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病案导入 病人李某,女, 38 岁,持续高热一周,体温持 续在 39.0~40.0 ℃,以发热待查于上午 8 时入院。入 院时体温 40 ℃,脉搏 110 次 / 分钟,呼吸 28 次 / 分钟, 血压 120/80 mmHg,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 食欲不振。 请问:根据病人情况需做哪些护理措施?
Advertisements

1 李世骐教授主讲 泌尿系统疾病. 2 肾脏的一般结构: 肾单位: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血管球) 肾球囊 (脏层囊腔,壁层) 近端小管 曲部 (近曲小管) 直部 (降支粗部) 细管 降起细部 升支细部 远端小管 直部(升支粗部) 致密斑 曲部 (远曲小管) 髓拌降支.
肾病综合征 附属二院内科. 诊断标准 ①尿蛋白 >3.5g/d ②血浆白蛋白低于 30g/L ③水肿 ④血脂升高 其中①②为必备条件.
第九章 酸碱平衡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一节 酸碱物质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目的 : 掌握尿的生成 掌握运动对尿的影响.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肾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器 官之一 生理功能:  排出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 保持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钠、钾、碳酸 氢盐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维持酸.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尿毒症 4 目 录.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 张明.
2 、这些废物怎样排 出? 1 、人的生命活动能产 生哪些废物? 思考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呼气呼气 排汗排尿排汗排尿 粪便 排便.
-1-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学习要求 1. 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2. 熟悉机体的排泄途径 ;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 3. 其余均为了解内容 ; 相关中医内容结合其他课程自学。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nal Insufficiency(RI) Renal failure(RF)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第 十 章 泌 尿 系 统.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组织胚胎学 (第二十七讲) 学 时:48 主讲人 姜文华.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第六章 泌尿系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高血压健康宣教 神经内科.
水 肿 (Edema) 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肾功能不全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第17章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统.
利尿药及脱水药.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水 肿.
Chapter 8. Excretion of kidney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观察与思考 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 泄。 废物 粪便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三章 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项目九 汽车维修服务核心流程.
肾功能实验室检验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检验系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倪培华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刘 靖 生理病生教研室.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水 肿.
第17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第七章 肾脏机能 学习目标: 1、掌握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 2、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3、熟悉肾脏在调节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九章 泌尿系统 诸世居.
工作任务23 冷却系结构 工作任务24 发动机防冻液相关知识 工作任务25 冷却系的检修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的环节。 肾脏的主要功能: (1)泌尿功能
The Structure of the kidney and Glomerular Filtration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目标: 1、描述排泄的概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第十三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水 肿 诊断学教研室.
影 响 尿 生 成 的 因 素.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 熟悉滤过膜的结构和滤过的动力; 理解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高渗尿=尿浓缩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低渗尿=尿稀释
丁启龙 副教授 药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 G楼557室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液的稀释 二、尿液的浓缩
第六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重点讨论对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实验诊断学——肾脏功能 RENAL FUNCTION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检验系 刘湘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第五节 肾尿生成的调节 重点讨论对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肾小球疾病 曾红兵 学时数:3学时.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 代谢的激素 掌握要点: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25 — 二羟VD3的生理作用.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Question ?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肾脏结构及功能 当正常成人的Bp从10.7kPa上升到24.0kPa时,我们的肾血流量和尿量会增加吗?

肾 脏 功 能 (一)泌尿: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②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

尿生成过程( Principles of Urine Formation) 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超滤液 2.肾小管、集合管的选择性重 吸收 3.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

肾 小 管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的构成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袢降粗段 袢降细段 髓袢细段 袢升细段 肾 小 管 袢降粗段 袢降细段 髓袢细段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示意图

两种肾单位的比较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皮质外2/3 皮质内1/3 小 肾小球体积 大 髓袢 短(只达外髓) 长(达内髓) 数量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分布 皮质外2/3 皮质内1/3 小 肾小球体积 大 髓袢 短(只达外髓) 长(达内髓) 数量 85%-90% 10%-15% 入球A口径>出球A 入球A口径≤出球A 血液循环 出球A分支成cap后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周围 出球A分支成cap后分布在近曲小管周围 U型直小血管缠绕髓袢周围 血流量大,占94% 血流量少,仅占6% (外髓5%, 内髓<1%) 生化机能 含肾素颗粒多 含肾素颗粒少 与尿滤过功能有关 与尿浓缩有关

(二)球旁器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1.颗粒细胞(球旁细胞) 内含分泌颗粒, 分泌肾素 (juxtaglomerular cells) 内含分泌颗粒, 分泌肾素 ●对牵张刺激敏感≈感受器 ●肾交感神经支配 2.致密斑(macula densa) 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调节肾素的释放 3.球外系膜细胞 (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具有吞噬、收缩功能

(三)滤过膜的构成 内层: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中间层:非细胞性基膜 外 层: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内层:有70~90nm窗孔 小分子溶质及小分子量血浆蛋白通过, 但血液中有形成分则不能通过. 基膜层:有直径为3~8nm的网孔 它决定可滤过分子的大小, 是滤过膜的阻碍血浆蛋白主要滤过屏障 外层:有足突,足突之间形成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小孔 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物质(糖蛋白)

正常人体两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达 1.5m2以上,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 <2.0nm能自由通过 Ⅰ.有效半径 2.0~4.2nm能部分通过 >4.2nm完全不能通过 Ⅱ. 分子量<69000单体可通过 Ⅲ. 被滤过物质所带电荷: 带正电荷 易被滤过 带负电荷 较难被滤过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支配 肾动脉 肾小管 球旁细胞 递质: NE 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肾小管 脊髓胸12~腰2中间外侧柱 腹腔神经节 球旁细胞 递质: NE 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肾脏血管分布的特点: 有两套相互串联的毛细血管网: (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压力高 利于肾小球的滤过而生成原尿 (2)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压力低 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而生成终尿

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1、血流量大 2、分布不均匀 3、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机制: ①肌源性学说 ②管-球反馈

1、肌源性机制: 在可调节的范围内, 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达10.7kPa时, 管径舒张已达极限, 达24.0kPa时, 则收缩已达极限, 以上两者都将丧失调节血流量稳定的能力。 肾动 脉压

生理意义: 1.使肾血流量与泌尿机能相适应; 2.使GFR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 3.有利于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对稳定.

2.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TGF) 管-球反馈示意图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或肾血流量的现象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致密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Na+][Cl-]↑→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肾小球→使入、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1.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2.肾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 3. Nd、NE、ANGII、血管升压素、腺苷也能引起肾血管收缩 4. 前列腺素、ACh、心房利尿钠肽、缓激肽则可舒张肾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