沿斜面向上,小球位移沿斜面向下,所以挡板 13.(14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300的光滑斜面上端,另一端系质量m=0.5kg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此时弹簧恰好为自然长度.现使挡板以恒定加速度a=2m/s2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斜面足够长),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N/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小球开始运动时挡板对小球提供的弹力. (2)小球从开始运动到与挡板分离时弹簧的伸长量. (3)试问小球与挡板分离后能否回到出发点?请简述理由. (1)设小球受挡板的作用力为F1,因为开始时弹簧对小球无作用力, F1=1.5N (2)因为分离时档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为0,设此时小球受弹簧的拉力为F2 F2=1.5N x=3cm (3) 小球与档板分离后不能回到出发点(2分) 因为整个过程中挡板对小球的力沿斜面向上,小球位移沿斜面向下,所以挡板 对小球做负功,小球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减少(3分)

v0 P v斜面 vy (2)落到P点有: (3)运动员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VP 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有: (1)运动员落到斜面上的P点: 15.10无锡(16分)倾角的雪道长L=50m,高h=30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顶端以水平速度飞出,在浇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态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不计。设滑雪与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求: (1)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上时与飞出点间的距离; (2)运动员落到倾斜雪道瞬间沿斜面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 (1)运动员落到斜面上的P点: (2)落到P点有: v0 P (3)运动员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v斜面 vy VP 在斜面末端速度: 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有:

x0=v2/2a=v2/2μg h O L x 从A到B时间 1)物体放上皮带运动的加速度 a=μg 物体加速到v前进的位移 14.10泰州(14分) 如图所示,皮带在轮o1o2带动下以速度v匀速转动,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皮带AB段长为L,皮带轮左端B处有一光滑小圆弧与一光滑斜面相连接。物体无初速放上皮带右端后,能在皮带带动下向左运动,并滑上斜面。已知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 v2/2gL。求: (1)若物体无初速放上皮带的右端A处,则其运动到左端B处的时间。 (2)若物体无初速地放到皮带上某处,物体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后沿斜面返回,问物体滑回皮带后,是否有可能从皮带轮的右端A处滑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物体无初速的放上皮带的不同位置,则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也不同。设物体放上皮带时离左端B的距离为x,请写出物体沿斜面上升最大高度h与x之间的关系,并画出h--x图象。 1)物体放上皮带运动的加速度 a=μg 物体加速到v前进的位移 x0=v2/2a=v2/2μg 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匀速时间 h O2 O1 B A v 加速时间 从A到B时间 (2)不能滑出右端A 理由:物体从斜面返回皮带的速度与物体滑上斜面的初速度大小相等,所以返回时最远不能超过释放的初始位置。 (3)当x ≤x0 时,物体一直加速, 到B的速度为v1 h O L x 当x > x0时,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到达B时速度均为v

μMg-N=Mam N-μmg=mam |a2|t2=amt1 x1+x2=AB m M a2=-μg N v1 (1)设人对木箱作用力为N 8.质量为40kg的人想把质量为10kg的木箱,从水平面A点沿直线推到B点,AB=15m。假设人、木箱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计算中可以认为最大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人是沿水平方向推木箱的。 (1)人推木箱一起运动获得最大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要将木箱推到B点,人推木箱一起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1)设人对木箱作用力为N 人刚要滑动时,对人有: μMg-N=Mam 对木箱有: N-μmg=mam (2)设推木箱时间t1,自由滑动时间t2 推木箱时: 位移大小 x1=amt12/2 末速度v1=amt1 |a2|t2=amt1 a2=-μg 木箱恰在B点停下: x1+x2=AB t1=2.5s am m M a2=-μg N t1=2.5s v1 μmg μMg

f4m= 4μmgsin θ θ a 4m (1)把人和木箱作为整体 m 14(15分).有一段长为L,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坡路面,一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斜坡底端,质量为4m的人想沿斜坡将木箱推上坡顶,假设人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计算中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人是沿与斜坡平行的方向用力推木箱的,求: (1)假设木箱与路面间无摩擦,人推着木箱一起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人受到路面的摩擦力多大? (2)若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 ,则人推木箱一起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若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要将木箱由坡底运送到坡顶,人推木箱一起运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1)把人和木箱作为整体 a θ m 4m , f4m= 4μmgsin θ

L=amt2/2 fm= μmgsin θ f4m= 4μmgsin θ θ am 4m 14(15分).有一段长为L,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坡路面,一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斜坡底端,质量为4m的人想沿斜坡将木箱推上坡顶,假设人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计算中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人是沿与斜坡平行的方向用力推木箱的,求: (2)若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 ,则人推木箱一起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若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要将木箱由坡底运送到坡顶,人推木箱一起运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要使木箱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则人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把人和木箱作为整体, am θ m 4m , fm= μmgsin θ L=amt2/2 f4m= 4μmgsin θ (3)要使木箱由坡底运送到坡顶,人推木箱的时间最短,则人推木箱必须使木箱以最大加速度向上运行,作用一段时间后,人撤去外力,木箱向上做减速运动,到达坡顶速度恰好为零.

(1) f=m1gsin θcos θ 10,9 少方向 :31,40, (2)a=m1gsin θ/m2 7, 9 S=(v0/2)2]/2a 2,3 S=[v02 -(v0/2)2]/2a =3m1 v02 / 8(m1+m2)gsin θ 2,3

f地=f21cosθ+ N21sinθ =2m1gsinθcosθ 15 题 (2) 对m2: f12+m2gsin θ=m2a N12 θ m1 m2 v0 a m1gsin θ +m2gsin θ=m2a f12 a=(m1+m2)gsin θ/m2 m2g S=[v02 -(v0/2)2]/2a =3m2 v02 / 8(m1+m2)gsin θ m1 m2 v0 θ (1) 对m1:f21=m1gsin θ f21 对斜面体和m1 : N21 =m1gcosθ m1g f地 f地=f21cosθ+ N21sinθ =2m1gsinθcosθ 方向水平向左

L a=gsin30º=g/2 vB2=2a(L-ΔL) 分析好物体的运动过程! EPA弹簧=mgLsin30º =mgL/2 (1)A到C: a vB (2)B到C: C L0 ΔL a=gsin30º=g/2 B L vB2=2a(L-ΔL)

14.10南通(15分)如图所示,BCDG是光滑绝缘的3/4圆形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 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 现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轨道上,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3mg/4,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 (1)若滑块从水平轨道上距离B点s=3R的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到达与圆心O等高的C点时速度为多大? (2)在(1)的情况下,求滑块到达C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 (3)改变s的大小,使滑块恰好始终沿轨道滑行,且从G点飞出轨道,求滑块在圆轨道上滑行过程中的最小速度大小. (1)在A到C中: (2)设滑块到达C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F, s qE (3)要使滑块恰好始终沿轨道滑行,则滑至圆轨道DG间某点,由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此时的速度最小(设为vn) F qE mg a向 mg

1、电场和磁场并存(叠加场) 二、电场运动和磁场运动的连接与组合 三、叠加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 2、重力场、电场和磁场并存(叠加场) 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仅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二、电场运动和磁场运动的连接与组合 三、叠加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 1、电场和磁场并存(叠加场) 2、重力场、电场和磁场并存(叠加场) 四、综合应用实例 1.速度选择器 2.磁流体发电机 3.电磁流量计 4、霍尔效应

15、(16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矩形区域abcd内充满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ad边中点O,方向垂直磁场向里射入一速度方向跟ad边夹角θ = 30°、大小为v0的带正电粒子,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ad边长为L,ab边足够长,粒子重力不计, 求:(1)粒子能从ab边上射出磁场的v0大小范围. (2)如果带电粒子不受上述v0大小范围的限制,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 a b c d θ O v0

v=qBr/m 1分 qvB=mv2/r 1分 r1<r <r2 L/3<r <L 15、题 (1) ao=L/2=r1+r1cos 60º =3r1/2 r1=L/3 v=qBr/m 1分 qvB=mv2/r 1分 a c b O d v0 θ r1<r <r2 r1 60º L/3<r <L 60º r2 r2=L qBL/3m<v <qBL/m r2cos 60º =L/2 (2) tmax=5T/6 T=2 πm/qB 1分 tmax=5πm/3qB

当θ=90º a=Rsinθ R x θ θ (1)设速度v粒子与y轴夹角θ,垂直达到x轴上满足: 14.(16分)如图,在xOy平面的第一、四象限内存在着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第四象限内存在方向沿-y方向、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从y轴上坐标为a的一点向磁场区发射速度大小不等的带正电同种粒子,速度方向范围是与+y方向成30º-150º,且在xOy平面内。结果所有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都垂直打到x轴上,然后进入第四象限的匀强电场区。已知带电粒子电量为+q,质量为m,重力不计。 (1)确定进入磁场速度最小粒子的速度方向,并求出速度大小。 (2)所有通过磁场区的粒子中,求出最短时间与最长时间的比值。 (3)从x轴上x= 点射入第四象限的粒子穿过电磁场后经过y轴上y=-b的点,求该粒子经过y=-b点的速度大小。 (1)设速度v粒子与y轴夹角θ,垂直达到x轴上满足: a=Rsinθ x a O y 30º R θ θ 当θ=90º

R x (2)最长时间对应粒子初速度与y轴正方向夹角30º ,转过150 º 最短时间对应粒子初速度与y轴负方向夹角30º ,转过30º 14.(16分)如图,在xOy平面的第一、四象限内存在着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第四象限内存在方向沿-y方向、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从y轴上坐标为a的一点向磁场区发射速度大小不等的带正电同种粒子,速度方向范围是与+y方向成30º-150º,且在xOy平面内。结果所有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都垂直打到x轴上,然后进入第四象限的匀强电场区。已知带电粒子电量为+q,质量为m,重力不计。 (1)确定进入磁场速度最小粒子的速度方向,并求出速度大小。 (2)所有通过磁场区的粒子中,求出最短时间与最长时间的比值。 (3)从x轴上x= 点射入第四象限的粒子穿过电磁场后经过y轴上y=-b的点,求该粒子经过y=-b点的速度大小。 (2)最长时间对应粒子初速度与y轴正方向夹角30º ,转过150 º x a O y 30º R 最短时间对应粒子初速度与y轴负方向夹角30º ,转过30º 150º 30º

θ θ v0 x v0 v (3) 粒子射出时与y轴负方向夹角θ 到达y轴速度v -b 14.(16分)如图,在xOy平面的第一、四象限内存在着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第四象限内存在方向沿-y方向、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从y轴上坐标为a的一点向磁场区发射速度大小不等的带正电同种粒子,速度方向范围是与+y方向成30º-150º,且在xOy平面内。结果所有粒子经过磁场偏转后都垂直打到x轴上,然后进入第四象限的匀强电场区。已知带电粒子电量为+q,质量为m,重力不计。 (1)确定进入磁场速度最小粒子的速度方向,并求出速度大小。 (2)所有通过磁场区的粒子中,求出最短时间与最长时间的比值。 (3)从x轴上x= 点射入第四象限的粒子穿过电磁场后经过y轴上y=-b的点,求该粒子经过y=-b点的速度大小。 (3) 粒子射出时与y轴负方向夹角θ x a O y 30º θ v0 θ 到达y轴速度v v0 -b v

r=3R r=3R 从O1上方P点射入的电子刚好擦过圆筒 P o2 同理可得到O1下Q点距离 R 2R 电势 o 15.(16分)如图所示,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为其左边界,磁场中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金属圆筒,圆心O到MN的距离OO1=2R,圆筒轴线与磁场平行.圆筒用导线通过一个电阻r0接地,最初金属圆筒不带电.现有范围足够大的平行电子束以速度v0从很远处沿垂直于左边界MN向右射入磁场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 (1)若电子初速度满足v0=3eBR/m,则在最初圆筒上没有带电时,能够打到圆筒上的电子对应MN边界上O1两侧的范围是多大? (2)当圆筒上电量达到相对稳定时,测量得到通过电阻r0的电流恒为I,忽略运动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求此时金属圆筒的电势φ和电子到达圆筒时速度v(取无穷远处或大地电势为零). (3)在(2)的情况下,求金属圆筒的发热功率. r=3R 从O1上方P点射入的电子刚好擦过圆筒 P o2 O N M O1 r0 r=3R 同理可得到O1下Q点距离 R (2)稳定时,圆柱体上电荷不再增加, 与地面电势差恒为U 2R 电势 o 电子从很远处射到圆柱表面时速度为v o3

(3)电流为I,单位时间到达圆筒的电子数 消耗在电阻上的功率 所以圆筒发热功率 电子所具有总能量 15.(16分)如图所示,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为其左边界,磁场中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金属圆筒,圆心O到MN的距离OO1=2R,圆筒轴线与磁场平行.圆筒用导线通过一个电阻r0接地,最初金属圆筒不带电.现有范围足够大的平行电子束以速度v0从很远处沿垂直于左边界MN向右射入磁场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 (1)若电子初速度满足,则在最初圆筒上没有带电时,能够打到圆筒上的电子对应MN边界上O1两侧的范围是多大? (2)当圆筒上电量达到相对稳定时,测量得到通过电阻r0的电流恒为I,忽略运动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求此时金属圆筒的电势φ和电子到达圆筒时速度v(取无穷远处或大地电势为零). (3)在(2)的情况下,求金属圆筒的发热功率. (3)电流为I,单位时间到达圆筒的电子数 O O1 O2 O3 P Q 第15题答图 O N M O1 r0 电子所具有总能量 消耗在电阻上的功率 所以圆筒发热功率

16. 10泰州(16分)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的宽度都是d1,相邻磁场区域的间距均为d2,x轴的正上方有一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与x轴和B均垂直的匀强电场区域,将质量为m、带正电量为q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从y轴上坐标为h处由静止释放。求:  (1)粒子在磁场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2)若粒子经磁场区域I、II后回到x轴,则粒子从开始释放经磁场后第一次回到x轴需要的时间和位置坐标。  (1)粒子由电场加速,到O点速度为 v (2)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t1 ××××××××××××××× d1 d2 E B · (0,h) x o y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2 粒子在无磁场区域运动时间t3 × × × × × d1 d2 α

· o (3)粒子在电场中类平抛,进入磁场时速度v2 v2与水平方向夹角 v0 R H vy v2 · 16. 10泰州(16分)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的宽度都是d1,相邻磁场区域的间距均为d2,x轴的正上方有一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与x轴和B均垂直的匀强电场区域,将质量为m、带正电量为q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从y轴上坐标为h处由静止释放。求:  (3)若粒子从y轴上坐标为H处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水平射出,此后运动中最远能到达第k个磁场区域的下边缘,并再次返回到x轴,求d1、d2的值。 (3)粒子在电场中类平抛,进入磁场时速度v2 v2与水平方向夹角 因粒子最远到达第k个磁场区域的下边缘 ××××××××××××××× d1 d2 E B · (0,h) x o y v0 × × × × H · vy v2 R v0 β 粒子在无磁场区域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2可以取任意值

. (1) (2) (3) o' o' 离开磁场B点坐标为 离子运动的路程为: 14. 10盐城如图所示,P点与R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距离为2a。有一簇质量为m、电量为q的离子,在平面内,从P点以同一速率v,沿与轴成θ ( 0< θ< 90º )的方向射向同一个垂直于平面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这些离子的运动轨迹对称于y轴,聚焦到R点。 (1)求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2)若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时,求与轴成30°角射出的离子从P点到达R点的时间t(3)试推出在的区域中磁场的边界点坐标与之间满足的关系式 (1) . O y x 2a v p R θ (2) 离子进入磁场A点坐标为 离开磁场B点坐标为 离子运动的路程为: (3) 设离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A B p R a o' 30° x y θ a-x θ r o'

15.(16分)如图,xoy平面内存在着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开始运动.当它经过图中虚线上的M(,a)点时,撤去电场,粒子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进入一个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图中未画出),又从虚线上的某一位置N处沿y轴负方向运动并再次经过M点.已知磁场方向垂直xoy平面(纸面)向里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不计粒子的重力.试求: ⑴电场强度的大小; ⑵N点的坐标; ⑶矩形磁场的最小面积. x y O N M v0 P O′ E v vy L2 L1 x y O N M(,a) v0

15.如图,在x<0的空间中,存在沿轴x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在x>0的空间中,存在垂直平面方向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一带负电的粒子(比荷q/m=160C/kg,在距O点左边处的点以的初速度沿轴正方向开始运动,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求 ⑴带电粒子开始运动后第一次通过y轴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 · · · · · ⑵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经多长时间返回电场; ⑶带电粒子运动的周期。 · · · · · · · y x B E O d v0 ⑵ ⑶粒子从磁场返回电场后的运动是此前由电场进入磁场运动的逆运动,经时间,粒子的速度变为,此后重复前面的运动。可见,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具有周期性,

15.如图,在x<0的空间中,存在沿轴x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在x>0的空间中,存在垂直平面方向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一带正电的粒子(比荷q/m=160C/N,在距O点左边处的点以的初速度沿轴正方向开始运动,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求 ⑴带电粒子开始运动后第一次通过y轴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 · · · · · ⑵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经多长时间返回电场; ⑶带电粒子运动的周期。 · · · · · · · y x B E O d v0 ⑵ t2=2T/3 2 (3)

(1)粒子打出电场时位置离O/点的距离范围及对应的速度; 9.如图(a)所示,平行金属板A和B间的距离为d,现在A、B板上加上如图(b)所示的方波形电压,t=0时A板比B板的电势高,电压的正向值为U0,反向值也为U0,现有由质量为m的带正电且电荷量为q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束,从AB的中点O以平行于金属板方向OO/的速度v0=射入,所有粒子在AB间的飞行时间均为T,不计重力影响。求: (1)粒子打出电场时位置离O/点的距离范围及对应的速度; (2)若要使打出电场的粒子经某一圆形区域的匀强磁场偏转后都能通过圆形磁场边界的一个点处,而便于再收集,则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和相应的磁感强度是多大?

至上方 范围内有粒子打出 s2 s1 (1)当粒子由t=nT时刻进入电场,向下侧移最大 当粒子由t=nT+2T/3时刻进入电场,向上侧移最大 所有粒子在AB间的飞行时间均为T s2 s1 (1)当粒子由t=nT时刻进入电场,向下侧移最大 当粒子由t=nT+2T/3时刻进入电场,向上侧移最大 在距离O/中点下方 至上方 范围内有粒子打出

打出粒子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在沿电场线方向速度大小为 A 所有粒子在AB间的飞行时间均为T s2 s1 打出粒子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在沿电场线方向速度大小为 A B O O/ (a) v0 D θ 设速度方向与v0的夹角为θ,则 (2)要使平行粒子能够交于圆形磁场区域边界且有最小区域时,磁场直径最小值与粒子宽度相等,粒子宽度 打出速度大小为

r1 θ b t=2πm/3qB (3)t=2t1+t2 解:(1)qE=qVB ,V=E/B r1=mv/qB r1=mE/qB2 r2 15、如图所示,一群(不计重力)不同速度的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的粒子进入电场强度为E,磁感强度为B的速度选择器(方向如图所示)后,紧接着进入垂直于纸面向外的两个匀强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和2B,从磁场Ⅰ的边界MN上的a点进入磁场Ⅰ,经过时间 t1=π m/6qB穿过磁场Ⅰ后进入右边磁场Ⅱ并按某一路径再返回到磁场Ⅰ的边界MN上的某一点b,(途中虚线为磁场区域的分界面)求: (1)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2)中间场区的宽度d; (3)粒子从a点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tab (4)入射点a到出射点b的距离; 解:(1)qE=qVB ,V=E/B B · · ·   · · · · M N d 2B × × × ×  m,q a r1=mv/qB r1=mE/qB2 r2 r1 r2=mv/q(2B)=r1/2 O2 1200 θ Ⅰ d=r1sin300=mE/2qB2 O1 Ⅱ t1=π m/6qB θ=300 b t=2πm/3qB (3)t=2t1+t2 2t1=T1/6=(2πm/qB)×(1/6)= πm/3qB t2=T1/3=(2πm/2qB)×(1/3)= πm/3qB

B · · ·   · · · · M N d 2B × × × ×  m,q a α= a θ α=120° r1 (4)由轨迹图得: b b

14.(16分)如图,直线MN上方有平行于纸面且与MN成45°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未知;MN下方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今从MN上的O点向磁场中射入一个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MN成45°角的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R。若该粒子从O点出发记为第一次经过直线MN,而第五次经过直线MN时恰好又通过O点。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⑴电场强度的大小; ⑵该粒子再次从O点进入磁场后,运动轨道的半径; ⑶该粒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所需的时间。 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先是一段半径为R的1/4圆弧到a点,接着恰好逆电场线匀减速运动到b点速度为零再返回a点速度仍为v,再在磁场中运动一段3/4圆弧到c点,之后垂直电场线进入电场作类平抛运动。 b 45° E B O v M N v1 (1)类平抛运动的垂直和平行电场方向的位移都为 β α a c 类平抛运动时间 v' v2 (2) 第五次过MN进入磁场后的圆弧半径

14.(16分)如图,直线MN上方有平行于纸面且与MN成45°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未知;MN下方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今从MN上的O点向磁场中射入一个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MN成45°角的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R。若该粒子从O点出发记为第一次经过直线MN,而第五次经过直线MN时恰好又通过O点。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⑴电场强度的大小; ⑵该粒子再次从O点进入磁场后,运动轨道的半径; ⑶该粒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所需的时间。 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先是一段半径为R的1/4圆弧到a点,接着恰好逆电场线匀减速运动到b点速度为零再返回a点速度仍为v,再在磁场中运动一段3/4圆弧到c点,之后垂直电场线进入电场作类平抛运动。 b 45° E B O v M N v1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 β α a c v' 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 v2 粒子做直线运动所需时间为 粒子从出发到第五次到达O点所需时间

t=tOA+tAC=T/4+3T/4=T=2πm/qB=1.256×10-5s 14.(15分)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第Ⅲ象限内的直线OM是电场与磁场的边界,OM与负x轴成45°角.在x<0且OM的左侧空间存在着负x方向的匀强电场E,场强大小为0.32N/C; 在y<0且OM的右侧空间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一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的微粒,从坐标原点O沿y轴负方向以v0=2×103m/s的初速度进入磁场,最终离开电磁场区域.已知微粒的电荷量q=5×10-18C,质量m=1×10-24kg,求: (1)带电微粒第一次经过磁场边界的位置坐标; (2)带电微粒在磁场区域运动的总时间; (3)带电微粒最终离开电、磁场区域的位置坐标. (1)qv0B=mv02/r r=mv0/qB=4×10-3m A点位置坐标(-4×10-3m, -4×10-3m) (2)设带电微粒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t=tOA+tAC=T/4+3T/4=T=2πm/qB=1.256×10-5s (3)微粒从C点沿y轴正方向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 A v0 C

d=r qv5B≤ 2mgcosθ tanθ≤ 1/6π N mg mg a=2gsinθ (1) v1=at=2gsinθ 13、在如图甲所示的区域里,存在着垂直指向纸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2πm/q的匀强磁场;在竖直方向则存在着随时间交替变化的如图乙所示的匀强电场,电场大小E0=mg/q,并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一倾角为θ、长度足够的光滑绝缘斜面竖直放置其中,斜面上一带正电小球(质量为m,带电量为q)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设第1秒内小球不会脱离斜面,重力加速度g=10m/s2求:⑴第1秒末小球的速度;⑵第2秒内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⑶若第5秒内带电小球仍未离开斜面,则斜面倾角θ应满足的条件. a=2gsinθ (1) v1=at=2gsinθ · · · · B θ 1 2 3 4 t/s E E0 -E0 v0 甲 乙 N (2) T=2πm/qB=1S qvB a qE0 qvB qE0=mg mg d=r mg (2) d=2r=2mv1/qB=2gsinθ/π (3) v5=at=2gsinθ×3=6gsinθ qv5B≤ 2mgcosθ tanθ≤ 1/6π

电磁感应与电路规律的综合应用: 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1、电路结构的分析(源、路) 电磁感应与图象、能量规律的综合应用: 处理与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的关键: 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2、 受力的分析 3、功和能的关系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动生、感生;动生、感生的正串、反串

ab棒受到向左的安培力 将要穿出磁场Ⅰ区时电动势为 15.(17分)如图甲,两光滑的平行导轨MON与PO/Q,其中ON、O/Q部分是水平的,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用光滑圆弧连接,QN两点间连电阻R, 导轨间距为L. 水平导轨处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Ⅱ(分别是cdef和hgjk虚线包围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竖直向上,Ⅱ区是磁感强度B0的恒定的磁场,Ⅰ区磁场的宽度为x0,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放置在磁场区中央位置,t=0时刻Ⅰ区磁场的磁感强度从B1大小开始均匀减小至零,变化如图乙所示,导体棒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 (1)求出t=0时刻导体棒运动加速度a。 (2)求导体棒穿过Ⅰ区磁场边界过程安培力所做的功和将要穿出时刻电阻R的电功率。 (3)根据导体棒运动图象,求棒的最终位置和在0-t2时间内通过棒的电量。 (1)t=0时刻 ab棒受到向左的安培力 I Ⅱ B B0 R c d e f g j h k a O M N P O/ Q m R b 甲 丙 乙 F安 (2)t0/2时刻导体棒穿出磁场速度为v0, B B1 t O 将要穿出磁场Ⅰ区时电动势为

15.(17分)如图甲,两光滑的平行导轨MON与PO/Q,其中ON、O/Q部分是水平的,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用光滑圆弧连接,QN两点间连电阻R, 导轨间距为L. 水平导轨处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Ⅱ(分别是cdef和hgjk虚线包围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竖直向上,Ⅱ区是磁感强度B0的恒定的磁场,Ⅰ区磁场的宽度为x0,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放置在磁场区中央位置,t=0时刻Ⅰ区磁场的磁感强度从B1大小开始均匀减小至零,变化如图乙所示,导体棒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 (1)求出t=0时刻导体棒运动加速度a。 (2)求导体棒穿过Ⅰ区磁场边界过程安培力所做的功和将要穿出时刻电阻R的电功率。 (3)根据导体棒运动图象,求棒的最终位置和在0-t2时间内通过棒的电量。 E=BLv (3)设磁场Ⅱ区宽度为x1,棒在Ⅱ区任一时刻速度为v I Ⅱ B B0 R c d e f g j h k a O M N P O/ Q m R b 甲 丙 乙 棒受到向右安培力 F安 穿过磁场Ⅱ区全程 B B1 t O 0-t2时间内 棒从斜面返回磁场Ⅱ初速度v0/2,同理可知,经过x1位移速度减为零,所以停在Ⅱ区右端

(3) Mgsin30°=F+mg (1)当金属棒的加速度为零时, F=BIL=KhIL (2) 14.(16分)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棒MN水平放置在两根竖直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上,并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导轨间距为L,导轨下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其余电阻不计.在空间内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只随竖直方向y变化,变化规律B=ky,k为大于零的常数.质量为M=4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并通过轻质光滑定滑轮和绝缘细绳与金属棒相连接.当金属棒沿y轴方向从y=0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h时,加速度恰好为0.不计空气阻力,斜面和磁场区域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金属棒上升h时的速度; (2)金属棒上升h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3)金属棒上升h的过程中,通过金属棒横截面的电量. Mgsin30°=F+mg (1)当金属棒的加速度为零时, F=BIL=KhIL (2) (3)

a=5m/s2 ⑴设金属杆运动的加速度为a, 杆运动到坐标x处的速度设为v

⑵金属杆PQ运动到x1处,速度v1,磁感应强度B1 B1=1T

⑶当金属杆运动到 处,由(1)知对应的坐标 x2=1.5m 设金属杆PQ从开始运动到 处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WA

D M N a b B 对b: ⑵b棒穿出磁场前 ,a棒一直匀加速下滑 L1 b棒通过磁场时间 a进入磁场时速度 L2 14.(16分)如图所示,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相距为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7°,其上端接一阻值为3Ω的灯泡D.在虚线L1、L2间有一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B,且磁感应强度B=1T,磁场区域的宽度为d=3.75m,导体棒a的质量ma=0.2kg、电阻Ra=3Ω;导体棒b的质量mb=0.1kg、电阻Rb=6Ω,它们分别从图中M、N处同时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下滑动,b恰能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当b 刚穿出磁场时a正好进入磁场.不计a、b之间的作用,g=10m/s2,sin37°=0.6,cos37°=0.8.求: ⑴b棒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⑵当a棒进入磁场区域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⑶假设a 棒穿出磁场前已达到匀速运动状态,求a 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回路所产生的总热量? ⑴设b棒进入磁场时速度Vb 对b: a b B 37° M L1 L2 N D ⑵b棒穿出磁场前 ,a棒一直匀加速下滑 b棒通过磁场时间 a进入磁场时速度

对a棒穿过磁场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D M N a b B ⑶设a棒最终匀速运动速度为 L1 L2 14.(16分)如图所示,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相距为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7°,其上端接一阻值为3Ω的灯泡D.在虚线L1、L2间有一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B,且磁感应强度B=1T,磁场区域的宽度为d=3.75m,导体棒a的质量ma=0.2kg、电阻Ra=3Ω;导体棒b的质量mb=0.1kg、电阻Rb=6Ω,它们分别从图中M、N处同时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下滑动,b恰能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当b 刚穿出磁场时a正好进入磁场.不计a、b之间的作用,g=10m/s2,sin37°=0.6,cos37°=0.8.求: ⑴b棒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⑵当a棒进入磁场区域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⑶假设a 棒穿出磁场前已达到匀速运动状态,求a 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回路所产生的总热量? ⑶设a棒最终匀速运动速度为 对a棒穿过磁场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a b B 37° M L1 L2 N D

对b: 对a: vm= 8m/s mgsinθ + FA = F ⑴设a的速度为v1,由于b初态速度为零 FA<mgsinθ v1 15.(17分)如图,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间距为d,两导体棒a和b与导轨垂直放置,两根导体棒的质量都为m、电阻都为R,回路中其余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t =0时刻使a沿导轨向上作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同时将b由静止释放,b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作匀速运动。已知d =1m,m = 0.5kg,R =0.5Ω,B=0.5T,θ=30°,g取10m/s2,不计两导棒间的相互作用力。 ⑴为使导体棒b能沿导轨向下运动,a的速度v不能超过多大? ⑵若a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力F作用下,以v1=2m/s的速度沿导轨向上运动,试导出F与b的速率v2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v2的最大值; ⑶在⑵中,当t =2s时,b的速度达到5.06m/s,2s内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13.2J,求该2s内力F做的功(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⑴设a的速度为v1,由于b初态速度为零 对b: FA<mgsinθ v1<10m/s b B F a θ v1 ⑵设a的速度为v1,b的速度为v2,回路电流为I, 对a: mgsinθ + FA = F vm 设b的最大速度为vm vm= 8m/s

⑶对b: mgsinθ-FA= ma 8t-x2 = 2v2 将t=2s,v2=5.06m/s代入上式得:x2=5.88m WF=14.9J 15.(17分)如图,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间距为d,两导体棒a和b与导轨垂直放置,两根导体棒的质量都为m、电阻都为R,回路中其余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t =0时刻使a沿导轨向上作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同时将b由静止释放,b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作匀速运动。已知d =1m,m = 0.5kg,R =0.5Ω,B=0.5T,θ=30°,g取10m/s2,不计两导棒间的相互作用力。 ⑴为使导体棒b能沿导轨向下运动,a的速度v不能超过多大? ⑵若a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力F作用下,以v1=2m/s的速度沿导轨向上运动,试导出F与b的速率v2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v2的最大值; ⑶在⑵中,当t =2s时,b的速度达到5.06m/s,2s内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13.2J,求该2s内力F做的功(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⑶对b: mgsinθ-FA= ma b B F a θ 取任意无限小△t时间: 代入数据并求和 8t-x2 = 2v2 将t=2s,v2=5.06m/s代入上式得:x2=5.88m a的位移:x1=v1t = 2×2 = 4m WF=14.9J

V=B2L12(v0 t0 –L2)/mR-μ g t0 q=Δφ /R=BL1L2/R f f= μ mg F安-f=ma 15.如图甲所示,两平行的长直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间距为L1。导轨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导体棒跨接在导轨上,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不计,且接触良好。在长为L2的矩形区域内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开始时导体棒静止于磁场区域的右端,当磁场以速度v0匀速向右移动时,导体棒随之开始运动,经时间t0导体棒到达磁场的左端。已知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 (1)通过电阻R的电量 (2)导体棒到达磁场左端时的速度大小 (3)假设磁场由静止开始(t=0)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导体棒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t1时刻导体棒的速度为v1,则磁场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q=Δφ /R=BL1L2/R 甲 乙 L1 L2 m v0 R B v1 t1 v t (1) F安 f (2) f= μ mg F安-f=ma v B2L12(v0-v)/R-μ mg =mΔ v/Δ t B2L12(v0 Δ t -v Δ t )/R-μ mg Δ t =mΔ v B2L12(v0 ∑Δ t -∑v Δ t )/R-μ mg ∑Δ t =m∑Δ v B2L12(v0 t0 –L2)/R-μ mg t0 =m v V=B2L12(v0 t0 –L2)/mR-μ g t0

F安-f=ma I=BL1(at1-v1)/R B2L12(at1 -v 1)/R-μ mg =ma f f 15.如图甲所示,两平行的长直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间距为L1。导轨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导体棒跨接在导轨上,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不计,且接触良好。在长为L2的矩形区域内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开始时导体棒静止于磁场区域的右端,当磁场以速度v0匀速向右移动时,导体棒随之开始运动,经时间t0导体棒到达磁场的左端。已知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 (3)假设磁场由静止开始(t=0)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导体棒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t1时刻导体棒的速度为v1,则磁场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f 甲 乙 L1 L2 m v0 R B v1 t1 v t F安-f=ma f v I=BL1(at1-v1)/R F安 B2L12(at1 -v 1)/R-μ mg =ma

16、(16分)如图,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电阻不计,导轨间距为l,左侧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区域cdef内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s。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受到F=0.5v+0.4(N)(v为金属棒运动速度)的水平力作用,从磁场的左边界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电阻两端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大。(已知l=1m,m=1kg,R=0.3,r=0.2,s=1m) (1)分析并说明该金属棒在磁场中做何种运动; (2)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若撤去外力后棒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v=v0-x, 且棒在运动到ef处时恰好静止,则外力F作用的时间为多少? (4)若在棒未出磁场区域时撤去外力,画出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所对应的各种可能的图线。

F=F安+ma= B2L2v/(R+r)+ma=2B2v+a F=0.5v+0.4 2B2=0.5 16、题 BLv=E=(R+r)UR/R UR=IR (1) 11,10 E=I(R+r) v=(R+r)UR/BLR∝ UR∝ t x B e f c d M N s L F R v=at 金属棒做匀加速运动 a v0 (2) 30,19 F- F安=ma F安 F安 F安=B2L2v/(R+r) a=0.4(m/s2) F=F安+ma= B2L2v/(R+r)+ma=2B2v+a F=0.5v+0.4 2B2=0.5 B=0.5(T) (3)v=v0- B2L2x/m(R+r) v0=B2L2x/m(R+r)=0.5x V=0 v0=0.5x=0.4 S=v02/2a+x X=0.8m x2=3.2-3.2x t0=v0/a=1(S)

(4) F- F安=ma v2=2ax v=v0- B2L2x/m(R+r) v2=2ax s F=0 后 16、题 (4) F- F安=ma 金属棒做匀加速运动 v2=2ax x B e f c d M N s L F R F=0 后 a v0 F安=B2L2v/(R+r)=ma F安 F安 v=v0- B2L2x/m(R+r) x v v=v0- B2L2x/m(R+r) v0 v2=2ax s

08盐城二模

分析物体的运动的情景! mg 杆向下做匀加速运功a=g I=0,说明什么? 0—t1阶段 t1时刻 t2时刻杆穿出磁场,此时只有动生电动势;因为I1=I2可以求出此时的速度 t1时刻 t2时刻 E动生1 穿磁场过程中,安培力是变力,可用动能定理求克服安培力的功或者是产生的焦耳热! E动生2 E感生 v1 v2

E动生1 E感生 v1

E感生1 d=gt12 E动生2 v2

《2011届最新高中物理总复习精品课件集》(2010年7月版) 本课件集有如下特点: 1. 作者多年从事高三教学(教龄近三十),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使用电脑也比较熟练。特别是连续三年( 08、09、10年)从事新课程高三高考的复习,本人耗费大量时间把使用过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毫无保留提供给大家。 2. 课件按高三一轮【教材顺序分章节整理,高中物理每章要用的课件和教学案、限时作业、周周练( word文件及参考解答)】都有,可以拿来就用,使用方便。不仅有第一轮复习(包括实验复习)的全部内容,又有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内容;还有第三轮综合模考试题和高考前30天的每日一练习全部课件和word文件及参考解答;还有高考考前指导分:选择题专题ppt、实验题专题ppt、3-4、3-5专题ppt、计算题专题讲评ppt。适用使用新教材新课程的所有学校 3. 密切联系高考复习的实际,紧扣新课程高考大纲 (以江苏省08、09、10年的高考试题及2010、2009、2008学年度江苏省11省辖市高三一、二、三次调研测试试题为主) ,体现从08年、09年、10年三年以来新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4. 该课件集融教学性、资料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为新高考复习提供很大方便; 既可作为高考复习的现成教案,又可作为教师的资料库和题库。 5. 全部是powerPoint课件和配套教学案、限时作业、周周练的word文件及参考解答,操作使用十分方便。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 .该课件集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增补删减,再经过你的积累,将供你终身受用。 该课件集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好的指导作用,部分内容也可供高一、高二年级教学时选用。 联系方式:电话: 15850690015 Email: hrq@jnsms.com 工本费 PPT课件集200元,配套的教学案、限时作业、周周练Word文件100元

《必修1、2 ;选修3-1、3-2、3-4、3-5新授课精品课件集》(2010年8月版) 本课件集有如下特点: 1. 作者从事高中教学近三十,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使用电脑也比较熟练。本人耗费大量时间把使用过的必修1、2 、选修3-1、3-2、3-4、3-5新授课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毫无保留提供给大家。适用使用新教材新课程的所有学校 2. 课件集按(教材顺序分章节整理,高中物理每章要用的课件和教学案、限时作业、周周练的全部课件和word文件及参考解答)都有,可以拿来就用,使用方便。 3.该课件集包含大量真实实验录象为新授课教学提供很大方便;集融教学性、资料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 4.该课件集例题和反馈练习设计有分步演示的解析过程、图解分析、动态动画摸拟,演示实验配合有flash课件图解分析、动态动画摸拟放大实验效果,画图精细美观,排版紧凑合理,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5. 全部是powerPoint课件和配套教案学案一体化、限时作业、周周练的word文件及参考解答,操作使用十分方便。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 .该课件集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增补删减,再经过你的积累,将供你终身受用。 联系方式:电话: 15850690015 Email: hrq@jnsms.com 工本费 PPT课件集200元,配套的Word文件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