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盧梭「社會契約」(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咨询委年度工作总结 2008 年 1 月 28 日 林励吾. 结合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咨询 结合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咨询 协作重大项目 协作重大项目 配合职能部门(科技处、信息中心)进行战略研究 配合职能部门(科技处、信息中心)进行战略研究 考察调研(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 考察调研(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
Advertisements

做個有動力的公務人員 ─ 談公 務人員的執行力與應變力 演講人:國立台中高農 陳金進校長. 壹、前言 ㄧ、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公務員的素 質關係國家的形象。 二、寧為幹事不為推事,更不當無所事 事。 三、公務員的尊嚴來自公務的執行力與 應變力。
敬天愛人 心想事成 我的心路歷程. 林邦充先生簡歷 現職: 長榮大學名譽校長 財團法人林洪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 秀峰國民小學畢業 彰化中學初中、高中畢業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 日本東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報告人:海巡署政風處 王筱妮.
个人简介 姓名:杜清玲 手机:
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
“女性主義”一詞起源於十九世紀法國,意指婦女運動,在近兩世紀之內,因使用廣泛,而被賦予不同意義。
慢活 In Praise of Slow 「快」與「快活」已經落伍; 我們要開始「慢」與「慢活」 翻譯成18種語言全球熱賣
教师进修学院 周立胜 (0760) 依法治校的权限与法律责任 教师进修学院 周立胜 (0760)
化材一甲 第5組 組長:郭育淵 組員:曾慶筌、黃立成、李明軒、吳余壬、謝竣珉、潘建樺
歷史上的法理學 楊智傑.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王國安
第四課 1 公共利益 彰化高中
任科教师: 孟老师 办公室:二楼成教2 时 间: 14年5月 电 话:
第 三 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腹有诗书气自华 邓 兵 2014年6月12日.
古代四大美女de风云 沉鱼 . 西施 落雁 . 王昭君 闭月 . 貂禅 羞花 . 杨玉环 编者:周惠婷,李雪蓉
一、都市設計意義 二、審議法源及依據 三、審議範圍及項目 四、審議成效 五、審議課題分析 六、歷次審議決議 七、都市設計審議少紙化審議
斯達爾夫人的文學論與論德國 報告人:吳雪連、林依璇.
一、银行保证金质押 二、理财产品质押 三、银行卡被盗刷的责任问题 四、票据纠纷
活力 射 四 简报 种子发芽咯 de 国培(2015)小学数学四组 3/11/2017.
盧梭 Rousseau 指導老師: 邵維慶 老師 電子一乙 第五組 組長: 陳育靖 組員: 楊喻涵、洪蕥芳、梁文嘉、林雯雯.
第十四章 生命伦理道德 一、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二、生命伦理学的内容 三、克隆伦理问题 四、器官移植伦理问题 五、辅助生殖
寓理帅气 宁静致远 ——文综历史备考方略刍议和历史专题复习例谈 武汉市汉口铁中 明道华 中国历史课程网.
《民法学》第七讲 债权法(下):合同法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李雅云教授.
第三章 企业战略策划 第一节 企业整体战略策划(一).
第三課 人與人權 彰化高中 ˙人 是什麼…? ˙人權是什麼… ?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 政府與民主政治.
漫漫人生 主办: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总第一期 2008年2月 主编:初二(11)班 肖遥.
組員: 昭妃、品錡、 玟嫣、于楨、小白 、泰安 、綱俊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人权法学》复习串讲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张晓玲 .
民法总论 青岛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小组社会工作 —过程 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三讲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地球能源 仁愛國小6-3李海綾.
2013公司法總複習講座 主講人:馬碩遠.
民主理論之意涵─ 近代民主之演進 沈宗瑞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班主任专业素养 漫 谈 普陀区教育局德研室 陈镇虎
報告人:林弘立 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日期:93/12/20
第一部分 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国际法的性质、历史和 理论学说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宋 英 2014年9月第一版.
幸福密碼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四讲 政治主体论.
资产宣传推介手册 2017年10月.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一章 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John Locke ( ) The Second Treaties of Government (An Essay Concerning the True Original, Extent and End of Civil Government) 中心德目:抵抗權/革命權 Keywords:
組長: 陳音琇 組員: 黃譯嫺 楊雅茵 鄭琬如 邱敬芸 林晏禪 黃意真 游芯慧 圖片來源:Wikipedia
當代法政思潮報告-盧梭 指導老師:邵維慶 經管一甲第五組 組長: 羅 雨 雯 組員: 葉 奕 晴 廖 羿 雯 林 書 愉 魏 翊 如
法系與法源 楊智傑.
倫理傳統簡介 婆羅門-印度教 佛教 早期中國傳統 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第十三講:彌勒「論自由」(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12週 LectureⅥ The Idea of Public Reason §1-5
羅爾斯正義論 第16週 Chapter IX. §78-79, 82, 85.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讀書的藝術目錄 課文 注釋 問題與討論.
健康看待死亡 高雄班/施芳雅
2019/5/7 台灣標準化工作介紹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吳 秋 文 2010年3月4日.
Thomas HobbesⅡ 關鍵字:state of nature, natural rights, fear of death, social contract, liberty, sovereignty, Leviathan 授課教師:陳嘉銘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第十四講:Politics (1)
台灣的多元文化之美(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 時間:2012/3/22
                                                                                                                                                                                                                                  
一、引言 二、外交的起源 三、中世纪外交 四、近代外交
幼兒教保專業倫理.
羅俊瑋 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商學博士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圣经概論 23.
羅爾斯正義論 第11週 Chapter VI. §51-5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講:盧梭「社會契約」(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十一講:盧梭「社會契約」(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teaching_virtuescamp2010.html

一、前言 (一)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的生平 (二)一個值得深思的看法:    人類最深的需求是,在自己和他人之間建立一 個聯結,它可以保證我們感覺自己是一個有價 值的擁有者。

二、盧梭社會契約的目的 (一)實存國家(de facto state)和正當國家(de jure state)的區別: 1・名詞定義:   1・名詞定義:   (1)權威(authority):命令和要求服從的權利。   (2)國家(state):對特定土地或人口具有無上權 威或主權(sovereignty)者。   2・實存的國家:權威、國家、主權等概念指的是 一種描述性說法。   3・正當的國家:規範性地使用權威、國家、主權 等概念。

二、盧梭社會契約的目的 (二)盧梭的出發點: 1・盧梭關心的是正當國家存在的可能性。 2・實際上存在的國家並不是正當的。   1・盧梭關心的是正當國家存在的可能性。   2・實際上存在的國家並不是正當的。  3・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尋找適當的統治原則,探討的 是一個“應然”而不是“實然”的問題,因此 是屬於道德哲學的一部分。

二、盧梭社會契約的目的 (三)正當的國家是什麼? 1・法令和人性一致。 2・權利和利益一致。 盧梭開宗明義說:  1・法令和人性一致。  2・權利和利益一致。   盧梭開宗明義說:   “我的目的是考慮,在政治社會中,是否存在任 何正當且可靠的政府原則,以人的本來面目對 待人,以法律的可能樣貌對待法律 。在這個探 討中,我永遠試著把權利所允許的和利益所要 求的,結合在一起,以致於正義和效益絕不分 離。”

三、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盧梭設定的問題: (二)提出解答的方式:透過契約所達成的組 合才是社會秩序的適當基礎。   如何尋找一個組織形式,以集體的力量確保每 一個成員及其財產,而且使每一個組成分子只 遵守自己的命令,也就是說保持和還沒有結合 之前一樣的自由。 (二)提出解答的方式:透過契約所達成的組 合才是社會秩序的適當基礎。

三、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三)批判不適當的政治社群組成方式: 1・家庭模式: (1)父親用自然情感統治,但君主不是。   1・家庭模式:   (1)父親用自然情感統治,但君主不是。   (2)財產是父親所有,但財產先於國家存在。   (3)家庭分支出去以後,變成其他家庭;但國 家有了新成員,仍然保持一體。

三、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2・主奴關係(master-slave relation): (1)事實層面:   (1)事實層面:     a)認為“有些人生來是自然的奴隸”的人 是倒果為因,因為先有奴隸制度存在,才有人 生下來成為奴隸。奴隸在長期受到束縛,不但 失去所有東西,甚至失去自由的欲望,使他們 接受被奴役。     b)武力造成第一個奴隸,而他們的懦弱使 得奴隸制度長期存在。

三、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2)觀念層面:混淆事實(fact)和權利(right)     a)武力無法產生道德;服從武力是一種精 明(prudence)的作法而不是道德義務。     b)如果武力等於權利,一旦人們可以不遵 守而不受懲罰,他的不服從就變成正當的,因 此不再有任何義務。結果是:“權利”這個詞 並沒有增加“武力”的內容,變成無意義。     c)如果武力等於權利,盧梭不必探討正當 國家是什麼,現存的國家就是正當的。

三、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3)主奴關係的契約是無效的:   (3)主奴關係的契約是無效的:     a)人自願成為奴隸是不可想像的,因為放 棄自由不可能對自己有利,所以沒有充足理由 使人自願成為奴隸。     b)用武力的方式強迫服從,並不具有道德 力量,征服者可以強迫被征服者服從,但沒有 權利要求其服從。     c)所有建立在絕對宰制、絕對服從關係的 契約都是不合邏輯的、空的。

三、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   (4)戰爭可以證成主奴關係嗎?Hugo Grotius (1583-1645)主張戰爭勝利的一方有權利殺害被 征服者,這蘊涵被征服者有權利以自由為代價 換取生命,這對雙方有利。但盧梭反對這樣的 說法:    a)不能從戰爭狀態導出殺害被征服者的權 利,因為人與人並不是自然地就是敵人,構成 戰爭不是人與人爭吵,而是為了物。也就是說 戰爭不是起於人際關係,而是財產關係。    b)戰爭不是人與人間的關係,而是國與國, 個人不是作為人而成為敵對,而是以士兵身分 敵對,所以一旦士兵投降、放下武器,恢復人 的身分,沒有人有權利取他的生命。

四、自由和正當國家 (一)自由和人的特性:   1・ “放棄自由等於放棄人性(humanity),即放棄人 作為一個人的權利和責任”,這句話沒有論證加 以支持,它是盧梭立論的基本前提。這句話有 兩個意義:   (1)自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必要條件。   (2)自由是道德的基礎。

四、自由和正當國家   2・ “人生而自由,但卻處處都在枷鎖之中”, 這 表示人類的實際狀況和其應然狀況不同,“人 生而自由”是應然而不是實然,而處處都處於 枷鎖之中是指實然面。   3・盧梭的自由不是諸多價值之一,而且指的不是 外在限制,而是自主性(autonomy)。

四、自由和正當國家 (二)自由是人的平等性之基礎,人真正擁有的平等 的東西就是自由,所以正當國家是奠立在平等 自由權的原始立足點上,透過契約方式選擇的 國家。 (三)不正當的政治組成的共同特點:不平等,“權 利”預設了平等權力。所以盧梭的基本問題是 如何尋找一個制度,使人和以前一樣自由。也 就是說,由於自由是不能放棄或讓渡的,所以 盧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調和自由和權威。

四、自由和正當國家 (四)所以一個理性者在原始立足點上會選擇的國家, 必然是能保障每一個人自由的國家。而一個不 犧牲任何組成分子自由的契約,必然是所有成 員都一致同意的契約。為何不是多數決?   1・有共同利益才能形成一個政體,否則只是鎮壓群 眾而不是統治一個社會,只有當人民成為一體 時,才是真正社會的基礎。   2・如果沒有先前的一致同意,為何少數有義務必須 接受多數的決定?多數決預設先前存在一個一 致決。

五、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一)自然人(natural man)的特質:  1・對自己的福祉和自保(self-preservation)的關心。  2・具有同情心或同理心的自然道德性質。 (二)兩種不平等:  1・自然或身體的不平等。  2・道德或政治的不平等,此不平等建立在習俗 (convention)之上。

五、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三)人類的演化:  1・自然人的生活。  2・自然人如何變成社會人?   (1)自我理解的轉變   (2)物質條件的改變   (3)法制的必要性  3・文明社會的特點:   (1)競爭和侵略性   (2)不平等

五、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四)人的原始情境真的比較好?   1・如果社會生活是墮落的,盧梭不需要寫The Social Contract這本書。   2・希望得到別人肯定不必然造成競爭性的欲望,強 調的可能只是:人的尊嚴的平等性。   3・同情心如果是一種自然情感,它引發出來的行為 就是對別人關懷。   4・人只有進入政治社會,才能完全實現人的本性。

六、契約的意義 (一)契約的必要性: 盧梭在第一卷第六章的說法:  盧梭在第一卷第六章的說法:   “我假設人在自然狀態中會達到一個點,在這個 點上自保的障礙大過於自保所需要的力量,超 過這個點以後,原始的條件就無法維持,如果 人類不改變存在的模式,人類就會滅亡。”

六、契約的意義 1・人與人的競爭和鬥爭,使自然狀態成為一個人無 法忍受的對立狀態。   1・人與人的競爭和鬥爭,使自然狀態成為一個人無 法忍受的對立狀態。   2・自然狀態已經成為人類的關鍵時刻,再不改變生 存方式,人類將滅絕。   3・這裡的障礙不是人和自然的外在關係,因為人和 自然的關係較少和政治組織相關,而是人與人 之間的內在關係,即財產的形成及人需要人的 肯定和關懷,所造成的不平等和競爭。所以盧 梭強調必須在契約形成時,個人所有的資源都 要算進去。

六、契約的意義   4・從追求個人利益(private interest)的角度,某人的 力量就是他人的障礙,所以盧梭的契約起點不 是人與人對立,而是人際關係所造成的一種內 在對立。   5・“人類將會毁滅”的說法並不是指人的物質存 在,因為在自然狀態中,人們所追求的是宰制 或控制對方,而不是毁滅對方,殺害他人對自 己並不利。自然狀態威脅的是人的本質,即自 由會消失。

六、契約的意義 (二)契約的條件: 1・脫離自然狀態不能靠外在的力量,只有內在的 改變既有的存在形式。   1・脫離自然狀態不能靠外在的力量,只有內在的 改變既有的存在形式。   2・私人利益必須存在調和的可能,即契約必須建 立在相互利益之上。這也可以說明盧梭強調本 書的目的是:使權利和利益一致、正義和效益 一致。

六、契約的意義 (三)契約的定義和特點: 1・定義:至少是兩個團體以上的協定,交換對兩 造有利之物,因此訂約的目的是互利。 2・契約的特點:   1・定義:至少是兩個團體以上的協定,交換對兩 造有利之物,因此訂約的目的是互利。   2・契約的特點:   (1)全面讓渡。   (2)個人不再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宣稱任何權利。   (3)每一個人都恢復原來的權利,權威和自由 並沒有對立。

六、契約的意義 3・法律:建立社會秩序公民必須遵守的規範   3・法律:建立社會秩序公民必須遵守的規範   (1)法律的目的:不是減少人的自由,而是有 效的擴大自由,它可以確保個人自由不會受到 無政府狀態的侵犯,並防止人們彼此之間使用 自由時的衝突。   (2)區別真的法律(true law)和實際的法律(actual law):前者是應然概念,後者是實然。所以好的 法律保障和承認人的自然權利,壞的法律則忽 視或違反這些權利。

六、契約的意義 (四)社會和個人的轉化: 1・公民(citizen)和臣民(subject)的區別。   2・個人的所有物(possessions)以更有利的形式出現, 即變成財產(properties) 。   3・自然的自由(natural liberty)轉變成公民自由(civil liberty);而真正的獲得在於道德自由(moral liberty),它使人成為自己的主人。

討論問題 教育部國立教育資料館製作「品德教育」影片 第五單元: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公德 網址:http://3w.nioerar.edu.tw/ethics.jsp 第五單元: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公德 影片中提到「公德需要靠大家一起做」以及「道德的 力量多一點,法律的用處就少一點」:社會上建立越 高程度的道德共識,便越能節省社會的成本。這樣的 想法和之前曾經討論過的「囚犯兩難」問題不謀而合。 請回憶看看「囚犯兩難」問題為何,並嘗試以此為出 發點,建立一套能說服學生培養公德心的論述。 火旺老師提到公德和私德是不同的。前陣子發生一位 清大學生在公車上不讓座,還打傷老先生的事件。請 試圖從這個事件思考看看,我們應該如何教導學生區 分公德和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