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盧淑貞 葉秋梅 ©2002 美術教育天地-美術欣賞教材 25張投影片 網上PowerPoint 42Website of Ko Sir貼於2017.11.19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盧淑貞 葉秋梅 ©2002 美術教育天地-美術欣賞教材
印象主義/印象派 (Impressionism) 名稱的由來 1874年4月15日,巴黎一批新進畫家,展出數年來一直被官方的沙龍排斥的作品165件。 當時莫內展出一幅名為「日出.印象」的作品,畫中看不出物象,只見像日出時天空的色彩。批評家便直此畫嘲笑他們說:「這是一群印象派畫家的展覽」,因而這群畫家就以印象派畫家自稱。 印象派共可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印象派(又稱初期印象派)、新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等,以下將簡略介紹。
印象派(初期印象派) Impressionism 1874 以莫內Monet和雷諾亞Renoir等為首的印象派,他們把光的輝煌、色的亮度與純度加以強調,並如眼睛所見地去畫,即重視視覺印象。他們為了要把握住由於光而變化的微妙風景及陽光的明快感覺,特別喜歡到戶外實地寫生,題材亦幾乎為風景畫,因而又被稱為外光派。
莫內(Monet,Claude1840-1926) 印象派繪畫的先驅 莫內1840年11月14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跟布丹一起到戶外寫生,繪畫風景畫。17歲展出了第一次戶外寫生的作品。隨後不斷作畫,他一生作品無數,是唯一在生前獲得大眾實質認可的印象主義畫家,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位。 莫內專門描寫光和空氣的剎那感情,色光處理美妙,有如詩如幻 的美感。他注重光與色的描繪,不重視外形的描寫。例如他不把樹葉一 片片照實際的形狀細心的描寫,而是把所看見的整體表現出來。 陰影以藍、紫色取代傳統的黑色及深褐色。畫布上以補色並置的 方式,增加彩度和明度的加法混色。調色盤上都是一些明亮的色彩。 他的作品題材有田野的草堆、教堂、庭園中的睡蓮等。
莫內«印象-日出», 1873年。 油畫,48cm×63cm 。 馬摩坦博物館,巴黎。 莫內是描繪一個橘紅色般的太陽正緩緩昇起,水面上有三艘小艇,其中一艘僅能模糊的看出來,幾條線條表現出波浪的形狀,完全沒有過份的誇張。看到太陽掙扎著想要穿過濃霧,我們的想像開始被挑動......。
莫內在1890開始專畫草堆。他善於在一天的不同時刻及在不同季節描繪同一題材。 1891展出 莫內«乾草堆(雪景效果)», 1890-91年。 油畫,65.4cm×92.3cm 。 波士頓美術館。 莫內«乾草堆(夏日)», 1890-91年。 油畫,100cm×65cm 。 波士頓美術館。 莫內在1890開始專畫草堆。他善於在一天的不同時刻及在不同季節描繪同一題材。 1891展出 了15幅乾草堆作品。他能畫出不同的光景氣氛,顯現出光與色的高明度與鮮明感,使畫面交織 成光與色彩的華麗交響詩。觀者對他在每幅畫中所表現的迷人景色都感到嘆為觀止。 莫內 «乾草堆(日落)», 1890-91年。 油畫,73.3cm×92cm 。 波士頓美術館。
莫內 莫內的晚年以畫睡蓮為主。 他運用了相當豐富的色彩繪 畫睡蓮。他的筆觸中不但有綠 色,還有黃色、粉紅、紅、白 、淡紫和藍色。他用閃爍的銀 «睡蓮-綠色的和諧» , 1899年。 油畫。 89 x 93 cm 。 奧塞美術館,巴黎。 莫內的晚年以畫睡蓮為主。 他運用了相當豐富的色彩繪 畫睡蓮。他的筆觸中不但有綠 色,還有黃色、粉紅、紅、白 、淡紫和藍色。他用閃爍的銀 綠色表現陽光的耀眼反射,花 朵則以大筆的白色和幾抹淡色 的黃和粉紅來呈現。而橫跨池上之日本式拱橋,可代表印象 主義畫家受日本浮士繪影響之 作。
雷諾亞(Renoir,Pierre Auguste 1841-1919) 以繪畫少女而聞名,把印象派滲入〝洛可 可派〞的作風,被稱為印象派化的洛可可 畫家。 雷諾亞的藝術主調是歡樂和愉快。所以美麗的婦女和鮮花、可愛的小孩、迷人的醇酒、歡笑的晚會,都是他鍾愛的題材,因而又被稱為"快樂的畫家"。 雷諾亞喜歡畫年輕的女子,他表現神秘的外光色調,照在年輕女子身上,女子所顯現出來的豐美和誘惑的神秘色調,是過去的畫家作品中找不到的。就是普通貧民的姑娘,經他授予外光的照射,這些女子有如仙女一般。
雷諾亞«煎餅磨坊)», 1876年。 油畫,130cm×175cm 。 奧塞美術館,巴黎。 雷諾亞使用細小、明亮和多彩的筆觸,巧妙地運用樹上葉子所產生的光影,再散置人物於畫面上各角落。在這幅充滿活力和色彩的"快照"中,描繪出巴黎娛樂生活中的喧嘩景象和氣息。
雷諾亞 «傘)», 1881-85年。 油畫,180cm×115cm 。 國家畫廊,倫敦。 雷諾亞是印象派中唯一擅長使用黑色的畫家。畫中表現出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以現代生活為主題,右半部繪畫筆觸輕快活潑,左半部提著帽箱的女郎其輪廓鮮明、膚色光滑均勻、穿著雕塑性十足的衣裳,則是筆觸嚴謹。此作品成為他最著名的畫作之一。
新印象派 Neo-Impressionism 19世紀末 新印象派以秀拉 (Seurat,Georges1859-1891)為創始人。秀拉在創作技法上,並沒有使用一般的混色方法,而是以科學方法將色彩以原色用畫筆一點一點地排列在畫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純度和明度,表現出陽光的炫耀感,使畫面色調鮮明而活潑。欣賞作品的觀眾的眼睛就成了最好的色彩調和工具,在點與色之間,產生一種色彩和諧感。 同樣是分析色彩的小筆觸,新印象派比印象派更加細密,更具裝飾風。 在構圖上運用數理的構造,大膽導入希臘以來有名的「黃金分割比例」。因而又稱為點描派或分割派。他所描寫的題材廣泛,大多是通俗的民間娛樂:如馬戲場、劇院、划船隊、野宴會等。 後期的歐普藝術OP Art在色彩的表現上受到新印象派的影響。
秀拉 «大平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1884-86年。 油畫,200cm×300cm 。 芝加哥藝術中心。 秀拉為了制作這一幅巨作,花了兩年的時間,四百多幅的素描稿和顏色效果圖,為的是讓顏色更準確。在畫面上一共有四十個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是畫家經過很仔細的構圖而成。它們好像彼此沒有關係地擺在一起,但畫面上卻充滿著一種寧靜的秩序美。
秀拉 «馬戲院», 1891年。 油畫,186cm×150cm 。 魯佛爾博物館。 這是秀拉經長時間琢磨而成的佳作。在這幅作品中,秀拉不再只用點描與色彩的配合,而是增加了邊框的描繪,畫面安排考心思:以拉著帷幔的小 作為前景,順著他手中帷幔的線條視線兜到後面稀稀落落的觀眾席,四十來個觀眾各有特色,頗有個性,最後集中到立在馬背上的女演員身上,這是全畫的精髓,那匹馬精神抖擻地騰躍在跑道上有裝飾性,倒立身子的小 畫得很簡要,全面運用幽默的筆調畫成。
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藝術 後印象派是繼印象派之後的美術現象,存在於十九世紀80~90年代,他們的觀點是,反對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片面追求客觀表現及支離破碎的外光色彩,主張重新回歸作者的主觀感情,並回復到事物的「實在性」,重視形和構成形的基本元素──線條、色塊和體、面,是他們創作的共同特色。
重要藝術家 梵谷(V.van Gogh, 1853~90),他把印象派的筆觸改變成像緞帶一般滑潤的渦狀畫,他以激動的顏色和筆法表現出他內在的苦悶和激情。曾在友人處看到日本浮世繪,對他作畫所用的筆觸和用色影響很大。曾和高更同居過,因意見不合而分開,他則因忍受不了孤獨而精神病爆發,最後舉槍自殺而死。窮苦潦倒一生,死後才成名。代表作《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滿天陰霾時的麥田 》、《星夜》 、《花瓶裏的十四朵向日葵 》 。
畫名: 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Van Gogh's Room at Arles 年份: 1889 AD 藏處: 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Museum d'Orsay Paris 梵谷描繪他自己臥室的作品。在其臥室裏,顏色左右一切;單純化的色調使房間的擺設呈現出高貴的氣質。整幅畫洋溢著美好安穩的感覺。
畫名: 滿天陰霾時的麥田 Wheat Field Under Threatening Skies 年份: 1890 AD 藏處: 荷蘭 阿姆斯特丹 梵谷美術館 Vincent vanGogh Museum, Amsterdam 在完成1890年的<<滿天陰霾時的麥田>>之後的兩個星期,梵谷即舉槍自盡。這幅畫明顯地充滿騷動與不安,可以清楚地看成是梵谷的最後絕唱。畫中的道路像是攤開的手腳,憤然伸進麥田裏; 一群烏鴉驟然飛起,好像被槍聲驚嚇到一般。
印象派客觀的看這個世界,但梵谷則不在乎正確的描寫。但他喜歡印象派畫家所表現的顫動的色光效果,並使用厚厚的大筆觸,讓畫面看來像是要爆炸似的,或是如旋渦般打轉。 1889年創作的"星夜",每一顆大星、小星迴旋於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了一個漩渦,星雲與稜線宛如一條龍不停地蠕動著。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迴旋、轉動、在夜空中放射艷麗的色彩。也可感受到梵谷心中不安,煩悶的心情呈現於畫面中。 星夜 Starry Night 年份: 1889 AD 藏處: 美國 紐約 現代美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畫名: 花瓶裏的十四朵向日葵 Fourteen Sunflowers in a Vase 年份: 1888 AD 藏處: 英國 倫敦 國家畫廊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梵谷大膽地運用黃色系,因為他認為黃色是愛的最純潔化身。整個畫面灼亮卻不炙人,顯然有意象徵他對未來有著前程似錦的信心。
高更(P.Gauguin,1848~1903),曾跑過船,當過股票經紀人,後來醉心於繪畫創作,甚至拋妻離子跑到大溪地去捕捉原始的美感。在大溪地發展了他獨特的風格:含有濃厚的象徵性(用感情的形式表現思想),例如作品:《馬利亞啊!我向你致敬 》、《兩個大溪地婦女》、《妳何時嫁人》、《白馬》。
畫名: 海濱兩女人—大溪地的女人 Tahitian Women , or On the Beach 高更在1890年的創作,最專注於「大溪地女人」的題材。女性人物多以兩人的情形出現在畫面上,而且就如同雕像一般的相互構圖關係,也特別流露出孤立的小團體特性。而大溪地女性的身體比例之特質,也在他的作品中充份展現。 1891年創作的『海濱兩女人—大溪地的女人』是一幅裝飾性強的作品,色彩鮮豔而大膽,畫面上的兩位人物,一則沉默靜思,一則手持小物,與畫面後方近乎抽象的海平面景象,成了和諧的關係。 投影片 3 畫名: 海濱兩女人—大溪地的女人 Tahitian Women , or On the Beach 年份: 1891 AD 藏處:法國 巴黎 奧賽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畫名: 妳何時嫁人 When Do You Merry 年份: 1892 AD 藏處: 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 Basal 這是一幅裝飾性很強烈的作品。鮮豔而大膽的色彩,僅僅以藍、橙和綠色在畫面上互相陪襯。而這樣也使得畫面中的主角,更加的顯著,及若有所思的眼神,不僅使得欣賞者對畫中女郎的心意,有了猜測之興趣。
藏處:法國 巴黎 奧賽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畫名: 白馬 The White Horse 年份: 1898 AD 藏處:法國 巴黎 奧賽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馬在大溪地是較為罕見的動物,高更曾畫了一系列以馬為題材的作品。 這是一幅構圖優美、光影交織於畫面中的作品。這幅作品有別於印象派藝術家表現馬的方式,以往以馬為題材的作品,常是記錄賽馬場的比賽狀況,或者是以馬的動作為主的寫實作品,但是高更的白馬,卻是以如傳說故事中的美麗形象出現,帶給人們無限的浪漫瑕想。
後印象主義藝術家 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塞尚重理念,注重結構,注意畫面的元素化和建築美,孕育著立體派的興起因素。塞尚首先強調主觀創造性,否定模仿自然,繪畫風格從此不再以客觀寫實主義為主,因此被二十世紀藝術家們推崇為「現代繪畫之父」。 梵谷、高更注意感情,強調色調美和藝術表現的象徵性,對野獸派和表現主義影響很大。
應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於教學上的建議: 1.莫內(近似/調和色) 2.秀拉(點彩技巧) 3.梵谷(筆觸) 4.高更(冷暖色相間運用) 3.梵谷(筆觸) 4.高更(冷暖色相間運用) 參考書目: 1.王同禹譯,1995 。«大畫家的小秘密-莫內為什麼是大師莫內?» 。台北,青林國際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 。 2.何恭上,1996 。«西洋繪畫導覽-近代西洋繪畫» 。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 3.羅竹茜譯,1997 。«藝術藏4-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 4.«世界美術家畫庫-修拉,西涅克»,1981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5.Jacques Marseille著,1998。 .«世界藝術史»264-268頁 。台北,聯經出版社 。 參考網址: http://home.kimo.com.tw/hct06157/ http://pedantic.idv.tw/art/ http://webpages.marshall.edu/~smith82/monet.html http://www2.hchs.kh.edu.tw/89stud02/10/14/印象派pl.htm http://www.renoir.org.yu/gallery.html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