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社會、媒體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資訊社會(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建置人事機構區域性多功能運作 社群簡報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人事處處長王旭統 100 年 5 月.
Advertisements

如何科学认识风水 主讲嘉宾孙百川 揭开神秘的面纱 揭开神秘的面纱 破除迷信的枷锁 破除迷信的枷锁 还易经本来面目 还易经本来面目 学易用易不迷易 学易用易不迷易.
魏晉南北朝的胡漢融和概況. 北朝的漢胡融和 1) 北朝漢胡 融和的概 況 2) 北魏孝文 帝推行的 漢化措施 及影響 北邊民族徙居中原,由 來已久。自曹魏招用胡 兵始,沿邊胡族內徙日 繁。不少胡族君主更傾 心嚮慕漢族文化,大力 促成胡漢的融和。北魏 推行的漢化措施,影響 尤為深遠。
IT 服务与业务发展融合 王维航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分钟的悲剧.
蕭文生 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  壹、前言  貳、司法院釋字第六八四號解釋  參、大學生之受教權  肆、大學自治之範疇  伍、大學生之其他基本權利  陸、救濟管道之改善  柒、結語.
大陸學歷採認相關問題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學歷採認的定義與範圍 廣義的定義 — 承認學歷 狹義的定義 — 具備任職, 任教, 考試資格 範圍 — 高等教育為主 台灣人取得大陸學歷的採認 大陸人取得大陸學歷的採認 外國人取得大陸學歷的採認.
提昇餐廳供餐品質 及服務滿意度 標竿學習主題 標竿學習計劃排定進度 分析客戶對餐廳供餐滿意度偏低原因:
第八課 謝 天. 第八課 謝 天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陳之藩 謙卑感 恩,功 成不居 以「謝天」的傳統觀念 為中心,經由疑惑、思 索、領悟三個層次的敘 述,賦予新的意義 ★題目含義:表示對很多「人」的感謝。
蔬菜大觀園 V.S 大家來種菜 蔬菜的外觀及分類  蔬菜是我們常吃的食物,蔬菜的外觀形狀不 同,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形狀、氣味等,嚐 起來的味道也不相同。  蔬菜的營養價值不盡相同,可實用的部位也 不同,有的是根、有的是莖、有的是葉、有 的是花、有的是果實,還有的是種子。  依據蔬菜種類和食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將蔬.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 九龙坡区法院一名张院长称,法院已组织6次调解,有时1天就有2次调解。3月28日下午,九龙坡区委书记郑洪还专门接待吴苹3小时。1日,在法院组织下,拆迁双方基本达成口头协议,今天下午,双方签字生效。按协议,吴苹选择了异地实物安置方案,开发商将其在沙坪坝开发的一处门面房,按同样面积交付吴苹,吴同意此方案.
第八課 馮諼客孟嘗君 謀職達人 來也.
第五章 中山先生思想與台灣經驗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與台灣的關係
蔬菜大觀園V.S大家來種菜 高雄市楠梓區翠屏國中小教師 林珮如
“腸”保安康 現代人的腸胃保健.
那一段「詩聲戀」的日子 孟令今老師.
獨立國家國協 1.地形 2.氣候 3.產業.
綜合活動領域 教學分享.
國小學童財金生活教育 主講人: 秘書長陳琬惠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
诚信人生 ---高二(2)班主题班会.
航向未來 飛揚國際 —關於華航與長榮的財務報表 指導老師: 組員:張甄芸 4A 鄭雅華 4A070079
世界史.
面对苦难 (约翰福音15:18-16:4) 2/22/15 我们不属世界,神从这世界中拣选了我们,却没有为我们另设一处“世外桃源”,乃是让我们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以他的生命为光。既然在这被罪玷污的世界中,就会有苦难仇恨,然而它们不能打倒我们,因为它们 无目的 无缘故 无胜算 在世上我们虽有苦难,也可以放心,因为耶稣已经胜了世界。
《少年小樹之歌》簡介: 凡是讀過這本書的人 一定永遠忘不了他們是在何年何月何地 還有為什麼買下它的 小樹的讀者們將永遠記得
   時間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系     謝  堅.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
程焕文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2015年10月17日 山东·临沂
102學年度第二學期 208家長座談會 歐陽美慧.
資傳四乙 495F0080 鍾佩樺 495F0098 陳秀娟 495F0100 蘇靜雯 495F0101 薛欣萍
第六章 中国公务员制度 干部 VS 公务员.
第六課 社會團體與結社 餘ppt如隨身碟.
大陸教育基本現況認識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性別平權.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走近作者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
彰化基督教醫院 健康檢查科 / 家庭醫學科 吳美鳳醫師
經濟系 在學什麼專業?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的社會科學 為什麼鑽石會比水貴? 為什麼台灣中央銀行不多印一點台幣, 以增加大家的財富?
公文寫作及實務.
厌讼与好讼:明清诉讼文化面面观 廖华生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解读社会保险.
講題:『你不可不知的禱告』 經文:舊約詩篇90篇 陳文惠傳道
愛的勝利 (羅馬書 8:31-39).
彰化高中 第八課 應用行政法 壹、社會秩序的維護 貳、交通事故的處理 参、校園規範與權利救濟 肆、國家賠償與補償.
青少年憂鬱症 資料來源: 臺北e大「聆聽憂鬱的心~談憂鬱症」/劉宗憲醫師 台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談青少年憂鬱症/陳信昭醫師
考績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博士生 簡鈺珒.
老 子 《道德經》 明代張路 老子騎牛圖.
(以「背影」象徵父愛。 紙船印象:母愛, 作者洪醒夫 負荷:父愛, 作者,吳晟) 第 三 課 背 影 文體:抒情文 朱自清.
中國大陸民辦大學發展現況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護教裡的情與義 細說基督教與 天主教的「原來分別」.
中秋烤肉?不夠酷, 從唐詩長作文,才叫酷~~
走不一樣的路 易牙居餐飲集團 董事長 林志成.
國立屏東女中98學年度 大學多元入學宣導 高三家長說明會
行政救濟案例分享 主題一【遺產及贈與稅】 主題二【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報告日期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医患关系 ——和谐需要共创.
(2012年)阅读中国历史朝代歌,回答问题。(9分)
台灣社會問題基本認識 2007/侯東成.
激發愛心 彼此相顧.
走過箭竹草原 劉克襄.
102學年度 多元入學管道說明 彥如.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刑 法 总 论 讲 义.
咨询式内训 ——企业量身定制的培训套餐.
301——隆重登场.
驗證機構執行商品 驗證業務之權限與責任 標準檢驗局法務室.
濱海美術網站 記敘文:課文朗讀 作者:劉克襄.
第二章 東西方管理理論的回顧.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政治社會化與學習 民意調查.
第二章 東西方管理理論的回顧.
第二章 東西方管理理論的回顧.
團體與組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社會、媒體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資訊社會(二) 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社會、媒體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資訊社會(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賴博文 時間:2012/5/24 地點:大葉大學 工學院H560、H569 、管理學院B302 課程網站:http://ge.dyu.edu.tw/1002society/ 教材編輯:李若妤

媒介依賴理論 本課程是根據媒介依賴理論(DeFleur & Ball-Rokeach, 1989: media dependency theory) 分析台灣當代社會的三大主題:社會、媒體與我(行動者) 四大關聯:社會與媒體;媒體與行動者;社會與行動者;社會、媒體與行動者 發展七大議題:台灣在地思維、台灣的國際化、台灣文化之美、媒體眼中的台灣社會、台灣社會發展、台灣社會的行動者、台灣的資訊社會

社會、媒體與行動者 三者關係 三大主題(系統) 四大聯結 七大議題 社會系統 媒體系統 行動者系統 聯結一 社會v.s.媒體 聯結四 1.台灣在地思維 3.台灣的多元文化 5.台灣的社會發展 2.台灣的國際化、全球化與世界觀 4.媒體的台灣社會 聯結一 社會v.s.媒體 聯結四 媒體v.s.社會v.s.行動者 三大主題(系統) 四大聯結 7.台灣資訊社會 聯結三 社會v.s.行動者 行動者系統 七大議題 聯結二 媒體v.s.行動者 6.台灣社會的行動者

團體與組織的出現 團體與組織是現代社會無所不在的社會結構單位。現代工商社會,人們加入不同的協會團體,滿足自己的興趣和利益,和有志一同的人組成社群。 團體原本是人們最基本的社會結構單位,兩個以上的人聚在一起,便可能發展出團體的特質。 隨著都市化工業化的演進,人們也從原始自然的家庭與鄰里所自然衍生的初級團體,發展到參加許多多元的次級利益團體。甚至隨著網路的發達,更多新興人類在網路上建立虛擬的網路社群團體。

團體在現代社會中的特質 農業社會人們的生活中所組成的團體多半是以血緣和地緣或宗族教會等關係形成的結構。 現代社會,人們的興趣與利益多元化,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社團,或粉絲偶像團體(流行文化使然組成的偶像認同團體)崛起,使得這些新興團體和組織的現象,成為社會學家必須關懷解釋的挑戰。 總之,團體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影響甚大,影響個人行為的團體的形式也不同。

團體的定義 團體(group)是指具有相同規範、價值和期望的一群人,彼此規律地和有意識地互動。 團體的定義可大致分成三個成分:一群人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有共同的特質;糍是一個有集體認同的社會系統。 一個團體包括超過兩人的成員,互動的關係模式也超過兩者關係的內容,建立了一個團體認同的界線。 隨著團體成員的人數增加,個人的自由度也會開始減少。團體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年輕人是最容易受到相同年齡團體的認知影響,迫使自己和團體成員行為相同,進而順服團體成員的價值與行為。這種團體稱作同輩團體。

團體的類型 -1.初級團體、次級團體 顧理(Cooley, 1902: 23-57)提出初級團體與次級團體(primary and secondary groups) 初級團體多半是存在農業社會或較親密的非正式團體中, 次級團體則多半是指工業社會現代組織正式團體的關係特質。

特質 初級團體 次級團體 規模 較小 較大 互動時間 較長期的互動 較短期的接觸 互動深度 親密、面對面的結合 較少社會親密和彼此瞭解  初級和次級團體的比較 特質 初級團體 次級團體 規模 較小 較大 互動時間 較長期的互動 較短期的接觸 互動深度 親密、面對面的結合 較少社會親密和彼此瞭解 互動接處 關係有情緒深度 只是表面關係 互動內容 合作友善的關係 形式或正式的關係

初級團體特質 (1)規模較小的團體; (2)團體成員認識較久; (3)互動關係維繫較長; (4)屬於關係親密且經常是面對面接觸,同時接觸時能分享較深度的情緒; (5)彼此形成很深厚友善的關係,容易產生隸屬感。

次級團體特質 (1)通常是規模較大的組織; (2)在這種團體中,人們的接觸時間是比較短; (3)互動關係也不親密,彼此關係淡薄,保持距離; (4)在這樣的團體中,只保留表面上的關係; (5)團體成員間的關係是來自工作上的正式關係互動,比較少情 緒投入。

團體的類型 -2.內團體和外團體 內團體和外團體(in-groups and out-groups) 孫末楠(Sumner, 1906: 12-13)提出內外團體 內團體是一群人形成的團體,他們彼此有我們團體的隸屬感。 外團體是某群人,覺得他們不屬於某些團體,相對地他們會產生外團體的感覺。

「自家人」則可稱為是內團體的成員;反之,則為外團體成員,所以有時與人互動時讓人有太客氣的感覺,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說「太見外了」,也就是會將彼此的關係拉開,產生他群團體的距離感。

團體的類型 - 3.參考團體 3.參考團體(reference groups)代表人們評估別人的標準。參考團體可以是家庭、教會成員、鄰居、老師、同學和同事。 參考團體是一種人們思考與行為的標準受影響的團體。參考團體的定義較廣泛,可以是認識或參與的團體,也可以是不認識也沒有參與但認同的團體。 參考團體有兩個基本目的:設定與強制行為信仰標準的規範功能,與比較功能。

團體的類型 - 4.同輩團體 4.同輩團體(peer group)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影響青少年行為最強的是在學校同年齡朋友所組成的團體。 同輩團體特別明顯地影響人們生活行為的階段是青少年階段,也經常會因為物以類聚的同質性而互相吸引聚在一起,甚至也經常出現性別隔離的小團體現象(謝雨生、吳齊殷、李文傑,2006)。

團體的類型 - 5.派系 5.派系(clique) 在工作場合或在政治關係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結盟的團體。當團體成員形成多重的利益結合關係,彼此關係也密切,且組成利益強結盟體,則可稱為派系。 台灣在地方選舉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支持的候選人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地方派系。這些派系是因選舉衍生出來的對立支持者,各自動員,透過地方日常生活的人情關係網絡動員產生而成的團體。

地方派系的團體領導都有一群效忠認同的利益結盟的成員,領導和成員之間有高度的侍從恩庇關係。這樣的恩庇主義也可以形成政治人物的選票動員和非正式的服務網絡。王金壽(2004)的研究說明台灣政治的民主化,政權轉移後,某些地方派系是衰退了。 徐永明(2004)也指出地方派系過去對台灣的都市政治參與和都市政策事件都是具有影響力(熊瑞梅,2001)。這些地方派系生根於地方政治,他們的影響力奠基在日常生活慣性的權力資源,顯然是一個具有很強的制度慣性的團體。

團體的類型 - 6.社會網絡 6.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s) 社會網絡是一種由社會連繫(social ties)連接(connect)起來的社會結構,也可以解釋為人與人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社會關係中,直接或間接地所連結成蜘蛛網狀的關係結構模式。 自從1970年代以來,西方的社會學家開始使用網絡的概念來處理團體和組織的現象。近年來社會學家認為,全球化現代化的社會,人們的團體參與類型已經無法使用初級與次級團體,或內外團體二分法來區分,使用社會網絡的觀點來觀察團體的現象更合乎現代社會的社群 行為。 請舉例說明社會網絡?

團體的類型 - 7.虛擬社群 7.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 自從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後,在網路上經營社群,發展社會各種團體社群的現象很普遍,這樣的網絡線上團體或社群稱作虛擬社群。 虛擬社群具有的特質:這種社群的特質是透過網際網路發展出來的群體;這個社群成員具有匿名性;由於人們經常在不同社群中流動,可以在不同團體中扮演不同身分角色;成員自主性高,成員間的互動關係比較平等(林鶴玲,2001)。

科層制是一個勾勒西方工業主義強調理性與效率的典型組織。 組織 -韋伯(Weber)科層組織 科層制是一個勾勒西方工業主義強調理性與效率的典型組織。 1920年代強調科學管理效率的泰勒主義,或福特汽車大量生產線式的生產組織形式。 韋伯(Weber, 1947)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普遍使用的理性化組織結構稱為科層組織。

科層組織結構特質 1.分工(division of labor) 科層組織是將組織分成許多部門,各司其職,通常將人力放在各個部門職位的標準是依照個人的專才安置之。組織分工的現象在許多國家的公私立大型組織中都成了一個普遍的結構特性。

2.權威層級(hierarchy of authority) 組織的命令監控督導系統是由上層向下層的組織設計安排模式,故每一個位置一定有另一個更高層權威的位置來管理監控督導之。不論公私立組織,位置權威的安排都呈現上下層級的結構特性, 例如:公務人員機構有部長─次長─處長─科長─股長─股員等層層往下的權威位置;同樣地,私人製造業公司機構的位置權威設計往往也普遍是總經理─經理─副理─主任─課長─班長─作業員。

3.成文的規則和規定(written rules and regulations) 科層組織強調各部門在許多關鍵慣例事務處理上,有成文的法規辦法,

4.非私人性(impersonality) 在科層組織中,個人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是不適合帶進組織的工作過程中。 組織的成員是依照位置角色形式,依照組織上下層級命令系統和規定與辦法彼此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不考慮過去既有的關係、交情,以及別人的感覺與面子。

5. 技術品質為基礎的聘僱原則(employment based on technical qualification) 科層組織聘人的原則是依照組織位置角色需要的技術能力為原則來聘僱人員,而不是依照特殊關係與交情聘人。同樣地,組織的升遷也是有明確的制度,強調工作表現能力與品質的條件。聘僱升遷依照能力的標準,能掌握公平的法則,能激發員工以努力作為工作的法則,進而創造組織整體的生產力。

〈二〉科層制的負面效果 不近人情,甚至沒有考慮各種組織社會文化的習性,故無法產生預期的目標,反而產生以下普遍存在的負面效果。 1.員工升遷到技術能力不勝任的位置:許多人在原來的位置上表現優秀,未必往上升後能勝任新的職位,這種現象被稱為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Peter and Hull, 1969:25)。 這個定律強調每一個人在科層層級結構依照能力往上升遷,總會面臨升遷到某個位置是不適合自己也無法勝任的限制,進而造成整個結構無法達成集體目標功能。

2.組織過度膨脹導致無效率:隨著組織外在環境越來越複雜,組織因應環境不斷地再增加秘書人員,久而久之,組織過度擴張,浪費人力的現象便出現了。 這種科層龐大的組織無形中產生了許多固定成本與冗員,組織反而變得沒有效能,這種現象可以稱為帕金森定律(Parkinson law)。

3.目標轉置(Goal Displacement):科層組織強調組織是依據目標來設計組織分工和執掌,但大部分的組織經過長期的發展過程,組織目標會變質轉向。 這種組織目標經過長期的外在環境和內在非正式權力結構影響,往往原先目標在實踐的過程中,會被其他目標取代,稱之為「目標轉置」的現象。

4.過度非人性化導致組織失去正當性和造成僵化效果:科層組織太強調組織角色工作手冊和組織各部門的專門化和特殊化,由於組織成員之間的互動強調按照角色規定的規範來互動,而不強調規範以外的非正式互動關係,故組織缺乏彈性和創意。 在1970年代石油高漲與能源危機的壓力下,美國汽車業的大型科層組織的僵化,導致組織員工疏離,缺乏工作改善創新能力;反之,日本汽車業採團隊組織設計,強調部門間與部門內的非正式溝通,故日本車的省油且品質好,市場競爭力較強。

東亞企業組織的特質與轉型 科層組織並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唯一選項;台灣、南韓與日本在二次大戰後經濟復甦企業組織發展模式受到其特殊的國家、市場和文化制度的影響,而各自發展出獨特的組織模式。以下將先介紹台灣、南韓與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組織模式。

表3-2 東亞組織特質:台灣、南韓與日本 台灣 南韓 日本 國家角色 國家主導核心產業 國家扶助家閥 國家配合企業集團 生產組織分工 表3-2 東亞組織特質:台灣、南韓與日本 台灣 南韓 日本 國家角色 國家主導核心產業 國家扶助家閥 國家配合企業集團 生產組織分工 外包制的垂直分工 家閥企業垂直整合 水平垂直整合型 財團 集團擁有權 家族擁有權和合 夥權 國家資助的家閥企 業集團 集團間交叉持股 集團內的網絡 多核心位置 嚴密的層級結構 母子公司層級關係 集團間的網絡橋樑 透過個人或公司 透過銀行與政府 不同企業集團或 外資 盛行的組織規範 家族網絡 世襲家閥 企業社區 (本章作者整理歸納)

新制度論(neoinstitutionalism) 組織社會學家經常使用新制度論(neoinstitutionalism)來解釋東亞經濟組織的制度特質。DiMaggio and Powell(1983)提出的制度趨同主義(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是新制度論學者重要的理論之一,他們發現解釋西方資本主義理性化科層制結構形成的主要機制是政府法規的強制(coercive isomophism)機制、企業間彼此模仿傳遞新觀念的市場模仿(mimetic isomophism)機制、和專業化的規範趨同機制(normative isomorphism)。其實,這三種制度趨同機制仍然可以應用在東亞經濟組織的制度形成原理的解釋上(Orru, Biggart and Hamilton, 1991;Feenstra and Hamilton, 2006)。解釋這三個國家的經濟組織形成可以分別從國家法規、市場模仿和市場盛行的管理文化等面向來探討。

台灣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與高科技產業組織的組織特質 傳統產業組織 高科技產業組織 全球市場商品鏈 生產分工位置 台灣成衣、鞋業和汽車業全球商 品鏈位置是受全球核心大零售商 或大製造廠委託代工生產製造。 台灣半導體業的上下游組織快速 成長,半導體晶圓製造、封裝和 IC設計業都居於全球商品鏈重要 位置。 外包生產網絡 全球大零售商驅動的層層外包 空間垂直分工的協力網絡。 半導體從工研院衍生的水平和垂直 分工網絡。 生產網絡關係 來源 中心衛星廠協力網的擬似家族 連帶。 校友同學與同事等專業關係,矽谷 與竹科的跨國技術合作網絡。 資本網絡信任 基礎 人際信任:信合社、來會與親 屬借貸網絡 制度信任:創投、外資與海外上市。 技術學習與創新 傳統產業從勞動經驗累積技術 ,做中學,與草根研發創新。 半導體產業仰賴國內外技術合作策 略聯盟的組織策略來達到技術深化 和擴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