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第二版) 主讲教师:傅丰林 刘雪芳.
Advertisements

基本电路理论 第四章 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与网络定理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4年6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电路元件
电 路 基础.
2.6 节点电压法. 2.6 节点电压法 目的与要求 1.会对三节点电路用节点电压法分析 2.掌握弥尔曼定理.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1.9 支路电流法 上节课我们给大家讲了基尔霍夫定律,有了这个基础,再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复杂电路基本上就可以求解了。当然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很多,我们本节只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支路电流法。
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2017/4/1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3年7月.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一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的串联 电阻的并联 电阻的混联及Y—Δ等效变换
第三章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独立方程 3.2 支路分析法 3.3 节点分析法 3.4 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3.3 节点电压法 一、节点电压法 在具有n个节点的电路(模型)中,可以选其中一个节点作为参考点,其余(n-1)个节点的电位,称为节点电压。
电工基础 ——支路电流法.
介休市职业中学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项目3 分析直流电路.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节点分析法 一、节点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待求量列写方程。 R6 节点数 n = 4 R4 R5 R3 R1
项目二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时间:6次课,12学时).
合肥市职教中心 李劲松.
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 龚淑秋 制作.
第2章 电路分析方法 习题课.
电路总复习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第8章 相量法 第2章 电阻的等效变换 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电工基础 ——支路电流法.
单元一 电路的基本认识.
主 编:李 文 王庆良 副主编:孙全江 韦 宇 主 审:于昆伦
支路电流法.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第3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1 支路电流法 3.2 网孔电流法 3.3 节点电压法 3.4 回路分析法和割集分析法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分析电路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作为变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列方程,然后联立求解,得出各支路的电流值。 图示电路有三条支路,设三条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 、 节点的电流方程 : 节点a: 节点b: 这两个方程不独立,保留一个。
任务二 尔霍夫定律及支路电流法 主讲:XXXXX 电工基础.
第 二 讲.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群 傅扬烈 学期 淮海工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群.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群 傅扬烈 学期 淮海工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群.
项目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时间:4次课,8学时).
基本电路理论 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4年7月.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习题1.1: 一个四端元件的端子分别标为1、2、3、4。已知U12 =5V,U23 =-3V,U43 =6V。 (1)求U41 ;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 首 页 引言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3
1-16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4=1A,求各元件电压和吸收功率,并校验功率平衡。
第 1 章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路元件 1.电流、电压及参考方向 2.电功率与电能 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4.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5.电阻元件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3.3 支路法 总共方程数 2 b 1、概述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线性网络及电路模型.
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主讲 申春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电路基础(1) 课程简介.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电工教研室.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一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二节 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第三节 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电工电子技术 电子电路教研室.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xt4-1 circuit data 元件 支路 开始 终止 控制 元 件 元 件 类型 编号 结点 结点 支路 数 值 数 值 V R R
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 第二节 网孔电流法 第三节 节点电压法.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5电路的线图 回顾: + U1 - I1 - U4 + - U2 + I2 n · I4 I3 + U3 -
回顾: 支路法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 KCL: n-1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一章 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 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主要电路变量:电流i、电压u、电荷q、磁链ψ。 一、电流
线性网络及电路模型.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与说明 即 Σi=0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加深对参考方向的理解;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2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1.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1.4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5. 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 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7. 测试与练习

1.4 基尔霍夫定律 ( Kirchhoff’s Laws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KCL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KVL ) 它反映了电路中所有支路电压和电流的约束关系,是分析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与元件特性构成了电路分析的基础。 拓扑约束 元件约束 支路:单个或若干个二 端元件串联而成 节点:两条以上支路的交汇点 回路:若干条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在任何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流入)任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即 例: 令流出节点为“+” i1 i4 i2 i3 • –i1+i2–i3+i4=0 i1+i3=i2+i4 物理基础:电荷守恒,电流连续性。 i1+i2–10–(–12)=0  i2=1A 4–7–i1= 0  i1= –3A • 7A 4A i1 10A -12A i2

例: I1 + US1 R1 I4 _ US4 R4 I3 R3 R2 I2 电阻压降 电源压升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在任何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路径(按固定绕向),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即 例: I1 + US1 R1 I4 _ US4 R4 I3 R3 R2 I2 U3 U1 U2 U4 -U1-US1+U2+U3+U4+US4=0 电阻压降 电源压升 -U1+U2+U3+U4= US1 -US4 –R1I1–US1+R2I2–R3I3+R4I4+US4=0 –R1I1+R2I2–R3I3+R4I4=US1–US4

l2 l1 A B R2 I2 + U3 U1 U2 U4 US1 _ R3 R1 I3 I1 I4 _ R4 + US4 推论: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即 沿路径 l l2 l1 A B  求 UAB A R2 I2 + U3 U1 U2 U4 UAB (沿l1)=U2+U3 US1 _ UAB (沿l2)=Us1+U1-Us4-U4 R3 R1 I3 I1 I4 UAB (沿l1)=UAB (沿l2) 电位的单值性 B _ R4 + US4

KCL、KVL小结: (1) KCL是对支路电流的线性约束,KVL是对支路电压的线性约束。

4V 讨论题 I1 + - + I2 I3 1 1 1 3V - + 5V - 求:I1、I2 、I3 能否很快说出结果 ?

参考方向应用举例 解:Uad=U1-U2+U3 U1=Us1+I1×R1 =Us1+Is1× R1 =12+1×10=22 V 例1. 电路及参考方向如图,已知R1=R2=R3=10 ,Us1=Us2=Us3=12 V, Is1=1A, Is2=2A, Is3=3A, 求Uad。 电流为 0 电流为0 解:Uad=U1-U2+U3 U1=Us1+I1×R1 =Us1+Is1× R1 =12+1×10=22 V

U2 = I2×R2+Us2 =-Is2× R2 +Us2 =-2×10+12=-8 V U3 = Us3-I3×R3 = Us3-Is3×R3 = 12-3×10=-18 V Uad = U1-U2+U3 = 22-(-8) +(-18) = 12 V

含受控源电路计算 例2. 图示电路,已知Us=10V, R1=R2=R3=10, =10, 求R3上电压为多少? 解:控制变量 I= 受控电压源电压 I=10×1=10V R3上电压

例3. 图示电路,已知 Us=10V, R=10,当 =2,0,-2 时,求I1为多少? 解:I2= 当 =2 时, I1= 当 =0 时, I1= 当 =-2 时, I1= 特别当 =-1时, I1为无穷大,电路无解。

例4. 电路如图, 已知 求 和电压 。 解

例5. 电路如下图所示。当k=2时,求 i1= ? i2 2 3i2 + _ i1 3A 6 u1 ku1

? 例6. 电路如下图所示。当k=2时,求 I1= ? 2 2 + U1 + + kU1 6 3I2 3V _ I1 I2 可以写多少方程? 在哪里列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