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臺灣人 不可不知臺灣事
台灣事 專題研究 1.台灣史 – 打開台灣發展史 2.台灣語 – 品味台語之美 3.台灣地 – 今地探古 4.台灣吃 – 在地人的口味 5.台灣歌 – 台灣民謠知多少
《原鄉》 作詞:李坤城 作曲:羅大佑 古早台灣無人知 海賊打開大舞台 紅毛仔鼻到美麗世界 大船靠岸相招來 平埔青番無人管 溫泉礦金無設限 漳泉鄉民唐山苦艱 為求生存來討趁 各種族群相車拼 甚人佔到甚人贏 荷蘭頂真安平起廳 海墘仔貿易生理定 等到明朝落南來 阿成海軍來開台 存亡定著無法安排 復明意志傳後代 講甲清朝的時代 移民過海有阻礙 先民冒著危險偷渡 中途埋冤苦憐代 http://mymedia.yam.com/m/201036
清朝當時來接管 看做小小的台灣 衙門老爺污吏貪官 一貴爽文來做亂 各鄉移民爭田土 結拜換帖做伙顧 鬥來鬥去拼命怨妒 死傷合葬同歸所 講甲光緒阿本仔反 後來鴻章訂馬關 無情無義放撒台灣 全民憤慨真怨嘆 接管初期鳥暗暝 台灣仔踏入受難池 軍火防備冤魂來加添 悲情霧社礁吧哖 蹧蹋刁難半世紀 喊來搧去數百年 連迴的冤屈孤兒的身命 拖磨著驚為甚麼 今嘛台灣人人知 行入世界大舞台 講來不信美麗寶島 前人的保庇想看覓
羅大佑 -《青春舞曲2000》(閩南語) 作詞:李坤城 作曲:羅大佑 台灣仔如何興旺 前途鬥陣來摸 鄉城的鬧熱交通 親情分散四方 台灣仔為著戰爭 唐山過海逃生 一箍蕃薯發萬千條根 眾人相競起靈 按怎有人暗地烏天拚死在相彈 原來是萬年王朝分割地盤在交換 是按怎朋友親戚假面褲帶結相倚 可能是厝邊冷冷冰冰擠相倚在住
這陣台北街頭巷尾四界攏是人 莫非是現在四海兄弟漸漸放出籠 請裁二句 老神在在 攏嘛無法度 是甚麼規矩 甚麼步數 甚人的制度 攏來這 來靠良心來拼 做伙牽行 來相車拼 同齊顧名聲 轉來這 攏轉來做陣企 鬥陣趁食 變鬼變怪 相諍變面 互相痛惜
按怎有人禮數假仙定定在咒誓 原來是萬年王朝分割地盤分內外 是按怎情感攏總親像買賣在生活 可能是厝邊冷冷冰冰擠相倚在住 世事無常 天落紅雨 社會在進步 莫怪看現在四海兄弟漸漸有頭路 請裁二句 老神在在 攏嘛無法度 是甚的世界 甚在生活 甚人的前途
攏來這 來靠良心來拼 做伙牽行 來相車拼 同齊顧名聲 轉來這 攏轉來做陣企 鬥陣趁食 變鬼變怪 相諍變面 互相痛惜 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別的那樣喲 別的那樣喲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法統落崎寶島猶原鬧熱滾滾 菜芋仔生根蕃薯同款定定心悶 兄弟朋友牽手甘愛吞忍 高速社會電腦生活何時安穩 往來天頂美麗海岸按怎會順 別的那樣喲 別的那樣喲 大雨大風攏是同款咱的命運
台灣仔如何開封 前途鬥陣來摸 頂下攏鬧熱溝通 餅大分散四方 台灣仔為著戰爭 移民過海逃生 一箍蕃薯發萬千條根 眾人相競起靈 台灣仔為著戰爭 移民過海逃生 一箍蕃薯發萬千條根 眾人相競起靈 一箍蕃薯發萬千條根 眾人相競起靈 眾人相競起靈 眾人相競起靈
台灣通史序 連橫 以儒學立身 以史學成家 以文學名世
不打算保存人們生活痕跡的地方,不就等於一個陌生的城市? 台灣通史序 不打算保存人們生活痕跡的地方,不就等於一個陌生的城市?
為何要讀歷史?
一、沒有歷史背景作思考的依據,古蹟不過是斷瓦殘垣,英雄也只像是剪貼在紙上的人物。
二、歷史像一條河,我們無法挽留逝去的河水,卻可以從河水中看清現在的自己。河流有方向,就因為它有源頭;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曉得要往哪裡去。了解歷史,並不是要背負過去,而是為了向前走時,能夠無後顧之憂,可以走得更踏實、更坦然。
三、如果歷史是共同的記憶,那麼也要先擁有共同的記憶才能留下歷史。
四、對於任何東西、現象、問題、人、事件,如果不認識它的過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現在代表什麼意義?不理解它的現在,又何從判斷它的未來?
荷蘭人佔領台灣33年 鄭成功治理台灣22年 清廷統領台灣212年
前人眼中的台灣 首先西班牙人荷蘭人如此描述台北:草茀瘴濃,居者多病。 康熙皇帝: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 採硫磺的郁永河裨海紀遊:非人所居。 藍鼎元:台人平居好亂,既平復起。 沈葆楨:台北瘴癘地。 李鴻章: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意。
相關語文常識
何謂「序」?(方舟p.97) 「序」通「敘」,為文體的一種。 序可分為兩大類: 贈序類——贈人以言,以示忠告之誼 序跋類——用以說明著作的旨趣。 本文屬於「序跋類」
序跋類 分自序和他序(代序) 序原本置於書後,如:《史記.太史公自序》、《說文解字.敘》 宋代開始,書後又有「跋」,乃將「序」改置書前,「跋」置書後,亦稱「書後」、「題後」。
贈序類 贈序是臨別贈言類文章,發端於晉,盛行於唐、宋 。 唐初文壇,親朋好友在臨別之際,常常設宴餞別,飲酒賦詩,積成卷帙之後,由某人為這些詩寫一篇序,說明緣由。後來並無餞別或詩歌唱和,單寫一篇文章贈人,也稱為序。 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等皆為贈序名篇
史書與《臺灣通史》 圖片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4/27/content_2883791.htm
正式的史書,首推漢代司馬遷的《史記》。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史書的分類 史書主要分為通史和斷代史兩種 通史除史記外,資治通鑑、通志、通鑑紀事本末等,都是通史 斷代史,則有漢書、三國志、晉書等,傳世的二十四史大多是斷代史。
史書的體例 從體例上說,史書以編年體和紀傳體為主,其他有國別體和記事本末體 《史記》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東漢班固所撰漢書為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 規模最大的編年體通史則是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國別體:以《國語》、《戰國策》為代表 記事本末:以《通鑑記事本末》為代表
《臺灣通史》 內容:起自隋朝,迄於臺灣割讓日本 時間:歷時一千二百九十年 性質:通史。 體例:紀傳體,仿司馬遷的《史記》,分為紀、志、傳三部分,共三十六卷。 價值:研究臺灣歷史的重要典籍。
連 橫 保存臺灣歷史與文化的先行者 清光緒四年(1878) 民國二十五年(1936) 連 橫 清光緒四年(1878) 民國二十五年(1936) 圖片來源:http://www.hdsdbook.com.cn
連氏祖籍福建省漳州龍溪,清康熙年間(18世紀初),連橫的七世祖興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滿清統治,故渡海來臺,擇居臺南鄭成功駐兵故地環境幽雅的寧南坊馬兵營,自此晚輩沿襲祖訓,誓不侍清,在臺以制糖為業。 今天的台南地方法院
連 橫 劍花室詩集 連橫,字武公,號雅堂、劍花。 連 橫 劍花室詩集 連橫,字武公,號雅堂、劍花。 少承父親期勉,立志為臺灣撰史,他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曾主持多項報紙,大力提倡中國文化,也曾加入同盟會,鼓吹革命。 民國3年,到北平國史館任職,因得盡閱館中所藏臺灣檔案和資料。是年開始整理所收集臺灣史料。民國7年完成臺灣通史。民國25年病逝。
連 橫 連橫能詩能文,其詩多批評時事得失,文風則平易而內涵豐富。畢生致力於臺灣文獻的保存,除《臺灣通史》外,還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ㄕㄥˋ)》等,又校訂有關臺灣著作38種為《雅堂叢刊》。 詠台灣史事及山水 台灣三大詩人 - 連橫、林南強、林小眉
連震東~連戰之父 連夏甸~ 連橫 林文月之母 連橫於民國元年赴大陸前與全家合影,右起:次女春台、雅堂先生、夫人、三女秋漢、長女夏甸、子震東 圖片來源: http://news.xinhuanet.com
連橫的不佞之志: 發揚種性 淪陷之恨,為促使他寫史的重要原因。臺灣淪陷日本已十餘年。後來民國雖建,鄉土仍未光復。 所憂慮者:倘中國人自己不修臺灣之史,而後此工作竟落入日本人手中,則是非曲直之度,不可逆料! 出於使命感,乃於光緒末年著手修史。
連橫的史學成就 連雅堂的才華多元,成就也是多方面;而尤以史學方面的成就最大,所著的《臺灣通史》一書,奠定他在史學界的地位,已然蓋棺論定。 該書付梓後,一時洛陽紙貴,臺灣學術界及日本各界都甚為重視,他在史之卷末有「三百年來無此作」、「馬遷而後失宗風」之句,可見他當時的自信 國學大師章太炎讀後以此書為民族精神之所附,謂為必傳之作
連橫的文學成就:詩學 連雅堂以堅定文學理念以及優秀的創作實踐,為臺灣古典文學立下典範,深具歷史意義。期詩學理念如下: 強調詩的比興諷諭作用 《臺灣詩乘》選詩標準:只要與臺灣相關的人事物,都加以收錄 革新臺灣詩界的建議:提倡以聯句切磋詩藝、隨興寫作,不拘體制,並且以教導漢學為主。
連橫的文學成就:散文 文風平易:上承桐城派餘緒,下開五四白話文先鋒之際,時代文體正朝實用與傳播的方向前進。雅堂在報社服務,自然也感受到語文變革的趨勢,所以文風也有淺顯平易的傾向。 散文特色:經世致用前提下發展出兩種不同的文風一種是用以傳世的經典之作,這類文章多以典雅莊重的文言寫成。另一種則是用以覺世的散文,這類文章通常用字較前一種來得淺俗易懂。
《臺灣府志》 《臺灣通史孝義列傳序》:「橫年十三時,就傅讀書,先君以兩金購《臺灣府志》授橫曰:『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橫受而誦之,頗病其疏。故自玄黃以來,發誓述作,冀補舊志之缺。」 《臺灣府志》經蔣毓英、高拱乾……等人,前後共修撰七次。當時臺灣所易得之府志,乃乾隆39年(1764)余文儀所修之《續修臺灣府志》,即世稱余志者是也。
《臺灣詩乘》 連氏選古今200多位詩人有關臺灣史事及山川風物的詩篇,編而次之。 民國13年起,刊登於《臺灣詩薈》,連載十三次,止於卷二。39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首次刊行,全書六卷。 其自序云:「二十年來,余既刊行《臺灣通史》,以保文獻;又撰《臺灣詩乘》,以存文學。余之效忠桑梓,亦已勤矣,而猶不敢自怠。」
《雅堂叢刊》 連氏曾就先賢有關臺灣的載籍,加以輯校刊行,以整理並保存臺灣文獻。叢刊收黃宗羲〈賜姓始末〉、鄭亦鄒〈鄭成功傳〉、藍鼎元《平臺紀略》等計三十八種,其中即包括郁永河《裨海紀遊》一書。
《臺灣語典》 民國18年,連氏開始編寫《臺灣語典》,22年編成,凡四卷。全書共收1100餘條,舉凡臺灣方言,無不旁徵博引,窮其源流。其自序有云:「曩者余懼文獻之亡,撰述《臺灣通史》;今復刻此書,雖不足以資貢獻,苟從此而整理之、演繹之、發揚之,民族精神賴以不墜。則此書也,其猶玉山之一雲,甲溪之一水也歟!」
《臺灣語典》摘例 食未: 佳哉: 中晝: 下晡: 盈暗: 半冥: 為相見相問之辭。 為感嘆辭。又有幸之之意。 中午。 向晚。 謂夜也。 謂半夜也。
《臺灣語典》摘例 透早: 闌珊: 有身: 度晬: 散赤: 無采: 凌晨。 猶零星也。 謂懷妊也。 子生一年曰度晬。 貧曰散赤。 猶可惜也。
《台灣語典》知多少? 請用台語說說看 並解釋語詞的涵義 《台灣語典》知多少? 請用台語說說看 並解釋語詞的涵義 疑問詞 1.敢( ,引《儀禮》) 2.罔度(“罔”引《後漢書》。在這裡罔度--在這裡 ) 3.無cǎi(采)( ,引《漢書》、《恆言錄》,解釋無。無頭神、無路用) 4.濟( ,呼入聲,引《詩》。真濟人--很多人) 5.弄(戲弄,引《左傳》。弄龍-- ) 6.走( ,引《釋名》。走--奔忙) 7.阮( ) 8.恁( ) 9.伊( ) 10.公媽( ) 暫時馬馬虎虎過日子 可惜 多 舞龍 跑 我等,我們 你們 他們 祖父母
夫妻 11.翁某( ) 12.外家( ) 13.阮兜( ) 14.者(這,置者-- ;這麼,者大-- ) 15.即搭( ) 16.有空( ) 17.大空(炫耀,煉大空--吹牛) 18.死酸( ,人真死酸, ) 19.鬧熱( ) 20.青狂( ) 21.創治( ) 22.激氣( ) 23.伴手( ) 24.吊鼎( ) 25.佳哉(好佳哉, ) 娘家 我家或我們家 這麼大 在這裡 這裡 有錢、富裕 自卑 很自卑,寒酸相 熱鬧 倉皇 故意玩弄人 與人爭氣 到親友家帶上禮物 沒飯吃 好在
26.襯采( ) 27. "且佛","且神" ( ) 28. "拔環" ( ) 29. "跳童" ( ) 30.度晬 ( ) 31.倍墓 ( ) 32. 牽亡 ( ) 33. "奸鬼"。 34. "敲刻" 35. "反梟" 36. "ham狗" (或“ ") 37. "野赤" 38. "糜" 39. "潘pūn" 40. "餾粿" 隨便 迎神 求"簽詩"問事 起乩 滿週歲 掃墓 是死者靈魂出來講話。 說人奸詐 對人刻薄剝削 違約食言 pong風 吹牛 女人過分潑辣隨便 稀飯 淅米水 冷了蒸熱
41. 賣瓷兮食缺,織席兮困椅(賣磁器具的卻用有缺口的碗、杯,織草席設草席睡,反而睡在椅子上) 42 41. 賣瓷兮食缺,織席兮困椅(賣磁器具的卻用有缺口的碗、杯,織草席設草席睡,反而睡在椅子上) 42.做惡做毒,騎馬咯咯;善討善食,閹雞拖木屐!(壞人好報,好人沒有得到好報) 43.濟囝餓死父(孩子多了,互相推諉瞻養,讓父親餓死) 44.跋落囝坑(父母有撫養子女的重負) 45.福地福人居(不要迷信"看厝宅"卜居) 46.日出也著備雨糧(晴天也要備好雨天糧食,未雨綢繆) 47.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塗,六月火燒埔...... 48.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四月寒死健乖新婦(故意不穿衣御寒的媳婦) 49.六月一雷止九台(風),九月一雷九台來 50.“頂石壓下石,會生根,昧(不會)發葉”,猜 。 牙齒
51.“頭刺蔥,尾拖蓬(篷),在生(活著)穿青袍,死了變大紅”,猜 。 52. 作田愛有好田底,娶新婦愛揀好娘嬭(le2)。 53. 嫁著有錢翁,驚伊變成採花蜂。 54. 嫁著緣投仔翁,三日無食也輕鬆。 55. 嫁著貧憚(tuann7)翁,儉腸勒(neh4)肚嘛是無彩工。 56. 嫁著跋筊(kiau2)翁,跋贏,一手捾肉一手捾蔥;跋輸,當甲空空空。 57. 三代無烘爐,四代無茶鈷(koo2),都毋通娶著歹查某。 58. 聽某喙,大富貴。 59.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60. 惹熊惹虎,毋通惹著赤/刺查某。 蝦
61. 歹瓜厚籽,歹人厚言語。 62. 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 63. 食無三把蕹菜,著卜上(cionn7)西天。 64. 第一戇,替人選舉運動;第二戇,種甘蔗予會社(糖廠)磅。 65. 一代姑,二/兩代表,三代煞了了。 66. 捾(kuann7)籃仔假燒金。 67. 未(bue7)娶某,毋通笑人某嬈(hiau5);未生囝,毋通笑人囝枵(iau1)。 68. 甘願擔蔥賣菜,毋願佮人公家(ke1)翁婿。 69. 做著歹田望後冬,娶著歹某一世人。 70. 睏破三領蓆,掠君心肝得著。
台語和中國語漢字順位相反的常用詞 台語 中語 ─前頭 ─前面 ─颱風 ─鞦韆 ─熱鬧 ─猜謎 頭前 面前 風颱 韆鞦 鬧熱 謎猜
台語 中語 ─便利 ─喉嚨 ─長久 ─客人 ─雞母 ─公雞 ─母牛 利便 嚨喉 久長 人客 雞母 雞公 牛母
台語 中語 ─公牛 ─母羊 ─公羊 ─母狗 ─公狗 ─母鴨 ─母豬 ─外出 ─命運 牛公 羊母 羊公 狗母 狗公 鴨母 豬母 出外 運命
台語 中語 ─且慢 ─力氣 ─仿冒 ─圍牆 ─喜歡 ─前進 ─牲畜 ─驚著 慢且 氣力 冒仿 牆圍 歡喜 進前 畜牲 著驚
台語的疊字說說看 1.顏色詞 : 白XX 黑XX 紅XX…. 2.觸覺詞:冷XX 燒XX 熱XX… 3.味覺詞:酸XX 甜XX 苦XX …
第一段 大意 論述臺灣舊有史籍的種種缺失。強調重點有二:一是所記載的時間太短,二是所記載的範圍不夠全面。
排比、層遞 臺灣固無史也 。荷人啟之 ,鄭氏作之 ,清代營之 ,開物成務 ,以立我丕基 ,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而舊志誤謬 ,文采不彰 ,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烏乎!此非舊史氏之罪歟? 一ㄡˋ 編寫臺灣通史之因 同 嗚呼 激問
荷蘭人在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占領臺灣,清聖祖康熙元年(1662)被鄭成功趕走,佔領台灣共三十八年之久 荷蘭人所繪臺灣地圖 圖片來源:http://www.sinica.edu.tw
安 平 古 堡 為荷蘭人在1624年所建,當時稱為熱蘭遮城,俗名紅毛城或番仔成,是台灣最早的一座城池,現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景點導覽 http://ezlife.tncg.gov.tw/gisweb/vr_web/at/viewer.html
碑後古堡原係荷蘭侵佔臺灣的據點﹐名熱蘭遮堡 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後﹐曾以此為指揮中心 臺南安平古堡前的鄭成功紀念碑 碑後古堡原係荷蘭侵佔臺灣的據點﹐名熱蘭遮堡 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後﹐曾以此為指揮中心 圖片來源:http://forestlife.info/Onair/204/03.htm http://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67134/Uniulq/A135110.html
鄭成功與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即推廣教育,建立制度,建設臺灣。從康熙元年到康熙22年(1683)鄭克塽降清,鄭氏共維持21年。 延平郡王祠的兩聯,最能概括鄭成功對台的貢獻。
唐景崧輓鄭成功聯: 由秀才封王,掙半壁舊山河,為天下讀書人,頓生顏色; 驅外夷出境,開闢千秋新世界,願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清沈葆楨輓鄭成功聯: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 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 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1.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殉國 2.鄭成功的叛將黃梧,把鄭成功在福建老家的祖墳給挖了。 , 3,清廷以鄭芝龍與鄭成功陰謀私通為名,把鄭芝龍和他的家人十一口一起殺死在北京。 4.鄭經,和他四弟的乳母私通 5.患上了肝病。
誕兒石 陳列在台南市鄭氏家廟殿內的日本平戶市贈送的“兒誕石”
且府志重修於乾隆二十九年,臺、鳳、彰、淡諸志 ,雖有續修,侷促一隅 ,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借代 明喻
棚架上的瓠瓜
瓠瓜曬乾後剖開準備當水瓢
瓠瓜水瓢
第二段大意 承上一段繼續論述臺灣舊志的缺失。重點擺在晚近歷史,文分三層:舊志不及載;舊志不備載;臺灣氣象一新(舊志不及載、不備載)。
時勢所趨 排比 羅大佑唱的-前人的保庇想看覓 倒裝 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至於今是賴。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 ,運會之趨,莫可阻遏 。於是而有英人之役 ,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 ,外交兵禍,相逼而來,而舊志不及載也。 說明開臺祖先的貢獻。意味祖先歷盡艱辛,終能造福後代。 時勢所趨 排比 羅大佑唱的-前人的保庇想看覓
英人之役 鴉片戰爭後,清宣宗道光廿一年,英艦曾襲基隆。次年,又犯大安港(在今臺中縣大安鄉),均被守軍擊退。 英軍來犯,被提督王得祿、臺灣總兵達洪阿、兵備道姚瑩所擊退。
美船之役 清穆宗同治六年,美國商船挪威號航行遇風,飄抵臺灣南部海岸,觸礁沉沒。 船中人乘小艇上岸後,被當地居民所殺,引起美軍與居民之間的戰事,旋獲和解。
法軍之役 清德宗光緒十年,中法之戰,法國派兵攻基隆、滬尾(今臺北縣淡水鎮),又陷澎湖。 後法將孤拔戰死,中法講和,失地旋亦收復。
借代 意謂臺灣不斷發生民變,且常以反清復明為號召。 借代 - 指民間英雄豪傑的興起。 草澤群雄 ,後先崛起,朱、林 以下,輒啟兵戎 ,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續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界 ,籌軍防,興土宜 ,勵教育,綱舉目張 ,百事俱作,而臺灣氣象一新矣。 誇飾 對偶 景象 興辦
朱一貴事件 朱一貴相傳是鄭成功的部將,明鄭淪亡後,便隱居於羅漢門,以養鴨為生。因常疏財仗義,鄉人稱他為「鴨母王」。 往來多故國遺民、草澤群雄,每宰鴨煮酒,痛談亡國情事,率悲歔不已。康熙六十年四月,百姓因稅斂繁苛而群起謀變,一貴以姓朱,託為明裔,號召群眾,各地響應而光復全臺,群眾奉為中興王。六月,清水師提督施世驃率軍萬餘攻臺,朱一貴不敵被縛至北京磔殺。直至雍正元年其餘黨乃被肅清。 圖片來源:http://nelmen.tacocity.com.tw/nelm62.htm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原籍福建平和,後遷居臺灣彰化。曾加入天地會。 乾隆51年率眾起義,攻克彰化。12月建立政權,被推為盟主大元帥,以「除貪官,保民生」為號召,群眾紛紛響應。後與莊大田兩軍合圍府城臺南,遂控制臺西大部分地區。 他軍紀嚴明,懲治貪官,能團結各方力量,共同退敵,迫使清廷數易統帥,不斷增兵。乾隆五十三年,被福康安、海蘭察擊敗,被俘,死於北京。 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變的御賜記功碑,今置於臺南赤崁樓。 圖片來源:文建會文化資產網
乾隆51年,林爽文事變現存之彩繪 圖片來源: http://www.cmes.ylc.edu.tw/
建省之議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臺灣建省,清廷未允。 德宗光緒十一年九月,始詔臺灣建省,劉銘傳任首屆臺灣巡撫
沈葆楨 清福建侯官人,林則徐女婿。道光進士,曾隨曾國藩管營務,後以功擢江西巡撫。光緒初,官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卒諡文肅。 億載金城上的沈葆楨題字 圖片來源:http://www.fg.tp.edu.tw/~nancy/Taiwan/B5-2-1.htm http://park.org/Taiwan/Culture/Arts/first/chinese/frstsite/anti03/index.htm
劉銘傳 清末淮軍將領,曾追隨曾國藩、李鴻章平定太平軍、捻軍。中法戰爭時,督辦臺灣軍務,擊退敵軍。後升任臺灣巡撫,大力開發建設臺灣,數年後因病去職。 劉銘傳題獅球嶺隧道南口 圖片來源:http://tpbg.tfri.gov.tw/Portals/highspot/web/people/peop01-1.htm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140.html
第三段 大意 宕開一筆,論述歷史對國家民族的價值和重要性。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 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 ,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 。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是以郢書燕說 ,猶存其名;晉乘楚杌 ,語多可採。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強調歷史的價值。 具體說明﹁國可滅而史不可滅﹂的道理。 激問
第四段 大意 說明修臺灣史的種種困難及急迫性。
但是 層遞 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而修之尤難。何也?斷簡殘編,蒐羅匪易 ;郭公夏五 ,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 ,事多不實,則考獻難。 轉化 困難之一 困難之二
再加上 困難之三 借代 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 ,檔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則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 ,而有所不可。然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祝龢、丙丁 借代 激問
第五段 大意 陳述發憤修史的經過及臺灣通史的內容。
借代 橫不敏 ,昭告神明,發誓述作 ,兢兢業業 ,莫敢自遑 ,遂以十稔之間,撰成臺灣通史。為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表圖附焉。起自隋代,終於割讓,縱橫上下,鉅細靡遺 ,而臺灣文獻於是乎在。 縱橫,指空間。上下,指時間。 此句指四方古今的史事。
第六段 大意 呼籲臺灣同胞發揚臺灣人精神,以面對祖先、面對過去、面對未來;從而點出撰寫臺灣通史的宗旨。
對偶 洪維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 ,以拓殖 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追懷先德,眷顧 前途,若涉深淵,彌自儆惕 。烏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 ,此則不佞之幟 也。婆娑 之洋,美麗之島 ,我先王先民之景命 ,實式憑之 。 說明撰寫臺灣通史的旨趣 ,並呼籲同胞發揚 臺灣人精神 。 示現、呼告 指開臺的祖先。先王,指鄭成功等人。先民,指一般人。
修辭技巧探索
譬喻 茍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涉深淵 明喻 暗喻
借代 草澤群雄: 朱林以下,輒起兵戎: 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名山之業: 十稔之間: 陳編: 草莽水澤→鄉野民間 軍器→戰爭 火神→火災 草莽水澤→鄉野民間 軍器→戰爭 火神→火災 古帝王藏書之府→著書 穀熟→年 編竹簡的皮條→書
轉化、對偶、層遞 擬物 老成凋謝 郢書燕說,猶存其名。 晉乘楚杌,語多可採。 偶句對 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 偶句對 難→更難→尤難(層遞) 老成凋謝 郢書燕說,猶存其名。 晉乘楚杌,語多可採。 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 層遞 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
排比、倒裝 排比 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 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 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 倒裝 均於是乎在 均在於是
聯緜詞 婆娑之洋:海水動蕩起伏、波濤騰湧的樣子。 兵馬倥傯:紛亂迫促。 (ㄆㄛˊ ㄙㄨㄛ)疊韻聯緜詞 (ㄎㄨㄥˇ ㄗㄨㄥˇ)疊韻聯緜詞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郢書燕說,猶存其名 晉乘楚杌 祝融 金匱石室 風雨名山 補充注釋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郢書燕說,猶存其名 晉乘楚杌 祝融 金匱石室 風雨名山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乘柴車、穿破衣,以開闢山林。後用以比喻 創業之艱難。 篳:荊條竹木之類。 路:通「輅」,車也。 篳路:以荊竹編的車, 也稱柴車。 藍縷:破衣。又作襤褸、藍蔞。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 用竹管觀看天空,用葫蘆瓢量海水,比喻所見之小。 用來形容人對事物的看法太過狹窄。
郢書燕說,猶存其名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後用「郢書燕說」一語,指穿鑿附會之說。
晉乘楚杌 出處《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乘:晉國的史書 檮杌:楚國的史書 春秋:魯國的史書
祝融 號赤帝。《山海經•海內經》說是炎帝之後,祝融神話,見《山海經•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還見《墨子•非攻下》:「(成湯伐夏)天命融降火于夏城之間,西北之隅。」 因此祝融本為火官,後尊為火神,亦以為火或火災的代稱。 圖片來源:http://baike.baidu.com/pic/2/11856347630119000.jpg
金匱石室 《漢書•高帝紀下》:「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義,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顏師古注云:「以金為匱,以石為室,重緘封之,保慎之義。」 後以「金匱石室」指珍藏圖書典籍之所。也作「石室金匱」。 匱,音ㄍㄨㄟˋ。大型藏物之具。今作「櫃」。
風雨名山 風雨,喻亂世。語本《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名山,《史記•太史公自序》:「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郭璞曾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即所謂名山者。 故以風雨名山比喻亂世的不朽著作。
學習評量
一、單選題 關於《臺灣通史》,下列何者正確? (A)與《資治通鑑》同屬紀傳體之寫法 (B)連橫父親著有《臺灣府志》,啟發其著作動機 (C)起自隋代終於臺灣割讓給日本,是一部通史 (D)取材宏富,事理詳賅,章太炎以為此書為民族精神之所託,故被列入正史。 (C)起自隋代終於臺灣割讓給日本,是一部通史
二、多選題 下列文句中「固」字,何者涵義相同? (A)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 (A)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 (B)顧修史「固」難 (C)臺灣「固」無史也 (E)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A)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 (B)顧修史「固」難 (C)臺灣「固」無史也 (D)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E)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下列何者使用了借代修辭法? (A)「草澤」群雄,後先崛起 (A)「草澤」群雄,後先崛起 (B) 朱、林以下,輒啟「兵戎」 (C) 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D) 十「稔」之間 (E)「名山」之業。 (A)「草澤」群雄,後先崛起 (B) 朱、林以下,輒啟「兵戎」 (C) 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D) 十「稔」之間 (E)「名山」之業。
關於史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我國正史有通史、斷代史之別,前者如《史記》 ,後者如《漢書》 (C)《漢書》主要撰寫者為班固,記載西漢史事 (D)《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屬紀傳體 (A)我國正史有通史、斷代史之別,前者如《史記》 ,後者如《漢書》 (B)紀傳體史書始於《春秋》 (C)《漢書》主要撰寫者為班固,記載西漢史事 (D)《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均屬紀傳體 (E)《臺灣府志》乃根據《臺灣通史》寫成,也屬紀傳體
關於序類文體的說明何者正確? (A)序跋類,用以說明著作旨趣及經過 (A)序跋類,用以說明著作旨趣及經過 (B)贈序,用表敬愛之情,或陳忠告之誼 (E)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序在前,詩在後,屬詩序。 (A)序跋類,用以說明著作旨趣及經過 (B)贈序,用表敬愛之情,或陳忠告之誼 (C)韓愈〈師說〉屬自序類 (D)連橫〈臺灣通史序〉屬贈序類 (E)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序在前,詩在後,屬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