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十五週:道德動機 為什麼要做個有道德的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Advertisements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四課 Dialogue I: Talking about Hobbies
職場倫理 課程網頁:
第六講:為什麼要有道德?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Nickname(s).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
中國人壽 徐真真.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需要大掃除.
與您分享~ 伙食團真好 南科大伙食團.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職場倫理 課程網頁: /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星光 希望若不熄滅就會亮成心中的星光.
西方哲學對道德的看法.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如何進外資 Pauline Chen Vice President Equity Research Credit Suisse Taipei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人生經驗分享 - 做一個有用的人進而當一個社會領導- 魏綸武 ILITEK EE 80, TsingHua Oct., 2012.
時代巨輪下對聖經的挑戰 平安福音堂聯堂培靈會 2014年3月13日.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七週 德性倫理學: 快樂或幸福是有意義生活的唯一價值嗎?
大調音階 李金桂 製作.
正義是什麼? The Republic 第一講.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Take the Time….. 保握當下... 巧合不如巧遇,急進不如及時.
Here is a gift; have you receive it? 眼睛看不到,你心會知道。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為什麼要有道德?(一) Plato, The Ring of Gyges.
基本倫理學 效益論 效益論就是以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換句話說,行為的對錯只是其結果好壞的一個函數。更具體的說,一個道德上對的行為,就是在所有可能的行為選擇中,其結果能產生最大的善或最小的惡。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第二-1章 生命尊嚴與品質   「太陽不會無為而照的。」 ---史懷哲 「未經檢驗的生命不值得生存。」 ---蘇格拉底.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花 時 間.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你的真實身份 約翰福音 3:17 “因為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 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道德推理 Moral Reasoning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討論.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10328: Coin Tos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營運模式.
居家問題小偵探.
經文:提摩太前書 1:12-17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 ,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 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
來得自由 約8:32 朱世平牧師.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二講: Plato, “The Ring of Gyges” & G. J. Warnock, “The Object of Morality”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主日學 – 舊約課程 〈出埃及記〉4 ~ 摩西回埃及見法老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十五週:道德動機 為什麼要做個有道德的人?

一、前言 不道德比較幸福? 2003年,理律法律事務所法務專員劉偉杰利用職 務之便,盜賣客戶美商新帝公司寄存的十二多萬 張電子股票,賣得台幣三十億元。當理律發現問 題時,劉偉杰已將贓款轉購高價鑽石並潛逃出國 。這個案件震驚台灣社會,劉偉杰被列為十大通 緝犯,至今仍未到案。 思考:如果違反道德可以快速致富,我為什麼要 做個有道德的人?

一、前言 (一)問題:為什麼要道德? 依照道德的要求行動必須考慮他人的利益,這樣 做顯然不是實現自我利益的最佳方法,那麼「我 為什麼要做個有道德的人?」 「為什麼要做個有道德的人?」這是有關道德證 成的問題。解答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希望為遵守道 德規範找到有說服力的合理理由。

一、前言 日常生活的直覺似乎認為:道德和理性所要求的行為不一定相同。因此,道德生活不一定是理性的生活;有時候違反道德的行為,反而是理性的。 這個問題的主要精神:理性和利益密切相關,尤 其是行為者本身的利益,但道德和利益可能產生 衝突。如果是這樣,理性的人有什麼理由接受道 德的規範和限制?

一、前言 (二)理性與道德: 理性指的是明智(prudence),也就是精打細算。理性的人知道用什麼手段可以有效達成目的。 如果基於理性的明智考慮,那麼「為什麼要做個有道德的人?」要問的是:有沒有好理由可以說服「我」,不論在什麼處境下都必須依照道德的要求來行動?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一)論證的背景: 柏拉圖(Plato, 429-347 BC)在《理想國》(The Republic) 這個對話錄中用「正義」(justice)一詞,指的是「對的行為」,就是道德的意思。 故事的主角之一Thrasymachus認為,道德是為強 勢團體的利益服務,不道德的人比較有利。 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是Glaucon,他的想法跟 Thrasymachus一致,希望柏拉圖(在對話錄中以 蘇格拉底的身份出現)能駁倒他的論證。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二)概念澄清: 1.Glaucon區分三種價值(good): 本身有價值:我們追求的是它本身,而不是因為想要它的結果。例如,歡樂和所有無害的快樂。 本身有價值,其結果也有價值:它不只本身是好的, 也會帶來好的結果。例如,知識、智慧和健康。 本身是不好的或無關好壞,但其結果有價值:我們是 為了它的結果或產生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它本身而想 要得到它。例如,身體訓練、生病時吃藥打針。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2.道德是哪種價值? 柏拉圖:道德是第二種價值(本身有價值且結果也有價值),他企圖證明道德者比不道德者有利。 Thrasymachus和Glaucon:道德是第三種價值(本身是不好的或無關好壞,但它可以帶來好結果),人不得已才遵守道德,為的是道德的回報。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三)Glaucon的論證: 1.道德的起源和本質: 人的本性是狹義的利己:認為損人利己是好的,受到折磨或痛苦則是不好的。 道德的產生是因為權宜:道德就是最好(做壞事不被懲罰)與最壞(被錯誤對待但沒有報復的權力)的折衷。 人們於是訂立各種法律和契約:遵守約定就是道德,違反就是不道德。訂立契約的動機是開明的利己(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Glaucon的論證有以下涵義: (1)道德本身沒有價值,只是避苦的工具:人之所以接受並推崇道德並不是因為道德本身有價值,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權力去做壞事,真正有這種權力的人不會跟別人訂立契約。 (2)道德行為是擔心不道德會遭受懲罰。 (3)沒有人心甘情願從事道德行為:實踐道德不是心 甘情願的,而是不得已。如果賦予聖人和壞人為 所欲為的自由,那麼他們都會去做違反道德的事。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2.蓋吉氏的隱形戒指(The ring of Gyges): 捫心自問:假如你有這樣一枚隱形戒指,你會做什麼? 蓋吉氏是個牧羊人,有一天當他正在餵羊時,忽然暴風雨 和地震來襲,大地綻開一個裂縫。蓋吉氏走下這個裂縫, 發現裡面有一具屍體。屍體的手指上戴著一個金戒指,他 取了這個戒指之後離去。後來發現這枚戒指具有神奇的隱 形力量。於是,蓋吉氏利用這枚戒指引誘皇后、謀殺國王, 最後更竊據王位。 捫心自問:假如你有這樣一枚隱形戒指,你會做什麼? Glaucon認為,任何人在這樣的情境下,都會為所欲 為,所以道德行為不是人真正想要從事的行為,只是 不得已的次佳選擇。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蓋吉氏的隱形戒指有兩層意義: (1)保證違反道德絕對不會受到懲罰。 (2)有了隱形戒指,原本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人都會 做對自己有利的行為。 故事的用意:沒有人心甘情願遵守道德。人們平 常安分守己、循規蹈矩,都是因為害怕被懲罰。 如果確信絕對不會被懲罰,人將不再會遵守道德。 因此,道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遵守道德只是 為了避免道德壓力和懲罰,某種程度是被迫的。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3.完全正義者與完全不正義者: 區別兩種人的用意:去除道德帶來的好結果,以 確立道德本身是有價值的。 完全正義者有道德之實,無道德之名,他受不道德之名所 累而遭受各種折磨。 完全不正義者沒有道德之實而有道德之名,他拜道德之名 所賜而享受各種好處。 區別兩種人的用意:去除道德帶來的好結果,以 確立道德本身是有價值的。 Glaucon:完全不正義者比完全正義者過得好。 結論:一般人從事道德行為,是為了道德行為帶 來的好名聲和好處。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四)柏拉圖的論證: 1.區分靈魂的三個部份: 感性慾望(appetite):追求生理滿足與肉體上的快樂。 意氣(spirit):它是憤怒、野心、驕傲等激情的基 礎,也是人追求榮譽及名聲之欲求的來源。 理性:以追求智慧為目的,管理其他低階的靈魂 要素。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2.傳統四大德行: 節制:當感性慾望接受理性的管理,而限制在追求適度的滿足與快樂時的靈魂狀態。 勇敢:當意氣協助理性來管理慾望時的靈魂狀態。 智慧:當理性能認識真實的善,並藉之管理其他 低階靈魂元素時的狀態。 正義:當靈魂的三個元素都能盡其份內任務(理 性掌控、感性慾望服從、意氣輔佐),而達成和 諧狀態時的靈魂狀態。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3.正義(道德)的必要性:類比身體健康 正義是靈魂的健康狀態:靈魂各元素能各司其職,彼此處於和諧的狀態。 不正義是靈魂的病態:低階的靈魂元素(感性慾 望與意氣)不接受理性的管理。靈魂處於失序與 內在衝突的狀態。 追求正義就像追求身體健康,它本身值得追求且 能帶來好結果。反之,追求不正義就像追求身體 疾病,是任何正常人都不會自願去做的。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對柏拉圖來說,不道德會腐蝕人的心靈、道德則純化人的靈魂,所以一個人的快樂或不快樂,跟他的道德正直性成正比。 要在做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人之中做選擇,就好 像要在當個健康的人還是病人之間做選擇一樣。 即使不道德的人享有物質上的利益,但他無法真 正享受它們;而好人儘管貧窮、運氣不好,但他 仍能在單純的快樂中找到喜悅。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小結: 1.根據理性利己的觀點,道德具有工具性的價值。因此,雖然道德對個人的行為是一種限制和束縛,但卻是提升個人利益(外在利益、好名聲、靈魂和諧)的必要手段。 2.對於「為什麼要做個有道德的人?」這個問題, 理性利己觀點的回答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有道德 對個人比較有利。

二、理性利己的觀點 理性利己觀點的困難: 1.對於良心泯滅的人,柏拉圖以健康疾病的類比所提出的答案沒有說服力。 2.有些涉及冒險的情況,不道德仍然有機會獲利。 解決辦法:設立嚴格的懲罰機制,確保違反道德成為不理性的冒險,永遠不利於個人。 3.這個解決辦法如果要成功,必須建立在懲罰性的 社會環境之上,這樣做的代價太大。 4.「如果違反道德不會被發現,應不應該違反道 德?」這樣的問題永遠存在。

三、非利己的觀點 (一)道德是建立自尊的重要來源: 美國哲學家羅爾斯(John Rawls, 1921-2002)指出,自尊包含兩個元素: 1.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的人生計劃是有價值的,能夠自我肯定。 2.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來自肯定獨特的自我。 一個計劃要有價值,不只是自己認為有價值,也 必須被他人欣賞和肯定。能夠受到他人肯定的計 劃,不可能只對行為者自己有益,也一定對他人 有益,所以有價值的人生計劃一定有道德因素。

三、非利己的觀點 (二)道德是幸福的最穩定必要條件: 財富、健康、愛情、親情、友情、安全、自由等,都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亞理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BC)主張,道德也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之一。不道德的人一定不幸福。 真實案例:台灣三名醫師勾結病人以「假生病、 真開刀」的方式詐領保險理賠。 道德是幸福最穩定的必要條件:道德比知識還要 穩固持久,不會因為時間久遠而遺忘。更重要的 是,要不要有道德比較不依賴運氣,操之在己。

三、非利己的觀點 (三)道德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理由: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認為,從事道德行為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也是人之所以有尊嚴的理由。 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如果人只懂得趨利避害, 展現出來的只是獸性那一面,不夠資格當人。 人不同於動物,是因為人不只依據生物性的本能 行事,人還能夠違反動物性,主動從事對自己不 利、卻對別人有益的行為,即道德行為。

三、非利己的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集中營裡的小故事: 李維(Primo Levi)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猶太裔身 分被送進奧斯維茲集中營。他從死裡逃生後,寫了一本 傳記,記述集中營裡求生不得的勞役生活。他的救命恩 人是在集中營工作的羅倫左(Lorenzo)。羅倫左每天送李 維一片麵包和吃剩的配糧,幫他寄明信片,再把回信拿 給他看,而從不開口要求或接受回報。 李維表示:他相信自己是因為有羅倫左,才能活到今 天。不是因為羅倫左的物質幫助,而是因為他自然樸實 的善良,不斷提醒李維,在我們的世界之外還有正義的 世界存在。因為有羅倫左這樣的人存在,讓他記得自己 還是一個人。

三、非利己的觀點 (四)道德讓人遠離孤獨: 德裔美籍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指出,人類有一項重要需求:想要跟外界發生關係,避免孤獨。 競爭使人疏離、孤立,而合作則會拉近彼此的心 靈距離。因此,競爭是離心力,合作是向心力。 「合作」就是一種道德關係:有合作精神的人不 只考慮自己,也會考慮他人的利益。會考慮別人 的人,人際關係才可能持久穩定,遠離孤獨。

三、非利己的觀點 (五)助人為快樂之本:道德讓自己覺得活著有價值。 1.台灣的菜販陳樹菊的故事: 2010年美國《時代》(Time)雜誌選出全球一百個最具影響 力的人物,其中包括台東的菜販陳樹菊女士。陳樹菊賣 菜的收入微薄,但她平日省吃儉用,三餐只花100元,生 活方式近乎刻苦,把存下來的錢拿來幫助母校蓋圖書館、 長期捐助兒童基金會和孤兒院,捐款總計超過1000萬。 李安稱陳樹菊是「在平凡中顯現其不凡」。陳樹菊則表示:錢給需要的人才有用,而且捐錢幫助人,那天就會睡得特別好,心裏有說不出的快樂。

三、非利己的觀點 2.美國老婦人麥卡堤的故事: 退休的洗衣婦麥卡堤(Osceola McCarty)她67歲那年一夕成 名,因為南密西西比大學有人透露她的秘密:這位老婦 人將自己的終生積蓄約15萬美元,捐給這所大學當獎學 金。這是她靠洗燙衣服一輩子,一分一毫累積而成的。 有人感到困惑,問她為什麼不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她的 回答非常簡單:「我是花在我自己身上。」 麥卡堤的偉大,在於她把這些受惠的大學學子都 視為「自己」的一部份。這種擴大的自我,顯示 出她的不平凡和價值,也為她帶來更真實的快樂。

三、非利己的觀點 可能的質疑:上述觀點仍是理性利己的考量。個人是為了獲得自尊、幸福、快樂、避免孤獨,所以才做有道德的人。 澄清:自尊、幸福、快樂、避免孤獨不是人從事 道德行為的目的,而是伴隨產生的副產品。 享樂主義的矛盾:如果在做任何事的時候,想的 都是自己的自尊、幸福和快樂,那麼往往得不到 這些東西。以快樂為例,只有當我們忘了自己的 快樂而去幫助他人時,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小組討論 做好人對我有什麼好處? 上個禮拜,我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個皮夾,旁邊剛好都沒有人。我看了一下,皮夾裡面有信用卡、相片和五千塊。我想要把錢拿走,把皮夾留在原地,但這讓我有罪惡感。 因為駕照上有失主的姓名和地址,所以要找到他並 不難。當他聽到我撿到皮夾時,鬆了好大一口氣,而 且馬上來跟我拿。我以為失主會給我一些獎賞,一直 等他打開皮夾,拿出一千元(或至少五百元),結果 他只是不斷地說「謝謝」,說他有多感謝我,還有我 真是個好人。

小組討論 如果不是我,他根本不可能找回皮夾。換成別人,應該都是把錢拿走,然後把皮夾丟掉吧,甚至會盜刷他的信用卡。他的皮夾裡有那麼多錢,給我一點獎賞顯然不是問題。這整件事讓我再也不想做「好人」了。 出自《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第195-196頁 請問: (1)如果你們是這個撿到皮夾的人,會怎麼想?為什麼? (2)假設「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今天課程裡對「為什麼要做個有道德的人?」這個問題所提出的哪種觀點最能說服你們,願意做個「好人」?

參考書籍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2009,第二篇第六章〈為什麼要有道德?〉。 林火旺,《為生命找道理》,臺北:天下,2010 ,第188-221頁。 王志輝,〈快樂或幸福是有意義生活的唯一價值 嗎?〉,《道德推理》,東吳大學哲學系 彙編,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