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颅 脑 损 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1. 分类 按组织层次: 头皮损伤 颅骨骨折 ( 损伤 ) 颅内损伤 ( 脑损伤 ) 按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 按致伤因素: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Advertisements

解剖学实验 实验四 颅骨及其连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和颅的前面、侧面 和上面观的结构 3 、掌握骨性鼻腔的位置、形态和重要结构;骨性 眶腔的位置、毗邻;骨性鼻旁窦的位置 二、实验器材 : 1 、全身真骨骨架 2 、头颅骨真骨散骨 3 、头颅骨骨模型.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骨骼分类及结构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陈茂君. 目 录 颅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及其治疗 1 颅内肿瘤及其治疗 2.
课题: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 目的与要求  1 、了解各类颅脑损伤的分类、损伤机 制  2 、熟悉各类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 3 、理解各类颅脑损伤的处理原则  4 、掌握颅底骨折病人的五官护理,掌 握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要点.
正常人体结构及应用精品课程 第五节 颅 骨 FUJIAN COLLEGE OF MEDDICAL OCCUPATION AND TECHNOLOGY.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蘆筍是治療癌症的妙藥 音樂 :confluence 癌症不可怕, 现在人们能够逐步战胜它 癌症的克星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脊 柱 区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Tuberculous Meningitis 夏晓玲
Tuberculous Meningitis
脊柱的局部解剖 丁忠良.
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及异常影像改变 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科.
第十五單元 6、11、25.
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脑脊液检验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治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颅内肿瘤.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小 脑 Cerebellum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椎管内麻醉 Neuraxial Anesthesia
第六节 颅脑损伤 温医附一院放射科 王美豪.
低颅压综合征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
头部断层解剖 (四).
Radiolog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汪之仪小组.
脊 柱 区 vertebral region 主 讲 人 黄铁柱 教 授.
颅内压增高.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张祯铭.
脊柱的CT诊断 Diagnosis of Spine
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牙周组织/牙龈/表面解剖 游离龈(free gingiva)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 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8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 小脑皮质 脊髓灰质 神经节 脑脊膜与血脑屏障.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脊髓)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
脑池断层影像解剖 制作:刘荣志.
颅内压增高 吴承远 刘玉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鸣与乙状窦憩室.
儿童先天性神经管发育不全 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 马杰教授.
脊 髓 疾 病 ( Spinal Disease ).
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 七 章 脊柱区 编 者 韦 力 徐文坚 广西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s.
脑积水 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指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颅底影像解剖.
Chapter 4 The skull Section 1 Bones of the skull Cerebral cranium脑颅 (8) Cranium(23) Facial cranium面颅(15)
脑疝的分类及影像表现 2015级规培 邱洁雯.
第八章 神经系统 2019/4/8.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十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第八章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颅 脑 断 层 解 剖.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陕西中医学院医学技术系 医学影像教研室 冯璟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一) 邬海博 Diagnostic Radiology of Central Nerve System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脑血管.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颅底影像解剖.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椎管内, foramen magnum → L1下缘 cervical enlargement lumbosacral.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开颅取脑及脑片制作实验 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脑和脊髓的被膜 Meninges

脑和脊髓的表面都有3层被膜包裹,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一、脊髓的被膜 Capsule of Spinal Cord

(一)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 结构特点: 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呈管状包裹脊髓与脊神经根丝。 附着: 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并与硬脑膜续连,下部从第2骶椎平面变细,包裹终丝,附于尾骨,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外膜相续。

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椎内静脉丛。由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边缘与骨膜紧密愈着,故此隙仅存在于椎管,不与颅腔内相通。隙内为负压,并有脊神经根经过。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间隙,阻滞脊神经根内的感觉神经传导。硬脊膜与其深面的脊髓蛛网膜之间为潜在的硬膜下隙。

(二)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 结构特点: 为半透明、无血管的薄膜,与脑蛛网膜相延续,衬于硬脊膜的内面,也包裹脊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并与脊神经外膜融合。

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较宽阔的间隙。两层间有许多纤细的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隙内充满脑脊液。该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其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平面扩大为终池terminal cistern,内有马尾和终丝。临床上可在第3与4或第4与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而不会伤及脊髓。

(三)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 结构特点: 薄而富有血管的透明结缔组织膜,紧贴于脊髓表面,并延伸入脊髓的沟裂中,在脊髓下端延续为终丝,向下附着于尾骨。

齿状韧带denticulate ligament: 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其尖端附于硬脊膜,从枕骨大孔至第1腰脊神经根间共约21对。齿状韧带、终丝和脊神经根将脊髓固定于椎管内并浸泡在脑脊液中。

二、脑的被膜 Capsule of the Brain

(一)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为厚而坚韧的双层膜,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行经其间。外层为颅骨内面的骨膜,其与颅盖骨结合疏松,当颅盖骨发生骨折或此处硬脑膜血管损伤时,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易形成硬膜外血肿;但其与颅底骨结合紧密,若颅底骨折,易将硬脑膜和蛛网膜同时撕裂而发生脑脊液外漏。 内层在某些部位形成一些板状隔,分隔颅腔,并伸入各脑部之间,对脑起着保护作用。

由硬脑膜形成的这些特殊结构有: 1.大脑镰cerebral falx: 形似镰刀,伸入大脑纵裂,分隔两大脑半球。其前端附于鸡冠,后部连于小脑幕上面的正中线上,下缘游离于胼胝体上方。

2.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 呈半月形,伸入大脑横裂,分隔大脑半球与小脑。它附着于枕骨横窦沟和颞骨岩部的上缘。幕前缘游离,称幕切迹tentorial incisure,切迹与蝶骨鞍背围成一环形的孔,称小脑幕孔,中脑从中通过。当小脑幕上部因颅脑病变而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位于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可被挤压入小脑幕孔,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相邻的大脑脚和动眼神经。

3. 小脑镰cerebellar falx 位于颅后窝后分,自小脑幕下方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 4 3.小脑镰cerebellar falx 位于颅后窝后分,自小脑幕下方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 4.鞍膈diaphragma sellae 位于蝶鞍上方,张于鞍结节和鞍背上缘之间,形成垂体窝的顶,膈中央有一小孔,容漏斗通过。

硬脑膜窦: 由硬脑膜两层在一些部位彼此分开,并衬以内皮细胞构成。脑的静脉血注入窦内,最终引流至颈内静脉。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若受到损伤则出血难止,容易形成颅内血肿。

主要的硬脑膜窦有: 1.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上缘内,前端起自盲孔,向后汇入窦汇。 窦汇confluence of sinuses:由上矢状窦与直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扩大而成,向两侧移行为左、右横窦。 2.下矢状窦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的游离下缘内,向后注入直窦。

3. 直窦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由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入窦汇。 4 3.直窦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由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入窦汇。 4.横窦transverse sinus: 成对,位于小脑幕附着处的枕骨横窦沟内,行向外侧续为乙状窦。 5.乙状窦sigmoid sinus: 成对,位于乙状窦沟内,向前内在颈静脉孔处移行为颈内静脉。

三、脑室与脑脊液 Ventricle and CSF

四、脑屏障 Brain Barrier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正常活动,需要保持稳定的微环境,这个环境(如氧、有机物及无机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都会影响神经元的活动。中枢神经统内有相应的结构对物质在毛细血管或脑脊液与脑组织间转运过程中进行一定的限制或选择,该结构即脑屏障。脑屏障由3 个部分组成。

一、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其结构基础是: ① 脑和脊髓内的毛细血管为连续型,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封闭,使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但水和某些离子却能通过; ② 完整而连续的毛细血管基膜; ③ 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胶质膜。

二、血—脑脊液屏障Blood-CSF Barrier 位于脑室脉络丛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其结构基础是: 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属紧密连接)相连。但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窗孔,因而其有一定的通透性。

三、脑脊液—脑屏障CSF-Brain Barrier 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其结构基础是: 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膜下胶质膜。但脉络膜上皮之间主要为缝隙连接,不能有效地限制大分子通过,软脑膜的屏障作用也很低。因此,脑脊液的化学成分与脑组织细胞外液的成分大致相同。

脑屏障的存在,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周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使脑和脊髓不致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化学和物理因素变化的影响,以保障神经细胞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