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護理學 家庭護理 講師:馬玉琴 20060412
家庭訪視的意義 家庭訪視可直接實際觀察到家庭環境、經濟狀況、家庭成員互動情形及病患照顧情形等,因此家庭訪視比起臨床照護能對家庭的結構、家庭的環境和行為有較正確的評估。
家庭訪視的意義 為能正確進行各項評估必須具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術,至少包括家庭評估、身體評估等知識與技術,可早期發現案家的健康問題,也才能夠協助解決健康問題。
家庭訪視的過程 家庭訪視的過程可分成起始期、訪視前期、訪視期-結束期、訪視後期與案家建立信任關係。 成功家訪的關鍵訪視五項基本技巧:觀察、傾聽、發問、探查與激勵。
起始期 家訪的對象來自於健康機構或社會機構的轉介,還有家庭的請求或申請,或是護理人員經由個案發現的一些活動而有的結果。起始期可以說是護理人員和個案家庭的第一次接觸,其提供了有效治療性人際關係的基礎;護理人員必須清楚訪視的理由與目標,有了訪視的目標,讓訪視的執行與評佰有依據的標準。
起始期 家庭訪視之前護理人員應先查閱過轉介單、已有的病歷或家庭記錄資料,與相 家庭訪視之前護理人員應先查閱過轉介單、已有的病歷或家庭記錄資料,與相 關人員討論等方式,配合電話聯絡所得的訊息,瞭解個案及案家的最基本的資料,就進入訪視前期。
訪視前期 一開始護理人員應該在安排家庭訪視前,先用電話介紹自己(包括姓名、單位及職稱等)、確認接觸的原因及家庭訪視的時間。
1.家庭訪視時程的安排 於出發訪視前以電話確認時間,家庭訪視應安排在較多家人在的時候,告訴個案訪視相關的任何費用和後續訪視及可能的付費方式。在預約電話的最後,護理人員應重複訪視的時間、地方和目的,還有自己的 聯絡方式等,方便案家若有變動、要更改訪視時間或是有問題要詢問時可以聯繫。
2.訪視個案順序的安排 訪視個案順序的安排以健康問題的狀況及時效性為考量的原則,健康問題的 狀況含問題嚴重性、時間性或易受感染程度的考量;問題嚴重性指的是,當健康 問題影響人數愈多、致死率愈高、後遺症愈嚴重者、經濟損失嚴重者可考慮優先 訪視;有時間性的個案儘量先安排,傳染病的個案應安排最後訪視。時效性主要 指的是交通時間方面的考量,一般會順著路線作安排,由近而遠或由遠而近,以 節省交通耗費的時間。
訪視前的注意事項 訪視箱 寫好路線單,通常填寫一式兩份,一份留在單位,告之行蹤以備緊急聯絡之需,另一份帶出訪視 文化的因素亦會影響個人對健康照護的詮釋和反應健康照護提供者確認每一位個案對標準的獨特認知是很重要的在準備訪視時,專業人員便有職責學習有關其個案的文化。
訪視期 家庭實際的訪視提供了護理人員評估家庭近鄰與社區資源、和家人之間互動的機會,護理人員應自我介紹並出示專業身分證件以及告訴個案自己所屬之機構;按著應允許個案有一段簡短的社交評估護理人員及建立親善關係。下一步是護理人員描述其自己的角色、職責和限制等,另還有一家訪的重點是要確定個案的期待。
結束期 當訪視的目的已經完成時,護理人員則檢視案家發生了什麼及完成了什麼,這是家庭訪視結束期的主要重點,並提供後續家庭訪視計畫的基礎。
訪視後期 負責完成記錄,訪視後期的主要工作就是訪視與服務提供的記錄。 負責完成記錄,訪視後期的主要工作就是訪視與服務提供的記錄。 每個機構都有其不同的記錄格式,基本記錄格式需包含:基本資料表、護理診斷與問題表、含目標的計畫表、護理措施表及評值表 。
訂合約 護理合約是一項工作同意書,或許會寫下可持續協商,也可能是臨時性或非 臨時性的,其中臨時性合約(contingencycontract)會載明在合約的個案部分完成之 後給個案特定的報償,非臨時性合約(non-contingencycontract)則不會有特定的報 償;報償意含達到合約中特定目標的正面結果。
增能家庭 協助個人及家庭承擔其健康照護主動角色的方法應將焦點放在增能empower, 而不是幫他做什麼或是協助給予(Rodwell,1996)。護理人員若錯估家庭的能力與主動角色,會導致家庭依賴與缺乏成長,這會讓護理人員和家庭雙方都感到挫折;家庭要成為主動的參與者。
增能的三個特徵: I所需資源的可近與控制。 2做決策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3溝通和獲取所需資源的能力
家庭的定義 弗里得曼對家庭提出較廣義的定義,指出「家庭是由兩個或更多人所組成,其在情緒上互柑影響,而且居住得很靠近。」。 司徒亞特(Stuart,1991)提出家庭的批判性特質,包括家庭是一個系統或單位;(庭成員不一定有血緣關係,亦不一定同住;家庭不一定有孩子;家庭成員之間承諾與執著於未來的義務與責任、家庭照護提供者承擔家庭成員保護、養育與社會化的功能。
家庭組成 家庭人口組成一般會瞭解其稱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籍貫、宗教信仰等基本資料 。
(一)家系圖 (二)家庭圈 (三)家庭社會關係圖
家庭類型 (一)家庭類型的分類 家庭類型最普遍的分類方式是分為大家庭、折衷家庭與核心家庭三種。
傳統型式家庭 核心家庭:指合法的結婚夫婦與其孩子同住在一起組成的家 庭,可為單薪家庭或雙薪家庭。 核心家庭:指合法的結婚夫婦與其孩子同住在一起組成的家 庭,可為單薪家庭或雙薪家庭。 雙人核心家庭:沒有孩子的合法結婚夫婦,可為單薪 家庭或雙薪家庭,這種家庭可能是末曾有孩子,或是孩子已經長大投身社會 離開家庭,變成了沒有子女只剩父母的家庭。
傳統型式家庭 重組式核心家庭:由繼父或人和繼母與孩子組合 成的核心家庭,可為單薪家庭或雙薪家庭。即由離婚或纖寡的父母再婚之 後,帶著彼此的子女所組成約二代家庭,又稱為混合家庭; 此種家庭類型的生活習慣、角色、愛、價值觀、家庭規範等的適應與融合須 重新培養,是較為艱難的。 單親家庭 單身。
傳統型式家庭 三代家庭 家族網
非傳統型式家庭 未婚男女同居家庭 頂克族 未婚單親家庭 未婚夫婦與孩子的家庭 雙核心家庭 同性戀家庭。 公社家庭
家庭發展 (Duvall,1977)的發展階段理論,會經歷結婚期、生育期、有學齡前兒童期、有學齡兒童期、有青少年期、有孩子離開家、中年期及老年期八個家庭生活階段。
家庭內在結構 家庭內在結構是家庭關係的表現,弗里得曼於1986年指出家庭內在結構有四個基本要素:角色結構、權力結構、溝通過程及價值系統。
角色結構 角色的定義為「滿足自己及別人期望的某種身分」,分為正式與非正式的角色:角色結構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 角色一致 角色不一致 角色相稱 角色衝突 角色力竭 角色互補
權力結構 權力指的是個人的影響力、控制權、支配權,權力結構則包含權力來源、權力結果及決策過程。家庭成員的個性、角色、能力、擁有的資源及家人認同等決定了家庭的權力來源,最後作主的人為權力結果,家庭產生共識而採取行動的方式是為決策過程。
家庭決策 家庭決策過程有三種型式 意見一致 讓步妥協 聽天由命
溝通過程 家庭溝通隨家庭成員互動複雜程度增加而愈複雜;溝通主要是傳達語言和人或非 語言的資訊與情緒之訊息,不論是語言訊息內涵的內容和語調,或是非語言訊息內涵的表情、姿態與動作等,所要傳遞的不只是資訊表面的意思,還包括了其中明示或潛藏的情緒意義在內。
價值系統 價值系統包含價值觀與規範,價值觀為對某概念或某事件所抱持的價值態度,也就是認定什麼是重要,什麼是不重要的。
家庭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家庭有生物(biologic)、經濟(economic)、教育 (educational)、心理 (psychological)及社會文化(sociocultural)等功能。
家庭功能 弗里得曼(Friedman,1992) 生育功能 經濟功能 教育 、杜會化與賦予杜會地位功能 生育功能 經濟功能 教育 、杜會化與賦予杜會地位功能 社會化是一種不自覺的模仿過程,吸收父母行為模式,學習社會規範、信仰、態度和社會價值等,使個人由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過程,因為大多數的人一出生便處於家庭之中,家庭便成了個人最早的社會化場所。
家庭功能 情感功能 家庭情感的互動提供個人愛、支持、安全感、歸屬感與情緒精神需求約滿足,使家庭成員人格得以穩定發展。
家庭功能 保護與健康照護功能 家庭其有保護和照顧家庭成員的功能,使每一個家庭成員能有安全感。
家庭壓力 家庭壓力是指家庭發生重大生活改變的時候,即家庭狀態、成員關係、成員角色等突然發生改變,或有家人罹患急、重病時,便會有家庭壓力產生,使家庭狀況失去平衡,而影響家庭成員的健康。
家庭資源 面對家庭問題或壓力時,運用家庭資源得以協助解決問題,使家庭內在與外在環境能夠維持穩定。
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