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Y OF KNOWLEDG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西方哲学演义 (下) 江怡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Advertisements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Epistemology 知識論 國防醫學院 李開濟編撰.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春曉》.
第2單元 知識論 哲學中最大的挑戰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第六章 会计报表编制前 的准备工作 期末账项的调整 财产清查 资产期末计价.
樣本空間與事件 餘事件:不在A中的樣本所構成的事件,即A′.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時代巨輪下對聖經的挑戰 平安福音堂聯堂培靈會 2014年3月13日.
以下這個謎題無法透過宮摒除法完成解題。 但可透過「區塊宮摒除法」或「行列摒除法」完成 By TTHsieh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經文:出埃及記 3:7-12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
教育的哲學基礎 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副教授 曾素秋.
1.3 在整除性問題之應用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第 19 章 XML記憶體執行模式.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嘉義縣立溪口國民中學 辦理96年度推動自由軟體學校資訊融入教學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He’s Been Faithful Carol Cymbala
Take the Time….. 保握當下... 巧合不如巧遇,急進不如及時.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微積分網路教學課程 應用統計學系 周 章.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Class & Object 靜宜大學資工系 蔡奇偉副教授 ©2011.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坐標簡介.
以四元樹為基礎抽取圖片物件特徵 之 影像檢索
一 什麼是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method of thinking)的意義為研究使人思考正確的一門學科。
9 November Active Reading: Intermediate: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周界的認識 四年級上學期.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Parasitics Extraction (PEX) 與 postsimulation(posim)
康德倫理學.
On Reason and the Emotions: The Fact/Value Distinction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因數與倍數.
Toss a Name Game.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Malachi 1-2:16 瑪拉基書一章~ 二章16節.
問句 黃勇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L3 Dialogue Linda: Hey!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嘿!你們倆個傢伙在做什麼?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THEORY OF KNOWLEDGE

一、前言 (一)「我們可以知道什麼?」從柏拉圖時代就在哲學 中佔重要地位,文藝復興運動以降,這個問題在 哲學作品中熱烈地辯論,這是哲學領域中,相當 重要而且極為困難的問題。 人類知識的本質是什麼?人類的心靈能知道什麼? 有無真正可靠的知識?或者只有意見或猜測?我 們是否只限於經驗事實?或者我們能掌握超越感 官所呈現者?

一、前言 (二)研究知識理論的專門術語為「知識論」(epistemology), 是希臘字(episteme)轉換過來,在這個領域中有三個中 心問題: 1.知識的「來源」為何? 2.知識的「本質」為何?在心靈之外有無外在世界?這 是真實(reality)和表象(appearance)的問題; 3.我們的知識是否「有效」?如何區分真和假?這是真 理的測試或檢證的問題。

一、前言 (三)知識論處理什麼樣的問題? 1.真的想法怎麼會變假的? 許多曾經認為是真的信仰,現在變成是假的,以前 人們堅信地球是平的、病魔可以用大的聲音趕走、夢 中的靈魂確實遊走太虛,以前這些信仰曾經被確信, 現在完全被丟棄,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知識可不可能也 會如此?

一、前言 2.他精神不健全嗎? (1)你的朋友問你,他昨天是否真的和你去看電影, 還是只是在做夢? (2)朋友表示,他不確定從高樓出窗往外走,不能 直接就飛到一樓嗎? 3.十七、十八世紀有些使西方文明發光的最聰明思 想家,就是獻身在上述的問題,沒有理由懷疑他 們在寫這些哲學時,精神上是不健全的。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一)理性主義(rationalism): 1.定義:強調理性或思考為知識核心,理性主義主 張心靈有能力獨自發現真理,知識是由概念和概 念的比較所獲得。 2.代表人物:都是歐洲大陸的思想家,所以也稱大 陸理性論,包牯法國的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荷蘭的斯賓諾沙(Baruch Spinoza, 1632-1677),以及德國的來布尼茲(Gottfried Leibniz, 1646-1716)。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二)笛卡兒的理性主義 1.生平簡介 2.笛卡兒的基本問題: 如何找到絕對確定的前 提,以開展演繹哲學的 體系。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3.方法論:四個規則 (1)我無法認知為真的,不接受它是真的;  3.方法論:四個規則  (1)我無法認知為真的,不接受它是真的;  (2)將每一個難題盡量分割成必要成分,以便它 可以用最佳可能方式解答;  (3)以適當的秩序進行反思,和最簡單易懂的事 物連結,以便逐步提升對複雜事物的知識;  (4)所有案例的列舉要完全,確定沒有任何東西 被遺漏。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4.方法論的兩個特點 (1)研究方法(method of inquiry):它是一種發現 事物且確定是對的之方法,它不是用來證明你 已經知道的事,而是指引那些想要解決困難或 分析現象的人。換句話說,它採取的觀點是一 個不知道任何東西的人,但試著用他的智力去 發現某事。 (2)懷疑方法(method of doubt):在我無法清楚地 認知是如此時,不接受任何東西是真的。也就 是說,除非我們有可以絕對確定,如果其中有 最小的機會可能是假的,則我們都不接受它。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5.研究方法的功能:這個方法除了採無知者的觀點 之外,也要求依序處理問題,直到我們解決第一 個問題後,才能移到下一個,這個規則具有看不 到的力量。舉例:瓊斯告史密斯,說史密斯向他 借了一個水壺,但還他時卻是損壞的。史密斯可 以採取的答辯有四: (1)水壺不存在; (2)他沒有借水壺; (3)他還的時候水壺是完好的; (4)他借的時候水壺就是裂的。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6.絕對確定及合理懷疑 (1)懷疑方法要求的證明標準是絕對確定,而法庭 上要的證明是超過合理懷疑,絕對確定不能有 任何假定,甚至不能假定世界存在,而是要證 它絕對真的存在。 (2)如果有人說:「我繫上安全帶後,我的車子不 會變成大蠎蛇把我壓死」,則這個想法顯然超 越任何合理的懷疑,但它並不是絕對確定。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7.知識論的懷疑論所造成的結果: (1)感官可靠嗎? (2)我們有沒有可能在做夢? (3)有沒有一個邪惡的魔鬼在欺騙我們? (4)經得起懷疑方法挑戰的是:不能懷疑你自己的 存在,這就是真的基礎、不動搖的第一原則、所 有其它知識建立的基石。 (5)理性才是知識的來源:一塊臘經過火融化的過 程,感官上是改變了,但是它還是原來的東西, 所以知識的來源是理性。

二、知識的來源:理性主義 (三)笛卡兒理論的結果 1.唯我論(solipsism):只能證明除了自己的心靈 之外,不承認任何其它東西存在。 2.哲學家不再關注知識的客體,轉而注意知識的 主體,即能知的心靈。知識論的轉變:笛卡兒 以前的哲學家將「什麼東西存在」之類的問題, 放在「我可以知道什麼東西存在」之前,即哲 學家認為存在(being)先於知道(knowing),而笛 卡兒逆轉這兩個基本問題的優先次序。

三、知識的來源:經驗主義 (一)經驗主義(empiricism): 1.定義:知識的來源是感官,我們看到、聽到、 摸到、聞到、嚐到的具體經驗,構成我們的知 識。強調我們的知覺、觀察能力,以及感官從 環境所得到的東西,所以知識的獲得是:根據 觀察到的事實形成概念,因此我們的知識就是 感官所發現的東西。 2.代表人物:都是英國人,所以也稱英國經驗論, 包括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巴克利 (George Berkeley, 1685-1753)、休謨(David Hume, 1711-1776)。

三、知識的來源:經驗主義 (二)休謨的經驗主義 1.生平簡介 2.基本觀點 (1)知識的來源是感官:接受洛克 心靈是一張白板的說法,透過經 驗才產生知識,所以知識是建立 在經驗之上。 (2)人類心靈接收到的內容統稱知 覺(perception),而知覺分為兩 種:印象(impression)和概念 (idea)。

三、知識的來源:經驗主義 (3)印象和概念的關係: a)概念比印象虛弱,印象比較生動有力。 b)印象是原始的(original)知覺,或由原始知覺和 概念結合而成,而概念則是印象的影本(copy)。 c)印象是首先呈現給我們心靈的東西,概念則是 由這些印象導出或造成。 (4)所有的概念都是感官的複本,或者是感官印象複 本的組合或重組。 (5)原子理論:心靈包含細且不可分之感覺的原子單 位,每一單位可以和其它單位區分開來。所以任 何不一樣的東西都可以區分;而且任何可以區別 的東西,都可以用思想和想像分開。

三、知識的來源:經驗主義 3.對笛卡兒的質問:我們在陳述知識主張時所使用 的概念,如:物質、空間、原因、紅色的、堅硬 的等,這些概念的來源是什麼? 4.對因果關係的質疑:休謨雖然同意在某一個意義 上某一個事件皆有一個原因,但是傳統上理解因 果主張的方式是錯誤的。傳統上認為,每一個事 件皆有一個因是直覺或證明上確定的,休謨並不 認為如此,他指出,這個主張不可能得演繹證明 的確定性。

四、康德的主張 (一)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生平簡介 (二)出發點:用「我是有意識的」取代笛卡兒的「我思」。

四、康德的主張 (三)意識的統合(unity of consciousness): 1.我的所有的自覺都統合成一個單一的意識,所 有我所擁的思想、印象、信念、期待,都是 「我的」思想。 2.範疇(categories):心靈將所有意識集結成單一 意識所依據的。範疇是天生的,範疇包括實體、 因果、統合、可能性、必要性、真實等形上學、 物理學、數學的重要概念。

四、康德的主張 (四)康德如何解決理論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爭辯? 1.笛卡兒宣稱,我可以意識到我的思想,卻不知外 在世界是否存在。康德認為,我不能知道我的心 靈內容,除非我先將之統合成單一意識,也就是 我必須先運用範疇。 2.這些範疇正是我們用來從事有關外在世界判斷的 概念。 3.因此除非我們的思想和知覺結合,可以使我們從 事客觀判斷,否則我們不可能擁有主觀意識。

四、康德的主張 (五)康德的代價:我們只得到表象(appearance), 而不是真實(reality) 1.以範疇這樣的內在心靈結構統合意識,等於我 們是將接收到的外在訊息加工,所以心靈的內 容不是外在世界的本來面貌。 2.外在世界的本來面貌是真實,或康德稱為物自 身(things in themselves),這是人類永遠無法 知道的。

五、有關真理(TRUTH)的三種理論 (一)符合論(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命題和事 實相符就是真的。 (二)融貫論(the coherence theory):命題之間是相 互依賴的,我們所相信的命題構成一個互相關 聯的體系,一個命題適合此體系就是真,否則 是假。 (三)實用論(the pragmatic theory):一個命題能滿 足我們的目的和欲望、有助於生存、對生活中 造成好處,總之對我們有用的就是真的。

五、什麼是知識? (一)傳統上構成知識的三個條件 1.真理條件(truth condition) 「如果S知道P,則P是真的」 2.相信條件(belief condition) 「如果S知道P,則S相信P」 3.證成條件(justification condition) 「如果S知道P,則S相信P得到完全的證成」

五、什麼是知識? (二)Edmund Gettier(1927-)的挑戰 Gettier在1963年發表了一篇只有3頁的文章,徹底推 翻傳統對知識的定義,文章篇名是: “Is Justified True Belief Knowledge?”文章中舉了兩個反例,後 來許多學者也提出其它類似的例子。 (三)針對這個挑戰,有學者將知識三條件之外加了第 四個條件,即:沒有假命題的證成(justification without falsity) 「如果S知道P,而S相信(或接受)P時不是基於 任何假命題,則S相信(或接受)P是得到完全的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