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NMR 基础理论及解谱. 本次培训的目的 1 ,简要了解核磁共振的原理 2 ,简要熟悉核磁仪的工作原理 3 ,掌握一维谱图的几个重要信息,以及利用 这些信息进行简单谱图解析 4 ,二维谱图的简介及实例解析.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 第四章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应化系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十八章 四谱简介 第一节 电磁波 第二节 红外光谱(I R) 第三节 核磁共振(NMR) 第四节 紫外光谱(UR) 第五节 质谱(MS)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国培班
课程要求: 每次课后都要做1~2题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学委按学号排好,交到研究生助理师兄师姐处。 课程成绩 期末笔试60%,平时成绩40%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谱学导论》课程 任课教师:孙国英 副教授 授课班级: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Instrumental Analysis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红外光谱分析 高素君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2.6 红外谱图解析 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是解析谱图的基础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4.1 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脉冲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 彭欢 指导老师 俞熹.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八章 红外与核磁共振 exit.
第四章 核磁共振氢谱 洛阳师院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
第二章 红 外 光 谱 红外光谱 第一节 基本知识 第二节 红外光谱的 重要区段 第三节 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看一看,想一想.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7讲 自旋与泡利原理.
12.1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um.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第五章 质谱 §5.1 质谱基本原理 运用电磁学原理 对荷电分子、亚稳分子碎片进行分离、分析  正离子自由基 正离子.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欢迎光临指导 执教者:吕承洲(马站高中).
第四章 磁共振 原子核 带正电荷的粒子 §4-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分子的磁性质 当它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有一个是奇数时,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 诱导效应 X, : X, 电子云密度, 屏蔽效应, 共振在较低磁场发生,  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五章 核磁共振成像 外磁场中的原子核 —— 经典力学观点 生物医学图象处理 F 张琦.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四章 红外光谱 4.1 基本原理 3.1.1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 )、频率( v)、能量(E)之间的关系: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七章 核磁共振谱 共振(resonance)是指具有相同频率的两个振子所发生的强的有效偶合条件.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红豆杉.
第三章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3.1 基本原理 电子跃迁: * ,n* , * , n* 能量大,波长短,远紫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 一、光的频率与波长 光是电磁波,有波长和频率两个特征。电磁波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 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 一、光的频率与波长 光是电磁波,有波长和频率两个特征。电磁波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 区域,从波长只有千万分之一纳米的宇宙线到波长用米,甚至千米计 的无线电波都包括再内,每种波长的光的频率不一样,但光速都一样 即3×1010cm/s。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 υ= c /λ υ=频率,单位:赫(HZ); λ=波长,单位:厘米(cm),表示波长的单位很多。 如:1nm=10-7cm=10-3μm λ=300nm的光,它的频率为(1HZ=1S-1) 频率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用波数,即在1cm长度内波的数目。如波长 为300nm的光的波数为1/300×10-7=33333/cm-1。

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 1.光的能量 每一种波长的电磁辐射时都伴随着能量。 E=hυ=hc/λ h-普郎克常数(6.626×10-34J.S) 2.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幅射,就获得能量,分子获得能量后,可以增加原子 的转动或振动,或激发电子到较高的能级。但它们是量子化的, 因此只有光子的能量恰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即ΔE) 才能被吸收。所以对于某一分子来说,只能吸收某一特定频率的 辐射,从而引起分子转动或振动能级的变化,或使电子激发到较 高的能级,产生特征的分子光谱。

分子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 (1)转动光谱 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只能引起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 之间的能量差很小,位于远红外及微波区内,在有机化学中用处 不大。 (2)振动光谱 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引起震动能级的跃迁,吸收波长大多位于 2.5~16μm内(中红外区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3)电子光谱 分子所吸收的光能使电子激发到较高能级(电子能级的跃迁) 吸收波长在100—400nm,为紫外光谱。

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1.紫外光谱的产生 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电子发生跃迁所产生的 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1.紫外光谱的产生 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电子发生跃迁所产生的 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光谱。 一般的紫外光谱仪是用来研究近紫外区吸收的。σπλ*

2.电子跃迁的类型 与电子吸收光谱(紫外光谱)有关的电子跃迁,在有机化合物中 有三种类型,即σ电子、π电子和未成键的n电子。 电子跃迁类型、吸收能量波长范围、与有机物关系如下: 可以看出,电子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ΔE越大,跃迁所 需要的能量也越大,吸收光波的波长就越短。

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1.Lambert-Beer定律 当我们把一束单色光(I0)照射溶液时,一部分光(I)通过 溶液,而另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了。这种吸收是与溶液中物质 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这就是朗勃特—比尔定律。用数 学式表式为: :吸光度(吸收度); c: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L:液层的厚度; E:吸收系数(消光系数)

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已知,则用摩尔消光系数ε=E×M来 表示吸收强度,上式可写成。

2.紫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应用紫外光谱仪,使紫外光依次照射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 分别测得消光系数E或ε。 以摩尔消光系数ε或Iogε为纵坐标。以波长(单位nm)为 横坐标作图得紫外光谱吸收曲线,即紫外光谱图。如下图:

在紫外光谱图中常常见到有R、K、B、E等字样,这是表示不同 εmax < 100,吸收峰波长一般在270nm以上。 K吸收带为 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其特点为吸收峰很强, εmax > 10000。共轭双键增加,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εmax 也随之增加。 B吸收带为苯的 跃迁引起的特征吸收带,为一宽峰,其 波长在230~270nm之间,中心再254nm,ε约为204左右。 E吸收带为把苯环看成乙烯键和共轭乙烯键 跃迁引起的吸 收带。

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般紫外光谱是指200~400nm的近紫外区,只有π—π*及 跃迁才有实际意义,即紫外光谱适用于分子中具有不饱 和结构,特别是共轭结构的化合物。 1.孤立重键的 跃迁发生在远紫外区 2.形成共轭结构或共轭链增长时,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即 红移 。 例如:

3.在π键上引入助色基(能与π键形成P-π共轭体系,使化合 物颜色加深的基团)后,吸收带向红移动。 例如:

四、 紫外光谱的应用 1.杂质的检验 紫外光谱灵敏度很高,容易检验出化合物中所含的微量杂质。 例如,检查无醛乙醇中醛的限量,可在270~290nm范围内测其吸 光度,如无醛存在,则没有吸收。 2.结构分析 根据化合物在近紫外区吸收带的位置,大致估计可能存在的官 能团结构。 1)如小于200nm无吸收,则可能为饱和化合物。 2)在200~400nm无吸收峰,大致可判定分子中无共轭双键。 3)在200~400nm有吸收,则可能有苯环、共轭双键等。 4)在250~300nm有中强吸收是苯环的特征。 5)在260~300nm有强吸收,表示有3—5个共轭双键,如果化合 物有颜色,则含五个以上的双键。

4.分析确定或鉴定可能的结构 例(1): 例(2):

2)测定化合物的结构(辅助) 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6O,其构造式可能有三十多种,如 测得紫外光谱数据λmax =230nm (εmax > 5000),则可推测其 结构必含有共轭体系,可把异构体范围缩小到共轭醛或共轭酮: 至于究竟是哪一种,需要进一步用红外和核磁共谱来测定。

第三节 红外光谱 ( I R ) 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如果在红外光区域,用红外光谱仪把产生 的红外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所有有机化合物在红 外光谱区内都有吸收,因此,红外光谱的应用广泛,在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鉴定与研究工作中,红外光谱是一种重要手段,用它可 以确证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也可以确定一个新化合物中某一特 殊键或官能团是否存。 一、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图用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表示吸收带的位置, 用透射百分率(T%)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的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当物质吸收 一定波长的红外光的能量时,就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研究在不 同频率照射下样品吸收的情况就得到红外光谱图。 1.分子的振动类型 (1)伸缩振动——成键原子沿着键轴的伸长或缩短(键长发生 改变,键角不变)。

(2)弯曲振动——引起键角改变的振动

2.振动频率(振动能量) 对于分子的振动应该用量子力学来说明,但为了便于理解, 也可用经典力学来说明。一般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以 不同硬度的弹簧代表各种化学键。 一个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与化学键的强度(力常数K)及振动原 子的质量(m1和m2)有关,它们的关系式为:

吸收频率也可用波数(σ)表示,波数为波长的倒数, 即σ= 1/λ=υ.C 则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吸收频率随键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力常数越大即键越强,键振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振动频率 就越高,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相反,吸收峰则出现在低 波数区。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红外吸收频率近似一致。 2.红外光谱的重要区段 红外光谱图往往是很复杂的,因其振动方式多(线形分子有 3N-5种,非线形分子有(3N-6种振动方式),而每一种振动方式 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并大都在红外光谱中产生吸收带。 研究大量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的结果,现已大体上可以肯定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出现的谱带是由哪种键的振动所产生的,分为 八个重要区段。

3.特征吸收峰和指纹区 在红外光谱上波数在3800~1400cm-1(2.50~7.00μm)高频区 域的吸收峰主要是由化学键和官能团的伸缩振动产生的,故称为 特征吸收峰(或官能团区)。在官能团区,吸收峰存在与否可用于 确定某种键或官能团是否存在,是红外光谱的主要用途。 在红外光谱上波数在1400~650cm-1(7.00~15.75μm)低区域 吸收峰密集而复杂,像人的指纹一样,所以叫指纹区。在指纹 区内,吸收峰位置和强度不很特征,很多峰无法解释。但分子结 构的微小差异却都能在指纹区得到反映。因此,在确认有机化合 物时用处也很大。如果两个化合物有相同的光谱,即指纹区也相 同,则它们是同一化合物。

4.相关峰 一种基团可以有数种振动形式,每种振动形式都产生一个相应 的吸收峰,通常把这些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可以佐证的吸收峰称为 相关峰。 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是否有某种基团,要先看特征峰,再看有无 相关峰来确定。 5.影响特征吸收频率(基团吸收位置)的因素 1) 外界因素,如,状态、溶剂极性等 例如:

2) 分子内部结构的影响 a. 电子效应的影响 吸电子基使吸收峰向高频区域移动,供电子基使吸收峰向低频 区域移动。 例如:

b. 氢键缔合的影响 能形成氢键的基团吸收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且谱带变宽。 例如:伯醇-OH的伸缩振动吸收频率 c. 张力效应(张力越大,吸收频率越高)。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核磁共振技术是珀塞尔(Purcell)和布洛齐(Bloch)始创于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核磁共振技术是珀塞尔(Purcell)和布洛齐(Bloch)始创于 1946年,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自1950年应用于测定有机 化合物的结构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十分迅速, 现已成为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从原则上说,凡是自旋量子数不等于零的原子核,都可发生 核磁共振。但到目前为止,有实用价值的实际上只有H1,叫氢 谱,常用1HNMR表示;13C叫碳谱,常用13CNMR表示。在基 础有机化学中,我们仅讨论氢谱。

一、基本知识 1.核的自旋与磁性 由于氢原子是带电体,当自旋时,可产生一个磁场,因此, 我们可以把一个自旋的原子核看作一块小磁铁。 2.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的磁矩在无外磁场影响下,取向是紊乱的,在外磁场中, 它的取向是量子化的,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向。 当ms= +1/2时,如果取向方向与外磁场方向平行,为低能级 (低能态) 。 当ms= - 1/2 时,如果取向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则为高能 级(高能态)。

ΔE与磁场强度(Ho)成正比。给处于外磁场的质子辐射一定 频率的电磁波,当辐射所提供的能量恰好等于质子两种取向的能 r为旋核比,一个核常数, h为Planck常数,6.626×10-34J.S。 ΔE与磁场强度(Ho)成正比。给处于外磁场的质子辐射一定 频率的电磁波,当辐射所提供的能量恰好等于质子两种取向的能 量差(ΔE)时,质子就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至 高能级,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3.核磁共振谱仪及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方法 (1)核磁共振谱仪基本原理示意图

如上图,装有样品的玻璃管放在磁场强度很大的电磁铁的两极 之间,用恒定频率的无线电波照射通过样品。在扫描发生器的线 圈中通直流电流,产生一个微小磁场,使总磁场强度逐渐增加, 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的值Ho时,样品中某一类型的质子发生能级 跃迁,这时产生吸收,接受器就会收到信号,由记录器记录下来, 得到核磁共振谱。

2.核磁共振谱图的表示方法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 氢质子(1H)用扫场的方法产生的核磁共振,理论上都在同一磁场 强度(Ho)下吸收,只产生一个吸收信号。实际上,分子中各种不同 环境下的氢,再不同Ho下发生核磁共振,给出不同的吸收信号。例如, 对乙醇进行扫场则出现三种吸收信号,在谱图上就是三个吸收峰。 如图: 这种由于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因而在不同磁场强度下产 生吸收峰,峰与峰之间的差距称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类型质子的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一样,在加 磁场作用下,引起电子环流,电子环流围绕质子产生一个感应磁 场(H’),这个感应磁场使质子所感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了,即 实际上作用于质子的磁场强度比Ho要小。 这种由于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的抵消作用称为屏蔽 效应。

3.化学位移值 标准化合物TMS的δ值为0。 化学位移值的大小,可采用一个标准化合物为原点,测出峰与 原点的距离,就是该峰的化学位移值,一般采用四甲基硅烷为标 准物(代号为TMS)。 化学位移是依赖于磁场强度的。不同频率的仪器测出的化学位 移值是不同的, 为了使在不同频率的核磁共振仪上测得的化学位移值相同(不 依赖于测定时的条件),通常用δ来表示,δ的定义为: 标准化合物TMS的δ值为0。

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诱导效应 1°δ值随着邻近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性的增加而增加。 2° δ值随着H原子与电负性基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 烷烃中H的δ值按伯、仲、叔次序依次增加。 (2) 电子环流效应(次级磁场的屏蔽作用) 烯烃、醛、芳环等中,π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环流, 使氢原子周围产生感应磁场,其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同,即增加 了外加磁场,所以在外加磁场还没有达到Ho时,就发生能级的 跃迁,因而它们的δ很大(δ= 4.5~12)。

乙炔也有π电子环流,但炔氢的位置不同,处在屏蔽区(处在 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对抗区),所以炔氢的δ值较小。 如右图,氢原子位于产 生的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 相同方向的去屏蔽区, 所 以在外加磁场强度还未达 到Ho时,就发生能级的跃 迁。故吸收峰移向低场, δ值增大。

三、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 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每一组吸收峰都代表一种氢,每种共振峰 所包含的面积是不同的,其面积之比恰好是各种氢原子数之比。 如乙醇中有三种氢其谱图为: 故核磁共振谱不仅揭示了各种不同H的化学位移,并且表示了 各种不同氢的数目。

四、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 1.峰的裂分 应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仪时,得到等性质子的吸收峰不是一 个单峰而是一组峰的信息。这种使吸收峰分裂增多的现象称为峰 的裂分。 例如:乙醚的裂分图示如下。

2.自旋偶合 裂分是因为相邻两个碳上质子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 而产生的。我们把这种由于邻近不等性质子自旋的相互作用(干 扰)而分裂成几重峰的现象称为自旋偶合。 (1)自旋偶合的产生(以溴乙烷为例)

Ha在外磁场中自旋,产生两种方向的感应小磁场H′

当两个Ha的自旋磁场作用于H b时,其偶合情况为:

(2)偶合常数 偶合使得吸收信号裂分为多重峰, 多重峰中相邻两个峰之间的距离称为 偶合常数(J),单位为赫(Hz)。 偶合(干扰)的大小。 当Ha和H b化学位移之差(Δυ)与偶合常数(Jab)之比大于6与 上时,可用上述方法来分析自旋裂分的信号,当Δυ接近或小于Jab 时,则出现复杂的多重峰。等性氢之间不产生信号的自旋裂分。

(3)自旋偶合的限度(条件) 1°磁等性质子之间不发生偶合。 2°两个磁不等性质子相隔三个σ键以上时,则不发生偶合。 3°同碳上的磁不等性质子可偶合裂分。

3.裂分峰数的计算 裂分峰数用n + 1规则来计算(n—邻近等性质子个数;n + 1—裂分峰数) 例如:

五、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及应用 1.应用 核磁共振谱图主要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由吸收峰数可知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 (2)由化学位移可了解各类氢的化学环境。 (3)由裂分峰数目大致可知各种氢的数目。 (4)由各种峰的面积比即知各种氢的数目。

2.谱图解析 例 某分子式为C5H12O的化合物,含有五组不等性质子,从NMR谱图 中见到: a 在δ= 0.9处有一个二重峰(6H) b 在δ=1.6处有一个多重峰(1H) (6+1) (1+1) = 14重峰 c 在δ=2.6处有一个八重峰(1H) (3+1) (1+1) = 8重峰 d 在δ=3.6处有一个单峰(1H) e 在δ=1.1处有一个三重峰(3H) 解析得其结构为:

第五节 质 谱(MS)简介 质谱法是将有机化合物的蒸气在高真空下用高能电子流轰击, 使有机分子变成一系列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是分子离子、同位 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子离子、亚稳离子、第二离 子等,通过这些碎片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和其结构。 质谱法主要用于测定分子量,也用于分析分子的结构。质谱仪 的灵敏度高、用量少、用时少,对微量、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结构的测定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