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2-1 化学能与热能 2-2 化学能与电能 2-3 化学反应速率与 化学反应限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4 年浙江省数量资料 华图网校 刘有珍 数字推理 年份题量数字规律 三级等差 2. 和递推 3. 幂次修正 4. 倍数递推 5. 倍数递推 6. 特殊差级 7. 倍数递推 8. 倍数递推 9. 积递推 10. 分数数列
Advertisements

化 学 电 源. 电池的分类 化学电源的分类 原电池知识复习 几种电池介绍 实践活动 科学视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化 学 电 源 典例精析研究性学习.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十二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课时.
§2-3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2)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化学电源.
《中国环境报》消息: 2006年3月12日, 英国成功研制出微型家用“电站”
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复杂反应的类型 可逆反应 在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的同时,产物之间也在发生化学反应回复成原料。如: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一课时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一、原电池 1.原电池 原电池(电池)是利用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图8-1为Cu-Zn原电池示意图。盐桥(一支装满饱和KCl(或KNO3)溶液的琼脂冻胶U形管既起到固定溶液的作用,又起到沟通电路、使溶液保持电中性的作用。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其反应为:
电化学基础知识 1、电化学的研究内容: 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 2、电化学反应过程(及装置)分类 依据:反应产物与电流的关系
电池探秘 高一化学组 张红燕.
原电池及化学电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 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
第四单元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电解原理.
电池探秘2.
化学选修1:主题3课题1《电池探秘》 广东 Z景W007.
第一节 原电池.
§1-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2.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探秘 电池的工作原理,知道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际应用的电池。 3.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 学电池,了解电池的发展方向。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息县三高高二化学组 赵玲玲.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一课时).
欢迎指导 电化学知识复习 第一节 原电池 扶风高中 李杰.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2017年9月13日星期三.
选修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 电化学部分.
第一节 原电池 化学电源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一节 原电池 授课人:董 啸.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十一章 电 化 学 11-1 引言 如何学好电化学.
ATP SLYTYZJAM.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Ⅱ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3课时).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金 属 的 化 学 性 质.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李雅.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选修4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 龙威.
化学扑克.
氧化还原反应 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汪淑蕾.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化学电源.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复习: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 化学科 张红.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章 2-1 化学能与热能 2-2 化学能与电能 2-3 化学反应速率与 化学反应限度

2-2 化学能 热能 物质都有能量 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2 化学能 放热反应 热能 吸热反应 物质都有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1.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 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 例题: H2在O2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 mol 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

(1)若E反> E生,放出能量。 (2)若E反< E生,吸收能量。 例题:试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分析:H2O2的分解要放出热量,而水的分解要吸收能量。 解析: H2O2分解时,形成4 mol H-O键和1 mol O=O键释放的能量比断裂4 mol H-O和2 mol O-O键所吸收的能量多,因此放出热量。 断裂4 mol H-O键吸收的能量比形成2 mol H-H键和1 mol O=O键放出的能量多,因此吸收能量。 2.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决定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反应物的能量之和 E反 生成物的能量之和 ( E生) (1)若E反> E生,放出能量。 (2)若E反< E生,吸收能量。

A 已知25 ℃、101 kPa下,含1 mol 碳原子的石墨完全燃烧 生成CO2放出热量393.51 kJ ;含1 mol 碳原子的金刚石 说法正确的是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A 习题指导P42—20

步骤:研细晶体,用玻璃棒快速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 作用: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实验2-2 步骤:研细晶体,用玻璃棒快速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 现象:1.玻璃片(小木板)会与小烧杯粘结在一起 2.有少许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3.有水生成 Ba(OH)2· 8H2O + 2NH4Cl=BaCl2 +2NH3 +10H2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P38 放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化合反应、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氧化反应 吸热反应: 分解反应一般都是; Ba(OH)2· 8H2O 晶体与NH4Cl的反应;焦炭和CO2生成CO 中和热:

× × √ √ × √ 2H2 O 2H2 + O2 吸热 CaCO3 CaO + CO2 吸热 吸热反应==加热的反应 判断对错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 D.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 E.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F..一个反应是吸热或放热与反应条件没有直接联系。 × √ √ × √ 2H2 O 2H2 + O2 吸热 把热能贮存在生成物中的过程(变为化学能) CaCO3 CaO + CO2 吸热 Ba(OH)2· 8H2O + 2NH4Cl=BaCl2 +2NH3 +10H2O吸热

2-2 化学能 电能 一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2-2 化学能 原电池(放电) 电能 充 电 一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1.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换为电能。能量转换效率不高。 2. 化学电池: 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 化学能 燃烧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电池 热能 蒸汽 原电池发生的本质:发生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能 机械能 发电机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2H2 O 2H2 + O2 吸热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水力是二级能源 C. 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 焦炉气是一级能源 E. 氢气是一级能源 2\关于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气氢气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AC AC

原 电 池 原 理 实验步骤 现 象 1.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铜片 锌片 电流表 不溶解 现 象 1.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铜片 锌片 电流表 不溶解 溶解,有气泡产生 2.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不溶解,但有气泡产生 能解释实验实际现象与理论的不同 溶解 3.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指针偏转 A 稀硫酸

电子从负极流出回正极 Zn+ 2H+ = Zn2+ + H2↑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一样吗?为什么? 正极本身不发生反应,多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阴离子 发生得电子 的还原反应 负极本身溶解 失电子 (氧化反应) 有气体产生或增重 电极反应式 负极(电子流出一极): Zn-2e-=Zn2+ 正极(电子流入一极): 2H+ + 2e-= H2↑ 总反应方程式 Zn+ 2H+ = Zn2+ + H2↑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一样吗?为什么?

电极材料 现 象 稀 硫 酸 实验探究: 介 质 同一容器 能否形成原电池 Zn—Zn Zn—石墨 Fe—Zn Cu—Zn 乙醇 一个西红柿 介 质 同一容器 现 象 能否形成原电池 Zn—Zn 稀 硫 酸 Zn—石墨 Fe—Zn Cu—Zn 乙醇 一个西红柿 两个西红柿 橙 汁 不 能 能 能 不 能 能 不 能 能 实验探究:

(可以)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材料(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蔗糖、酒精、CCl4等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 化学电池组成的条件: (不可以) 稀硫酸 (可以)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材料(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蔗糖、酒精、CCl4等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 ③电极要接成闭合回路。 ④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蔗糖、酒精、CCl4等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H2SO4 (不可以)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④溶解或损耗的是 极,增重或气泡产生的是 极 。 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别方法(解读P48) ①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确定 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碳棒等其它导电材料是正极。 ②根据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 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 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 ③根据电子流动方向或电流流动方向判别 电子总是从 极流向 ,电流总是从 极流向 极。 ④溶解或损耗的是 极,增重或气泡产生的是 极 。 习题指导

B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 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的质量减轻,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B

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锌锰电池 锌筒 碳棒 NH4Cl + MnO2 碱性电池 同上 湿KOH 铅蓄电池 铅Pb PbO2 七种常见的化学电池 电池名称 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锌锰电池 锌筒 碳棒 NH4Cl + MnO2 碱性电池 同上 湿KOH 铅蓄电池 铅Pb PbO2 H2SO4(aq) 镍镉电池 KOH 镍氢电池 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B 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 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 的总反应为Li + 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 - e- = Li+ B、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 - e- = Li+ C、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 + e- = MnO2 – D、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 -2e- = Li2+ B 习题指导

化学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2-3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P53 (1)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 (2)同一反应的速率,既可以用反应物的浓度减少量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的浓度增加量表示,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3)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化学反应速率时,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P55 内因: 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1、温度 2、压强 3、反应物的接触面 4、反应物的浓度 5、催化剂 对于A2 + 3B2 ===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B2) =0.8 mol/(L•s); B、v(A2) =0.4 mol/(L•s); C、v(C) =0.6 mol/(L•s); D、v(B2) =4.2 mol/(L•min) D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P55 内因: 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1、温度 2、压强 3、反应物的接触面 4、反应物的浓度 5、催化剂 课本P43思考与交流 解读P54考题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程度或化学平衡状态) 理解图2-20 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任何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而已。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主要的判断依据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P56 ①等: v(正)=v(逆) ②定:外界条件一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成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但不一定相等) ③动:v(正)=v(逆) ≠ 0,动态平衡 这两个特征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核心依据

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A2与生成2n AB方向均为正反应,不能证明V(正)=V(逆) 判断是否已达到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 *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反应掉,同时有1 mol N2生成 *单位时间内,有n mol N2生成,同时有2n mol NH3生成 *单位时间内,有3 mol H2反应掉,同时有2 mol NH3反应掉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A2与生成2n AB方向均为正反应,不能证明V(正)=V(逆) 习题指导P59—15

“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分析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P52 1. 煤研得越细,粉末越小,与空气中O2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反应速率越快。 2. 空气充足,煤燃烧生成CO2越充分,放热越多;若空气不足,则煤燃烧部分生成CO,放出的热量大大减少,且CO排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C(s) + 1/2O2 (g) ===CO (g) 点燃 放热110.5 kJ C(s) + O2 (g) ===CO2 (g) 点燃 放热393.5.5 kJ 3. 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膛材料;煤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过程中煤燃烧需提供部分能量才能继续,因此利用煤燃烧放出的部分热量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 4. 可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燃料不充分燃烧有何危害? (1)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 (2)产生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措施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2)尽可能充分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