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探究: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Welcome ! DREAM.
世界历史是一部相互联系的历史,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迅航基于云服务的 美业Saas软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 【江苏考试说明】 1.俄国十月革命:①二月革命;②《四月提纲》;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②勃列日涅夫改革;③戈尔巴乔夫改革。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讲义 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二) 课程标准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社会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内容解读
自主创业.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猜猜我是谁?.
有这样一个国家…… 她就是——苏联 她曾经是我们的师长和朋友,给过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亲切的称之为:老大哥!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三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3年度述职报告.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钢铁般的人是指谁?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世界现代史(1917年——)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7 列 宁.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宝洁的品牌战略.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20讲 第21讲 单元整合. 第20讲 第21讲 单元整合 第20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第20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单元 第23讲 第2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 模式”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0、30年代的苏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 3 章 基本概念.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006/04.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用计算器开方.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情景探究: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不可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目标(1分钟) 1.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重) 2.了解苏联的成立 3.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相关内容。(重) 4.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难)

自学指导一(2分钟) 阅读课本P47页,思考下列问题: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暴动的事件增加。 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怎样的“现实”让列宁认识到“我们错了”?说明什么? ①1920年末,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②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一、新经济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时间: 3.内容: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1)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2.时间: 1921年 3.内容: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3)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固定粮食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政策 内容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固定粮食税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私营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的标志

2、苏联的成立 屋(乌克兰)外(外高加索) 两只鹅(俄罗斯、白俄罗斯) 1922年12月最初加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 屋(乌克兰)外(外高加索) 两只鹅(俄罗斯、白俄罗斯)

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1924年列宁逝世,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留学生 通过信件把这一沉痛的消息告诉国内朋友,他 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C 沙俄( 古 —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经济上 —“新经济政策” 政治上 —成立“苏联”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据材料分析,苏联的社会状况: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工业落后的穷国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中

自学指导二(4分钟)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阅读课本P48-51页,思考下列问题: 1、苏联的工业化的时间、过程、成果、特点、评价 2、农业集体化的背景、实施时间、措施 3、苏联模式的形成标志、主要特征、评价

经济上:(1)、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过程: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过程: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T-34型坦克 PPSH -41冲锋枪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经济上:(1)社会主义工业化 成就:1928-1937年,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如何评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 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1)积极作用: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危害: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 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经济上:(2)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起) 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 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 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1.背景: 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 快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 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措施: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如何评价农业集体化?

想一想: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4.消极性::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政治上:颁布《新宪法》 1.背景: 2.意义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经济模式 1、社会主义工业化 (重工业) 2、农业集体化 3、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政治模式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评价: 积极方面: 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方面: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评价斯大林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英国首相丘吉尔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英国首相丘吉尔 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示: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课堂小结(2分钟) 1921年,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斯大林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苏联模式形成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中考对接 D A (2018·山东德州)观察右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2018·山东德州)观察右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五计划超额完成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 (2018·山东潍坊)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 A.实行计划经济 B.经济比例失调 C.产品质量低劣 D.资源消耗严重 D A

3. (2018·湖南邵阳)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4. (2018·四川雅安)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C B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1921年,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当堂训练(5分钟) 1.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C

B 2.1920年,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他还邀请德国和英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助于( ) 2.1920年,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他还邀请德国和英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助于( )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B

D 3.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3.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D

C 4.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为此他( ) A. 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4.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为此他( ) A. 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制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划 C

D 5.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5.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B.建立“斯大林模式” C.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板书设计 1921年,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斯大林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苏联模式形成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