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计算机的产生 2 计算机的发展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构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3.1 导数的概念 §3.2 求导基本公式与求导运算法则 §3.3 微分 §3.4 高阶导数和高阶微分 §3.5 边际与弹性.
Advertisements

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主讲:孟凡驰 教授 中交四航局. 2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目的价值恒久性与工具价值实践性 二、企业文化管理学特征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 四、企业文化整合、提炼、培育和建设的目的 五、集团文化与分公司文化 六、企业核心价值观.

第六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环节:清理地基 1. 矛盾概念 2. 矛盾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含义及其 相互关系。 3. 矛盾普遍性含义及其启示 4. 矛盾特殊性含义及其三种情形、启示 5.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指 导意义 6.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计算机组成原理
《左傳》、《史記》、<元曲> 的本事與新編
附中科學班 招生說明會 多元附中 第一選擇.
计算机组成原理 微电子学院 宣 荣 喜 办公室电话 电 子 邮 件
计算机发展及人物介绍.
第1单元 操作系统概论 第一节 绪论 操作系统定义.
广西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安全节能文明驾驶公益学校
讓人看了難忘的故事 中藥房轉載 分享人生積極正面訊息 創造宇宙合諧快樂能量.
培养好的心智与理想 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锻炼强健的身体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吴 非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公关协调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对内及对外公众关系协调的基本方法。 知识目标 掌握组织内外公众协调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 计算机软件系统 6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7 计算机的特点和用途 3
计算机组成原理 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姜岩.
计算机组成原理 21世纪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列规划教材 谭浩强 主编 作者:宋红 中国铁道出版社
车船税业务知识 2009年12月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多元智慧 會大咖 我是誰? 賴宛余.
企業併購與分割(上) 第一章 認識篇(上) 1.1 併購及分割定義 1.2 現行法令與規範 1.3 公司操作的策略運用考量
當代國際企業.
微信营销招生实战案例解析 孟小超.
103學年度員林高中 五分鐘說書比賽.
激活团队智慧,更新教师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李伟胜 E -mail : 个人博客:伟胜教育视线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XP >> 第四章 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
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一章 導論.
  《模仿游戏》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计算机组成原理.
走进计算机世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崔林.
本法所稱區域計畫,係指基於地理、人口、資源、經濟活動等相 互依賴及共同利益關係,而制定之區域發展計畫。
1-1 計算機科學大事紀 1-2 當代計算機的通用架構 1-3 計算機應用及未來展望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 计算机文化 潍坊医学院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基础.
Intelligence Systems-A 智慧型系統-A
第1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第1章 作者:吴宁.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信息的编码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伊斯兰信徒归信基督的十大原因 Joseph Wong.
一、选购一台计算机 By:查宇
新 竹 縣 未 來 發 展 構 想 相.關.計.畫 休 閒 農 業 [ 執 行活動 ] 法 令 案 例 分 析.
1-1 計算機科學大事紀 1-2 當代計算機的通用架構 1-3 計算機應用及未來展望
1-1 計算機科學大事紀 1-2 當代計算機的通用架構 1-3 計算機應用及未來展望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计算机语言的学科形态与发展历程   计算机语言在计算学科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计算学科中最富有智慧的成果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计算学科各个领域的发展。不仅如此,计算机语言还是程序员与计算机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可以说如果不了解计算机语言,就谈不上对计算学科的真正了解。
計算機概論 第1章 資訊時代的新利器.
1-1 計算機科學大事紀 1-2 當代計算機的通用架構 1-3 計算機應用及未來展望
暢談圓周率 講者:梁子傑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 演出日期: 年4月11日:喇沙書院
张 宇 电话: 转 809 地址:综合楼609 计 算 机 组 成 技 术 张 宇 电话: 转 809 地址:综合楼609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 西南林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本章重點 1-1 電腦與生活 1-2 電腦的發展史.
三次數學危機.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一 了解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教研室 院级精品课程.
任务一:初识计算机 任务二:学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P /4/7.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王 永 辉 泾川电大工作站.
导数与微分 第三章 导数思想最早由法国 数学家 Fermat 在研究 极值问题中提出. 微积分学的创始人: 英国数学家 Newton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第十一章 世界體系下的臺灣 第二節網路世界與地球村
知识产权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讲座内容 一、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及知名企业中的地位 二、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99學年度職業學校商業與管理群科專題製作競賽
公義、審判與得救 羅馬書 3: 1-20.
关于复杂性理论的一点探讨 孙广中
项目6 培育忠诚客户 1.
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将会带领大家遨游计算机海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绪论 1 计算机的产生 2 计算机的发展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构成

1 计算机的产生 计算机从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却已经极大地影响并将更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 1 计算机的产生 计算机从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却已经极大地影响并将更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 现在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是在1946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被研制成功的。 但若追溯人们研究执行算法任务的机器的历史,那将更为久远。

算法 通俗地讲,一个算法就是完成一个任务的步骤。例如: 任务:将3、74、23、89、22、99、65、109、55、45十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算法:每次找出未排序的n个数中的最小的数并将其排列在这些数的最前面,接着再同样排列其余n-1个数 结果:3、22、23、45、55、65、74、89、99、109

计算机的产生(1) 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就发明了算筹,逐渐演变成了算盘 1620~1630年间,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1623年,德国久宾根大学的威尔海姆·什卡尔教授设计了第一个带有进位机构执行四则运算的计算设备的模型 图0.2 西汉年间的金属算筹 图0.3 算盘

计算机的产生(2) (a) (b) (c) 图0.4 什卡尔机模型

计算机的产生(3) 1642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科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发明了加法机 ,它的设计思想比较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 帕斯卡机主要的发明和 重大的进展在于:某一 位的小轮或轴完成了十 个数字的转动,才强使 下一个只转动一个数字。 图0.5 帕斯卡的加法机

计算机的产生(4) 德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在帕斯卡的思想和工作的影响下,改进了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并于1672年成功设计完成了改进的计算机器。 它是第一台不仅能加减而能乘除的演算机,机器的关键部件是个梯形 轴,即齿长不同的圆柱, 第一次实现了带有可变 齿数的齿轮,正是这种 数字轮保证完成乘除法。 图0.6 莱布尼兹的演算机

计算机的产生(5)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设计了一个差分机,这个差分机实际是一个带有固定程序的专用自动数字计算机 图0.7 巴比奇差分机 图0.8 巴比奇分析机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设计了一个差分机,这个差分机实际是一个带有固定程序的专用自动数字计算机 巴比奇认识到如果在计算过程中,能改变寄存器之间的连接,则将得到一个通用的自动计算机—解析机。他建议采用穿孔卡片来控制寄存器之间的连接,并在计算过程中提供输入数据。 巴比奇对现代计算思想的最重大贡献就在于其设计中隐含的用程序控制计算的思想。

计算机的产生(6) 用穿孔卡片与机器交换算法的思想是借鉴了穿孔卡片式织布机的技术。早在1801年,约瑟夫·杰卡德(Joseph Jacquard,1752-1834,法国)发明了能织出复杂图案的自动织布机,织布过程的每一步都是由穿孔卡片上穿孔分布的样式来决定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容易改变织布机所执行的“算法”从而织出不同的图案 赫尔曼·霍勒瑞斯(Herman Hollerith, 1860-1929)根据类似的思想,发明了能够在穿孔卡片上贮存和再现信息的系统(1880年)并创建了后来发展为计算机界蓝色巨人IBM的公司(1924年)

图0.9 哈佛大学研制的机电式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MARK I 计算机的产生(7) 1940年贝尔实验室完成了采用延迟线的继电器计算机Model-1 1944年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等研制出了机电式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MARK I,它也是第一台自动通用数字计算机,其中用了大量的继电器 第一台电子真空管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37~ 1941年间在爱荷华州立学院建成的Atanasoff -Berry计算机 在二战快结束时英国研制了用于破译德国电码的计算机COLOSSUS,装有2500只真空管 图0.9 哈佛大学研制的机电式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MARK I

计算机的产生(8) 图0.11 EDVAC计算机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研究所莫克利(J.W. Mauchly)、艾克特(W.J. Eckert)等人研制成功了功能更加灵活的计算机ENIAC,这就是大家所公认的世界上的第一台采用电子线路技术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该机整机大约有18000只真空管

计算机的发展(1) 理论和技术准备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创立了古典逻辑学; 莱布尼兹提出了现代逻辑学的最初设想,标志着数理逻辑学科的产生; 布尔采用外延的方法发展了一种相当于命题演算的逻辑代数,一般称为布尔代数; 希尔伯特(Hilbert)是所谓数学机械化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希望,建立一个协调、完全的大系统; 1931年哥德尔发表的不完全性定理表明只要表达能力足够丰富,这种形式系统就不可能是完全的;为了证明不完全性定理,哥德尔发明了原始递归函数,它们是可用机械装置来计算的,即是可计算的

计算机的发展(2) 理论和技术准备 丘奇(Church):递归函数 波斯特(Post):波斯特机 图灵(Alan Turing):图灵机

计算机的发展(3) 冯·诺依曼:冯氏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4) 第一代(1946年~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9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年开始):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第六代计算机:神经系统电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构成(1) 应用层 人工智能应用与系统 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 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构成(2) 专业基础层 软件开发方法学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程序设计科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 电子计算机系统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构成(3) 专业基础的理论基础层 计算理论 高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