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肌肉系统 第一节 肌肉的种类和分布 第二节 肌肉的组织构造与收缩机制 第三节 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第四节 蚕的运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健康生活方式之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的益处  防治代谢综合症  增强心血管功能,预防冠心病  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功能  增强运动系统功能  减轻精神压力  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实务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危害 来源 食品本身含有,如河豚鱼毒素、组胺等 种养殖过程带入,如农药兽药残留 人为添加,如三聚氰胺、甲醛、罂粟壳等 外界污染,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 食品危害来源及分类 危害 分类 物理危害:玻璃、金属、头发丝等 化学危害:农兽残、天然毒素、添加剂等.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耳鸣的原因及治疗 耳鸣的相关知识 周敬之整理,制作。.
运动系统--骨骼肌总论.
第五章 骨骼肌.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昆虫标本的鉴定 主讲:上海师大二附中 生态项目组 任方方
第九章 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微 丝 microfilament.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十章 肌肉力量 视频 欣赏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 第三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5.8-1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骨骼 人的骨骼 肌肉及肌肉收缩 运动.
提高教学有效性刍议 赵占良 2010年10月.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足球教练员岗培教材(B级).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余角、补角.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 Shiping Ding Zhejiang University
第一章 肌肉收缩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Muscle Tissue 组胚教研室.
ATP ADP Pi 能量 酶 酶 能量 Pi.
CPU结构和功能.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ATP SLYTYZJAM.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生物组 陈丽芳.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 ——ATP.
呼吸作用 SLYTYZJAM.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顺序表的删除.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根据肌肉的功能特性,可分为: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Web安全基础教程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钩虫与旋毛虫.
四 电动机.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基因信息的传递.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章 肌肉系统 第一节 肌肉的种类和分布 第二节 肌肉的组织构造与收缩机制 第三节 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第四节 蚕的运动

本章要点重点 本章要点:家蚕肌肉的特点,蚕体肌肉的分布类型,肌肉的组织构造与收缩机制,肌肉的兴奋机制与收缩方式。 本章重点:肌肉的组织构造与收缩机制。

概 述 一、肌肉的发生与功能? 二、昆虫肌肉的特点? ①数量多:1条肌肉=1个肌细胞=1条肌纤维 ②只有横纹肌 ③无真正的肌腱

第一节 肌肉的种类及排列 蚕儿的肌肉根据其着生的位置和作用范围,可分为体壁肌(包括附属肢肌)、内脏肌和体壁内脏肌三类: 一、体壁肌是指两端都着生于体壁上,专门负责体躯及附属肢运动的肌肉,它主要由平行的肌纤维组成。 二、体壁内脏肌是指肌肉的一端着生于体壁上,而另一端着生于内脏上的肌肉,其作用是固定内脏器官。 三、内脏肌是指包围在各内脏器官外面,专司内脏器官运动的肌肉,可区分为纵肌和环肌。 内脏肌已经介绍过,故本节主要介绍体壁肌和体壁内脏肌。

一、体壁肌 可以概括为头部体壁肌、胸腹部体壁肌和胸腹足体壁肌 1、头部体壁肌:简称为头部肌肉,它位于头壳内,主要分布于口器、触角的内面,分别称上唇、上腭、下唇、下腭、触角肌肉。从机能上看,头部肌肉可分为收肌和展肌或者屈肌和伸肌,其作用主要有二:控制头部运动和控制各附肢的运动。

2、胸腹部体壁肌 (1)根据肌肉的排列方向,可区分为: 纵肌:与体纵轴平行的肌肉。 横肌:与体纵轴垂直的肌肉。 斜肌:与体纵轴呈锐角或钝角的肌肉 (2)根据肌肉在环节上的位置可分为: 内节肌:肌肉的两个端点都在一个环节内,根据其长短又可分为:半节肌、3/4节肌、1/4节肌。 外节肌:肌肉的两个端点在两个以上环节的肌肉,又称跨节肌。 (3)以纵走气管为界区分为:背面肌肉和腹面肌肉。

(4)据层次可分为: 内层:肌肉宽而长,全部是纵肌,可使腹部缩短或伸长,并使体躯弯曲和爬行。蚕儿全身的运动主要取决于该层。 中层:主要为纵肌和斜肌,长度次于内层,能使体躯相侧面弯曲。 外层:肌肉较短小,多为斜肌,能使体节弯曲、收缩,并与附属肢的运动有关。 总之,幼虫胸腹部肌肉以内层最长,中层次之,外层最短。蚕体全身的运动,主要依赖于内层肌肉的活动,而体部其他肌肉则主要控指一个环节的运动。

3、胸腹足肌肉 排列较复杂,可大致分为展肌(伸肌)和屈肌(收肌)。 展肌(伸肌):多着生于足的外侧方 屈肌(收肌):多着生于足的内侧方

二、内脏肌 包围在各内脏器官的外面,有的整齐排列呈纵肌和环肌,也有的交织成规则的网状肌肉。 其作用是控制内脏器官的伸缩和蠕动。

三、体壁内脏肌 是指一端着生于体壁上,另一端着生于内脏器官上的肌肉。如消化管和丝腺上的肌肉,具有固定器官位置的作用。 幼虫体内的体壁内脏肌共有12对,均源于体壁,分布于丝腺和消化管上。

四、成虫肌肉的排列 与幼虫基本相似,但: ①头部肌肉因口器退化而减少。 ②向部的肌肉特别发达。 ③腹部的肌肉伸向了生殖器官。如交配器、产卵器

第二节 肌肉的构造与收缩 一、肌肉的构造 昆虫的肌肉组织不同于高等动物: ①高等动物的肌肉可明显区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而桑蚕几乎全部为横纹肌。 ②蚕的每一根肌纤维就是一条肌肉,而高等动物是由若干肌纤维紧密结合而成肌肉束。

肌纤维是一个大型的多核细胞,由肌膜、肌核、肌原纤维、肌浆和肌粒构成: 1、肌膜:包在肌纤维的最外面,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薄膜。 2、肌核:在肌膜的下面,呈圆柱形或椭圆形,并有明显的核仁(有多核现象)。 3、肌原纤维:肌纤维的细胞质中充满着能收缩的成束排列的肌原纤维。 桑蚕肌原纤维的直径小于1um,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并且相邻肌原纤维明暗条纹的位置相同,故使整个肌纤维呈明暗相间的分段,故称值为横纹肌。

每个肌节都是有两种蛋白质细丝构成的,即由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丝。 那么,肌原纤维为什么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横纹呢?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需先介绍一下肌原纤维的构造: 每根细而长的肌原纤维是由若干肌节(肌小区)首尾相连而成的,每个肌节的两端是端膜。 肌节是肌肉构造和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每个肌节都是有两种蛋白质细丝构成的,即由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丝。

其横切面为规则的六角形,可以看出肌动蛋白丝较细,肌球蛋白丝较粗,两者以肌球蛋白丝为核心,分层相间排列,如图所示: 只有肌动蛋白丝的区段,对光线呈单折射,为明带;两种蛋白丝同时存在的区段对光线呈双折射,是暗带。 肌肉收缩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滑动的结果。

4、肌粒:存在于肌原纤维之间的一些细小颗粒。即线粒体。 5、肌浆:存在于肌原纤维束之间。

二、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兴奋和收缩时肌肉的重要特性。 但肌肉接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就会引起肌纤维收缩。 收缩时兴奋达到足够程度时的外部表现。

肌肉的兴奋仅次于神经,但又不同于神经: ①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表现为收缩,而神经只传导不收缩。 肌肉兴奋达到一定程度发生收缩,产生张力。 ②神经兴奋为单向传导,而肌肉兴奋可双向传导。 肌肉兴奋时,是在受刺激的部位先收缩,再由此向肌肉的两端传导;兴奋传导在肌膜和肌质网上进行。 而神经兴奋传导时总是由周缘向中枢,再由中枢向周缘传导的(反射弧)。 ③神经传导速度快,肌肉慢。(蚕幼虫神经传导速度2M/秒,肌肉为0.54M/秒)。

三、肌肉的收缩分类 (一)简单收缩: 当肌肉受到一个短促的阀上刺激时,就可使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并表现为一次收缩,收缩完毕后又松弛而恢复原状。 这种由单一刺激所引起的单个短暂的收缩,呈单收缩。这是肌肉收缩最简单的形式。

单收缩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潜伏期:是指从给予刺激到开始收缩所经过的时间。蚕腹肌的收缩期为0.04s,成虫为0.02s。 (在该期内进行着复杂的生化过程) 2、收缩期:从开始收缩至收缩极度所需要的时间。 蚕腹部肌肉的收缩期小于0.5s,成虫为0.05s。 3、松弛期:从收缩极度到恢复原状所经过的时间。 幼虫为4.5s,成虫为0.05s 一次单收缩所需要的时间,幼虫约需5s,成虫约需0.11s。

(二)复收缩: 肌肉在第一次收缩期中,再给与第二次刺激时,则肌肉发生的综合性收缩。 (三)强直收缩: 若连续给予频率很高的刺激,则肌肉表现为连续收缩,而无松弛期,这种长时间的收缩称强直收缩。 蚕发生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为10次/S,成虫为30~50次。

四、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肌肉收缩的过程,是一个生化反应的过程,由生化反应不断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 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磷酸精氨酸、肌糖元、乳酸、脂类等。 肌肉收缩的直接动力来自ATP,ATP在分解为ADP和磷酸的过程中,释出能量,而ADP又不断吸收能量转化成ATP,其能量来源有二: ①磷酸精氨酸→精氨酸+磷酸+能量 ②肌糖元→G→乳酸→酵解或有氧氧化→能量 若肌肉持续收缩时,O2供应不足,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将导致乳酸积累,引起肌肉疲劳。

备注: 从ATP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大约只有1/4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转变为机械能而作功,其余3/4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借此产生和保持一定体温。 肌纤维内部储存的肌糖元,虽然也能通过无氧酵解的方式生成一定数量的ATP,但一般只占ATP生成总量的10—15%。 四、幼虫的运动 蚕爬行时,首先提起尾足,腹部后端弯成弓形,使尾足往前接近第6腹节的腹足,接着各对腹足依次向前移动,呈波浪形前进

一、作业: 蚕儿的肌肉为什么表现为横纹肌? 简述幼虫肌肉的种类及排列。 蚕儿不同发育阶段的是如何运动的? 二、讨论、思考题: 从构造和生理生化方面分别说明蚕儿肌肉收缩的机理。

再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