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看待死亡 高雄班/施芳雅 2011.12.3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我们的 12 班 我们的家 ” ——2014 级 12 班 班级文化建设缩影. “ 做好人,读好书。 ” (理念上) “ 惜时好学,动静分明。 ” (态度上)
Advertisements

飲食與疾病之關係 王鳳英 副教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吃什麼,得什麼病 遺傳、生活環境及飲食營養是影響健康的三 大因素,其中只有飲食營養是個人可以掌控的。 吃錯了,症狀尚未出現,只是「時候未到」! 根據第三次國民營養調查,以全國 1,450 萬 名成人計算:每 7 人就有人肥胖,每 25 人有 1.
發展創造力的各種方法 一、閱讀能充實創造力 Francis Bacon 曾說:「閱讀能使人生充 實」閱讀供給想像力食糧。激發想像力的 書籍,如大文豪們的作品,品質高的神秘偵探 小說,武俠小說,短篇故事傳記。 卡通大師 Walt Disney 推薦讀者文摘,其 他如地理雜誌、牛頓、歷史月刊,都可以幫 助創造力的開發。
拉动内需,改善经济 工商 1 班 陆丹丹 16 陆晨莉 19. 国务院出台内需十措施 确定 4 万亿投资 一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 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 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第一讲 什么是哲学.
Jean-Jacques Rousseau
從《赤松子中誡經》看道教勸善書的現代意義
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 ——《教育大国的崛起》第一章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东全
慢活 In Praise of Slow 「快」與「快活」已經落伍; 我們要開始「慢」與「慢活」 翻譯成18種語言全球熱賣
品德教育 讓我們來了解何謂品德教育 6105盧育安.
不是我的錯 文---雷.克里斯強森 圖---迪克.史丹伯格 譯---周逸芬.
化材一甲 第5組 組長:郭育淵 組員:曾慶筌、黃立成、李明軒、吳余壬、謝竣珉、潘建樺
歷史上的法理學 楊智傑.
第四課 1 公共利益 彰化高中
第四章 激励的理 念/原则 第二章 激励的定 义及原理 第一章 为什么需 要激励 第三章 激励的实 用方法.
夢想與命定 PCCO 主日講道 2009/08/16.
斯達爾夫人的文學論與論德國 報告人:吳雪連、林依璇.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交友之道 箴言22:24-27, 27:5-6.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第三章 精神分析治療理論與技術 指導教授 林美蓉老師 組員: 吳伶玫 簡家燕 林雨潔 蕭淳方 侯洽守.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國小 許育健 篇章閱讀教學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國小 許育健
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人類醫學新突破 托拉法爾加‧D‧羅 3/12/ 林承頡.
盧梭 Rousseau 指導老師: 邵維慶 老師 電子一乙 第五組 組長: 陳育靖 組員: 楊喻涵、洪蕥芳、梁文嘉、林雯雯.
近代基督教史鳥瞰 譚國才牧師主講.
2010年11月6日 Solomon & Jean新居感恩禮拜
國中綜合活動答客問.
第 十 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谷歌将取代人类智慧吗? 撰文 F.Lassagne, R.Iconikoff, A.Debroise, M.Grousson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周 瑜 與 諸 葛 亮 的 才 智 對 口 編輯:Francis Lin 請點滑鼠換頁.
食字路口 飲食看燈行 營養姐姐廖澍君 1.
一段注定没有归宿的异国恋…… ——分析《情人》悲剧背后的隐形矛盾
詞彙—食物01 九層塔 口香糖 大白菜 大黃瓜 小黃瓜 大蒜 小糖球 五花肉 什錦麵 九層塔 樹奶糖 包心白仔 刺瓜仔 娘仔瓜、瓜仔連 蒜頭
第三課 人與人權 彰化高中 ˙人 是什麼…? ˙人權是什麼… ?
农村科技概论 报告人:朱朝枝 教授
哇~天機可以洩漏 成為學生生命中的伯樂 心靈魔法師 林祺堂.
第二篇 经典物理学的建立.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 政府與民主政治.
第一冊第一課 自 己 的 路 陳之藩.
「慎終」與死亡教育 何萬貫 背 影 朱自清 不再相見的您 何秀珠  中三級 失眠 梁鈺瑩 中四級 求求你 同學作品 中五級.
每週一書 好書報報 抱抱好書 林蕙蘭.
图说百年上海 一、租界始末 二、法租界 上海 县城 三、外滩 四、鱼龙混杂.
民主理論之意涵─ 近代民主之演進 沈宗瑞
第三讲 近代欧洲哲学.
如何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主讲人:王朝全(教授、博士).
幸福密碼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六章 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藝術.
組長: 陳音琇 組員: 黃譯嫺 楊雅茵 鄭琬如 邱敬芸 林晏禪 黃意真 游芯慧 圖片來源:Wikipedia
悲觀主義及其超越 吳豐維 文化大學哲學系.
當代法政思潮報告-盧梭 指導老師:邵維慶 經管一甲第五組 組長: 羅 雨 雯 組員: 葉 奕 晴 廖 羿 雯 林 書 愉 魏 翊 如
主啊! 使我成為祢和平的使者 … 这套幻灯片会随着歌曲自动转换画面。您不需点击画面以进入下一张幻灯片。
以家庭系統理論處理教會衝突 陳蘇陳英女士. 以家庭系統理論處理教會衝突 陳蘇陳英女士 當我們遇上衝突時… 我們會… 細心偵察和分析呈現問題的當事人之行為、心理和思想; 研究此人或有關的其他人有什麼問題。 希望當事人能改善,轉變行為。
讀書的藝術目錄 課文 注釋 問題與討論.
第十一講:盧梭「社會契約」(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暢銷書《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作者最新力作!
Steve Jobs 姓名:楊夢庭 班級:四英一B 學號:4000Z030.
加拿大2+2项目介绍 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
課程綱要主題五 『大學生涯與職業選擇』之 實作演練與經驗分享
賈伯斯與禪 文化傳播網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第十四講:Politics (1)
                                                                                                                                                                                                                                  
一、引言 二、外交的起源 三、中世纪外交 四、近代外交
空間數學本質概念 聰輝、欣燕、慧君.
數學重量本質概念 蔡佩珊 張育瑄.
Chapter2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of Medical Ethics
國立空中大學 108上學期開設課程.
PPT P 我懂个 I REALLY KNOW PPT!
103-2 性格改變可以改變嗎 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 楊淳皓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健康看待死亡 高雄班/施芳雅 2011.12.31

壹. 哲人看待死亡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人是向死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 海德格指出,人必須正視死亡,從恐懼中明白自己活著的重要性。 為自己計劃未來時,必須包括死亡。人不該衹接受生命,而拒絕接受死亡。 死亡與生是一體的,死亡不可免,隨時會降臨,那就學習與它共處,所以人應隨時準備死亡。

哲人看待死亡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626年 「死亡之於年青人,總是遙不可及的吧。年青人甚至於認為死亡是别人的事,是老人的事,却不曾想過自己也将不可避免地老去,最後也會面對死亡。」<論死亡>

哲人看待死亡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 「一個老年人如果還該學習的話,那就只該學習如何去死。」

哲人看待死亡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1872 唯物主義者第一部著作《論死與不朽》,抨擊個人不朽的概念. 。

名人看待死亡 賈伯斯Steve Jobs –2011年 「死亡是生命最棒的發明」

貳.人無法接受死亡的來臨 1.情感上 關係的失落與終止. 如喪慟(Grief),是對喪失或死別的多重反應。這些反應除了在感情上外,也包括生理、認知、行為、社交及精神的層面。 京劇/失子驚瘋

貳.人無法接受死亡的來臨 ※王 戎 喪 兒 萬 子 , 山 簡 往 省 之 , 王 悲 不 自 勝 。 簡 曰 ﹕ 「 孩 抱 中 物 , 何 至 于 此 ? 」 王 曰 ﹕ 「 聖 人 忘 情 , 最 下 不 及 情 。 情 之 所 鍾 , 正 在 我 輩 。 」 簡 服 其 言 , 更 為 之 慟 <世說新語傷 逝 第 十 七>

貳.人無法接受死亡的來臨 2.狀態上 異於生的恐懼。 恆河畔待死者/ 遺體/ 腐屍/ 骨骸

貳.人無法接受死亡的來臨 3.不可知性 聽聞與想像。 埃及阿尼草紙生死之書 /審判與煉獄 / 地獄18層說。

參.對於生死問题的看法 第一種 是入世的態度 第一種 是入世的態度。這是一种樂觀的態度,也就是活的時候好好地活着,不要去想死後怎麼樣,對人生始终抱樂觀的想法,認為人生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人生的意義不受死亡的影響。 快樂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伊壁鳩鲁,他说:死亡是和我們没有關係的,因為我們活着的時候還没死,等我們死了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所以没必要去想它,過好每一天生活,享受人生的快樂就好了。 儒家也是這種態度,重生輕死,甚至不想死亡也不談。

第二種 是超脱的態度 第二種 是超脱的態度。就是超脱於生與死之上。既不樂觀也不悲觀。這種觀點的代表便是莊子。莊子在《齊物論》中把生死等同起来,認為是一回事。 “無古今而後入於不死不生”,便是说人應該超越時間,無所謂以前现在以後。 把人與萬物自然融為一體了,從宇宙自然的角度去看待一切東西,自然也就能超然於物外,看淡生死了。

莊子生死觀 生也死之徒 ,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 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耶?皆有所一體。--知北遊 「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表現莊子「不哀死」的態度。

莊子與髑髏對話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鋮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         莊子曰:「然。」         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         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莊子至樂)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 , 可各作一 聲以送 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世說新語傷 逝 第 十 七>

第三種是打破生死界限的說法-基督教 第三種是打破生死界限的說法,體現在宗教上。又可分為兩派:一派是永生論,即基督教的靈魂不死論。也就是把看待生死的问题超越於肉身之上,於是人便獲得了永生,即靈魂不朽。

第三種是打破生死界限的說法-佛教 受佛教影響的叔本華就說「最善之策是不要生存」 另一派是没生也没死,生死都只是一種幻象,即佛教的虚无論(四大皆空)。佛教連人的肉身、現世生活都一概否定了,認為那都只是因缘而生因缘而滅的幻象,無所謂生也就無所謂死。就是從“我執”中解脱出来。 雖然有輪迴說,但其真正的主張却是斷輪迴,最高境界歸於寂滅、涅槃。 受佛教影響的叔本華就說「最善之策是不要生存」

肆.結論 一般人若想减輕對死亡的恐懼感,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生當中不斷地去体驗失去,思考死亡。 蒙田說,想得多了就對死亡這件事好像很熟悉,一旦來臨,就不會感到太突然了。

透澈生死 看透生死,不但不会使人變得消極,反而可能起積極作用。

痛苦 林風眠﹝Lin Feng Mian﹞﹝1900~1991﹞

活出意義來

創造生命的意義 尼采,他是一个虚無主義者,認為生命本質上没有什麼意義,但我們並不因此就不熱愛生命了,我們就要為本無意義的生命創造出意義來。 因為生命本身就充满了魅力,好好地活着,合理地按排生活,提高生命的質量。

黃梨洲的生命智慧 存,吾順事,歿,吾寧也。 薄葬觀念

在至高點看生死 故人笑比林中葉 一日秋風一日疏 --虛谷 因為看透生死,使人又具有一種超脱的精神,我們就能够站到一個高度去看待,自然便能從容以對了。 故人笑比林中葉 一日秋風一日疏 --虛谷

一本關於生命的繪本 身無長物 大體是捐 物盡其用 以火火之 繼研磨之 灰飛煙滅 萬化冥合

知見透達.隨緣自在。 春秋代序.歲華可讀. 何其美哉 知見透達.隨緣自在。   春秋代序.歲華可讀. 何其美哉 芳如菊淡 雅於月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