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 纲 展 示 高 考 瞭 望 知识点 要求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4 年浙江省数量资料 华图网校 刘有珍 数字推理 年份题量数字规律 三级等差 2. 和递推 3. 幂次修正 4. 倍数递推 5. 倍数递推 6. 特殊差级 7. 倍数递推 8. 倍数递推 9. 积递推 10. 分数数列
Advertisements

一、模型与计算公式 二、基本的组合分析公式 三、概率直接计算的例子 第 1.3 节 古典概率 四、抽签与顺序无关 五、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六、概率的基本性质.
实数与代数式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这部分知识散布于多个章节之中, 知识点琐碎,但概念性强,在中考试卷中多以填空题、 选择题、化简、探索或求值的形式出现.在复习中, 一定要加强对各个概念、性质和公式的辨析和理 解.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
物理 - 牛頓力學篇 編者:邱家媛. 能永遠這麼幸運嗎? 不繫前後安全帶的可怕車禍後果 !.mp4 不繫前後安全帶的可怕車禍後果 !.mp4 不繫前後安全帶的可怕車禍後果 !.mp4 不繫前後安全帶的可怕車禍後果 !.mp4.
106 級畢業學分檢核說明 1. 畢業學分檢核 — 什麼最重要呢? 使用你們這一屆的課程架構表 請確認這份課程架構表是否有修改過 最新的教育系課程架構表請到本系網站下載 網址: → 課程規劃.
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考证(四级) 总体情况说明.
从比较看实质 高中物理粤教、人教两个版本的比较 深圳市华侨城中学 李汉林 蔡树男.
2007年高考系列讲座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 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岳西中学 程铁安.
新高考与学考背景下的物理学科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梁 旭.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第一讲:电场力的性质 第一课时 电荷 库仑定律
欧洲西部 要点·疑点·考点 欧洲西部 1. 自然环境 位置: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貿易自由化的農業調整策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保基 102年11月13日.
9 有理数的乘方.
2011年广西高考政治质量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目 录 课时1 神奇的货币  课时2 多变的价格 课时3 多彩的消费.
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
知识回顾 1、通过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你可以发现火焰可以分为 、 、 。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2、温度最高的是 。
2016届高三期初调研 分析 徐国民
物理精讲精练课件 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下).
紧扣课程标准 关注社会热点 —苏教版教材新增内容复习建议 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学 马 峰.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3课时 逻辑连结词和四种命题 要点·疑点·考点 课 前 热 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 解 分 析.
相持时双方的拉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甲方齐心协力把绳子缓缓朝他们方向拉过去的时候,甲方的拉力一定比乙方大吗?
B F C D G E B E A 下图是沿20°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发展心理学 王 荣 山.
动能和 动能定理 版权所有—吕叔湘中学 庞留根. 版权所有——庞留根.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 超重和失重 主讲人: 李东红.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7-1 能量的形式和轉換 1 of 12 能量是促成自然現象變化的根源,太陽能替我們將水搬到高處,人類再利用高、低水位差發電。
第二节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121 06号余煜欢 09号陈秋婷 33号陈柔韵 08号潘晓峰 10号曾杰 34号谭锐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三章 磁 场 第 一 节 磁现象和磁场.
第七章 财务报告 主讲老师:王琼 上周知识回顾.
专题五 机械能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中线 与角平分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移与平行.
参赛题目: C题-3D机房仿真建模 参赛学校:沈阳建筑大学 参赛队员:胡海浪、倪佳玉、谢海伦 指导教师:邹惠芬
第4课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考点自清 1.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 或力的 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专题一 力学 专题一 力学 专题一 力学 类型一 力学基础知识 类型二 压强 类型三 浮力 类型四 功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 类型五 力学作图题
模 块 整 合.
第1课时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要点·疑点·考点 课 前 热 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 解 分 析.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探究加 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章 相互作用 5、力的分解.
例1、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绳偏离竖直方向370,小球的质量为m,求车厢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牛頓運動定律 § 4-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 4-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 4-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4-4 非慣性系統與假想力
《2015考试说明》新增考点:“江苏省地级市名称”简析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乘法公式 (1) 乘法分配律 (2) 和的平方公式 (3) 差的平方公式 (4) 平方差公式.
变 阻 器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陆 俊.
2-2 力的作用 彈簧力 的性質及其應用 力對物體 運動狀態的影響 生活中 牛頓 常見的力
第12课时 力.
第2讲 两类动力学问题 超重和失重 1.单位制:由 单位和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
Welcome 实验:筷子提米.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
超重与失重.
必修2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七节 功 率 第2课时 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物理常见题型解题法(二) 一、解决力学问题的三种基本功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 性质 1.
序偶及直角坐標系統.
下列哪些是不等式 的解? 10, 9 , , –1,  全部皆是 你認為不等式 有多少個解? 5 個 無限多個
第二十七章 相 似 27.3 位 似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一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九章 浮力.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第二章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 纲 展 示 高 考 瞭 望 知识点 要求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Ⅰ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 纲 展 示 高 考 瞭 望 知识点 要求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Ⅰ 1.从近几年的高考考点分布知道,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能否熟练应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方法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方法和原理. 2.有关本章内容高考命题的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高考试题往往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考查,考题中注重与电场、磁场的渗透,并常常与生活、科技、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相联系. 3.本章是中学物理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预计2011年高考中,本章内容仍将为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考查要求的程度往往层次较高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Ⅱ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 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 ,质量小的物体 .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惯性大 惯性小

1.一物体静止在水平粗糙地面上,先用一个较小的力F1水平拉物体,没有拉动,再用一个较大的力F2水平拉物体,物体运动起来,由此能否说明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有关? 提示:物体能否被拉动取决于拉力是否克服了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的惯性无关,惯性的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时,物体的惯性就不会变化.

1.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的表现形式 ①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2)惯性的量度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等其他因素无关.

2.牛顿第一定律有哪些重要意义?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 即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揭示了力的本质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例如,运动的物体逐渐减速直至停止,不是因为不受力,而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1.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 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解析: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因有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A正确;质量是 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不会因失重而改变,B、C均错误;因两物体材料不 同,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故用同样的水平力推不动的,不一定是 质量大的,D错误. 答案:A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直线上. 相互 相等 相反 同一条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三同”“三不同”. 三同 三不同

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对象 两个物体 同一个物体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力的效果 不会抵消 抵 消 力的关系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2. 如图3-1-1所示,运动员站在水平跳台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台的压力,F2表示跳台对人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就是人的重力 B.F2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 C.F1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 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F1是人对跳台的压力,是人的形变产生的,A、C不正确;F2是跳台 对人的支持力,是跳台形变产生的,B正确;F1和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D不正确. 答案:B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 ,跟物体的质量成 . 2.表达式: . 3.力的单位:当质量m的单位是 、加速度a的单位是 时,力F的单位就是N,即1 kg·m/s2=1 N. 4.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 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 正比 反比 F=ma kg m/s2 合外力

5.适用范围 (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 或 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 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 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静止 匀速直线 宏观 低速

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 同向性 公式F=ma是矢量式,任一时刻,F合与a同向 瞬时性 a与F对应同一时刻,即a为某时刻的加速度时,F为该时刻物体所受合外力 因果性 F是产生a的原因,物体具有加速度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 同一性 有三层意思:①加速度a相对同一惯性系(一般指地面) ②F=ma中,F、m、a对应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 ③F=ma中,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独立性 分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即:Fx=max,Fy=may

3.(2010·龙岩模拟)设想能创造一理想的没有摩擦力的环境,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推一万吨巨轮,则从理论上可以说(  ) A.巨轮惯性太大,所以完全无法推动 B.一旦施力于巨轮,巨轮立即产生一个加速度 C.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加速度 D.由于巨轮惯性很大,施力于巨轮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速度 答案:BD

4.放在水平面上的一物体重45 kg,现用90 N的水平推力推该物体,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 8 m/s2 A.1.8 m/s2 B.0.2 m/s2 C.2 m/s2 D.1.8 m/s2 解析:用90 N的水平推力时:F-Ff=ma1,得到Ff=9 N,撤掉水平推力后,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摩擦力,因此Ff=ma2,得到加速度的大小为a2=0.2 m/s2. 答案:B

【例1】 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 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 答案:C

(1)若列车正在出站,则水面的形状与哪个选项一致? (2)若水面形状与选项A中相同,说明列车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解析:(1)列车出站时速度增加,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小的速度,故形成选项B中的液面形状. (2)液面水平,说明列车的运动状态没有变化,则列车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1)B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1 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    B.若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 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    D.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

解析:若磁悬浮列车减速,磁悬浮列车运动的速度变小了,而小球因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小球运动的速度要大于磁悬浮列车运动的速度,即小球要相对磁悬浮列车向前滚.反之,当磁悬浮列车加速时,磁悬浮列车运动的速度变大了,而小球因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小球运动的速度要小于磁悬浮列车运动的速度,即小球要相对磁悬浮列车向后滚.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B、C正确. 答案:BC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时,人才能往前走 B.走路时,地对脚的作用力与脚蹬地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C.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 则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 D.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 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解析:地对脚的作用力与脚蹬地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A不正确,B正确.物体A对B的作用力总是等于B对A的作用力,与A、B两物体的质量无关,C不正确.以卵击石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等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但鸡蛋的承受能力较小,所以鸡蛋会破,D不正确. 答案: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①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如何作用无关.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1如图3-1-2所示,两车厢的质量相同,其中有一个车厢内有一人拉动绳子使车厢相互靠近,若不计绳子质量及车与轨道间的摩擦,下列对于哪个车厢有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绳子拉力较大的那一端车厢里有人 B.先开始运动的车厢内有人 C.先到达两车中点的车厢内没人 D.不去称质量,无法确定哪个车厢内有人 答案:C

【例3】如图3-1-3所示.一静止斜面MN与水平面的倾角α=30°,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P,Q是一带竖直推板的直杆,其质量为3m 【例3】如图3-1-3所示.一静止斜面MN与水平面的倾角α=30°,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P,Q是一带竖直推板的直杆,其质量为3m.现使竖直杆Q以水平加速度a=0.5g水平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而推动小球P沿斜面向上运动.小球P与直杆Q及斜面之间的摩擦均不计,直杆Q始终保持竖直状态,求该过程中: (1)小球P的加速度大小;(2)直杆Q对小球P的推力大小.

解析:对小球P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图如右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Pcos 30°=a,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P= g, . 答案:(1) g (2) mg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合成法 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个力的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分解法 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分解方式有两种: (1)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F合x=ma(沿加速度方向),F合y=0(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2)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分解加速度.

3-1如图3-1-4甲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说法中正确的是(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由F1至F4变化)(  ) A.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B.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变加速运动 C.小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D.小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对球的弹力,作出二力的合力的力的图示,就可判断出合力始终是增大的,因此小球的加速度始终增大.作图时必须注意合力的方向始终沿水平方向.车和小球是个整体,因此小车的加速度也是越来越大的.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3-2如图3-1-5所示,车内绳AB与绳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车由原来的 静止状态变为向右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仍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则(  ) A.AB绳、BC绳拉力都变大   B.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变小 C.AB绳拉力变大,BC绳拉力不变   D.AB绳拉力不变,BC绳拉力变大 解析:如图,车加速时,球的位置不变,则AB绳拉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仍为 cos θ,且等于重力G,即 ,故FT1不变.向右的加速度只能是由BC绳上增加的拉力提供,故 增加,所以D正确. 答案:D

第二十二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自由滑比赛中,中国小将张丹/张昊毫无争议地再夺第一名,为中国队夺得第一枚本届大冬会金牌.花样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如图3-1-6所示,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他们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滑行得远,这是由于(  )

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时间等于张昊推张丹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张丹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张昊的加速度的大小

【错因分析】 错解1 对牛顿第三定律认识不清,认为两人相互作用的时间关系不能确定,容易漏选B; 错解2 对牛顿第二定律运用不当,不能充分理解“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的含义,从而不能正确分析两人加速度的大小,错误地根据“张丹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滑行得远”而选择D.

【正确解答】 解析:张丹和张昊相互推的过程中,两人的推力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分析,F=ma,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分开后二人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都是a=μg;根据运动学公式0- =-2ax(也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来求解0- =-mgμx)容易理解,张丹之所以滑行的距离比张昊滑行得远,是因为二人分开时张丹获得的初速度较大.经过以上分析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答案:BC

【题后反思】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认识不够是分析问题出现失误的关键,容易失误的焦点主要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方向性以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等值性、等时性、相互性的理解. 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