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行列式及其应用 福建省《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课程建设 第十五次研讨会 谭宜家 (福州大学) 厦门,集美,2013.1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高等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章 n阶行列式 1.1 n阶行列式 二阶、三阶行列式 n阶行列式的概念来源于对线性方程组的研究: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2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 向量组的秩 §4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 在数学大厦中的重要地位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五章 矩阵与行列式 §5.4 逆矩阵 §5.5 矩阵的初等变换.
§1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的性质 ★线性空间的子空间 线性空间是线性代数的高等部分,是代数学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實驗一 PWM震盪電路實驗 (a)方塊圖 (b)波形圖.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线性代数机算与应用 李仁先 2018/11/24.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 请记住:矩阵是否等价只须看矩阵的秩是否相同。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I. 线性代数的来龙去脉 -----了解内容简介
第四章 矩阵 §1 矩阵概念的一些 背景 §6 初等矩阵 §4 矩阵的逆 §5 矩阵的分块 §2 矩阵的运算 §3 矩阵乘积的行列 式与秩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第8讲 逆矩阵 主要内容: 1. 逆矩阵的定义及性质 2. 求逆矩阵的伴随矩阵法 3.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
线性代数 第二章 矩阵 §1 矩阵的定义 定义:m×n个数排成的数表 3) 零矩阵: 4) n阶方阵:An=[aij]n×n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7分 / 45.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特 征 值 与 特 征 向 量 一、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SIAM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使用指南 iGroup 亚太资讯集团公司
复习.
第十章 双线性型 Bilinear Form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网址: gdjpkc.xmu.edu.cn
用计算器开方.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测验: 2.设是群G上的等价关系,并且对于G的任意三个元素a,x,x‘,若axax’则必有x x‘。证明:与G中单位元等价的元素全体构成G的一个子群。 H={x|xG,并且xe} 对任意的xH, xe, xee=xx-1 对任意的x,yH, xe, ye, eye, x-1xyx-1x.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线性代数 第十一讲 分块矩阵.
2.2矩阵的代数运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A经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B,称A与B等价,记作A→B.
2019/5/21 实验一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及应用 实验报告上传到“作业提交”。 11:21:44.
《离散结构》 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 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王爱丽.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 理想与商环 一、理想 定义14.13:[R;+,*]为环, 若I ,IR,关于+,*运算满足条件: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广义行列式及其应用 福建省《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课程建设 第十五次研讨会 谭宜家 (福州大学) 厦门,集美,2013.11

一、引言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 表示置换 的逆序数。 矩阵的行列式在线性代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对于数域上一个给定的n阶方阵 , 的行列式是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 表示置换 的逆序数。 矩阵的行列式在线性代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实际上,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利用行列式,可直接找到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的计算公式。Cramer法则是利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我们说,以上事实对于交换环上矩阵的行列式都是成立的,不同的是数域上的一个方阵可逆当且仅当它的行列式不等于0,而交换环上矩阵可逆当且仅当它的行列式在环中可逆(参看[10])。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由于矩阵积和式不涉及到负号,所以矩阵积和式在一般交换半环上也可以定义。 矩阵的积和式类似于矩阵的行列式。对于数域上一个给定的n阶矩阵 , 的积和式是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由于矩阵积和式不涉及到负号,所以矩阵积和式在一般交换半环上也可以定义。

矩阵积和式的概念首先由Binet[1] 和 Cauchy [3]引入。自那以后,出版了大量关于积和式理论的研究工作。1978年, H 矩阵积和式的概念首先由Binet[1] 和 Cauchy [3]引入。自那以后,出版了大量关于积和式理论的研究工作。1978年, H. Minc [11]给出了关于积和式理论和应用的一些论述。自1980年以来,许多数学工作者研究了一些特殊半环上矩阵的积和式 (例如,参看[5, 7, 8, 9, 13, 16,18]).这些特殊半环包括了模糊代数,分配格和坡代数。

由上述可以看出,矩阵的行列式只能在交换环上定义,而积和式可以在一般交换半环上定义。那么,是否有一个方法可以将行列式与积和式统一起来呢? 本文将引入一般交换半环上矩阵的行列式(或称广义行列式),并讨论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行列式给出半环上矩阵的可逆条件,并在半环上建立Cramer法则.所得的主要结论推广了交换环上矩阵的行列式[10](特别是数域上矩阵的行列式),模糊矩阵的积和式[9,13],格矩阵的积和式[18]以及坡矩阵的积和式[8]中相应的结果。

二、基本概念与记号 定义1[6]. 一个代数系统 称为一个半环。如果 是一个交换幺半群(其恒等元为0), 是另一个幺半群(其恒等元为1);同时 ,均有 , 并且 . 设 是一个半环。 称为交换的,如果 ,均有 ;

称为一个零和自由半环[6],如果 ,由 可推出 .零和自由半环又称为反环[14,17]。 一个半环 称为加法幂 等的[6],如果 ,均有 。显然, 任何加法幂等半环是零和自由半环。 半环的例子是相当丰富的。例如,任何带有单位元的环都是半环,它不是零和自由的。特别地,我们所熟知的整数环,有理数域,实数域与复数域都是半环(实际上,它们都是特殊的环)。

又如,每一个布尔代数 ,模糊代数 ,每一个有界分配格 以及任何坡代数 都是半环[2](实际上,它们均为加法幂等半环,但它们不是环)。再如,max-plus 代数 和min-plus代数 都是交换半环,它们均为加法幂等半环[4, 19],但它们不是环。另外,所有非负实数组成之集对于普通的加法与乘法构成一个半环 称为非负实数半环。显然,非负实数半环既不是加法幂等半环也不是环。

设 是一个半环, 。 称为加法可逆 的,如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负元。 设 表示半环 中所有 加法可逆元构成的集合。 显然, 当且 仅当 是零和自由半环,而 当且 仅当 是一个环。 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表示 上所有 矩阵组成之集。 对于任意 用 表示 中 处的元素, 并记 的

转置为 . 设 , .定义 设 , 是一个交换半环, 表示 中所有偶置换构成的集合, 表示 中所有奇置换构成的集合。 定义 的 正行列式 和负行列式 如下

显然 。 当 是一个交换环时, 设 是一个半环, 上的一个映射 称为 上的一个 -函数如果对于任意 均有 显然

注1:任何半环 至少有一个 -函数,因为 上的恒等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 定义2. 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 一个 -函数, 。 定义 的 -行列式 如下 其中 是集合 中所有置换组成的集合, 表示置换 的逆序数。

定义为 是正整数。 ,所以 因为 注2: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此时 注3: 对于任何交换半环 ,恒等映射: 是 R上的一个 -函数。此时

三、基本结论 1. 定理1: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如果矩阵B是由A的某一行(或一列)乘以 中的一个元素 而得到,那么 1. 定理1: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如果矩阵B是由A的某一行(或一列)乘以 中的一个元素 而得到,那么 (2) 如果A的第i行(或第i列)是矩阵B的第i行(或第i列)与矩阵C的第i行(或第i列)的和,而它们其他的行(或列)都相同,那么

(3) (4) 如果矩阵B是由A交换两行(或两列)而得到,那么 (5) 如果A的某两行(或两列)相同,那么 (6) 如果矩阵B是由A的第i行乘以 中的 一个元素 加到A的第j行而得到, 那么 其中 表示由A的第i行代替A的第j行而得到的矩阵。

2.定理2:设 ,那么对于任何 这里 表示A中划去第i行第j行所得到的 阶矩阵。 3. 定理3:对于任何 ,存在 使得

4.定理4: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 ,那么对于任何 当且仅当 是一个 交换环并且对于任何 均有 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 定义 的 -伴随矩阵如下

5.定理5: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2) 6. 定理6: 对于任何 ,存在 ,使得 这里 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映射: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此时 由定理6,我们有

推论1: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对于任何 ,均有 7.定理7:对于任何 ,我们有 (1) 其中 表示由A的第i列代替A的第j列 而得到的矩阵。 (2)存在 ,使得

由定理7,我们有 推论2: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对于任何 ,均有 (1) (2)

四 、两个应用 1.交换半环上可逆矩阵的一个等价刻画。 设 是一个半环, 。 称为可逆的,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逆元,记为 设 是一个半环, 。 称为可逆的,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逆元,记为 设 , 称为可逆的, 如果存在 ,使得 。 称为 的逆矩阵,记为 。

定理8: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满足对于任意 ,均有 ,那么,对于任何 (1) 可逆当且仅当 在 中可逆并且对于任何 ,均有 在 中加法可逆。 (2) 可逆当且仅当 在 中可逆并且对于任何 ,均有 在 中加法可逆。 如果 可逆,那么

由定理8,我们有 推论3:如果 是一个交换环,那么对于任何 , 可逆当且仅当 在 中可逆,特别地,当 是一个域(数域)时, 可逆当且仅当 。如果 可逆,那么

2.交换半环上的Cramer法则 定理9:设 是一个交换半环, 是 上的一个 -函数满足对于任意 ,均有 , , 是 上的 维列向量。如果 可逆,那么矩阵方程 有唯一解 其中 , , 是由 中第 列用向量 代替所得到的矩阵。

由定理9,我们有 推论4:设 是一个交换环, , 是 上的 维列向量。如果 可逆,那么矩阵方程 有唯一解 其中 , , 是由 中第 列用向量 代替所得到的矩阵。

五、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统一了行列式与积和式,方法需要创新。 2.应用价值:在许多应用学科领域(例如:并行计算机系统、形式语言理论、最优化理论、自动化理论、离散动力系统、流程图模式分析以及开关电路分析等)涉及到的代数系统除了环(或域)之外,还涉及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半环,如布尔代数,模糊代数,分配格,坡代数格,max-plus 代数和min-plus代数以及非负实数半环等。

六、参考文献 3.教学参考:对于本科生,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J. P. M. Binet, Me moire sur un systµeme de formules analytiques, et leur application µa des considerations geometriques, J. Ec. Polyt.9 (1812)280-302 [2] Z. Q. Cao, K. H. Kim, F.W.Roush, Incline Algebra andApplications, John Wiley, New York, 1984

[3] A. L. Cauchy, Memoire sur les fonctions qui ne peuvent obtenir que deux valeurs egales et de signes contraires par suite des traspositions operees entre les variables qu'elles renferment, J. Ec. Polyt. 10(1812) 29-11220 [4] R. A. Cuninghame-Green, Minimax algebra, 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al Systems 166,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79 [5] J. S. Duan, The transitive closure, convergence of powers and adjoint of generalized fuzzy matric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45(2004)301-311

[6] J. S. Golan, Semiri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 [7] S. C. Han, H. X. Li, Invertible incline matrices and Cramer's rule over incline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389(2004)121-138 [8] Y. Huang, Y. J. Tan, A problem on incline matrices, J. of Fuzhou University 37(2009)12-18 (in Chinese) [9] J. B. Kim, A. Baartmans, N. S. Sahadin, Determinant theory for fuzzy matric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9(1989)349-356.

[10] B. R. Mcdonald, Linear Algebra over Commutative Rings,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1984. [11] H. Minc, Permanen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Massachusetts, U. S. A. 1978. [12] P. L. Poplin, R. E. Hartwig, Determinantal identities over commutative semiring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387(2004)99-132 [13] M. Z. Ragab, E. G. Emam, The determinant and adjoint of a square fuzzy matrix, Fuzzy Sets and Systems 61(1994)297-307

[14] Y. J. Tan, On invertible matrices over antirings,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423(2007)428-444 [15] Y. J. Tan, On invertible matrices over commutative semirings, Linear and Multilinear Algebra 61(2013)710-714 [16] Z. J. Tian, K. M. Yan, D. G. Li, H. Zhao, Determinant of matrices over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s, J. Gansu Univ. Technol. 28 (4) (2002) 115-118 (in Chinese)

[17] E. M. Vechtomov, Two general structure theorems on submodules, Abelian Groups and Modules (in Russion), Tomsk State University, Tomsk, No15(2000)17-23 [18] K. L. Zhang, Determinant theory for D01-lattice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62(1994)347-353 [19] U. Zimmermann, Linear and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in ordered algebraic structures, Annals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Vol. 10, North Holland, 1981.2

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