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意识和表征(下) 作者: 比天空更广寛的作者是杰拉德‧埃德尔曼 (1972医学/生物诺贝尔奖)
表征与意向性的问题关系到如何解释高级意识本身是如何产生的。理解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意识背后的折返式回路是高度简并性的。并没有唯一的回路活动或代码与特定的“表征”相对应。一个神经元可能在某次参与了这个“表征”, 下一次却没参与。在与环境的情境依赖性互动中也是一样。情景的变化能改变作为表征的一部份的感质, 甚至重组某些感质, 却不改变表征。可以肯定的是, 与感知有关的感质的某些方面没有包括在任何表征中。
与意识背后的复杂动态核心的整合和分化过程的关系也是这样。核心状态本身并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表征”特定的意象、概念或场景。相反, 根据输入、环境、身体状态等背景, 不同的核心状态可以产生相同的表征。其中的互动是关联性的, 具有多态集合的特性。
与意识关联的神经过程
这些集合就像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的 “游戏”, 既不是以唯一必要条件来定义, 也不是由联合的充份条件来定义。举个例子, 如果今天的游戏有n条不同的规则, 则任意m条规则 (m远远小于n) 可能就足以定义游戏, 或者就我们的问题来说, 特定的表征背后是核心状态的一个子集。
虽然这种观点不像逻辑原子论或心智的计算器模型那样干净利落, 它却与对语言和指称的一系列观察相一致。对于任何表征, 背后都有许多可能的神经状态和情境依赖信号, 指出这一点, 就能把意识体验的历史性纳入考虑。更为重要的是, 这与任意“表征”背后的关系的高度复杂性相一致。对于解释表征的丰富变化的问题, 通过考虑各种意识状态如何产生关联, 更重要的是, 与其关联的大量复杂的核心神经状态如何产生关联,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 我还没有怎么说过揭示意识的神经关联的实验。因为要讨论表征的复杂性, 这里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当一个人意识到某个感知对象时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表明, 当意识到那个对象时, 每个人的大脑都会产生广泛的折返式互动。同时还发现, 报告的意识反应类似的人会有不同的个人模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互不相同。
这项实验使用了一种称为脑磁图描记法 (magnetoencephalography) 的非介入式技术, 通过测量磁场来测量几万个神经元范围内的微小电流。仪器使用了超导组件, 在极低温度下基本没有电阻。其中一款仪器在头盔中安装了148个超导组件。测量在屏蔽的房间中进行, 以尽量减少外界干扰。
实验是根据一种所谓的双眼竞争 (binocular rivalry) 现象。实验参与者戴上分别嵌有红色和蓝色镜片的眼镜, 观看屏幕上垂直的红条纹和水平的蓝条纹。通过眼睛和大脑的建构, 不同的图像无法相互协调或融合。事实上, 受试者会先看到垂直的红条纹, 几秒钟以后, 又会看到水平的蓝条纹。这样反复交替; 每当看到红条纹就按右边的按钮, 看到蓝条纹就按左边的按钮。按钮信号与大脑的磁场信号同步记录。
数据用数学方法处理后最终得出受试者报告意到对象和没有意识到对象时大脑皮质特定区域的磁强度图。 (受试者报告看到蓝条纹或红条纹时就表明大脑意识到了。) 另一些数学方法则用来测量大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群的同步激发, 以此来确定折返式互动。
结果很惊人。当受试者没有意识到任何条纹时, 大脑中一个长条区域仍然会有反应, 这个区域从后部的视皮质一直延伸到前部与所谓的高级功能有关的皮质。当受试者报告意识到红条纹或蓝条纹时, 反应的模式则非常特别。一些脑区的活动强度降低, 另一些区域则增加; 总体上, 意识到一个对象时都会伴随着大脑反应强度 40% 到80% 的增加。
在一系列实验中, 受试者的反应模式都各不相同。对短时段内远距离神经元同步激发情况的分析为折反式互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虽然各受试者都有类似的反应报告 (对水平蓝条纹或垂直红条纹的“表征”, 记录得到的模式却各不相同。虽然还没有对受试者进行长期跟踪实验, 但很显然, 对于不同的受试者, 无论报告如何相似, 每种表征都与千变万化的折返模式有关联。
这里讨论的立场和实验可以得出几个结果。首先, 神经生理学记录虽然很重要, 却不能仅仅依靠它来掌握意识表征的丰富性。不过不要有误解――对C’状态的协同变化和因果关系的神经生理学分析是基础性的。
但由于环境和身体到动态核心的输入的复杂性和简并性, 对各表征状态不会有唯一的对应, 就像相似的感质不会有唯一的对应一样。尽管有对应于场景的神经状态类别, 用“表征”一词来指称C’状态中高度易变和情境依赖的动态映像, 却没有什么价值。
这种观点的另一个结果是, 大部份认知心理学都没有确切的依据。没有功能状态可以唯一地等同个体大脑中定义或编码的计算状态,也没有过程可以等同于算法的执行。事实上, 神经元群有大量的选择, 其简并性反应通过选择可以适应环境输入、个人经历和个人变化的丰富多样。根据这种观点, 意向性和意愿都依赖于环境、身体和大脑的局部情境, 但是都能通过这种互动选择性地产生, 而无需通过精确定义的计算。
至于胎儿自行引导的运动是否会导致一种“表征”, 来表示自己的动作和受迫动作的差别, 或者另一个极端, 成人是否会立刻就能明白莎士比亚的某些隐喻和新词的意义, 非表征过程能以各种方式产生意识表征的观点与各种观察和可能的推论一致, 也与高级意识通过语言的获取达到了巅峰的观点相呼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