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教学难点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Advertisements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党的会议 全国代表大会 1 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召开一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 党的十八大 ”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2 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简称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
总量核算:围绕GDP的是是非非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石良平教授 2015年9月5日 1.
学科:思想品德 九年级 教科版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单位:覃塘区东龙初中 周志宾.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及展望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焦方义 2007年11月25日
经济与税收形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陈 少 强.
C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考真题回放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优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主讲:付丁丁.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本单元主要阐明了为什么要生产,靠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所以复习此课时必须把握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就业的关系,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小微企业的经营与作用。从整个教材看,必须认识消费与收入分配,消费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政府财政支持“三农”和扶贫开发的政策与措施
102年10月 公共債務法 講師:財政部國庫署 林組長達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齐鲁大地 人杰地灵 2011能力备考 2011年基本能力备考.
第八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總產出.
Associate professor: Liu Hailan 刘海澜
微山县干部学习会讲课提纲 区域经济 转型发展与全民创业 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 顾 品 教授.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原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2012年6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落实全会精神 推动创新发展 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 沈立群.
统计为您服务 走近珠海住户调查 第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
1994年,94岁的冰心毅然说:“我要写一部甲午战争大作。”老人多次提笔,可是,竟然一字没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目 录 课时1 神奇的货币  课时2 多变的价格 课时3 多彩的消费.
中信证劵的价值评估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思辨 —学习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时政热点专题 授 课 时 间 :8 课 时.
工 资 把工资问题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一看, 会是怎样? 配乐: 樱桃树下 摘自刘植荣的文章《世界工资研究》   请点击鼠标观看.
第四章 市场与行业分析.
宏观经济学 周 军 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年.
能源统计知识介绍 山东省节能监察总队 高会见.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一、国民经济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两大体系 三、主要经济指标.
如何打造学习型团队 主讲:詹琼然 选送单位: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院 0903NX《中国医院内训师高级研修班》学员.
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上海杉达学院.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关键词汇 教学目标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复习回顾 1.我国之所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是由我国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低决定的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金融转型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013年7月19日 昆明 保险与风险管理年会.
谈“十七大精神与 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党总支书记 吴旭红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 11 章 總體經濟的度量 本章內容要點 利用循環流程圖來瞭解總體經濟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衡量物價水準的指標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hapter 2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2.1 何谓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具体界定:
本 节 目 录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工业化阶段 三、高效的益综合发展阶段 四、课堂巩固.
宏观经济学 叶红雨.
中国财政支出 庄志辉 赖灿荣
單元 1 生活素質概論.
第1章 國民收入(I).
第 21 章 所得與支出的均衡 本章內容要點 固定價格分析 有效需求的觀念 各項支出與所得的關係 均衡所得的求導
经济学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下篇 宏观经济学 编辑:石福刚 甘肃联合大学经管学院.
日本總體經濟 指導老師 許淑媖 國企三甲 余孟雪.
学 校:兰州大学 主 讲:王学俭 教 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國中公民 國民所得的概念.
國民所得統計與經濟結構 國民所得會計:產出、所得與支出的測量 國內生產毛額 儲蓄與財富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物價指數與通貨膨脹 利率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國民所得衡量 與綠色國民所得.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吴勇民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东南亚各国国旗.
宏观经济学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作者:于姗姗 单位:辽东学院 教学课程:宏观经济学 适用对象:经济类本科.
第九章 宏观经济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循环模型 第二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述析 本章小结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駕訓班訓練費 成本項目及計算公式表檢討 委外研究案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本章內容 國民所得與循環流程圖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三種計算方法 台灣的國民所得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教学难点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第四节 宏观经济均衡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GNP→GDP),主要掌握国民收入的衡量及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关系,与之相关一系列其他主要变量;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均衡。 教学难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测算及其他指标的关系。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 收入、支出循环流动图 GDP的核算 什么是GDP 用总支出衡量的方法 用总收入衡量的方法

一、简单的收入和支出循环流动图 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C+G+NX C 产品市场 G 外 国 经 济 政 府 T NX 企 业 金融市场 家 庭 I S 要素市场 Y Y 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模型假定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共有4个经济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经济)和3个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从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图可以看出: ①在要素市场上,家庭→企业(劳动)→报酬(国民收入y); ②在产品市场,家庭收入→企业购买商品→家庭消费支出(C);

③在金融市场上,除了家庭消费外,收入→储蓄(S)→投资支口(I); ④家庭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政府税收(利息税)T→在本产品市场采购→政府购买支出(G); ⑤在开放经济条件,进出口贸易频繁不断,产生对外贸易,用净出口NX。 这样,经济就分别完成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商品的流动以及货币的流动的循环。

什么是GDP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1)最终产品和增加值: 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不直接用消费。如:汽车零部件。最终产品和服务指那些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产品及服务,直接进入最终使用过程。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GDP也可表示为一定时刻内经济中的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在实践中,通过增值计算法来避免重复计算,即:在制造某一产品的每一个阶段,仅把在那一个制造阶段上产品所增加的价值计入GDP。

什么是GDP (2)本期产出:GDP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的服务的价值构成,因此,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当前又重复交易的产品。例如,新建成的楼盘被计入当年GDP;如这一楼盘在第二年被销售,则计入该年份GDP的是房屋销售人员的劳动而不是这个楼盘本身。 (3)市场价格:市场价格衡量了人们愿意为不同物品支付的量,反映了这些物品的价值,因此,GDP以市场价格作为衡量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使得不同物品可以相加为一个经济获得价值的衡量指标。

2、GDP的测算。 ①从收入的角度,GDP是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的总和,即        y=C+S+T+Kr T代表政府净收入,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ep对外国遭受灾害的救济性捐款 ②从支出角度,GDP又是指购买企业利用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Y=C+I+G+(x-m)

二、用总支出衡量的方法 1、消费支出(Consume)是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是一个国家总需求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耐用消费品支出 如:汽车、TV、冰箱等 消费支出 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如:食品、衣服、燃料等 对服务的支出 如:理发、医疗、保险等

2、投出支出(Invest) 投资支出 固定投资 存货投资 指购买新增资本品的支出 指企业中没有卖掉的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企业购买机器设备 购买厂房 固定投资 存货投资 指购买新增资本品的支出 投资支出 指企业中没有卖掉的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注意:政府购买只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中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就不计入GDP,如:政府发放救济金。 3、政府购买(Government) 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如 国防上的支出; 修建路桥的支出; 提供警察、法院等服务支出。 注意:政府购买只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中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就不计入GDP,如:政府发放救济金。

4、净出口(NX) 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

三、用总收入衡量的方法 GNP国民原则 GNP国土原则 居住在本国领域的本国公民 暂时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 常年居住在本国但又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公民

GD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GNP=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外国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增加的产值,即 NNP=GDP—折旧

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总和。 NI=NNP-间接税 =劳动收入+所有者收入+租金收入 +企业利润+净利息

劳动收入:工资、薪金以及佣金、红利和实物工资等,雇主向政府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雇主向私人机构缴纳的养老金、卫生与福利基金等。 所有者收入:非公司制小企业的收入,以及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 租金收入:个人财产出租所得到的收入,如出租土地、房屋等。 企业利润:指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扣除工资,租金以及其他成本项目后的利润。 净利息:指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净利息。

4、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是指个人在一年内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利息和股息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等。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

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 5、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en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

四、GDP衡量中的相关问题 1、增加价值法 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不直接用消费。如:汽车零部件。 最终产品和服务指那些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产品及服务,直接进入最终使用过程。 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GDP也可表示为一定时刻内经济中的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2、本期产出:GDP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的服务的价值构成,因此,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当前又重复交易的产品。

(1)地下经济,地下经济是指为了逃避政府管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如: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下工厂的生产、黑市交易、毒品生产与贩卖、秘密军火交易,走私等非法活动。另外,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偷税漏税,不向政府上报,隐瞒财产等违法现象。 (2)非市场经济活动,是那些公开的但没有市场交易行为经济活动。如:自给性生产与服务,物物交换,家务活动等。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产量和价格的变化。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产量和价格的变化。 实际GDP:只反映产量的变动,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

二、价格指数 1、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通过抽样调查,选择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若假定经济中只生产A、B两种产品,

三、失业的计量 (1)劳动力人口=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在人口总数中,只有一部分是劳动力。①军人;②在校学生;③退休和丧失劳动力能力、服刑犯人等;④不愿工作的人员;⑤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小时的人员除外,其余称为劳动力人口。 (2)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

(3)失业率 失业的界定三条标准: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 100% ①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 ②当前准备工作; ③正在寻找工作。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 100%

四、奥肯定律 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即失业数每上升1%,GDP增长率下降2%,反之则反是。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一、国民收入的生产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一、国民收入的生产 1、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两个因素: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2、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不变 如: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规模 报酬不变的性质。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1、企业的生产函数: 收益: 成本: C=WL+rk 则: 根据此函数可知,企业利润由产品价格P,要素价格w和r,以及要素投入量L和K共同决定。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称为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y F(R,L) O L 边际产量递减

3、利润最大化 令: 则: 而 得出: 即 即: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劳动的边际产量 等于实际工资。

从结论可以看出,如果 企业应该增加雇佣工人的数量; 如果 企业应该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 所以,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假定,劳动的总供给基固定不变,则劳动的S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D=MPL L L 劳动市场均衡

令: 得到: 其中: 最大条件为: 即 也就是: 资本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实际租用价格。 结论:如果 增加资本使用量; 如果 减少资本使用量。 由于资本边际产量递减,企业的资本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的倾斜的曲线。

假定:资本的总供给量不变,资本的总供给曲线S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D=MPK k 资本市场的均衡

4 结论: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两种要素都会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得到报酬,工人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的实际租用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因此,总的工资收入是MPL×L,而总的资本收入是MPK×K。 那么: 则有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等于零,这一规律称为欧拉定理。 则:

三、国民收入的消费 在封闭经济中,实际GPD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 Y=C+I+G

1、消费 ①影响消费的因素,如:传统习惯,兴趣爱好,攀比心理,年龄及气候等,最主要是收入水平。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也就越高。 ②消费函数: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T 那么,消费函数 C=C(y-T)

如果消费函数是线性的,则为C = a+b(y-T) 其中a、b都是大于零的参数,a为自发性消费,是指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消费。如基本的食品、衣服、住房等, b(y-T)为派生消费,是指由收入增加而导致的消费,随着一国收入增加,由收入派生的消费也会增加,b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1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③消费函数图形描述 C C=a+b(y-T) MPC a 1 自生消费 y-T

2、投资 ①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实际上是投资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低,投资成本越低,投资需求越大,反之亦然。I=I(r)Ir投资函数表示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需求不断下降。

②投资函数 表示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需求不断下降。 r I=I(r) I 投资函数

3、政府购买 G=T 预算平衡 G>T 预算赤字 G<T 预算盈余

第四节 宏观经济均衡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 1、总需求与总供函数 总需求函数 总供给函数

2、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从该式可以看出,通过调整实际利率r,可以使总需求发生变动,从而使总需求与潜在国民收入水平相等。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实际利率水平被称为均衡利率。

二、金融市场的均衡 1.国民储蓄,是总收入扣除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余的部分,即 Y-C-G=I 国民储蓄分为两部分: Y-C-G=(Y-T-C)+(T-G) 其中, Y-T-C为私人储蓄,T—G为公共储蓄 将已知各项条件与国民收入恒等式 则有

其中: 可以视为可贷资金的供给,投资是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由实际利率决定,因此 资金的需求也就由实际利率决定。 2.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根据上式可以得出 其中: 可以视为可贷资金的供给,投资是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由实际利率决定,因此 资金的需求也就由实际利率决定。 s r r* I(r) O IS

三、财政政策的作用 在前面所讲内容里,认为国民收入模型中G和T是外生的,且不变的,那么,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改变G和T,从而使宏观经济的均衡点发生移动,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1.政府购买的变动 ①从产品市场角度看,从公式 而 不变—→ 提高,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增加的购买正好等于企业减少的投资,即政府购买“挤出”了投资。 ②从金融市场角度看,政府购买的增加减少了公共储蓄,由于私人储蓄保持不变,从而总的国民储蓄降低了如图:

r s2 s1 r2 r1 I(r) 扩张性政策 I.S

反之,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减少时,国民储蓄会上升,如图: r s2 s1 r2 r1 I(r) 紧缩性政策 I.S

2.税收变动 ①从产品市场角度看 而可支配收入上升 增加, 不变情况下 上升。 ②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同政府购买情况

四、投资需求的变动 1、假定S既定不变,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 投资需求上升,如图 r2 r1 投资需求的增加:储蓄不变 S B I2 A I.S 投资需求的增加:储蓄不变

2、假定S不是既定的,而是向上倾斜的,即假定随着利率的上升,储蓄的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从而能得到一条向上倾斜的储蓄曲线。 r S r2 B A r1 I2 I1 IS I1 I2 投资需求的增加:储蓄变动

复习思考题: 1、试述GNP、GDP、NNP、NI、PI、DPI之间的关系。 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使用实际GDP进行比较 3、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完全竞争企业怎样来决定它对生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