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模拟通信系统 角调制 课程目标 1、理解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NBFM(窄带调频)、WBFM(宽带调 频)的频谱分布、带宽及功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熱烈歡迎 各級長官 貴賓 全體會員 蒞臨會場.
Advertisements

教育部 輔導教官:林家豪 年度育達商職紫錐花運動 強化反毒健康小學堂輔導課程 簡 報.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导数 导数 一、主要内容 微分 第二章 习题课 二、典型例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高阶导数 一、主要内容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飲料備製 ( 作業十 ) 組員 : 9A0M0009 林昆樺 9A0M0026 李元盛 9A0M0031 林殷正 ( 組長 ) 9A0M0046 邱于倫 9A0M0048 林裕嘉 9A0M0054 巫紀樺 指導老師 : 葉佳聖.
三信家商「 105 學年度」 升學進路暨報名作業說明會 教務處實研組 教務處 實研組 日期︰ 104 年 10 月 19 日 時間: am 10:00~11:50 地點:教學行政大樓 7F 講堂.
生 命 教 育 「讓愛傳出去」 組別:第10組 組員:495i0004 陳靜宜 495i0009 郭品秀 495i0011 林千玉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藝術與人文---太鼓.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第2章 模拟调制 2.1 调制的概念 2.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 2.3 常规双边带调幅(AM) 2.4 AM和DSB的性能比较
现代通信原理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补课、答疑、考场安排以及复习要点)
證道: 我是羊的門,我是好牧人 講題:「耶穌說:”I Am”『我是…』」之(四) : 講員: 梁淑英牧師
通信技术基础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王钧铭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吳 慎 宜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講師 FM91.3 台北勞工教育電台台長
企业税收筹划与税务风险管理 暨南大学财税系 沈肇章.
105年推甄及登記分發說明會 教務處 註冊組課務組.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复习 1. 注意最值与极值的区别. 最值是整体概念而极值是局部概念. 极大值可能小于极小值,极小值可能大于极大值.
第2章 调制解调 2.1 概述 2.2 数字频率调制 2.3 数字相位调制 2.4 正交振幅调制(QAM) 2.5 扩展频谱调制
第4章 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 4.1 广播电视信号的射频发射 4.2 电视的微波中继传输.
复习 1. 微分中值定理的条件、结论及关系 费马引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罗尔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 2. 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 关键:
模拟电子技术(二) 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2006年10月.
第11章 调幅与检波 11.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11.2 调幅电路 11.3 检波器.
任务4.2  振幅调制电路.
6.1 概述 6.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6.3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6.4 振幅调制 6.5 解调 6.6 变频
第五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5.1 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 5.2 调频电路 5.3 调频波解调电路 5.4 数字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1. 引言 调制的定义 调制的分类 线性调制原理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 调制系统的比较(抗噪声性能分析和比较)
2.5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光波分多路复用.
第二章 调制解调.
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 李 刚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 李 刚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幅度调制 5.2 角度调制 5.3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有效性--带宽 可靠性--解调器 输出信噪比.
4.4 调幅信号的解调电路 调幅信号的解调电路(检波器)分为: 1、包络检波器
第三章:模拟调制系统 3.1 引言 3.2 线性调制的原理 3.3 线性调制系统的解调 3.4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现代通信原理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基于Tina Pro的 模拟电路仿真分析 USTC-NIP-吴军 USTC-NIP-吴军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 10 章 复用和数字复接技术 10.2 时分复用(TDM) 10.3 数字复接技术 10.4 SDH复用原理
绪 论 1.1 发送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2 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3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本课小结.
复习与回顾 1、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2、信道模型 3、噪声 4、噪声的分类 5、通信系统中最常见的噪声:高斯白噪声(分布特性及功率谱密度)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线性调制及抗噪声性能.
第13章 调频与鉴频 13.1 调频波的基本性质 13.2 变容管调频电路 13.3 调频波的解调—鉴频 13.4 自动频率控制(AFC)
计算机网络 第 2 章 物理层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刘家芬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使徒行傳.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升中派位結果(2002/2004) 入讀英文中學:95.9% 第一組別(Band 1)學生:80.2%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部分 数据传输.
课程总结.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4.1、引言 4.2、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4、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无线通信系统 信源:消息信号(调制信号) 振荡器:高频载波(正弦) 三要素: 振幅 AM 频率 FM 相位 PM 超外差接收 已调信号.
第1章 绪 论.
欢迎同学们学习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学业有成.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第四章:扩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技术 4.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4.2 直接序列系统射频带宽和处理增益 4.3 直接序列系统中信息的发送
第八章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8.1 引言 8.2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8.3 π/4四相相移键控 8.4 最小频移键控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資管人的規劃 -學校生活資源 1 1.
模拟通信系统.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一.椭圆的定义 (1)定义:平面内两定点为F1、F2,当动点P满足条件点P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时,P点的轨迹为椭圆;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2)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PF1|+|PF2|=2a(2a>|F1F2|). (3)注意:定义中,“定值大于|F1F2|”(即2a>2c)是必要条件.当2a=|F1F2|时,动点轨迹是两焦点的连线段;而当2a
第八讲 调频与调相
中三級專題研習 題目:本校學生環保意識薄弱 3D.
现代通信原理 第 七 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主要内容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频分复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 模拟通信系统 角调制 课程目标 1、理解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NBFM(窄带调频)、WBFM(宽带调 频)的频谱分布、带宽及功率 2 模拟通信系统 角调制 课程目标 1、理解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NBFM(窄带调频)、WBFM(宽带调 频)的频谱分布、带宽及功率 3、掌握FM的抗噪声性能(G:信噪比增益) 4 、掌握模拟调制中几种调制方式的性能比 较 5 、理解频分复用的概念

2.4 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一、调频信号与调相信号 瞬时幅度 瞬时相角 1、角度调制: 初始相位(常数) 常数 载波角频率(常数)

2、频率调制(FM:Frequency Modulation) 频偏常数 (表征调频器的灵敏度) 调制信号 载波频率(常数)

调制信号为单频余弦波,即 调频信号为: 最大角频率偏移 最大频率偏移 调频指数 调制信号频率 调制信号角频率

各种调制时的时域波形图 时域波形图 f(t) f(t) AM f(t) FM

结论: 1、FM信号是一个等幅波,它的幅度与调制信号无关; 2、FM信号的频率与调制信号电压有比例关系

2.5 调频信号的带宽 1、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的定义 由调频所引起的最大瞬时相位偏移远小于30 o时,就称为窄带调频(NBFM:narrow b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不满足窄带条件的调频称为宽带调频(WBFM:Wide b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2、调频信号的带宽 讨论: 若调制信号的频率为fm,则FM的带宽为: BFM=(f+1) fm =2(fm+fmax)(卡森公式) (其中f= fmax/ fm称为调频指数) 讨论: 当f<<1(即窄带调频时) BFM=2 fm ; 当f>>1(即大指数宽带调频时) BFM=2 fmax

①窄带调频的频谱和带宽 wm w F(w) -wm wc为高频载波, wm为调制信号最高频偏 w w wc -wc SNBFM(w) wc F(w) -wm wc为高频载波, wm为调制信号最高频偏 wc w wc -wm wc +wm -wc -wc -wm- -wc +wm SNBFM(w) wc w wc -wm wc +wm -wc -wc -wm- -wc +wm SAM(w) 与AM拥有相同的带宽(2B)

②宽带调频的频谱和带宽  c ßFM=0.5 fm不变,fmax改变 FM增加,调频带宽增加   c ßFM=2 ßFM=8  c+  m  c  c -  m ßFM=0.5 fm不变,fmax改变 FM增加,调频带宽增加  c+3  m   c  c -3  m ßFM=2 ßFM=8  c  c+10  m  c-10  m

②宽带调频的频谱和带宽   c WFM=6 m1 ßFM=2 ßFM=4   c WFM=10 m2 ßFM=8   c fmax不变, fm改变 有效带宽基本不变,边频间距变小  c+3  m1   c  c -3  m1 WFM=6 m1 ßFM=2 ßFM=4  c+6  m2   c  c -6  m2 WFM=10 m2 ßFM=8   c  c -10  m3  c+10  m3 WFM=18 m3

2.6 调频信号的功率分配 FM信号的已调信号和未调制载波的幅度是相同的,所以总功率相同 2.6 调频信号的功率分配 FM信号的已调信号和未调制载波的幅度是相同的,所以总功率相同 总功率与调制过程及调频指数无关,始终为A2/2(A为调制信号幅值) 调制信号不提供功率,但可以控制功率的分布

2.7 调频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调频信噪比增益: 调频调幅输出信噪比的比值 2.7 调频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调频信噪比增益: 窄带调频相干解调与宽带调频非相干解调相比,其信噪比增益很低,但采用相干解调时不存在门限效应 宽带调频采用非相干解调(鉴频器)方式,窄带调频采用相干解调方式 调频调幅输出信噪比的比值

调频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讨论: 1、宽带调频系统中,增加传输带宽可以改善输出信噪比 2、宽带调频的抗噪声性能明显优于常规调幅,这一优越性是用增加传输频带宽度获得; 3、调频系统中以带宽换取性能改善并不是无止境的,当输入信噪比降到一定程度会出现门限效应,输出信噪比急剧恶化

总结 调制方式 带宽 G 典型应用 <=0.3 DSB 2W 2 较少应用 SSB W 1 短波无线电广播话音频分多路 商用电视广播 VSB 略大于W 商用电视广播 AM 中短波无线电广播 NBFM <=0.3 超短波小功率电台微波中继 WBFM 2(fm+fmax 调频立体声广播 2(f+1)w=(fm+fmax)

三、频分复用(FDM:Frenquency_ Division Multiplexing) 复用:若干路独立的信号在同一信道中传送。 频分复用:按频率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划分成若干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用一个频段进行复用的方式

fc1 fc2 fc3 -fc1 -fc2 -fc3 F(f) f 频分多路复用原理的频谱图 已调信号带宽BS 防卫间隔Bg 相邻载波 CH1 防卫间隔Bg 已调信号带宽BS 相邻载波 频率间隔ΔB 频分多路复用原理的频谱图

作业 1 、已知调频信号为:S(t)=cos[WCt+100coswmt], KFM=2,求调制信号f(t)、最大频偏FMAX 解:已知调频输出信号的表达式为: 对照两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