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课时 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分析基因传递过程 苏科版生物新课标实验教材八下. 1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 、 和 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做 。 2 、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称为生物体的 ,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 。 你能举例吗 ? 形态 生理功能 结构 生物的遗传 相对性状.
Advertisements

第 二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主讲:广州市玉岩中学 杨美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李伟. 对象 : 时期 : 特点 : 结果 :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 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 分裂两次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3 节 细胞核 —— 系统的控制中 心. 1、细胞核在细胞中起什 么作用?细胞核可比喻成 什么? 2、没有细胞核,细胞还 能存活吗?细胞还能合成 蛋白质吗?细胞还能生长 和分裂吗?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房山中学 慕红楠. 细胞核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十一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第十三、十四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高二生物组 张新有 QQ: (版权所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一课时) 二中 锋.
细胞核-系统控制中心.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高三备课组(2011届) 第四单元: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十二讲: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增殖 元济高级中学 李 湘.
第十章 细胞增殖 狭义的细胞生长:细胞大小的增加 广义的细胞生长:还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 细胞增殖.
Chapter 21 Cell Division 第二十一章 细胞的分裂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1.4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指亲代细胞分裂完成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鼠和象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细胞大小基本一致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节 细胞增殖 信阳高中生物组 主讲人:王向英.
减数分裂.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第二节 染色质 1848年,Hofmeister从鸭跖草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发现染色体。 1879年,W. Flemming提出了染色质(chromatin)这一术语, 用以描述染色后细胞核中强烈着色的细丝状物质。 1888年,Waldeyer正式提出染色体(Chromosome)的名称。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一课时 金塘中学:张仕男.
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三节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四节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学案 细胞的增殖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细胞周期(分裂期、分裂间期)
第2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自学) 第二节 染色体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第四节 染色体周史(自学)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 细胞 第二节 细胞分裂 第三节 染色体周史 第四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滨州医学院 遗传学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第 二 章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龙江一中 李洪发.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第三节 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四节 细胞 的减数分裂
第二单元 第一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十三章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生物遗传教研室.
专题1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综合.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Cell Division and Cell Cycle
第三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和类 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 特点及其遗传学意义;遗传的染 色体学说。 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细胞的基本结构.
2.1 细胞的结构 2.2 染色体 2.3 染色体的传递(细胞分裂)
ATP SLYTYZJAM.
第三节 染色体 一、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性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haploid),体细胞为2倍体(diploid),还有一些物种的染色体成倍增加成为4n、6n、8n等,称为多倍体。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并非都是2倍体,如大鼠肝细胞有4n、8n、16n等多倍体细胞,果蝇卵巢滋养细胞表现为2n、4n、8n、16n、32n、64n、128n等不同倍性。
D1 Prokaryotic chromosome structure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四专题 遗传物质和遗传病 阅读材料 温州中学白荣宣.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11.3 分子伴侣(chaperones) 分子伴侣的发现及种类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 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扰乱了遗传物质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平衡,使细胞的遗传功能受到影响而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害,是染色体病形成的基础。造成染色体畸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可由电离辐射、诱变剂等理化因素和病毒等生物因素诱发产生。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CHAPTER 11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
遺傳學 - 細胞週期 (Cell Cycle).
实验十 染色体C-显带技术.
基因信息的传递.
细胞分裂的类型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可分为无丝分裂(amitosis)、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三种类型。 无丝分裂又称为直接分裂,由R. Remark(1841)首次发现于鸡胚血细胞。表现为细胞核伸长,从中部缢缩,然后细胞质分裂,其间不涉及纺锤体形成及染色体变化,故称为无丝分裂。发现于原核生物和很多高等动植物,如植物的胚乳细胞、动物的胎膜,间充组织及肌肉细胞等等。
第二节 染色质 1848年,Hofmeister从鸭跖草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发现染色体。 1879年,W. Flemming提出了染色质(chromatin)这一术语, 用以描述染色后细胞核中强烈着色的细丝状物质。 1888年,Waldeyer正式提出染色体(Chromosome)的名称。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概念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核及染色体特征 ●减数分裂特点 ●脊椎动物配子发生过程 ●植物小孢子形成过程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授课教师 高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第二节 纺锤体 第三节 细胞周期 第四节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与世代交替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Chromatin)和染色体( Chromosome)是细胞核内同一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 间期细胞,网状不规则,有利于复制和表达 染色体: 细胞分裂过程中,棒状结构,有利于平均分配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 (一)染色质 间期核中,染色质以两种状态存在: 常染色质(enchromatin): 位于核中央,伸展开的呈电子透亮状态,一定条件下可活跃的复制转录。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一般是卷曲凝缩状态。 一条染色体有常染色质,也有异染色质。

异染色质的特点: ①在间期核中处于凝缩状态,无转录活性、是遗传惰性区。 ②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晚复制、早凝缩(异固缩现象)。 ③分为两类:结构(恒定)异染色质 兼性(功能)异染色质

结构异染色质 不转录 染色体着丝粒、端粒 功能:染色体结构形成及染色体配对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 各种细胞中总处于凝缩状态 不转录 染色体着丝粒、端粒 功能:染色体结构形成及染色体配对

兼性异染色质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某些细胞或发育阶段呈浓缩状态 如:哺乳动物的X染色体 1个是常染色质, 另1个在胚胎发育到一定时间 (人为第16天)变为凝缩的异染色质 (巴氏小体)

常、异染色质的区别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部位 染色 复制 核中央 核周缘 浅亮 深 纤维直径 10nm 25nm 螺旋化 低、伸展DNA 高、颗粒状 转录活性 有 无 复制 早 晚

核小体(nucleosome):一种串珠状结构。 1.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 核小体(nucleosome):一种串珠状结构。 构成:200bpDNA、5种组蛋白 核心:4种组蛋白(H2A、H2B、H3、H4) 各2个分子组成八聚体核心颗粒; 圆盘形 相邻核小体:H1组蛋白结合60bp连接DNA H1锁住DNA分子进出口,稳定结构

染色质结构: 染色质一级结构: 染色质二级结构: 核小体串珠链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 染色质三级结构: 核小体连接而成,形似串念珠,外经11nm 染色质二级结构: 螺线管,外经30nm 核小体串珠链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 染色质三级结构: 超螺线管,圆筒状结构,直径0.4μm。 染色质四级结构: 中期染色单体

solenoid

(二)染色体 在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遗传物质是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的。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进行着凝缩和松展的周期性变化。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质形成高度凝缩的染色体。在中期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称为中期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的结构 随体 次缢痕 主缢痕 (着丝粒) 端粒 长臂 短臂

2、着丝粒(centromere): 1、染色单体(chromatid): 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并在着丝粒处相连。 在两个染色单体相连处,有丝分裂时纺锤丝附着的部位。着丝粒处的染色体较细,称为主缢痕。着丝粒是染色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染色体由着丝粒划分为两部分,即两个臂。染色体组中各对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不同,故各染色体两臂的长度不同。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不同,将染色体分为四种: (1)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2)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4)端着丝粒染色体

3、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 除着丝粒区主缢痕以外的其他缢痕。 由于此部分DNA发生松解,故而变细。每种 生物的染色体组中至少有一条或一对染色体 有次缢痕,可作为鉴定某条染色体的标志。 有些次缢痕可形成核仁组织区。 人染色体的次缢痕常见于1、3、9、16 号及Y染色体。

4、随体(satellite): 指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的球形或 圆柱形的片段结构,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 的主要部分相连。为识别染色体的重要 特征之一。 其中,端随体位于染色体末端; 中间随体位于两个次缢痕之间。

5、核仁组织区 (nucleolar-organizing region, NOR): 核仁组织区位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 臂次缢痕部位(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此处伸出DNA袢环(含有rRNA的基因),与核仁的形成有关。 人类NOR位于13、14、15、21、22号 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上。

6、端粒(telomere): 端粒为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位于染 色体的端部,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 功能: 制和染色体在核内的分布有关。 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端粒能结合在核膜上; 端粒长时,细胞能分裂和存活;端粒短时, 细胞不能分裂甚至不能存活。这与端粒酶的 表达与否有关。

7、染色体的三个关键元素 染色体要确保在细胞世代中保持稳定,必须具有自主复制、保证复制的完整性、遗传物质能够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的能力,与这些能力相关的结构序列是: (1)自主复制DNA序列: 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在酵母中发现。 自主复制DNA序列具有一复制起始点,能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从而保证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2)着丝粒DNA序列: (3) 端粒DNA序列: 着丝粒DNA序列与染色体的分离有关。 为一段短的正向重复序列,在人类为TTAGGG的高度重复序列。 端粒DNA功能是保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遗传稳定性。

Three key regions of a chromosome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及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由相同的化学物质组成。 生化分析证明,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和酶 比例:1:1:(1~1.5):0.05。

(一)脱氧核糖核酸(DNA) 四种类型序列: ①非重复序列:单一拷贝序列 ②低度重复序列:2~10拷贝 ③中度重复序列: 101~5 ④高度重复序列: >105

三种基本元素: 三种构像: ①B-DNA、②Z-DNA、③A-DNA。 ①自主复制序列(ARS),是DNA复制的起点,多个。 ②着丝粒序列(CEN) ,一个。 ③端粒序列(TEL),两个。

(二)组蛋白(histone) 分类:根据Arg/Lys比例分5种 带正电荷,含Arg,Lys,属碱性蛋白。 核心组蛋白(core histone): H2A、H2B、H3、H4; 连接组蛋白(linker histone):H1。

结构: 组蛋白高度保守,H4极为保守。 核心组蛋白由球形部和尾部构成,球形部借Arg与磷酸戊糖骨架间的静电作用使DNA分子缠绕在组蛋白核心上,形成核小体,尾部含有大量Arg和Lys,为组蛋白翻译后进行修饰的部位。 H1多样性,最少保守,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特性: ①属酸性蛋白质,含有较多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 ②整个细胞周期都进行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 ③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识别与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故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组成:结构蛋白 调节蛋白 各种酶类 功能: 帮助DNA折叠,参与染色体构建; 协助启动DNA的复制; 调控基因的表达

(四)核糖核酸(RNA) (五)酶(非组蛋白) 含量很低,占1%~3%,在不同物 种变化也很大。 染色质RNA与细胞核5%的DNA杂交。 包括:DNA pol、RNApol、 DNA甲基化酶、磷酸酶、蛋白酶等。

三、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功能 (一)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对遗传的 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起重要作用。 伴随着细胞分裂,倍增的染色质平分 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则遗传信息由亲代 传给子代。

细胞分裂的类型 无丝分裂(amitosis):又称直接分裂,1841发现于鸡胚血细胞,不涉及纺锤体形成及染色体变化 。 有丝分裂(mitosis) :又称为间接分裂,由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1880发现于植物。 减数分裂(meiosis):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1. 有丝分裂 人为的将有丝分裂划分为五个时期: 前期 (prophase); 前中期 (premetaphase); 后期 (anaphase); 末期 (telophase)。

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 的过程,叫细胞周期(cell cycle)。分4期: G1期(gap1):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G2期(gap2):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有丝分裂期。

Eucaryotic Cell Cycle

细胞分裂间期(interphase): 包括G1期、S期和G2期; 主要进行DNA复制、中心粒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等准备工作。

纺锤体有四种微管结构: ①极间微管(polar mt)两极间的微管,在纺锤体中部重叠,重叠部位结合有分子马达 。 ②着丝点微管(kinetochore mt),是从着丝点到另一极的微管; ③星体微管(astral mt),由中心粒放射出来的微管。植物没有中心粒和星体,其纺锤体称无星纺锤体。 ④ 中间微管,不与两极和着丝点相连。

图片来自http://www.wadsworth.org/

P107

雄花 雌花

P107

P107 花柱 b. 雌蕊

重要概念 生活史(life history):植物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续, 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或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阶段(或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无性世代:孢子体阶段也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所以也称无性世代。 有性世代:单倍体植物阶段,一般可称为配子体阶段,也称有性世代。 孢子体阶段:二倍体植物阶段(2n),一般称为孢子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