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總合生產計劃 小組成員 人管所 詹璧綺 M944050004 蔡坤展 M944050010
本章主題 生產計劃簡介 科層式生產計劃 總合生產規劃 總合生產計劃之技術 收益管理 結論
總合生產計劃簡介 總合生產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是加班工時與庫存管理 總合生產計劃: 將年度及季計劃轉換成中程(6到18個月)工時需求及產品別產出量的技巧 目標: 以最少的成本/資源,來滿足規劃期內之需求
圖 12.1 生產計畫簡介 製程規劃 決定使用特定的科技及製造程序,以製造產品或服務 圖 12.1 生產計畫簡介 製程規劃 (Process planning) 決定使用特定的科技及製造程序,以製造產品或服務 策略產能規劃(Strategic capacity planning) 在規劃生產系統的長期產能需求
科層式生產計劃 (Hierarchical Production Planning) 長程規劃 短程規劃
總合生產規劃 (Aggregate Planning) 排定各產品線的中程計畫(6~18月) →月或週產量 主要的目標是讓 →月/週產量(production rate) →雇用人數(workforce level) →存貨量(stock level) 最佳化
規劃步驟 →最常見的是從公司的年度計劃開始 公司的年度計劃 →應包括生產部門在年度內應生產的產品類型及數量,以達成預定營業額。規劃者以此資訊來決定如何最有效的使用現有資源 Ex: 通用汽車 另外一種總合生產規劃為模擬許多不同的主生產計劃(MPS),然後計算各MPS的產能需求,最後核對現有人力、設備是否足以應付。如果產能不足,則考慮加班、外包、雇臨時工
預算 (Budget) 為取得資金,生產經理通常需要準備年度/季預算書,總合生產計劃為預算準確與否的最主要決定因素。 總合生產計劃的目標為調整員工數與存貨的最佳混合比例,來最小化規劃期內生產成本。準確的中程規劃增加(1)取得預算金額(2)精確的使用預算的成功機率
生產規劃的大環境(考慮因素) 以下圖表顯示生產計劃的內在、外在因素的關係。外在因素大多為規劃者無法直接控制的
以考慮市場需求為例—透過行銷、生產部門配合 行銷部門提供銷售預測和訂單 →促銷活動及降價能有效的刺激淡季的需求, →當需求旺,減少促銷活動及調高售價,以及提供公司最擅長的產品或服務,來最大化公司的收益 EX: →餐廳的尖峰時段為午、晚餐時間,故可以增加早餐的選擇,來刺激早餐時段的需求 →淡旺季的搭配,割草機和除雪機
生產規劃策略 (Production Planning Strategy) 依員工數、工時、存貨和現貨的決擇分 同步策略(變動員工) →將生產量設定成訂單量的生產,生產量變動時以招募或解雇員工來對應 調整工時策略(變動工時) →產出量由員工工作時數的變動或加班來完成 平準策略(變動存貨) →員工人數及產量維持固定。存貨量隨缺貨或生產過剩而變動,缺貨且無存貨時,有些顧客會等,有些轉向競爭者 單一策略/混合策略 →工業界大都採用混合策略 外包 → 優點和缺點
相關成本 (Related costs) 基本生產成本(basic production cost) → 產品的直接/間接成本,包括直接/間接人員、人工成 本、正常工時或加班費用。 產量變動的相關成本(production related fluctuation cost) → 主要的有聘雇、訓練、遣散費用。雇用臨時工可以降低 上述費用(請參閱新趨勢方塊文章)。 存貨成本(stocking cost): 最主要的為存貨的資金成 → 本,其他還有倉儲、保險、稅負、毀損及產品過時的成 本。 趕工成本(rush/catch up cost): 跟催趕工的成本非 → 難量化,趕工、顧客喪失信心,喪失銷貨的機會成本。
試誤法 各種生產策略組合 計算各組合的成本 再選擇最佳的組合 Ex: 製造業、服務業 數學規劃 線性規劃 模擬 總合生產計劃之技術 試誤法 各種生產策略組合 計算各組合的成本 再選擇最佳的組合 Ex: 製造業、服務業 數學規劃 線性規劃 模擬
試誤法的個案:CA&J(製造業) 期初存貨:400件 安全存量:月需求的 25%
總合生產規劃表
方案一:產量與訂單相同;變動員工數
方案二:人員數固定;以庫存及缺貨來調節
方案三:固定人員數;外包
方案四:固定人員數:加班
試誤法 在服務業的應用: Tucson州立公園與遊戲管理局
方案一:維持116名全職直接員工。將部份工作排至淡季以平準全工作負荷。繼續雇用120名相當於全職的兼職人員來滿足高需求季節。 成本 全年工作天 工作小時數(員工數×天數×8小時) 薪資 (全職,$4.45兼職, $4.03) 福利 (全職,17%兼職,11%) 管理費用 (全職,20%兼職,25%) 116名全職員工 252 233,856 $1,040,659 $176,912 $208,132 120名兼職員工 241,920 974,938 107,243 243,735 總成本= $2,751,619 $2,015,597 $284,155 $451,867
方案二:維持50名全職直接員工與120名相當於全職的兼職員工, 將66名全職員工的工作外包,外包成本為 $1,100,000。 全年 工作天 工作小時數 (員工數×天數 ×8小時) 薪資 (全職, $4.45 兼職, $4.03) 福利 (全職,17% 兼職,11%) 管理費用 (全職,20% 兼職,25%) 外包成本 50名全職員工 252 100,800 $448,560 $76,255 $89,712 $1,100,000 120名兼職員工 241,920 974,938 107,243 243,735 總成本= $3,040,443 $1,423,498 $183,498 $333,447
成本 外包成本 0名全職人員 0名兼職人員 外包全職工作 $ 1,600,000 外包兼職工作 1,850,000 總成本 方案三:將116名全職工作人員的工作皆外包,外包成本 $1,600,000。 將120名相當於全職的兼職工作全部外包,外包成本 $1,850,000。 成本 外包成本 0名全職人員 0名兼職人員 外包全職工作 $ 1,600,000 外包兼職工作 1,850,000 總成本 3,450,000
最佳方案 方案一: 116名全職直接人工120名相當全職 的兼職員工 方案二: 50名全職員工 120名兼職員工 外包部份工作 方案三: 外包所有工作 薪資 $2,015,597 $1,423,498 - 福利 284,155 183,498 管理費用 451,867 333,447 外包全職工作 1,100,000 $1,600,000 外包兼職工作 1,850,000 總計 $2,751,619 $3,040,443 $3,450,000 最佳方案
總合生產計畫之技術 平準化排程 數學模式 運輸模式 (transportation Method) 線性規劃 (Linear Programming, LP) 運輸模式 (transportation Method)
總合生產計畫之技術 平準化排程 即時生產系統(JIT)的中心作法, 在一段時間內生產量維持某固定水準。 在一定的期間內,人員數目保持不變和低存貨, 由顧客需求來引( pull )生產。
總合生產計畫之技術 ___ 平準化排程 缺點 各製品種類大不相同 延誤或零件裝置錯誤 市場若短期內大幅度變動 生產量難以配合
總合生產計畫之技術 ___ 平準化排程 優點 存貨與在製品降低 外購件只在需要時送達且直接上線 產量平穩 製程中批量小 生產線更快速。
總合生產計畫之技術 方法 假設 手法 圖表法 無 利用試誤法來檢驗各個方案,非最佳解但簡單易懂 以主生產計劃來模擬 存在一個電腦控制的生產系統 用來檢驗以其他方法所得的總合生產計劃 線性規劃—運輸模式 線性及固定員工數 若雇用或解雇員工不被考慮時,最佳解。 線性規劃—單純法 線性 可處理任何數目的變數,但很難公式化。 線性決策公式 二次式成本公式 利用數學解得生產率及員工數目 管理係數 經理人員是最好的決策者 利用統計分析過去的決策 搜尋決策公式 任何形式的成本結構 利用搜尋模式尋找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收益管理 ( Yield Management) 定義: 調配適當的產能、給適當的顧客、以適當的價格和時間、使得產量/收益最大化 使需求變得可以預測
收益管理之作業觀點 在以下情況下,收益管理最具效果: 需求可依顧客做區隔 固定成本很高、變動成本很低 存貨易損壞 產品可預先出售 需求變動性高
企業可依需求的變動決定特定等級的價格與加值服務 舉例:旅館業 作業情況 旅館業 需求可依顧客做區隔.....................平日與周末住宿價格不同 固定成本很高、變動成本很低......清潔費低 存貨易損壞...................................空閒房間無法隔日再賣 產品可預先出售............................某區房間可預留給旅行團 需求變動性高................................旅客可能縮短住宿日數 企業可依需求的變動決定特定等級的價格與加值服務
收益管理運作之問題點 (1)價格結構必須是顧客日為合理的,價差是能接受的。Ex.需求低峰時,增加額外服務或價格優惠 (2)處理顧客到達或開始停留時刻、兩個顧客到達時間之間隔的變異。做到精確的需求預測、建立規則及罰則
(3)服務流程的管理。在高峰時刻,利用額外人力、提高顧客自助程度 (4)對於直接衝擊顧客的超額預定及價格變異,訓練員工習以為常。提供額外的服務、贈品或優惠
結論 總合生產計畫 需求變動 生產計畫 收益管理 將公司的策略及產能,轉換為人員需求、存庫水準及產量水準。 需求是不可避免,在規劃時可增加供應商、訓練多能工。 生產計畫 規則一旦選定,應貫徹以歷史資料來模擬執行生產策略。 收益管理 提供企業調節需求的好工具,可協助企業更有效率的運作。
謝謝大家! Thank you