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 世界秩序的重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第二節 冷戰時期的世界. 冷戰初期的世界 ( 一 ) 冷戰時代的來臨 1. 形成背景: 二次大戰後期,蘇聯共黨勢力大肆擴張 2. 美國的因應措施 A. 協助歐洲經濟復甦-馬歇爾計劃 (1947) B. 採圍堵政策: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1950 年,簡稱 NATO (軍事同盟組織)圍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dvertisements

第五課.
APEC組織架構圖 APEC經濟領袖會議 (AELM) 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 (ABAC) APEC年度部長會議 (AMM) 專業部長會議
組員:梁馨妮13號、許翰庭14號 陳香勻17號、黃薏靜25號 鄭紫君33號、羅文妤37號
探索世界歷史 5 2. 極權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D. 德國的納粹主義 1.
高中歷史 第四冊 4-1.
請抄筆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1939~1945 軸心國:德(希特勒)義(墨索里尼)日
第二篇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第三章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第一次柏林危機之背景分析.
P148.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B.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主要方法.
阿杜夫.希特拉.
花蓮縣稻香國民小學兩公約宣導簡報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二、蘇聯共產政權的發展 三、經濟大恐慌 四、歐洲極權政治的興起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
分題三 日本及東南亞的轉變與發展 第 6 章 東南亞的轉變 東南亞獨立運動的主要模式.
歷史報告 中國八年抗戰~ 班級:7年21班 組別:第五組 組員:21方奕中 25李治翰 27周政易 35陳致鋼 36陳英傑.
第 3 章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蘇聯共產政權的成立 經濟大恐慌 軍國主義的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聯合國的成立.
第五章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革命與建國 第二節 新文化與新思潮 第三節 從中原到臺灣.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學習重點: 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及華北 中國全面抗日 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國際關係
高中歷史 第四冊 3-1.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美國.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 緒 論 從兩次波斯灣戰爭到伊拉克內戰 緒 論 波斯灣地區已成火藥庫 恐怖組織大肆擴張 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與運用 回教世界反美反西方情緒 迅速擴散.
全民國防教育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防部.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戰敗 與 帝國覆亡 姓名:楊陳正廷 學號: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冷戰開始:與共產主義對抗—圍堵政策、聯合國、北約組織成立和韓戰
柬埔寨 U 王詩惠.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吳羽婷 森林系.
第2章 歐洲概述與歐洲西半部-南歐 ㄧ、歐洲概述 (一)位置與範圍:歐亞大陸西北側,濱大西 洋、北極海,緯度跨35°~71°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國際衝突與軍事力量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 教授.
世界兒童畫畫廊 目的: 學習欣賞世界各地不同的兒童畫作品 透過欣賞活動,學習不同的繪畫技巧 對象:中學班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苗栗縣后庄國民中小學兩公約宣導簡報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分題一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第 2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冷戰緩和 ( 年)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著名戰役 Famous Battles)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經濟學 學經濟.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人類的石油年代.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臺 灣 (民) 政 府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臺 灣 (民) 政 府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P106.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世界童子軍運動的宗旨: 培養健全的公民 四大目標: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臺灣政府 Taiwan Government 臺灣民政府官網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 世界秩序的重整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秩序的重整 學習重點 戰間期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 冷戰初期的世界 東亞世界的轉變

戰間期的發展 (一) 全球經濟大恐慌 1.背景:第一次大戰後,美國經濟一度繁榮 2.起因:美國提高關稅以保護國內工商業→ 各國分起效尤 2.起因:美國提高關稅以保護國內工商業→ 各國分起效尤 3.經過: A.起自:1929年10月紐約 華爾街股市狂瀉 B.現象:銀行倒閉、工廠停工、失業劇增 →迅速衝擊世界各地

排隊等候領取救濟品民眾 經濟大恐慌使許多國家 產生大規模失業的現象 ,領取救濟品的隊伍長 達數條街。 多蘿西‧蘭格(Dorothea Lange,1895-1965)攝, 1930年代

4.影響 A.各國政府權力隨之擴大 B.社會主義抬頭,左派勢力大增 a.蘇聯計劃經濟成功 b.第三國際在世界拓展版圖 C.右派勢力走向極端→義大利與德國 法西斯黨崛起→釀成世界大戰 D.促使日本加緊侵略中國→引發中 日 全面戰爭

(二) 義大利與德國極權政府的興起 1.義大利-法西斯黨 A.崛起背景:a.戰後經濟蕭條,社會動盪 b.共產黨趁機滲透,危害秩序 B.墨索里尼組「法西斯黨」 a.以恢復古羅馬光榮為號召 b.攻擊共產黨,恢復秩序 c.向羅馬進攻→取得政權 C.墨索里尼獨裁統治 a.一黨專政 b.經濟建設:尤以化學工業與航空工業 c.擴充軍備→對外擴張 獨裁主義興起(3’14)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資料館

法西斯黨的宣傳海報 墨索里尼以「恢復 古羅馬的光榮」為 號召,鼓勵人們從 事國家建設。

2. 德國-納粹黨 A. 崛起背景 a. 戰後經濟凋敝 b. 人民對政府接受《凡爾賽和約》不滿 c. 共產黨趁機暴動 B. 爭取人民支持 a 2.德國-納粹黨 A.崛起背景 a.戰後經濟凋敝 b.人民對政府接受《凡爾賽和約》不滿 c.共產黨趁機暴動 B.爭取人民支持 a.對內-撲滅共產黨,恢復秩序 b.對外-撕毀《凡爾賽和約》 C.取得政權:1933 a.利用經濟大恐慌 b.以選舉方式 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 (00’00)

墨索里尼與希特勒 墨索里尼(左)與希特勒(右)

E.1935年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 a.以「大砲重於奶油」為口號-重整軍備 b.發展國防工業 D.納粹政權-極權統治 a.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b.創「蓋世太保」 -監視全國軍民 c.種族歧視-屠殺猶太人 d.快速恢復經濟 E.1935年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 a.以「大砲重於奶油」為口號-重整軍備 b.發展國防工業 死亡的頭與頭骨和兩骨交叉圖形的象徵有些相似,經常被用作為蓋世太保的權威

1930年代反猶太主義的繪畫 此圖呈現德國兒童見猶太人師生被趕出校園而手舞足蹈的情景。 施特賴歇爾(Julius Streicher,1885-1946)繪

(三) 國際秩序的破壞 亞洲戰場與姑息主義(2’21) 1.日本-首先破壞世界和平 A.1931-發動「九一八事變」進占中國東北 B.1933-退出國聯 C.1937-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啟第二次 大戰亞洲戰場 2.義大利-進占東非 衣索比亞(1935-36) 3.德國-A.重整軍備,退出國聯 B.進占萊因非武裝區 C.1838 -兼併奧國 D.1939 -進兵捷克 E.1939 -進攻波蘭→開啟第二次大戰 歐洲戰場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資料館 德國進佔奧國、 侵略波蘭 (00’00)

4. 姑息退讓的「慕尼黑會議」- 1938年 A. 召開背景 a. 歐洲對軸心國採取綏靖政策 b. 美國外交孤立主義抬頭 B 4.姑息退讓的「慕尼黑會議」- 1938年 A.召開背景 a.歐洲對軸心國採取綏靖政策 b.美國外交孤立主義抬頭 B.目的:允德國占領蘇臺德區-以換取 和平 C.結果:德國吞併捷克

英國首相張伯倫 簽署「慕尼黑協定」 後,張伯倫宣稱: 「我們贏得了這一 代的和平。」 張伯倫以「英國財政大臣」的身分出現在1933年的《時代周刊》封面。

20~30年代美國的孤立主義 國內 A.保守的共和黨人哈定當選總統 B.提高關稅保護國內工商業→引發世界性 的經濟大恐慌 對外 A.未批准《凡爾賽和約》 B.拒絕加入國際聯盟 C.制定一系列的「中立法案」→助長 軸心國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 大戰爆發 1.始自: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英、法 對德宣戰 1.始自: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英、法 對德宣戰 2.經過: A.初期-德國占上風 a.以閃電戰術席捲歐陸 b.1940年8月開始轟炸英國 c.1941年突擊蘇俄 d.美國開始援助同盟國-1941年3月通過 「租借法案」

二次大戰中的德國戰車 德國戰車為閃電戰術的得力武器之一

B. 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 a. 起因:日本突襲美國 太平洋海軍基地 珍珠港 b B.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 a.起因:日本突襲美國 太平洋海軍基地 珍珠港 b.結果:(a)美國對日、義、德宣戰 (b)中國也向德、義、日宣戰 c.意義:(a)亞洲與歐洲戰場合而為一 (b)中、美、英、蘇結盟 (c)同盟國開始反敗為勝 珍珠港遭到突襲 (00’00)

遭受突襲的珍珠港

遭受轟炸的空軍基地

(二) 盟軍反攻勝利 1.展開反攻:1942年年底 A.美、英聯軍登陸北非- B.蘇俄突圍史達林格勒 C.中國派遠征軍入緬甸作戰-阻止日軍 進攻印度 2. 1943年進攻義大利 A.墨索里尼下臺,被吊死 B.義大利投降 史達林格勒淪陷 (00’00)

大戰期間,蘇俄的宣傳海報 「祖國——母親在召喚!」這是二戰期間蘇聯最有影響力的海報之一。它號召蘇聯廣大青壯年們拿起武器,奔赴前線抗擊德軍的入侵。

3.1944年6月開闢「第二戰場」登陸諾曼第 -向德國反攻: A.希特勒自殺 B.德國投降 4.太平洋反攻 A.麥克阿瑟逐一收復各島,逼近日本本土 B.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以原子彈結束戰爭 a. 8月6日-廣島,8月9日-長崎 b.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占領中國 東北 c. 日本 裕仁天皇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d. 日本9月2日正式簽約投降 諾曼第登陸 (00’00) 原子彈在廣島爆炸 (00’00)

艾森豪向101空降師宣布諾曼第登陸計畫 在傘兵執行任務前,艾森豪將軍 對他們發表簡短的演說。一名士 兵對他說:「將軍,請不要擔心 ,我們會替你完成任務。」

(二) 戰時國際會議 較具關鍵性的會議 A.開羅會議:1943年 B.雅爾達會議:1945年 C.波茨坦會議:1945年

開羅會議 與會三國元首:A.美國總統-羅斯福 B.英國首相-邱吉爾 C.中國代表-蔣中正 討論內容:東亞問題

開羅會議的三巨頭

「開羅宣言」的傳單 此為美軍於太平洋戰爭末期 空投至臺灣的傳單,對日本 統治下臺灣人民進行心理戰。

雅爾達會議 與會三國元首:A.美國總統-羅斯福 B.英國首相-邱吉爾 C.蘇聯領袖-史達林 會中決定: A.德國須無條件投降,由四國分區占領 B.決定波蘭新疆界 C.東歐各國收復交給俄軍辦理 D.俄須在對德勝利後三個月對日宣戰 遺憾:中國權利遭出賣,並造成戰後 共產勢力的擴張 雅爾達會議 (00’00)

雅爾達會議的三巨頭

波茨坦會議 參加國:美、英、蘇 會中決定: A.再次肯定雅爾達會議中四國分區占領 德國及柏林 B.決定由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宣言〉 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四國分占德國

(四) 聯合國的建立-UN 1.召開舊金山籌備會議:1945年夏 A.通過〈聯合國憲章〉 B.永久會址-美國 紐約 2.目標: A.制止一切侵略行為,以維持國際和平安全 B.以民族平等與人民自決來增進各民族友誼 C.經由國際合作處理世界性問題 D.促進人類對人性尊嚴、自由人權的重視 3.會員國:1946年/51國→2006年/192國

聯合國成立之意旨在於維護世界和平,必要時 聯合國組成的軍隊 聯合國成立之意旨在於維護世界和平,必要時 可調動成員國之軍隊來解決國際紛爭。

4.重要機構

冷戰初期的世界 (一) 冷戰時代的來臨 1.形成背景:二次大戰後期,蘇聯共黨勢力 大肆擴張 1.形成背景:二次大戰後期,蘇聯共黨勢力 大肆擴張 2.美國的因應措施 A.協助歐洲經濟復甦-馬歇爾計劃(1947) B.採圍堵政策: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0年,簡稱NATO 3.蘇聯對抗:1955年聯合東歐共產國家組 華沙公約組織→對立形成

馬歇爾計畫宣傳海報 在「高蹺」(指馬歇爾 計劃)的協助下,婦女 ( 指歐洲 ) 得以摘到甜 美的葡萄(指較好的生 活水準)。

歐洲眾多宣傳馬歇爾計畫海報之一 馬歇爾計畫使西歐經濟逐漸穩定

4.美、蘇兩極化對抗 A.兩大陣營對立 a.民主國家-以美國為首 b.共產國家-以蘇聯為首 B.對立方式 a.政治、軍事衝突 b.經濟競爭、外交政策 c.軍武整備、核子武器競賽 C.國際間仍有局部性戰爭:a.韓戰 b.越戰

美 蘇兩國的軍事支出

在歐 美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的對立

(二) 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 1.新興國家 A.民族獨立運動蓬勃興起之因 a.反殖民運動形成一股浪潮 b.英、法等殖民帝國在戰後勢力衰落 B.獨立方式: a.經由聯合國協助-利比亞 b.透過和平談判-菲律賓 c.採取武裝革命-印尼 印度和巴基斯坦 獲得獨立 (00’00)

蘇卡諾宣布獨立 印尼原屬荷蘭殖民地,在蘇卡諾 領導下驅逐荷蘭人,最後經聯合 國的調解,荷蘭才停戰撤兵,並 承認印尼的獨立。 1949年蘇卡諾 對民眾宣布終於獨立。

二次大戰後的亞洲新興國家

2. 第三世界 A. 召開「亞非會議」-1955年 a. 以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之經濟 低度開發國家為主 b 2.第三世界 A.召開「亞非會議」-1955年 a.以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之經濟 低度開發國家為主 b.有別於資本主義國家或共產國家 c.在聯合國形成一股力量,迫使已 開發國家給予支援 B.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960

二次大戰後的非洲新興國家

(三) 區域統合的進展 1.統合背景: A.位在統一地理區域的國家 B.或因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 C.或有共同的利害關係 2.歐洲的區域統合: C.歐洲聯盟:1993-簡稱EU a.2002年-已啟用歐元 b.2007年-已有27個會員國 馬斯垂克條約 (00’00)

3.其他各州的區域統合 A.美洲國家組織-OAS / 1948年 B.東南亞國協-ASEAN ◎1989年召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C.非洲團結組織-OAU / 1963年 D.阿拉伯聯盟-LAS / 1945年 a.促進軍事與經濟合作 b.聯合排斥以色列

亞太經合會會員國

東亞世界的轉變 (一) 日本的經濟復甦 1.經濟復興時期:1945~1955年 A.美國協助推動經濟「民主化」 B.韓戰使日本成美軍緊急軍需品供應地 -使日本經濟復甦,有能力進一步投資 2.邁入經濟成長期:1955~1970年 A.開始投資海外 B.產業技術革新-帶動工業發展 C.美國持續成長-有助日本貿易拓展

日本的工業生產指數(以二次大戰前為基期) 資料來源:小林義雄,戰後日本經濟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二) 韓戰與東亞情勢 1.韓戰 (1950~1953) A.朝鮮分裂-1948 a.南韓-大韓民國/李承晚 b.北韓-朝鮮人民共和國/金日成 B.韓戰爆發 a.1950年北韓在蘇聯策劃下攻打南韓 b.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武力制裁案-派 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 c.中共參戰-派志願軍「抗美援朝」 d.1953年簽停戰協定 C.反共主義成美國政治主流 韓戰爆發 (00’00)

2. 韓戰對東亞情勢產生的影響 A. 激勵了中國的民族主義 B. 中. 蘇關係更加密切-1952年起蘇聯 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工業建設 C 2.韓戰對東亞情勢產生的影響 A.激勵了中國的民族主義 B.中.蘇關係更加密切-1952年起蘇聯 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工業建設 C.美國體會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將臺灣納入防禦體系 D.使美國重新評估日本的戰略位置- a.1951年簽《美日安全協定》 b.原來的保安部隊改為自衛隊→ 日本自衛武力隨之擴充

北韓共軍與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