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染色体 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性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haploid),体细胞为2倍体(diploid),还有一些物种的染色体成倍增加成为4n、6n、8n等,称为多倍体。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并非都是2倍体,如大鼠肝细胞有4n、8n、16n等多倍体细胞,果蝇卵巢滋养细胞表现为2n、4n、8n、16n、32n、64n、128n等不同倍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端粒与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解读 李苗 “ 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 的传递 正阳县实验中学 马国宏 1 、什么叫 “ 遗传 ” ?什么叫 “ 变异 ” ? 2 、生物的性状包括哪几方面? 3 、什么叫 “ 相对性状 ” ? 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什么 来实现的? 5 、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是否 受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时 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分析基因传递过程 苏科版生物新课标实验教材八下. 1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 、 和 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做 。 2 、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称为生物体的 ,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 。 你能举例吗 ? 形态 生理功能 结构 生物的遗传 相对性状.
第 二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主讲:广州市玉岩中学 杨美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李伟. 对象 : 时期 : 特点 : 结果 :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 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 分裂两次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十一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遗传学实验之—— 染色体组型分析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高二生物组 张新有 QQ: (版权所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一课时) 二中 锋.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的增殖 元济高级中学 李 湘.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 细胞增殖.
1.4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指亲代细胞分裂完成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鼠和象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细胞大小基本一致
减数分裂 和 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 五 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 2 节 染 色 体 变 异 滁州市 滁州中学 晋元生.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5章 第2节染色体变异 授课班级:高二(4)班 授课老师:肖 杨 武.
减数分裂.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高三备课组(2011届)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二节 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学说.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一课时 金塘中学:张仕男.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2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自学) 第二节 染色体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第四节 染色体周史(自学)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旧知回顾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缺失、增加、移接、颠倒 染色体变异 个别染色体增减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 细胞 第二节 细胞分裂 第三节 染色体周史 第四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滨州医学院 遗传学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第三节 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四节 细胞 的减数分裂
第二单元 第一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The regular mechanism of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专题1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第三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和类 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 特点及其遗传学意义;遗传的染 色体学说。 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 第二节、分子杂交及相关技术 第三节、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节、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四节、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四专题 遗传物质和遗传病 阅读材料 温州中学白荣宣.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11.3 分子伴侣(chaperones) 分子伴侣的发现及种类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 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扰乱了遗传物质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平衡,使细胞的遗传功能受到影响而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害,是染色体病形成的基础。造成染色体畸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可由电离辐射、诱变剂等理化因素和病毒等生物因素诱发产生。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实验十 染色体C-显带技术.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概念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核及染色体特征 ●减数分裂特点 ●脊椎动物配子发生过程 ●植物小孢子形成过程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染色体 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性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haploid),体细胞为2倍体(diploid),还有一些物种的染色体成倍增加成为4n、6n、8n等,称为多倍体。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并非都是2倍体,如大鼠肝细胞有4n、8n、16n等多倍体细胞,果蝇卵巢滋养细胞表现为2n、4n、8n、16n、32n、64n、128n等不同倍性。 染色体的数目因物种而异,如人类2n=46,黑猩猩2n=48,果蝇2n=8,家蚕2n=56,小麦2n=42,。在植物中染色体最少的仅2对染色体,最多的物种可达400-600对。在动物中染色体最少的是一种介壳虫的雄虫仅有两条染色体,而另一极端是一种灰蝶有217-223对染色体。

染色体 (Chromosome) 姊妹染色单体 (Sister chromatid)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中着丝粒染色体 (Metacentric chromosome)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Aro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 (Telocentric chromosome) 染色体的各部分名称

根据着丝粒位置进行的染色体分类图示

1、着丝粒与动粒(也称着丝点,kenetoche) 着丝粒和动粒(着丝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中期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后者指主缢痕处两个染色单体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它与仿锤丝微管相接触。 着丝粒含3个结构域,即:动粒结构域(kinetochore domain)、中央结构域(central domain)和配对结构域(paring domain)。 动粒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的表面,由外板(outer plate)、内板(inner plate)、中间区(interzone)和围绕外层的纤维冠(fibrous corona)。内外板的电子密度高,中间区电子密度低。内板与中央结构域的着丝粒异染色质结合,外板与微管纤维结合,纤维冠上结合有马达蛋白。。

中央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结构域的下方,是着丝粒区的主体,由高度串联重复的α卫星DNA构成,重复单位171bp,重复2000-3000次,表现为异染色质特性。 配对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结构的内层,中期两条染色单体在此处相互连结,在此区域发现有两类蛋白,一类为内着丝粒蛋白INCENP(inner centromere protein),另一类为染色单体连接蛋白CLIP(chromatid linking protein). 对着丝粒蛋白主要是使用ACA来研究的。ACA是从CREST 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分离出来的抗着丝粒蛋白的抗体(anticentromere antibodies)。用ACAs发现鉴定出来的CENP主要有6种,即:CENP-A至F,它们都能与一个17bp的DNA模式特异结合,与细胞的分裂及调控密切相关,进化上非常保守。

着丝粒结构区域组织

着丝粒的3个结构域

着丝点结构域

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着丝粒卫星DNA

2、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着丝粒,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一般动植物的染色体具有一个位置固定的着丝粒(localized contromere),有些生物整个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活性,称为全着丝粒(holocentromere)如:如蛔虫、线虫、蝶、蛾、蚜虫等。 3、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 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第二个呈浅缢缩的部分称次缢痕,次缢痕的位置相对稳定,数目、位置和大小是鉴定染色体个别性的一个显著特征。 4、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s, NORs) 核糖体RNA基因(5SrRNA基因除外)所在的区域。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

5、随体(satellite) 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随体称为端随体,位于两个次缢痕中间的称中间随体。 6、端粒(telomere) 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作用是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个体性(用X射线将染色体打断,不具端粒的染色体末端有粘性,会与其它片段相连或两端相连而成环状)。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哺乳类的序列为GGGTTA,500-3000次重复。

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端粒和端粒序列

二、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 为确保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遗传,染色体具有3个基本元素,即:自主复制序列(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DNA sequence, ARS)、着丝粒序列(centromere DNA sequence,CEN) 和端粒序列(telomere DNA sequence,TEL) 。 1、自主复制序列( ARS) 是DNA复制的起点,酵母基因组含200-400个ARS,大多数具有一个11-14 bp,富含AT的共有序列(ARS consensus sequence, ACS)。含有这一序列的质粒能高效转化宿主细胞,并能在细胞中独立于宿主染色体存在。

2、着丝粒序列(CEN) 不同来源的CEN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两个彼此相邻的核心区,一个是80-90 bp的AT区,另一个是11 bp的保守区。CEN由大量串联的重复序列组成,如α卫星DNA,其功能是参与形成着丝粒,使细胞分裂中染色体能够准确地分离. 3、端粒序列(TEL) 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由长5-10 bp的重复单位串联而成,人的重复序列为GGGTTA。真核细胞染色体端粒的重复序列不是染色体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而是由端粒酶(telomerase)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末端。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以物种专一的内在RNA为模板,把合成DNA的添加到染色体的3‘端。

端粒序列和端粒酶

端粒起到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复制和基因DNA不同,每复制一次减少50-100 bp,正常体细胞染色体缺乏端粒酶活性,故随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随之衰老。人的生殖细胞和部分干细胞染色体具有端粒酶活性,所以人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末端比体细胞染色体末端长几千个bp。肿瘤细胞和永生细胞系具有端粒酶的活性。 1983年,A. W. Murray等人首次成功构建了包括ARS、CEN、TEL和外源DNA,总长度为55kb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YAC)。YAC可用于转基因和构建基因文库,容纳插入片段的能力远高于质粒。

染色体的三种基本序列

三、核型与染色体显带 对人类到底有多少条染色体这样的问题一直争论到1956年才得以确认,主要归功于5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低渗处理,压片技术以及秋水仙处理和细胞培养技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各种染色体分带技术,使染色体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为人类遗传病的鉴定,物种的亲缘关系与进化研究、遗传育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核型(karyotype) 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如果将成对的染色体按形状、大小依顺序排列起来叫核型图(karyogram),而染色体组型(idiogram)通常指核型的模式图,代表一个物种染色体的模式特征。核型分析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机制、物种亲缘关系与进化、远源杂种的鉴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蝉的有丝分裂核型

染色体显带技术: 是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用染料对染色体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于1968年由瑞典人Casperson首先建立。显带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生的染色带分布在整个染色体的长度上,如:G、Q和R带,另一类是局部性的显带,它只能使少数特定的区域显带,如C、Cd、T和N带。 Q带:喹丫因染色后,紫外照射下的明暗带(富含AT的明带,富含GC的暗带);G带:Giemsa染料染色后所呈现的染色体区带;R带:是中期染色体经碱性磷酸盐处理,丫啶橙或Giemsa染色后所呈现的带型,一般与G带正好相反;C带:显示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及它染色体区段的异染色质。T带:是染色体端粒部位经丫啶橙染色后呈现的区带;N带:Ag-As染色,主要染核仁组织者区域的酸性蛋白。 1975年建立了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 染色体微切割和分子克隆技术。

正常男人染色体显带核型

人类G带核型(显示染色体上富含AT的序列)

人类Q核型(Q带与G带相似)

人类带C核型(显示着丝粒异染色质)

人类染色体组型和带型

四、巨大染色体 1.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 1881年意大利的Balbiani发现双翅目摇蚊幼虫的唾腺细胞的具有如下特点:①体积巨大,染色体比其它体细胞染色体长100-200倍,体积大1000-2000倍。②多线性,每条多线染色体由500-4000条解旋的染色体合并在一起形成。③体细胞联会,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并合并成一个染色体。④横带纹,染色后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纹。⑤膨突和环,在幼虫发育的某个阶段,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区疏松膨大,形成膨突(puff),或巴氏环(Balbiani ring)。用H3-TdR处理细胞,发现膨突被标记,说明膨突是基因活跃转录的形态学标志。 多线染色体是由于核内有丝分裂的结果,即染色体多次复制而不分离的结果。

果蝇的多腺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带和胀泡形成示意图

2.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 1882年Flemming首次报道,这种染色体最早发现于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双线期。由于染色体主轴两侧有侧环,状如灯刷,故名灯刷染色体。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在交叉处结合,每条同源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轴上有一些染色粒,代表染色质紧密螺旋化的部位。同时两条染色单体向两边伸出许多侧环,一个平均大小的环约含100 bp DNA,两栖类一套灯刷染色体大约有一万个侧环。 灯刷染色体中大部分DNA以染色粒形式存在,没有转录活性。侧环是RNA活跃转录的区域,一个侧环是一个转录单位或几个转录单位的组合,侧环的粗细与转录状态有关。

灯刷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