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 第 二 父 課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南 通. 南通概述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 “ 据江 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 ,隔江 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 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 “ 北上 海 ” 。 南通也是中国首批对 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 ,被称为 “ 中国近代第一城 ” 。 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 济辐射扇面,素有.
Advertisements

1 天天 5 蔬果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 延杰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陳婷貽. 2 蔬果彩虹 579 蔬果彩虹 歲以內兒童,每天 攝取五份新鮮蔬菜水 果,其中應有三份蔬 菜兩份水果 蔬菜份數水果份數總份數 兒童 325 女性 437 男性 549.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考务培训 兰州文理学院教务处 2014 年 12 月. 考务培训 21 日请监考人员上午 8:00 (下午 2:30 )到综合楼 205 教室集合,查看 监考安排,由考务负责人进行考务 培训。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薛樂蓉老師製作.
均衡推进,确保质量 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广州市培正中学
黑木耳.
投資權證13問 交易所宣導資料(104) 1.以大盤指數為標的之權證,和大盤指數的連動性,為什麼比和期交所期指的連動性差?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解读我党发展史 思索安惠美好明天 主讲人:王辰武.
第5课 长江和黄河.
銓敘部研究規劃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座談會
瓦罐湯 “瓦缸煨汤”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它采用一种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将瓦罐内的汤煨熟。
1.數學的難題 如下圖所示,你知道表格中的問號應填入什麼數字嗎?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2 标准正交基 §3 同构 §4 正交变换 §5 子空间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2 标准正交基 §7 向量到子空间的 距离─最小二乘法 §3 同构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2012年度 学生工作表彰大会.
105年基北區高中職適性入學宣導 教育會考後相關作業說明
真题模拟 主讲:凌宇 时间:6月9日.
树立信心,沉着应战,吹响中考冲锋号 ——谈语文学科的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请大家欣赏龙岩, 新罗区 上杭,武平, 连城,长汀, 永定,漳平 小吃和特产.
游 泳 理 论 课 位育中学 高蓉.
行政公文 纪 要 讲授人: 安学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1.某公司需购一台设备,有两个方案,假定公司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有关数据如下: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光山一中 屈应霞.
側注法,以賓顯主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四段 第五段 全文四特色
第五章 二次型.
抚宁县第五中学 教学暨新课改推进工作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席永 副教授 2015 年 6 月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总结 本科试卷 毕业论文(设计) 合格课程 专项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专项建设的工作内容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情况
企业所得税几项热点难点 业务问题讲析 湛江市地税局税政科 钟胜强.
房地产开发企业 土地增值税清算 (基础篇).
告状 一位叫杨鲁的孩子,告他父亲杨庆的状。他极其认真地向父亲所在的工厂党委书记指控,说父亲不让儿子“游戏人间”,每天“画地为牢”,要儿子“咬文嚼字”,稍不满意,还要“入室操戈”。他声称父亲打他总是“重于泰山”,不象母亲打他“轻如鸿毛”。并且表示“庆父不死,鲁难不已”。
學校社工師服務與家訪技巧 三峽區駐區學校社工師 陳若喬.
2014年玉溪市统测质量分析 及高考语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钢铁工业产能置换与相关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辛 仁 周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中餐烹調丙級技術士考照 介紹 劉曉宜老師.
忆一忆 1.什么叫财政? 2.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税、利、债、费 3.其中,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是什么? 税收.
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主题 古代大一统(隋前).
遭遇险情有对策.
生物七下复习.
經費結報注意事項 會 計 室 報告人:黃憶藍.
2015年度汇算清缴政策培训会 宁波市江东地方税务局 税政法规科 二〇一六年三月.
第五章-學習目標 瞭解組織人員任用與遷調的內涵 熟悉人員遷調的類型及實施方式 瞭解何謂消極面人員縮減計畫 瞭解何謂積極面人員縮減計畫.
会计学原理 模块二 会计凭证 复式记账法与会计凭证的在企业的应用
目 录 本月动态 简要信息 政策解读 党员官兵携手共建 环境整治迎接国庆…………………02
2015年高三地理复课交流 (从试题分析看后期备考)
第三章 生产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二节 工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姜夔 組員名單:林沛彣 徐志成 郭郁玟 張顯愷.
昆明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心理健康工作者 钱锡安 讲座预约 个案咨询预约
公教人員退休、撫卹法制 宣導講習 教育部人事處 99年11月.
12.1 等可能性 常州市同济中学 李晓红.
----银行间的比较 论资本构成与充足率 淡 彩 的 黑 板 淡 彩 的 黑 板 金融73班 王艺霏 王 英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冯 凭.
合肥市地方税务局所得税处 (内部学习资料,请勿上传网络)
决胜2014 山西省考冲刺备考讲座 中公教育集团:熊安国.
分式方程(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
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及教学建议. 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 1、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中的内容标准“我 在成长”和“我与家庭”中的相关内容 2、本单元重点要把握的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 衍射光栅.
国家税收 衡阳财工院会计系 刘会平.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四大摇篮”在江西
第一部分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第 3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真题演练 02 考情呈现 01 考点突破 03 高分技巧 04.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土地革命的开展 1. 白区工作的恢复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发展 2.古田会议 3.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
第十二課 漁 父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天主教善導小學 錦繡中華 --- 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親探福建客家土樓真貌.
漁 父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漁 父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美丽的扎染 制作 关群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 第 二 父 課 宋 無款 《溪旁閒話》

目次 一、題解 六、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七、問題與討論 三、補充資料 八、延伸閱讀 四、課文賞析 九、牛刀小試 一、題解 六、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七、問題與討論 三、補充資料 八、延伸閱讀 四、課文賞析 九、牛刀小試 五、文章結構表 十、資料來源

題解 出處 寫作背景 題意

出處 本文選自《楚辭》,所根據的版本是朱熹《楚辭集注》。朱熹將王逸《楚辭章句》十七卷,增刪編為八卷。朱熹認為,王逸《楚辭章句》和洪興祖《楚辭補注》二書,對於訓詁名物,都已詳細,因此,他對於《楚辭》的「大義」及「文詞旨意」的闡釋,比王逸、洪興祖更加用心,常有獨到的見解。《楚辭集注》今傳有宋理宗端平二年(西元一二三五)刊本,是目前所見《楚辭》最古最完整的一個刻本。

寫作背景 屈原為楚國的貴族,早年深受懷王信任與重用,後因小人進讒而被疏遠、放逐。 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仍遭小人謗誣,再次被流放。屈原被頃襄王放逐到江南地區,他輾轉流離在今湖南洞庭湖、湘、沅流域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最後投汨羅江自殺。 汨羅江為汨水、羅水在湖南省湘陰縣東北會合而成,再流入湘江,本文屈原自言「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可見此時他已有自沉汨羅江的念頭。當時屈原經過長期流放,神態相當疲憊,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與惡勢力妥協。

題意 1.漁父,捕魚的老翁。父,音ㄈㄨˇ,對老年人的 通稱。本文是以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為主體,因此 用《漁父》當作篇名。 2.文中的漁父是否真有其人,司馬遷《史記》為屈 原立傳時,將本文採錄為屈原的真實事蹟,他似 乎認定確有漁父這個人。 3.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也因此不敢否定漁父 的存在,如果真有其人,根據文中漁父勸導屈原 的這番話,他應該是逃避亂世的隱者。

4.一般都認為這是文學的表現手法,漁父只是作 者虛構的人物,如宋‧洪興祖《楚辭補注》 說:「《卜居》、《漁父》,皆假設問答以寄 意耳。而太史公 〈屈原傳〉……以為實錄,非 也。」 5.本文透過屈原與漁父的對答,顯現出屈原廉潔 忠貞、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節操。本文所塑造 的漁父形象,代表隨世俗進退轉移的處世態 度,與屈原堅持理念的處世態度,正好形成強 烈的對照。

屈 原 作者 經歷 文學特色 文學成就

名家屈原圖像

傅 抱 石 ︽ 屈 原  ︾

傅抱石《屈原》  一九四○年代作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屈原》 1950年代作 62.2x109.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章翠英繪畫

晏 少 翔 ︽ 屈 原 圖 ︾

經歷 一、生平 (一)姓名、里籍 1.屈原,名平,字原。他在《離騷》中自稱名正則, 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公平的法 則,隱含「平」的意思。靈均,極好的平地,隱含 「原」的意思。 2.屈原是戰國楚人。其故里已難確定。根據漢以後各 家之說來推斷,以湖北丹陽秭歸(今湖北省秭歸 縣。秭,音ㄗˇ)的傳說最多。酈道元《水經注‧ 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記〉說:「秭歸,蓋楚子 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鄉也。」說法頗為具體。

(二)生卒年 1.屈原約生於楚威王元年(西元前三三九),約卒於楚 頃襄 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二七八),年約六十二。 2.關於屈原的出生年月日,《離騷》中自述云:「攝 提 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章句認為屈原生 於「太歲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 寅日。 3.歷代許多學者曾用不同的曆法(夏曆、殷曆、楚曆)推算, 而有不同的結果,浦江清推定屈原於楚威王元年正月 十四日生(見屈原生平月日的推算問題,歷史研究一九五四年一期), 這一結論較為精細,因此予以採用。 4.關於屈原的卒年亦有不同的看法,這裡採用郭沫若屈 原研究的說法。

(三)家世 1.屈原的遠祖是顓頊高陽氏,高陽氏六代孫名季連, 是楚的創業始祖,姓羋(音ㄇㄧˇ)。傳至楚武王熊達 (一作通),熊達的兒子瑕,被封食采邑在「屈」這個 地方,後代就以屈為氏,屈是楚國羋姓的分支,所以 從家世淵源來講,屈原和楚王同姓,同一始祖。 2.屈原的父親,《離騷》中有「朕皇考曰伯庸」一句, 意思是我死去的父親叫伯庸。伯庸史料未見記載,可 能是化名。 3.《離騷》中還有個「女嬃」,「嬃」(音ㄒㄩ)是楚國 婦女的通稱。王逸章句解為屈原的姊姊,於是傳說中 屈原還有一個姊姊叫女嬃。

(四)早年深受懷王信任 1.屈原出身楚國貴族,博聞強記,熟悉政治,擅長外 交辭令。早年事楚懷王,擔任三閭大夫。三閭,即 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之所;三閭大夫的職務 是管理宗族事務,肩負教育宗族子弟的重任。原為 宗族編纂譜系,推薦賢良,勉勵國士。 2.由於表現突出,懷王升他為左徒(相當於副宰相),對 內商議國事,發布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對諸 侯,直接參與了楚國內政外交的決策,深得懷王的 信任,這時他才二十多歲,是生平最得志的一段時 期。

(五)遭讒而被懷王疏遠、放逐 1.屈原受到懷王的重用,讓他「造為憲令」,即主持 國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項。「憲令」涉及推行 變法之事。屈原希望變法革新,使楚國富強。但當 時朝廷佞臣充斥,與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靳尚,心 懷嫉妒,與屈原爭寵。屈原起草憲令未定,上官大 夫欲奪其稿,屈原不給,他就向懷王進讒言,說: 「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誇 耀)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懷王昏庸,不加 辨明,就怒疏屈原。

屈原在外交政策上,主張聯齊抗秦,這是對楚國有 利的策略。屈原被疏遠後,秦派張儀使楚,以土地 誘惑懷王與齊絕交。懷王貪利,於是改變外交政 策,結果吃虧上當。懷王惱怒,輕率兩次出兵伐 秦,被秦國打得大敗,還喪失了漢中之地。 2.在這種情勢之下,屈原曾被派往齊國,以恢復兩國 關係。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兩國聯姻,要與 楚王會面,屈原諫阻說:「秦,虎狼之國,不可 信,不如毋行!」懷王之子子蘭卻勸懷王前往,懷 王終於去了秦國,果然被扣留,三年後客死在秦 國。這期間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漢水以北地 區。

(六)再遭頃襄王流放,投江自盡 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己過,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他輾轉流離在今湖南洞庭湖、湘、沅流域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的許多悲憤詩篇,如《九歌》、《天問》、《招魂》及《九章》部分作品等,就在這個時期創作。 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二七八),秦將白起率領大軍南下,攻陷楚都郢(今湖北省江陵縣),毀了楚國的陵廟。屈原看到國家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感到理想和希望破滅,於是在無限悲憤的心情下,投湖南汨羅江自殺,傳說日期是五月五日。

文學特色 不侷限在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而以六、七言的參差句式,使詩人能更自由地展現情意。 1.格律的突破 不侷限在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而以六、七言的參差句式,使詩人能更自由地展現情意。 為詩歌與散文的融合體,兼具散文的靈活與詩歌的韻律美。 大量運用「兮」字,用法變化多端,加上方言的配合以及南方歌謠獨具的天籟之聲,使《楚辭》在文字、形式上自成一格。

《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具有社會的普遍性,風格和手法樸質而寫實。 2.風格的轉變 《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具有社會的普遍性,風格和手法樸質而寫實。 《楚辭》則著重於個人情感的抒發與幻想,風格和手法浪漫且鋪張,充滿了強烈的個人情感、超現實的神祕感。

楚地位於南方,山明水秀之所在。楚地之民,物質層面不虞匱乏,精神層面偏好幻想,產生豐富的巫祝、神話傳說,為楚辭所運用。 3.神話的活用 楚地位於南方,山明水秀之所在。楚地之民,物質層面不虞匱乏,精神層面偏好幻想,產生豐富的巫祝、神話傳說,為楚辭所運用。 楚辭運用神話,不只是單純地敘述神話,而是作者自己參與其中,作者與神話人物同時融合出現,使讀者不覺得有人神的隔閡,或是時間上的差距。

賦、比、興雖然由《詩經》創出,但《楚辭》特別大量運用比、興,使之成為文學創作的主力。 4.比、興的運用 賦、比、興雖然由《詩經》創出,但《楚辭》特別大量運用比、興,使之成為文學創作的主力。 如屈原常以各種香草比自身高潔,用美人比國君;由於此種手法的純熟運用,使《楚辭》中一再表達的忠君思想不枯燥單調。

文學成就 (一)屈原的作品 ——屈賦二十五篇 1.《離騷》 2.《九歌》(十一篇) 3.《天問》 4.《九章》(九篇) 5.《遠遊》 6.《卜居》 7.《漁父》

離騷 《離騷圖》,今人范曾繪。 屈原把對政治理想的追求,對誤國群小的痛恨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化作不朽的詩篇。

1.《離騷》:為屈原的代表作。全詩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篇名的涵義是「遭憂」的意思,它應是作者於懷王在位被疏遠或者被流放期間的作品。全詩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揭露了楚國貴族結黨營私、違法亂紀、嫉害正人等種種醜行,傾訴了作者救國無門的苦悶和堅持理想的決心。

天 問

2. 《天問》:王逸認為作於頃襄王之世屈原再放之後,全詩三百七十多句,一千五百餘字,為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長詩。這是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無論內容形式,還是呈現出的格調,都與屈原其他作品不同。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從頭到尾一連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具體問題,向天發問,著重表現他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

《九歌》的第一幕〈迎神〉

第六幕〈山鬼〉

最終幕〈禮魂〉 最終幕《禮魂》 最終幕《禮魂》 最終幕《禮魂》 最終幕《禮魂》

3.另一較特殊的是國殤,為哀悼為國犧牲的將士的 《九歌》: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根據神話故事及當地流傳的一些巫覡祭歌寫成的一組抒情詩。《九歌》是沿用古曲的名稱,「九」者數之極,所以《九歌》不限於九篇,而是十一篇。 它大致有三類主題: 1.對自然神明的讚頌; 2.是寫神與神戀愛的詩篇 3.另一較特殊的是國殤,為哀悼為國犧牲的將士的 輓歌。

《九章》:是屈原九篇作品的總名,非一時一地之作,為後人輯錄而成。 1.《橘頌》是屈原早期之作; 2.《惜誦》是在懷王時被疏遠以後的作品; 《抽思》則是被流放漢北時所作。 3.其餘六篇都是屈原在頃襄王時被流放江南所 作。它們都是政治抒情詩,思想內容大都與 《離騷》相同,也是抒發作者憂國憂時的苦 悶,表現其不同流俗、堅貞不屈的性格。

4.除《橘頌》外,都是結合流放中的境遇來寫 的,因而在某些方面寫得較為具體,更多現 實的描寫,也更直接的抒寫了他的悲憤之情。 5.《招魂》: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根據民間習 俗寫的一篇招魂詞。其主旨大體有屈原為懷王 招魂和為自己招魂二說,但從作品中對建築、 陳設的描寫來看,為懷王招魂之說較符合作品 內容。詩中反映出作者對國家鄉土的眷戀之情。

(二)屈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詩歌領域浪漫傳統的開創者。 他還開創了詩歌由民間集體創作到作家個人創作的新時代。他以楚地民歌為基礎,創造了嶄新的文學體裁騷體,寫出了《離騷》這樣光照日月的名篇,展示了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具有作者鮮明性格的形象。這些在詩歌史上都是空前的成就,也產生幾方面的重大影響:

1.愛國思想和高潔人格的感召:屈原熱愛國家、 百姓,堅持政治理想,反對惡勢力的高潔品 格,其本身就像一篇壯麗的詩篇,對歷代作家產 生了影響。漢朝的賈誼、司馬遷,唐朝的李白、 杜甫,宋朝的陸游、辛棄疾等,他們那種不隨流 俗,關心國家和百姓的思想,都是受到屈原精神 的感召。 2.開創重幻想的浪漫傳統:詩經是寫實文學的代 表,屈原運用誇張的手法、奇特的想像,融入許 多神話,開創一種新的傳統,成為浪漫文學的代 表。從此「風」、「騷」並稱,成為中國古代詩 歌的兩種典範。

3.發展了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大量運用比 興,如蓼莪的「缾之罄矣,維罍之恥」是比,「 南風烈烈,飄風發發」是興,但往往是一首詩的 片斷,用法單純。屈原運用「香草美人」作為象 徵,來「寄情於物」、「托物以諷」 ,對中國古 代詩歌創作有極大影響。 4.創造騷體新的文學樣式:屈原打破詩經的四言格 式,在當時民歌基礎上,創造了句式參差、多用 「兮」字的騷體(後來被稱為「楚辭體」)。它對 漢賦的產生,有直接的影響,並且是詩歌由四言 演化為五七言的一個很重要過渡。

補充資料 遺聞軼事

遺聞軼事 1.屈原的容貌 屈原長得瘦瘦高高的,蓄有很漂亮的鬍子,精神飽滿,英俊瀟灑。身長九尺,喜歡穿奇服,戴切雲冠(一種高帽)。個性愛乾淨,一天洗三次帽帶。 2.屈原落淚產白米 屈原事楚懷王、楚頃襄王的時候,蒙受小人讒言誣陷,於是被放逐而從事耕種。他吟《離騷》,倚著耕具號泣於天。當時楚國大饑荒,他落淚的地方,獨產像玉般的白米,江陵志記載有玉米田,就是這個地方。

3.作九歌草木萎死 屈原曾經遊歷沅水、湘水地區,這地區的習俗喜 好祭祀,祭祀時一定作樂歌來取悅神明,歌詞非 常俚俗。屈原因此住在玉笥山,作《九歌》諷諫 百姓,等到山鬼篇寫成,四周的山忽然發出啾啾 好像啼嘯的聲音,聲音傳到十里之外,草木都枯 萎而死。 4.神魚托屈原屍體歸葬 屈原投江以後,相傳神魚托著他的屍體,逆江而 上二千餘里,到了屈原的故鄉秭歸時才上浮,他 的姊姊女嬃正在河邊洗衣,見其屍體收而葬之, 今其地有屈原墓。

5.秭歸地名的由來 有人以為屈原的姊姊可憐自己的弟弟慘死,前往 汨羅江收其屍骨歸葬故里,所以其地稱為秭歸。 又《水經注‧引袁山松》云:「屈原有賢姊,聞 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寬,全鄉人冀其見從, 因名曰秭歸。」秭、姊音義略通,所以有這種傳 說。 6.包粽子祭屈原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楚人非常同情他, 每到這一天,常用竹筒盛米飯,丟到水中祭拜 他。漢 建武年間,長沙人歐回,白天突然遇見 一個人,自稱三閭大夫,告訴他說:「你們常常 祭拜我,我非常感激。但往常每年所丟到水中的 米飯,都被蛟龍搶走了。今後如果你們好心想祭 拜我,可以用楝樹

葉把米飯包起來,再用五彩絲將它綁緊,這兩樣 東西,是蛟龍所畏懼的。」歐回就照著屈原的話 去做,後世的人作粽,用五彩絲及楝葉,都是因 為祭拜屈原所留傳下來的習俗。 7.龍舟競渡救屈原 五月五日龍舟競渡,民間傳說是每到屈原投汨羅 江的那一天,人們為他的死感到難過,所以就舉 行舟楫比賽,象徵拯救屈原。龍舟選擇輕便快 速,一邊自以為水軍,一邊自以為水馬,州縣長 官及士人都到水邊觀賞。

課文賞析

屈原既放, 游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 第一段之一 屈原被放逐之後, 徘徊在湘江的岸邊 。 被放逐之後。既,已。 吟,指發出悲嘆的聲音。畔,涯、岸邊。 屈原被放逐之後, 徘徊在湘江的岸邊 。 他沿著水邊一面行走,一面悲嘆 , 臉色憔悴, 容貌瘦弱。 屈原既放, 游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 容顏、容貌,指神情、氣色 游,通「遊」。潭,指江河水深處 人的外貌。枯槁,乾瘦

傅 抱 石 作 ︽ 屈 子 行 吟 圖 ︾

屈 原 行 吟 閣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 第一段之二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 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 「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爲什麽會落到這種地步?」 根據王逸《離騷序》說三閭之職,掌王族「昭、屈、景」三姓。中國古代姓和氏分用,姓代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楚國的創業始祖,姓羋,其後代分為許多支派,如楚武王 熊達的兒子熊瑕,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後代就以屈為氏(姓)。楚懷王時代,王室主要由「昭、屈、景」三大氏(姓)構成,屈原擔任三閭大夫的職務,是管理宗族事務,肩負教育宗族子弟的重任。 「斯」指上文「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整個情境。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第一段之三 屈原說: 「世上全都骯髒只有我乾淨, 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 因此被放逐。」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被放逐。

漁父曰: 而能與世推移。」 第二段之一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 「聖人不凝滯於物, 隨世俗進退轉移 聖人,在此指道家意義的聖人,與儒家所謂的聖人不同。儒家主張修己治人、內聖外王,而本文的漁父是屬於道家和光同塵(鋒芒內斂與世無爭,而與囂雜塵俗相融合)、與世推移者,因此他口中的聖人與儒家不同。 聖人思想通達,不執著於任何事物。凝滯,音凝滯,拘泥、執著。

世人皆濁,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第二段之二 既然世上的人都骯髒 齷 齪,您爲什麽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 淈,音淈,攪渾。揚,掀起。 翻攪水底汙泥,掀起水波,使清水變混濁。意指順應世俗,同流合汙。

眾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放為?」 第二段之三 使自己被放逐。令,使。為,語助詞。 第二段之三 指思慮深遠,行為高尚。舉,行為。 眾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放為?」 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爲什麽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爲什麽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爲超出一般與衆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餔,音餔,吃。糟,釀酒時濾下來的渣滓。歠,音歠,飲。醨,音醨,薄酒、淡酒。吃酒糟而飲薄酒。意指與眾人同醉。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第二段之四 屈原說: 「我聽過這種說法: 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 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淨衣服上的泥灰。」 沐,洗頭 振衣 抖動衣服,使塵埃掉落。 彈冠振衣:後用以比喻準備出仕。

第二段之五 哪裡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汙濁的外物?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 潔淨的樣子。 汶汶 骯髒的樣子,汶,音汶。

寧赴湘流, 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第二段之六 我甯願投身湘水, 葬身在江中魚鼈的肚子裡, 哪裡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光亮的潔白,指清高的人格。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 第三段之一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 微笑的樣子。莞,音莞。 搖槳。枻,音枻,楚人對槳的稱呼。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指漢水下流。 第三段之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滄浪水清啊, 可用來洗我的帽纓; 滄浪水濁啊, 可用來洗我的雙足。」 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濯,音濯,洗滌。纓,音纓,帽帶。 1.這首歌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2.孔子、孟子都將滄浪之水比喻人的修為,人如果修養高尚,就會受到尊重,否則就會遭到侮辱,就像水清受到重視(可以洗帽帶),水濁則受到鄙視(只可以洗腳)一般。 3.本課的用法則不同,漁父將滄浪之水比喻時局的治亂,認為社會清明才可以積極用世,若社會混亂只好唾棄它,絕塵而去。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云:「濯纓濯足,蓋與世推移意。」《文選‧五臣》注:「清,喻明時可以修飾冠纓而仕也;濁,喻亂世可以抗足遠去。」他們的注解正是此意。

文章結構表

舉止— 遊於江潭,行吟澤畔 表 明 不 願 同 流 合— 汙 的 高 潔 情 懷 屈原既放 形貌—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與漁父 的問答 問 答 一 漁父問—何故至於斯 屈原答 因—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果—是以見放 二 漁父問(勸與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答(表明心志) 堅持理念 寧死不屈—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絕不同流合汙) 漁父瀟灑而去 漁父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與世推移)

語文萬花筒 細說映襯

細說映襯 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兩相比較, 進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                                                            

對襯 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本課) 4.我的心臟早已成熟; 我的心靈還很幼稚。 ——紀弦《零件》

反襯 1.最後一眼望著的妳, 給我來生也難安的安息 2.而每一個窈窕多姿的日子, 傷情地,航過我的二月窗。   給我來生也難安的安息 ——陳義芝《摯愛—送紅媛》 2.而每一個窈窕多姿的日子,   傷情地,航過我的二月窗。       ——紀弦《二月之窗》 3.含淚的笑眼哪,深深呼吸那芬芳罷: 因為一切必要死亡。   ——方思《美德》

正襯 你自遙遠來,要走回遙遠去 那有馬兒不過橋 殘凋的花兒呀隨地葬 過橋的馬兒呀不回頭……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樑雙燕棲。 ——鄭愁予《小河》 1.我自人生來,要走回人生去   你自遙遠來,要走回遙遠去      ——鄭愁予《小河》 2.那有花兒不殘凋   那有馬兒不過橋     殘凋的花兒呀隨地葬     過橋的馬兒呀不回頭……                              ——鄭愁予《牧羊女》 3.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樑雙燕棲。      ——馮延巳《蔡郎歸》

問題與討論

一、本文最後安排漁父鼓枻唱歌而去,有何用意?並請說明歌詞的意涵。 答:1.結尾安排漁父唱歌離去,歌聲仍然是漁父與 屈原對話的另一種方式,從歌詞的意思可以了 解漁父臨別還是不忘勸導屈原。全篇的對話在 歌聲中落幕,餘音嫋嫋,留給讀者無盡的韻味 和想像空間。 2.借喻著世局的情勢及人們可以採取的不同態 度。水清,比喻時代清明,可以洗滌帽帶,上 朝作官;水濁,比喻時代昏暗,應當洗足遠 去,隱遁山林。總的來說是指人的言行須因時 而異,與客觀現實相適應。

二、你對屈原寧可潔身自愛,不惜遭受放逐的命運,有何看法? 答:1.屈原潔身自愛,不肯隨世俗浮沉,以致遭受 放逐的命運,他的遭遇值得同情,而他的堅持 原則,不輕易妥協的處世態度,也值得敬佩。 2.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屈原如果聽從漁父 的勸說,能夠順應世俗,不要太鑽牛角尖,自 高抬舉,先讓自己有容身之地,或許他對自己 的國家人民仍有機會奉獻心力。

三、你面對屈原、漁父的處世態度,會選擇哪一種?並請說明理由。 答:選擇屈原的處世態度:人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 明辨是非,絕不與惡勢力妥協,寧願犧牲生命在 所不惜。選擇漁父的處世態度:大廈要傾倒,不 是獨木所能支撐;如果舉世皆濁,只有一個人的 力量也很難扭轉,倒不如學漁父,先裝瘋賣傻、 保全性命,再等待時機。

延伸閱讀 《橘頌》 《淡水河邊弔屈原》

《橘頌 》 后1皇2嘉樹,橘徠3服兮。受命不遷4 , 生南國兮。深固5難徙,更壹志6兮。 綠葉素榮7 ,紛其可喜兮8。曾9枝剡10 棘,圓果搏11兮。青紅雜糅12,文章13爛 兮。 精14色內白,類15可任兮。紛縕16宜脩17, 姱18而不醜19兮。 1后:后土,古人稱大地為后土。 2皇:皇天。 3徠:同「來」。 4受命不遷:受命,指天然賦予的性質。不遷,指不 能從南國移植他鄉。 5深固:根深柢固。 6壹志:志向專一。 7素榮:白花。 8紛其猶言紛飛,欣喜貌。 9曾:層。 10剡:音掩,銳利。 11搏:音團,楚方言,圓。12糅:音柔,混雜。 13文章:文彩。 14精:音欠,赤黃色。 15類:似。 16紛縕:形容枝葉繁茂。 17脩:修,美。 18姱:美好。 19不醜:沒有同類。 《橘頌 》

【語譯】 橘啊!你是天地所生的美好樹木,生來就適應楚國的水土。你領受天命不可遷移,在這南方的楚國生長。根深柢固,難以遷徙,志向是多麼專一。碧綠的葉,素白的花,繁盛的樣子,真是可愛。層層的枝條,尖尖的刺,結出的果實圓又圓。 青的、黃的混雜在一起,色彩燦爛奪目。果皮色澤鮮明,果肉潔白,好像以道義為己任的君子。枝葉繁盛而修剪得宜,美好而不醜惡。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20,豈 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21無求兮。蘇22世獨立, 橫23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不終24失過兮。秉25德無私, 參天地兮。 願歲26並謝27,與長友28兮。俶離29不 淫30,梗其31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32兮。行33比伯夷34, 置以為像兮。 20不遷:謂志趣不變。 21廊其:廣大空闊貌。 22蘇:死而復生。 23橫:不順,謂不受世俗影響。 24不終:猶言至死不渝。 25秉:持。 26歲:歲月。 27謝:辭去。 28長友:指與橘樹永遠為友。 29俶離:鮮明灼爍貌。 30淫:亂,過分。 31梗其:梗然,堅挺的樣子。 32師長:動詞,當做榜樣的意思。 33行:品性。 34伯夷:古人名。

橘啊!你從小具有的特質,就和其他樹木不一樣。立身堅定,絕不遷徙,怎不令人喜愛?根深柢固,難以遷徙,心胸豁達而無非分的要求。清醒的活在世上,挺然屹立;堅強有衝勁,不與世俗同流。固守心志,自我謹慎,始終就沒有什麼過失。保持美好的品德,不自私,和天地的精神相合。我的年華雖然與歲月一起消逝,但願意長久跟你做朋友。你的姿態優美,但不過於穠豔,枝幹硬直,又有紋理。你雖然年紀輕輕,卻可以讓我師法學習。你的品行接近高潔正義的伯夷,我要種植你,把你當作自己的榜樣!

淡水河邊弔屈原

《淡水河邊弔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嘆息 《淡水河邊弔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嘆息 怪你為什麼不遊宦他國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張儀 你不過流為先秦一說客 但丁荷馬和衛吉的史詩 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 》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

悲苦時高歌一節《離騷 》 千古的志士淚湧如潮 那淺淺的一灘汨羅江水 灌溉著天下人的驕傲 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 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 聽! 急鼓!可愛的三閭大夫 灘灘的龍船在為你競渡   我遙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彷彿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悵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他依稀流著楚澤的寒涼

楚辭 摘自呂正惠《澤畔的悲歌》 「楚辭」這個名詞可以作三層解釋。首先,這是一本書的書名;其次,這本書所包含的作品都屬於同一種文學體裁,而這種體裁就叫「楚辭」;最後,這種文學體裁是從楚國發展出來的,所以才叫做「楚辭」。以下我們按著相反的順序來說明以上所提的三點。

1.「楚辭」是從楚國發展出來的──楚國是戰國時代的七雄之一,地處南方。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在文化上,一向和北方的國家大有不同。楚國有她自己獨特的宗教祭典,在祭典中使用了極其特殊的儀式。這儀式中包含了一連串的祭歌。這祭歌,原來可能是主持祭祀的巫者在長期的累積下慢慢編成的;至少我們可以說,這是楚國民族共有的文化成品。後來,有些比較富有文學天才的楚國人(可能大部分是貴族),覺得這些民間祭歌很有意思;於是先是加以修改,改成更有文學氣息的文字;然後,就用這些祭歌的形式和表現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種風氣慢慢流傳開了,於是,你也寫,我也寫,就這樣形成了「楚辭」這種文學體裁。

從民間祭歌到文人手中的《楚辭》,這中間到底經過多少時間,又有多少文人貢獻了他們的心血呢?這我們已無法知道。不過,我們知道,在戰國的最末期(大約半世紀長的時間),楚國產生了一批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文士」,這些文士就用這種正在成長的文學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憤慨與不平。甚至很可能,把《楚辭》從民間祭歌發展成特殊的文學體裁,其實就是他們所作的工作。不管怎麼說,在《楚辭》形成的過程中,他們貢獻了最大的心力,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們之中,最有名的人物,也可能是時代最早的一個,就是屈原。很可能,在所有當時不得意的文士中,他的遭遇最慘(最後投水自殺),而在完成《楚辭》這種體裁的過程中,他的貢獻與成就也最大。因此,他就成為這群人中最著名的人物。除了他之外,這群人中較著名的還有宋玉、景差、唐勒等,都是屈原的後輩,時代要稍晚一些。

2.「楚辭」正式成為一種文學體裁──在戰國末期屈原、宋玉的時代,《楚辭》雖然在楚國慢慢流行起來,但也只限於楚國一地。而且,當時恐怕還沒有「楚辭」這個名稱。那就是說,這種東西是慢慢成長起來了,但人們還沒有替它取下一個正式的「名字」。這個正式的名字,是在西漢初年形成的。西漢初年,也有一批具有文學天才的人,在政治上沒有出路。於是,也就像屈原一樣,不得不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文人」。於是他們因遭遇相同,不免大為同情屈原。他們讀屈原的作品,模仿屈原的作品,宣傳屈原的作品。於是,屈原和《楚辭》這兩個名字就大大的流傳開來。據說,當時誦讀《楚辭》還是一種專門的「技術」,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皇帝有時還要特別徵召這方面的專家呢。從這裡,我們當然可以體會到,「楚辭」已完完全全的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已在全國流行起來。

3.《楚辭》這本書的編成──從西漢 文帝、景帝時代, 《楚辭》漸漸地「成名」。到了武帝時,皇帝也開始對它感到興趣。到了西漢中葉,有一個大學者叫劉向的,他奉命整理朝廷的圖書。於是他把傳說中屬於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西漢文人的模仿之作(包括他自己的),編成一本書,冠上「楚辭」的名字,這就是《楚辭》這本書了。但是,劉向所編集的這本書的原始面貌我們已經看不到。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楚辭》,是東漢中葉一個學者叫王逸的所編的注解本。這本書叫《楚辭章句》,意思是逐章逐句的解釋《楚辭》。除了加入一篇王逸自己的作品以外,這本書所收的篇章可能大致和劉向的本子一樣,只是次序有點調動罷了。

王逸的《楚辭章句》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 《楚辭》,所以我們把篇目按原順序詳列於下:   《離騷經》第一(屈原)   《九歌》第二(屈原)   《天問》第三(屈原)   《九章》第四(屈原)   《遠遊》第五(屈原)   《卜居》第六(屈原)   《漁父》第七(屈原)

  《九辯》第八(宋玉)   《招魂》第九(宋玉)   《大招》第十(屈原,或言景差)   《惜誓》第十一(不知作者,或言賈誼)   《招隱》士第十二(淮南小山)   《七諫》第十三(東方朔)   《哀時》命第十四(嚴忌)   《九懷》第十五(王褒)   《九歎》第十六(劉向)   《九思》第十七(王逸)

從以上的目錄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從《離騷》至《大招》是《楚辭》原有的作品,而從《惜誓》以下,則 完全是漢朝人的模仿之作。但我們必須知道,認為《離騷》至《大招》完全是戰國時代楚國人作的,又明確的指出每一篇的作者,這只是王逸及漢朝人的看法,未必就正確。關於這一點,我們下面還會談到。還有,我們還要注意,未必漢朝人對每一篇的作者都有一致的看法。譬如《招魂》,王逸認為是宋玉作的,西漢的司馬遷在《史記》裡卻說是屈原的作品。不過,我們可以推測,除了少數例外(如《招魂》、《大招》、《惜誓》),漢朝人對每一篇作者的看法大概是不會相差太遠的。

牛刀小試

牛刀小試 1.關於〈漁父〉一文的主旨,下列說明何者正 確? (A)盛讚漁父見識卓越 (B)說明聖人明哲 保身之道 (C)表達作者不願同流合汙的想法  (D)彰顯道家順應自然,能與世推移的哲學觀。

牛刀小試 解答:(C)

牛刀小試 2.〈漁父〉一文中云:「顏色枯槁,形容憔 悴」,乃係使用「以人擬物」的修辭法則,下列 何者亦使用相同的方法? (A)用出於東山之 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B)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 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 (C)老成凋謝,莫可諮 詢 (D)只恐雙溪蚱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牛刀小試 解答:(C) 詳解: (A)(B)擬人修辭 (D) 形象化修辭。出自李清 照〈武陵春〉。

牛刀小試 3.下列各句何者屬於「映襯」修辭的技巧? (A)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B)舉世皆濁我 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C)新沐者必彈冠,新浴 者必振衣 (D)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牛刀小試 解答:(B)

牛刀小試 4.〈漁父〉一文採主客對答的方式來行文,對後 世文學產生相當的影響,下列作品中,何者也採 用此種方式來行文? (A)蘇軾〈赤壁賦〉 (B) 范仲淹〈岳陽樓記〉 (C) 方孝孺〈指喻〉 (D) 曹丕〈典論論文〉。

牛刀小試 解答:(A)

牛刀小試 5.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屈原:「信而見 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下列文句中,何者 最能顯現屈原心中的情志? (A)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B)世 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C)聖人不凝滯於 物,而能與世推移 (D)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 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牛刀小試 解答:(D)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圖片出處

好站連結 資治通鑑 http://www.yasue.cc/chi_chi_tong_gam.html 提供《資治通鑑》全文。

圖片出處 P.1 http://tech2.npm.gov.tw/literature/beauty/beauty.asp?B=36 12/06/content_1585225.htm P.14左http://news.epochtimes.com/b5/2/6/8/n195299.htm 右http://big5.ce.cn/gate/big5/blog.ce.cn/index.php/action-tag-tagname--ifbase4-base16-JUNBJUFCJUI0JUNB P.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02e4101000b4s.html P.28 http://www.showchina.org/zgwhxl/zgwx/qyycc/200706/t116974.htm

P.30 http://art.people.com.cn/BIG5/41385/70026/474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