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及其分离纯化 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及其分离纯化 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其两端及侧链都含有可解离的酸性基团或碱性基团,因此在不同pH的介质中,蛋白质的带电状态就不同。
蛋白质的等电点(pI) 概念: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pI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常数。 利用蛋白质两性电离的性质,可通过电泳、离子交换层析、等电聚焦等技术分离蛋白质。
pH > pI 带负电荷 pH < pI 带正电荷 体内多数蛋白pI为5.0左右 , pH为7.45 时 多数蛋白带负电荷。 如pI 偏于碱性-碱性蛋白质 鱼精蛋白 组蛋白 如pI 偏于酸性-酸性蛋白质 胃蛋白酶 丝蛋白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属胶体。因此溶于水,成为亲水胶体。 稳定亲水胶体的因素: 水化膜 表面电荷 不通透性:半透膜 毛细血管壁
(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1. 变性(denaturation) 概念: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变性本质: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引起空间结构的改变,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核糖核酸酶
变性因素: 物理因素:加热、加压、超声波、 紫外线 化学因素:胍、脲、有机溶剂、 强酸强碱、 SDS -巯基乙醇、 重金属离子 生物碱试剂
蛋白质变性后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变: 溶解度↓ 生物活性丧失及易被蛋白酶水解 粘度↑ 结晶能力消失、 应用:消毒灭菌 低温保存生物制剂
复性(renaturation):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又恢复了原有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 不可逆变性 2. 沉淀 (precipitation) 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肽链相互聚集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 - - + + - + - + - + - + - + - (疏水胶体) (沉淀) (疏水胶体) 蛋白质胶体颗粒的沉淀
蛋白质的凝固作用(coagulation) 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后,仍能溶解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若将 pH 调至pI,则变性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此絮状物仍可溶解于强酸和强碱中。如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波长:280nm 引起紫外吸收的因素:主要是色氨酸和酪氨酸( Trp, Tyr)的共轭双键。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肽和氨基酸的自由氨基与茚三酮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和肽类分子中的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紫红色。 呈色反应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
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一)丙酮沉淀及盐析 (二)电泳 (三)透析 (四)层析 (五)分子筛 (六)超速离心
(一)丙酮沉淀及盐析 原理:破坏亲水胶体的两个稳定因素。 丙酮沉淀:0~4℃,10倍于蛋白质体积 的丙酮,沉淀后立即分离。 盐析:将大量中性盐(如硫酸铵)加到 蛋白质溶液中,破坏蛋白质在水 溶液中的稳定因素,而使之从溶 液中沉淀析出的现象。
(二)电泳(electrophoresis) 蛋白质在电场中可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 由于不同的蛋白质带电多少、分子量大小及分子形状不同,因此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就不同,从而可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应用:分离蛋白质和测分子量
(三)透析(dialysis)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半透膜。将蛋白溶液装入用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可将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除去,这种方法叫透析。 如在袋外放吸水剂(如聚乙二醇)还可达到浓缩的目的。 应用:除盐和浓缩
超 滤 利用超滤膜在压力下使大分子滞留,而小分子及溶剂滤过的方法叫超滤。 超滤法在蛋白质溶液除盐、浓缩及分离纯化中有广泛的应用。
(四)层析(chromatography) 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质的电荷与层析载体(离子交换剂)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达到分离目的。 应用:分离蛋白质
阴离子 交换树脂
(五)分子筛 根据多孔载体对不同大小,形状的蛋白分子的排阻能力不同而将各个组分分开的一种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层析。 应用:分离蛋白质、除盐
(六)超速离心(ultracentrifugation) 不同蛋白质的密度与形态各不相同,在离心力场中沉降的速度也不同,从而将其分离。 蛋白质在离心场中的行为用沉降系数(S)表示。
S与蛋白质大体上和分子量成正比关系。 S与蛋白质的密度和形状相关,如分子量相同,紧密颗粒的摩擦系数小-沉降快;而疏松颗粒的摩擦系数大-沉降慢。 应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分子量。
多肽链AA序列分析 改进的Sanger法 分析已纯化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测定多肽链的N-端与C-端的氨基酸残基。 把肽链水解成肽段,再分离纯化肽段。 测各肽段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经过组合排列对比,得出完整肽链中氨基酸顺序。
水解肽链的方法及特征 裂解剂 裂解位点 胰蛋白酶 Lys、Arg(C) 胰凝乳蛋白酶 Phe、Tyr、Trp(C) 弹性蛋白酶 Ala、Gly、Ser、Val(C) 胃蛋白酶 Phe、Trp、Tyr(N) 溴化氰 Met(C) 羟胺 Asn—Gly
通过核酸推演的方法 分离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测DNA序列 排列出mRNA的序列 按照三联体密码推演出氨基酸的序列
本次课重点 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pI 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复 习 题 1.名词解释:肽单元 模序 结构域 蛋白质的一 、二、三、四级结构 1.名词解释:肽单元 模序 结构域 蛋白质的一 、二、三、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有多少种?按侧链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氨基酸? 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几种?各有何特征,由什么化学键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