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 第1章:環境問題及其成因 與永續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Advertisements

第5讲 自然资源.
老年心理与健康老龄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吴振云
第十二章 人口、婚姻及计划生育.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小學六年級 常識科 香港環境問題 ~ 廢物污染.
鄭先祐(Ayo) 國立 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第十五章:管理全球系統 祝天雄 博士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 Energy Bureau, NDRC 2005年11月18日
啟發活動 6.1 人類對環境有甚麼影響? 6.2 污染是甚麼?它對環境及人類健康有甚麼影響? 6.3 我們有哪些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6.4 過度開採天然資源會有甚麼惡果? 6.5 我們可以怎樣保護環境? STS 連繫 6.1 STS 連繫 STS 連繫 6.3 STS 連繫 6.4.
宏 观 经 济 学 N.Gregory Mankiw 上海杉达学院.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 美國與全球經濟概況 CHAPTER. 2 美國與全球經濟概況 CHAPTER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描述美國與全球在生產什麼、如何生產,以及為誰生產貨 品與服務 1 透過循環流量模型,瞭解家計單位、廠商與政府之間的 互動 2.
從經濟角度看永續發展 主 講 : 林 維 正 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長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技正.
南投縣100年度中小學環境教育 教師增能研習 宣講主題 環境教育法 節能減碳 防災教育 講師:楊惠婷 日期:民國100年 3 月 23 日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 2015年09月20日(週日) 11:00 –12 : 日(週三) 1:30- 3:30│國立台南大學 榮譽校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防災科技研究中心
Living Stander: Incomes, Inequality, and poverty
健康產業定義與分類介紹 定義: 能夠促進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良好狀態之相關產業。 何謂健康(健康的定義):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第一章 觀看世界的方式 第一節 區域的意義及其劃分 第二節 文化景觀與文化區 第三節 國家間的結盟 第四節 經濟發展下的世界.
政黨法草案分析 第七組:黃于萱 謝宜儒 溫庭如 許家懷 陳奕蕙 馬繹筑 明立錦.
摘要的开头: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sth.
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澳大利亚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第五講: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 發展經濟學.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屏東縣102年度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指定人員研習
廢棄物處理現況與展望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 處長 葉俊宏.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What is poverty? Source: Commission on Proverty, HKSAR Government
Notes appear on slides 4, 5, 6, and 62
INNOVATION FOR CHINA’s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为推动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而创新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Methodology of Poverty Monitoring and Main Results 中国农村贫困: 最新结果与监测方法  XIAN ZUDE 鲜祖德.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中国的贫困监测与评价:主要的问题和努力 China’s Poverty M&E: Key Issues and Improvement
村镇污水处理的政策导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副司长 赵晖.
2 GROUP 身體殘障人士 傷健共融—如何改善肢體殘障人士的生活素質
第一篇 全球化.
組織管理與運輸個案應用期末報告 An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Public Transit System Performance Assessment Jason Keith Phillips, Transportation Journal.
工 作 分 析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田昕加.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ENVIRONMENTAL SCIENCE
重要环境新闻解析.
DOWN IS THE FUTURE ! 未来是羽绒!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Active Ageing and Sustainable Pension Reform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Recycle 2 第二课时 广东省河源市溪山镇中心小学 俞秀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七股鹽田溼地保育行動計畫: 未來10年七股海岸濕地 科學研究架構規畫
『禁漏原則』 的 科學本質 與 doing環境倫理
Income Inequality I 連賢明.
新事業發展專題
The Challeng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第四章 利率的結構與資訊內涵 授課老師:_____.
Unemployment: Issues, Dimensions, and Analysis 第六講:勞動力與失業問題
第八章 永續發展教育.
營運模式.
Hong Kong Geography Day 2003
環境科學 第2章:生態系是什麼及 如何運作? Ecosystems: What are they How do they work?
Ultra-high-voltage(UHV)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Chap. 4 倫理學與經濟學 Ethics and Econom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環境科學 第1章:環境問題及其成因 與永續性

核心案例研究:關於永續性 (1) 「指地球多變的自然系統、人類文化,以及經濟體系得以無限期地存活,並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聯合國「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 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中 : 「人類活動對地球的自然功能所產生的壓力如此之大,以致於地球生態系統支持後代永續生存的能力不能再被視為理所當然」。 地球上的生命已持續了至少35億年 地球環境曾受到災難性的改變 。 在短短數百年,人類就學得如何去掌控大部分的地球以支持我們基本的需求和快速增加的慾望。 人類是聰明但是否為有智慧的物種。

核心案例研究:全然相關於永續性 (2) 這個星球上的生命在面對長期且劇烈的環境變化下是否可持續,主要取決於三個關鍵因素: 太陽能 (solar energy) 2.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3. 化學循環 (chemical cycling)

太陽能 溫暖了地球。 提供能源,讓植物生產食物供應自己、供應人類和大多數其他的動物。 提供能源,譬如可用來發電的風力和流水。

生物多樣性 多樣化的不同生物 多樣共存及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 沙漠 森林 海洋 草原 物種及生態系統更新土壤、淨化空氣和水

化學循環 靠著自然界的過程循環養分或化學物質 循環是必要的,地球無法新添補這些化學物質 養分從有機體循環至無生命的環境再循環回去 如果沒有化學循環,就沒有生命

解決方案 了解我們的環境 操練永續性

1-1 何謂環境永續社會? 概念 1-1A 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體系依賴來自太陽的能源,以及地球所提供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服務(自然資本, natural capital)。 概念 1-1B 永續地生活指的是依賴地球的自然收益(natural income)為生,但不耗盡或劣化供給自然收益的自然資本。

環境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之間的連結 環境 (environment)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cience) 生態學 (ecology) 生物體 (organisms) 物種 (species) 生態系統 (ecosystem) 環境主義 (運動) (environmentalism)

生活得更永續 永續性(sustainability)是本書的中心課題 自然資本 (natural capital)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服務 (natural services) 光合作用 - 來自太陽的支持 很多人類的活動會劣化自然資本

自然資源 材料 可再生 空氣、水、土壤、植物 非再生 銅、石油及煤炭

自然服務 大自然行進的過程 空氣和水的淨化 養分循環 從環境流通到生物,再循回到環境

自然資本 自然資本 自然資本 = 自然資源 + 自然服務 空氣 可再生能源 (太陽、風、 水流) 空氣淨化 氣候控制 紫外線防護 (臭氧層) 生命 (生物多樣性) 水 人口控制 水淨化 蟲害防制 水處理 非再生礦物 (鐵,砂) 天然氣 土壤 陸地 土壤再生 糧食生產 油 養分循環 煤層 非再生礦物 (化石燃料) 自然資源 自然服務

永續性的環境 取捨 (trade-off) 分析 可接受的科學概念和結果 人為因素 新的科學概念 發明新的技術 政治壓力 經濟壓力

保護自然資本並以其收入為生 的環境永續社會 自然資本和自然收入 永續地生活: 指的是依靠地球自然資本所提供的自然收入維生

1-2 我們的生態足跡如何影響地球? 概念 1-2 由於我們的生態足跡成長,我們也劣化並消耗了更多的地球自然資本。

自然資源 (1) 永恆資源(perpetual resource)– 持續不斷地更新 太陽能源 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 在幾天至數百年間獲得補回 淡水 清新的空氣 草原 森林 肥沃的土壤 - 魚類族群

自然資源 (2) 永續收益 (sustainable yield) 能夠被使用的最高速率 環境劣化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使用可再生資源超過其自然的回復速度

環境劣化 氣候變化 森林萎縮 空氣污染 野生動物棲 息地減少 土壤侵蝕 物種滅絕 Figure 1-4: Degradation of normally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n parts of the world, mostly as a result of rising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use per person. 水質污染 遠洋漁業 的沒落 含水層耗竭

公共災難 Tragedy of commons 劣化之所以發生,是基於每個共享公共資源與自由使用資源使用者的想法 。 「就算我不使用這個資源,別人也會使用。我使用後所產生的一點點污染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何況它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如果只有少數使用者的話,這種邏輯確實成立。 但是,當多數人試圖要剝削共享可再生資源時,足以使資源耗盡或破壞,這就是災難。

生態足跡 (1) 生態足跡 (ecological footprint) 能無限期地提供給特定國家或地區的人們使用可再生資源。 以及吸收和回收處置使用此資源所產生的廢棄物及污染時,所需的具生物生產力的土地和水體的數量。 人均生態足跡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特定國家或地區個人的平均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 (2) 生態赤字 (ecological deficit) 一個國家的(或世界的)總生態足跡大於它的生物承載力,以致於無法補充再生資源,以及吸收使用資源所產生的廢棄物及污染。 2008年估計:人類全球性的生態足跡,預估超過地球得以無限期地支持人類和其他形式生命的生態承載力至少30% 。 約88%發生在高收入國家。 人類約需要相當於1.3個地球。

生態足跡 總生態足跡(萬公頃) 全球生態乘載力分攤(%) 人均生態足跡 (公頃/人) 美國 歐盟 中國 印度 日本 地球數 年 非永續性生活 永續性的生活 生態足跡 Figure 1.8: Natural capital use and degradation: total and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selected countries (top). In 2003, humanity’s total or global ecological footprint was about 25% higher than the earth’s ecological capacity (bottom) and is projected to be twice the planet’s ecological capacity by 2050. Question: If we are living beyond the earth’s ecological capacity, why do you think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per capita resource consumption are still growing exponentially? (Data from Worldwide Fund for Nature,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預估足跡

估計一下你 的生態足跡 http://myfootprint.org/en/visitor_information/

非再生資源 非再生– 以一定的數量或存量存在於地球的地殼中 能源資源,如煤和石油 金屬礦產 非金屬礦產 循環回收 (recycle) 再使用 (reuse)

已開發國家是決定對整體環境影響 的關鍵因素 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和歐洲等國家 占世界人口的18% 使用約 88%的世界資源 製造約 75%的全球污染和廢棄物

另一種環境衝擊模型—IPAT 協助確定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 I = P × A × T I = 環境的影響 (environmental impact) P = 人口規模 (population size) A = 每個人資源的富裕度或消耗度 (affluence of population) T = 技術 (technology influence)

IPAT 開發中國家 Figure 1-7: Connections: simple model of how three factors—number of people, affluence (resource use per person), and technology—affe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opul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p)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bottom). While many people in affluent countries over-consume, many poor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ffer from not having enough resources. 人均消耗 (富裕度, A) 每單位消費的   技術影響 (T) 人口對環境的   影響 (I) 人口 (P) 已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 約占全世界 82%人口 中等收入:中國、印度、巴西 低度開發國家:海地、奈及利亞和尼加拉瓜 人均資源的使用率(A)低於已開發國家 較小的人均生態足跡

1-3 何謂污染,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概念 1-3 污染防治比汙染清除更加來得有效益且成本低

污染 何謂污染 ? 點源 (point source) 非點源 (non-point source)

污染 解決之道 污染防治 減少或消除污染物的生產 污染清除 它只是一個治標的方法 減少某些形式的污染 將污染物從環境的某一地區移除,但卻在另一個地區造成污染:垃圾焚燒 要將它們減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通常需要花費極大的成本

1-4 為什麼我們會有環境上的問題? 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增加、貧窮、基於浪費和非永續性資源使用的富裕症,以及商業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不包括其對造成環境危害的成本。 導致環境問題的基本原因 未扣除環境成本 的市場價格 人口增長 非永續利用的資源 貧困

指數成長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S-shaped ? Figure 1-10: Exponential growth: the J-shaped curve of past exponential world population growth, with projections to 2100 showing possible population stabilization with the J-shaped curve of growth changing to an S-shaped curve. (This figure is not to scale.)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United Nations, 2008; photo L. Yong/UNEP/Peter Arnold, Inc) J-shaped 工業革命 黑死病-瘟疫 2-5 百萬年前 8000 6000 4000 2000 2000 2100 西元前 西元後 狩獵和採集 農業革命 工業革命

貧困而導致的不良結果 缺乏項目 人數(世界人口的百分比) 適當的衛生設施 25億(37%) 足夠的取暖和烹飪燃料 20億(29%) Figure 1-12: Some harmful results of poverty. Questions: Which two of these effects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harmful? Why? (Data from United Nations, World Bank,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電力 20億(29%) 充分的醫療保健 11億(16%) 清潔飲用水 10億(15%) 合適的住房 10億(15%) 身體健康所需的糧食 9.3億(14%)

貧窮的影響 Effect of poverty

富裕症對環境的影響 有害的影響 大量生態足跡 富裕症 (Affluenza) 有益的影響 更加關注環境品質 提供資金開發技術,以減少污染、環境劣化及資源浪費 減少人口成長

估計資源使用的全成本 Evaluating full cost of resources use 不包括自然資本價值的價格 自然資本價值例如 砍伐森林 +棲息地喪失 捕魚+魚類枯竭 企業租稅優惠 補貼

人們對環境問題及其解決辦法的歧見 環境世界觀 (Environmental worldview) 行星管理世界觀 (Planetary management worldview) 管理世界觀 (Stewardship worldview) 智慧環境世界觀 (Environmental wisdom worldview)

1-5 我們如何活得更永續? 我們可藉著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不破壞地球的自然化學循環過程而達成更永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